Workflow
江南高纤:涤纶毛条&复合短纤双龙头,年内回购体现发展信心
东吴证券· 2024-12-31 18:59
投资评级 - 报告对江南高纤的投资评级为"中性" [3][12] 核心观点 - 江南高纤是涤纶毛条和复合短纤维双龙头,具备规模优势、客户资源优质、生产技术先进 [1][3] - 2024年主动缩减化工贸易业务,导致业绩下滑,前三季度营收4.11亿元/yoy-22.70%,归母净利润0.30亿元/yoy-15.79% [2] - 涤纶毛条业务较为成熟,复合纤维业务具备增长空间,未来有望通过开拓新客户提升产能利用率 [13] - 公司回购股票用于员工激励,截至2024年11月底累计回购股份13,300,091股,占总股本的0.77%,体现管理层信心 [1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2024-2026年营业总收入预测分别为653.66、736.73、833.87百万元,同比变化-20.33%、12.71%、13.19% [1] -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41.05、52.92、61.54百万元,同比变化-10.75%、28.91%、16.29% [1] - 2024-2026年EPS预测分别为0.02、0.03、0.04元/股 [1] - 2024-2026年PE分别为95.34、73.96、63.60倍 [1] 财务数据 - 2023年营业总收入820.47百万元,归母净利润46.00百万元 [1] - 2023年毛利率9.67%,归母净利率5.61% [8] - 2023年流动资产1,270百万元,非流动资产1,068百万元,资产总计2,337百万元 [8] - 2023年流动负债71百万元,非流动负债47百万元,负债合计117百万元 [8]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35百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219百万元,筹资活动现金流-176百万元 [23] 市场数据 - 收盘价2.21元,一年最低/最高价1.33/3.50元 [5] - 市净率1.78倍,流通A股市值3,827.19百万元,总市值3,827.19百万元 [5] 业务结构 - 2023年复合短纤维/涤纶毛条/化工贸易/其他营收占比分别为44%/20%/33%/3% [1] - 2023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约50%,下游客户包括宝洁、恒安集团、阳光集团等知名企业 [1] - 2023年中国大陆/国外收入分别占比95%/5% [1]
宇通客车:公司深度分析:海外新机遇,稳定分红释放长期价值
中原证券· 2024-12-31 18:29
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对公司的投资评级为"买入",预计未来6个月内公司相对沪深300涨幅15%以上 [154]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大中型客车行业龙头,持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2023年大中客市场占有率达36.1%,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 [80] - 公司新能源客车销量占比由2014年的12.1%持续增长至2018年的40.7%,2024年1-11月累计销售6米以上新能源客车8844辆,市场份额高达22.4% [74][75] - 公司出口表现强劲,2024年1-11月客车出口1.14万辆,同比增长27.1%,市场份额达20.9%,座位客车和公交客车出口市占率均稳居行业第一 [109] - 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0.75亿元,同比增长27.04%,归母净利润24.32亿元,同比增长131.49% [8] - 公司现金流状况良好,2019年开始连续5年派息率超过100%,2024年前三季度拟派发现金红利11.1亿元,现金分红比例达45.5% [17] 行业与公司发展 - 2024年1-11月,行业6米以上新能源客车累计销量3.94万辆,同比增长22.9% [1] - 公司积极探索燃料电池与氢能一体化解决方案,燃料电池系统平台具备低氢耗、长寿命、低温环境适应性好三大优势,助力氢能产业发展 [1] - 公司出口结构持续优化,单车ASP不断提升,出口单车ASP高于国内近一倍,加速盈利弹性释放 [8][138] - 公司海外业务毛利率明显高于国内,2023年国内、海外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3%和31.7%,伴随海外销量占比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提高 [13] 财务表现 - 公司毛利率持续领先行业可比公司,2024Q3单季度毛利率为12.32%,剔除会计准则调整影响后为23.9% [12] - 公司费用管控水平良好,2023年期间费用率降至15.4%,2024Q3期间费用率追溯调整后为14.3% [14] -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表现优异,2022/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32.5/4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4.5%/45% [17] 未来展望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44.24/398.64/465.2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7.3%/+15.8%/+16.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46/41.61/50.2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8.65%/+28.18%/+20.68% [96] - 公司未来资本开支预计保持低位,折旧摊销费用有望持续下降,现金流还将持续支撑高分红 [17][143]
许继电气:公司深度分析:特高压直流建设加速,网内外业务稳步发展
中原证券· 2024-12-31 18:29
投资评级 - 报告维持许继电气"增持"评级,预计2024-2026年EPS分别为1.33/1.53/1.85元,对应PE为21.25/18.52/15.32倍 [6] 核心观点 - 许继电气作为直流输电装备核心供应商,业务覆盖输配电网络,并在新能源、电动汽车充换电等板块有所拓展,预计在电网投资加速、特高压建设尤其是特高压直流建设加速的背景下,公司业绩将稳步提升 [6] - 公司历史业绩出色,2018至2023年营收CAGR为15.73%,归母净利润CAGR达34.08% [2]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95.86亿元,同比下降10.11%,归母净利润为8.95亿元,同比增长15.88% [2] 公司业务 - 公司聚焦"源、网、荷、储"四大领域,业务板块包括智能变配电系统、直流输电系统、智能电表、智能中压供用电设备、新能源及系统集成、充换电设备及其它制造服务六类 [2] - 2024年半年报显示,智能变配电系统贡献了最多营收,占比31.05%,其次是智能电表(23.40%)和智能中压供用电设备(20.72%) [45] - 公司网外业务涉及储能、氢能、充换电等领域,储能变流器累计出货5.5GW以上,储能关键技术得到长期应用验证 [3] 特高压建设 - 我国特高压建设进入高峰期,预计2024年投运2交1直共3条线路,2025年投运1交4直共5条线路 [57] - 许继电气在特高压直流输电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020-2024年中标了11条特高压交、直流线路,其中特高压直流线路中标金额31.51亿元,占比99.5% [74] - 公司直流换流阀市场份额为19%,位列第三位,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市场份额为45%,与国电南瑞瓜分市场 [79] 电网投资 - 电网投资周期性修复,2024年1-10月电网投资额累计4502亿元,同比增长20.7%,占比回升至38.5% [99] - 2024年国网输变电设备项目前5次招标中,许继电气中标金额为12.75亿元,占比2%,排名第六位 [103] - 公司智能变配电系统和智能中压供用电设备在电网投资上行预期下,预计2024-2026年增速分别为6.66%/13%/15%和14.56%/15%/15% [132][133] 新能源与储能 - 公司新能源及系统集成业务2023年营收规模快速增长,2024年半年报显示该业务营收9.99亿元,占比14.62% [45] - 公司储能变流器累计出货5.5GW以上,并在多个大容量储能系统项目中实现大规模应用 [117] - 公司氢能业务取得突破,自主研制的IGBT型智慧制氢电源通过系统测试,实现了在200标方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系统中的首台套应用 [117] 智能电表 - 公司智能电表业务2024年H1营收16亿元,占比23.40%,成为公司第二大业务 [97] - 2023年公司智能电表中标金额16.28亿元,在国网招标中份额为7%,处于头部位置 [97] - 公司具备年产2100万只智能电能表及各类采集终端的能力,并在海外布局南美、意大利、安哥拉电表项目 [96]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合计营收176.8/202.0/232.1亿元,同比增速3.6%/14.3%/14.9% [6] - 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3.6/15.6亿元,综合毛利率20.71%/20.73%/21.12% [126] - 公司直流输电系统预计2024-2026年增速为14.15%/20%/20%,毛利率为44.96%/47.25%/49.45% [133]
宏发股份:首次覆盖:全球继电器行业领先企业,行稳致远
华安证券· 2024-12-31 18:10
投资评级 - 报告首次覆盖宏发股份,给予“买入”评级 [3][4] 核心观点 - 宏发股份是全球继电器行业领先企业,市场占有率多次稳居全球第一,公司坚持“质量+效率”核心理念,持续扩大继电器领先优势 [17] - 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长,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024年公司第一家海外工厂——印尼宏发取得突出业绩,销售回款达到2.4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7%,净利润突破3000万人民币,同比增长89% [17] - 公司布局前道零件自主配套能力,为成品制造企业,特别是为新门类产品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7] 盈利能力 - 公司销售毛利率与销售净利率长期稳定,2017-2024Q1-Q3销售毛利率稳定在35%,销售净利率稳定在14%左右 [1] - 公司期间费用控制能力强,管理费用占比逐年递减,近3年维持在10%以下,2024Q1-Q3研发费用率为4.92% [1] 市场地位 - 宏发股份在继电器行业拥有最强的技术资源优势,三十余年的继电器研发和制造经验、规模化效应及自动化程度的上升提高了公司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成本 [1] - 公司功率继电器全球市场份额提升至31.6%,高压直流继电器全球市场份额提升至40%以上,传统汽车继电器全球市场份额提升至20%,光伏逆变器重点客户份额达到66% [14] 财务预测 - 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45.71/162.58/180.9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83/18.53/20.87亿元,对应2024-2026年PE倍数分别为19.6/17.8/15.8倍 [6][20] 行业分析 - 继电器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智能家居、智能电网、新能源、建筑配电、汽车工业、轨道交通、工业控制、安防、消防等领域 [14] - 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高压继电器需求有望提升,宏发股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高压直流继电器业务表现出色,客户囊括比亚迪、特斯拉、蔚来、理想等全球主流厂商 [63] 研发与创新 - 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4年上半年继电器领域申请专利412项,其中发明专利199项,占比达48% [62] - 公司持续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2023年主导制定的2项继电器国家标准GB/T 21711.1-2023和GB/T 16608.2-2023进入实施阶段 [62] 海外布局 - 公司坚持国际化战略,海外布局稳步推进,印尼宏发二期工厂投入使用,生产经营面积从2700平方米扩大至5700平方米,产能扩大40%,并实现高压直流产品的海外制造 [66] - 公司在欧美、亚洲等主要市场均有完善的销售网络,成功切入了UTC、立维腾、ENEL、美国特灵集团、开利集团、伊顿等国际知名企业的供应链 [129]
信立泰(002294)首次覆盖:医保谈判顺利,关注JK07数据读出
海通国际· 2024-12-31 18:05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46.27元 [2] 核心观点 - 集采续约落地,创新转型顺利,公司即将迈入新品放量的高成长期 [1] - 公司集采风险即将出清,仅剩个别仿制药产品未被纳入集采,销售体量占比低至1-2% [1][14] - 公司创新转型顺利,预计2024年创新药销售收入体量或超15亿元,接近公司药品收入体量的50% [1][17] - 预计2024-2026年累计将有6-7款创新药上市,持续为创新药业务提供增量 [1][17] 盈利预测 - 预测2024-2026年营收收入分别为40.38、44.08、56.94亿元,同比增长20.0%、9.1%、29.2% [2][8] - 预测2024-2026年净利润分别为6.20、6.45、8.32亿元,EPS分别为0.56、0.58、0.75元 [2][8] - 预测2024-2026年创新药业务收入分别为15.10、23.30、35.79亿元 [63] - 预测2024-2026年仿制药业务收入分别为15.50、10.82、10.05亿元 [90] 创新药进展 - 信立坦阿利沙坦酯在2023年成为医保乙类产品,保持双位数增长,预计2024-2026年收入达12.20、15.00、18.00亿元 [63] - 特立帕肽注射液占据我国70%市场份额,预计2024-2026年销售额分别达1.50、2.00、2.80亿元 [63] - 恩那罗、复立坦、信立汀已进入医保乙类目录,预计2024-2026年将处于早期放量的快速增长阶段 [63] - S086、SAL0108、SAL016三款新药预计分别于2025、2025、2026年上市并贡献增量 [63] 仿制药业务 - 泰嘉及大部分其他仿制药已被纳入集采,预计保持小幅下滑态势 [90] - 头孢呋辛钠(信立欣)由于集采续约降价,预计2024-2026年收入下滑至6.00、2.00、1.40亿元 [90] 医疗器械业务 - 预测2024-2026年医疗器械业务收入分别为3.23、4.00、4.60亿元,主要系Maurora、AlphaStent和SaExten持续高增长 [90] 研发管线 - JK07是公司自主研发的NRG1融合抗体药物,全球II期临床已于2024年上半年启动,预计近期披露相关阶段性数据 [7][47] - JK07在I期临床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心功能改善能力,预计其在治疗慢性心衰上拥有全球BIC潜力 [7][56] - 公司早期管线布局丰富,涵盖心血管、骨科、自免、代谢、肿瘤、神经等多个领域 [18][40]
方大炭素:节能降碳政策推动电炉钢发展,期待公司业绩回暖
民生证券· 2024-12-31 18:05
投资评级 - 报告维持公司"推荐"评级 [9][52] 核心观点 - 节能降碳政策有望在2025年大力推动电炉钢发展,石墨电极需求或将逐步回暖 [5][8] - 公司作为石墨电极龙头,新增产能逐步投放,未来将受益于行业回暖 [9][48] - 2025年电炉钢产量有望突破1.3亿吨,石墨电极需求有望逐步回暖 [1][8] 行业分析 - 2025年电炉钢产量在政策带动下,有望增长27%,达到1.34亿吨 [1][8] - 《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要求2025年底电炉钢占比力争达到15% [8][34] - 电炉炼钢碳排放量不到高炉炼钢的1/4,吨钢CO2排放仅为0.5吨左右 [39] - 2023年国内电炉炼钢占比仅9.6%,2024年预计增长至10.5% [40] 公司分析 - 公司前三季度业绩承压,2024Q1-3实现归母净利润2.57亿元,同比-33.23% [7][36] - 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项目陆续投产,公司龙头地位更加稳固 [9][41] - 特种石墨逐步放量,全资子公司成都炭材总规划产能3万吨 [9][42]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依次为3.31/4.46/5.68亿元,对应PE为61/45/35倍 [9][52] 财务预测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3.28/51.61/59.66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5.7%/19.3%/15.6% [10][43]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3.31/4.46/5.68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0.5%/34.9%/27.3% [10][43]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08/0.11/0.14元 [10][43]
方大炭素:动态报告:节能降碳政策推动电炉钢发展,期待公司业绩回暖
民生证券· 2024-12-31 17:49
投资评级 - 报告维持公司"推荐"评级 [43] 核心观点 - 节能降碳政策有望在2025年大力推动电炉钢发展,石墨电极需求或将逐步回暖 [2] - 公司作为石墨电极龙头,新增产能逐步投放,未来将受益于行业回暖 [43] - 2025年电炉钢产量有望突破1.3亿吨,石墨电极需求有望逐步回暖 [34]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公司前三季度业绩承压,2024Q1-3实现归母净利润2.57亿元,同比-33.23%;扣非归母净利润1.67亿元,同比-48.43% [1]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依次为3.31/4.46/5.68亿元,对应现价,2024-2026年PE依次为61/45/35倍 [43] - 2024Q1-3公司营收同比下降19%,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33% [18] 行业与政策影响 - 电炉钢利润低位,年内石墨电极价格走弱,主要受房地产需求低迷和基建项目开工率下滑影响 [1] - 《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要求2025年底电炉钢占比力争达到15%,废钢利用量达到3亿吨 [2] - 电炉炼钢碳排放量不到高炉炼钢的1/4,2023年国内电炉炼钢占比仅9.6%,预计2024年缓慢增长至10.5% [28][29] 公司产能与产品结构 - 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项目陆续投产,公司龙头地位更加稳固,未来高端石墨电极产品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3] - 特种石墨逐步放量,公司全资子公司成都炭材总规划产能3万吨,随着后期产能逐步投放,业绩贡献有望抬升 [3] - 合肥炭素5万吨迁建项目和眉山方大5万吨新建项目逐步投产,产品主要为超高功率石墨电极 [38] 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3.28/51.61/59.66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5.7%/19.3%/15.6% [44]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08/0.11/0.14元,PE分别为61/45/35倍 [44] - 公司2024-2026年毛利率预计分别为17.35%/19.57%/21.84%,净利润率分别为7.64%/8.65%/9.52% [49]
华海药业:深化产业布局,打造医药制造龙头
广发证券· 2024-12-31 16:44
公司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对华海药业的投资评级为"买入",合理价值为21.57元,当前价格为18.50元 [2][3][9] - 报告核心观点认为华海药业通过深化产业布局,打造医药制造龙头,国内制剂业务是公司快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4][14] - 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65、14.98、17.77亿元,对应PE分别为21.44、18.11、15.27X [135] 国内制剂业务 - 国内制剂业务近几年快速放量,2023年实现营收34.76亿元,是公司业绩快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20][28] - 公司多个制剂产品在"国家集中带量采购及国采协议期满各省市接续"中中选,依托集采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20][33] - 2023年国内制剂获批产品数为15个,较历年5-10个的获批水平进一步加速,未来2-3年公司制剂批文数量有望破百 [46][47] 原料药业务 - 原料药业务是公司发展的基石,2023年实现收入31.6亿元,毛利率高达47.8% [60][62] - 公司在用量较大、且专利陆续到期的列汀、列净、沙班类等品类进行了大量布局,预计将助力原料药业务实现快速增长 [55][63] - 原料药价格处于历史低位,随着产能逐步出清,未来有望迎来价格弹性 [57][59] 海外制剂业务 - 2023年公司海外制剂业务实现营收14.6亿元,同比增长49.6%,毛利率恢复至42.3% [76][82] - 公司海外获批ANDA数量快速积累,2022年获批ANDA数量达24个,2023年恢复至10个左右 [69][82] - 公司瞄准阿哌沙班、利伐沙班、西格列汀片等重磅品种,随着专利到期,这些产品将带来可观的业绩增量 [83][84] 生物药布局 - 公司成立华奥泰、华博生物等子公司积极布局生物创新药业务,已有在研产品15个,涵盖自免、肿瘤、眼病等多个热门领域 [85][115] - HB0025(PDL1/VEGF)和HB0034(IL-36R)等生物药项目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 [73][74][94] 财务数据与盈利预测 - 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83.1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72.5亿元,同比增长16.8% [123] - 预计2024-2026年公司原料药业务收入分别为34.76亿元、40.32亿元、47.18亿元,毛利率分别为47.5%、48.0%、49.0% [98] - 预计2024-2026年公司国内制剂业务收入分别为41.71亿元、46.72亿元、52.32亿元,毛利率分别为80.0%、81.0%、82.0% [98]
博纳影业:立足主旋律电影,积极探索品类扩张与AI赋能
太平洋· 2024-12-31 16:28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3] 核心观点 - 博纳影业立足主旋律电影,积极探索品类扩张与 AI 赋能 [8] - 公司深谙主旋律题材电影制作,2025 年重点电影《蛟龙行动》定档春节档,《克什米尔公主号》亦有望上映 [185] - 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营收分别为 13.48/29.92/32.05 亿元,对应增速-16.17%/122%/7.1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7/4.75/5.26 亿元 [185] 公司概况 - 博纳影业从电影发行业务起家,后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业务范围逐渐完成电影行业全产业链覆盖 [38] - 公司累计参与影片近 280 部,累计总票房近 700 亿元 [38] - 公司出品一系列广受市场欢迎的主旋律影片,形成"山河海三部曲"、"中国骄傲三部曲"、"中国胜利三部曲"三大系列,累计总票房 225.66 亿 [38] - 公司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 58.53%,最大股东于冬持股 20.53% [41] - 公司创始人于冬拥有近 30 年的电影行业从业经验,核心团队从业经验丰富 [42] 行业分析 - 国产影片质量提升使得票房表现向好,票房占比自 2020 年起维持近 80% [27] - 观众对题材的选择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中主旋律电影具备获取超高票房的潜力 [27] - AI 视频生成正在重塑电影制作流程,有望扩大创作边界,提高并丰富内容质量和供给 [27] - 分线发行优化排片,有望提升上映电影数量 [68] - 影院数量趋于稳定,放映效率仍存在提升空间 [104] 公司业务 - 公司业务全产业链覆盖,制作和发行为主要业务 [136] - 累计出品总票房近 516 亿,三大系列主旋律电影贡献超四成 [107] - 主旋律电影储备丰富,《红海行动》续作《蛟龙行动》定档 2025 年春节档 [111] - 未来三年计划每年推出三部主投主控大制作影片,三部中小成本影片,以及三部剧集 [116] - 成立 AIGMS 制作中心,通过《传说》积累 AI 制作经验 [120] - 发行电影累计总票房 428 亿,位列行业第 8 [172] - 影投票房位列行业前 10,票房市场份额增至 2.07% [175]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营收分别为 13.48/29.92/32.05 亿元,对应增速-16.17%/122%/7.13% [185] - 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7/4.75/5.26 亿元 [185]
恒而达:金属切削工具细分龙头,布局滚动功能部件产品再出发
华福证券· 2024-12-31 16:28
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恒而达"买入"评级,预计2024-2026年EPS分别为0.82元、0.90元、1.01元,对应PE为34.3、31.0、27.8,估值具备性价比 [80][164] 核心观点 - 恒而达深耕金属切削工具领域30年,形成了模切、锯切等金属切削工具产品系列化及配套数控装备一体化产品矩阵,并积极布局滚动功能部件产品 [11][12][113] - 公司经营稳健,2017-2023年营业总收入由3.12亿元提升至5.42亿元,复合增长率9.64%;归母净利润由0.61亿元提升至0.87亿元,复合增长率6.13% [16][91] - 2023年公司海外市场实现收入0.54亿元,yoy+37.58%,海外市场毛利率为39.38%,高于国内市场的28.80% [45][46]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金属切削工具、智能数控装备及滚动功能部件,其中金属切削工具产品有模切工具、锯切工具等,智能数控装备产品有CNC全自动圆锯机、高速数控带锯床等 [15][88] - 模切工具业务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2023年实现收入2.74亿元,占比50.53%,毛利率26.26% [69][133] - 锯切工具业务2023年实现收入2.07亿元,占比38.13%,毛利率36.51%,连续4年保持增长 [79][134] 研发与创新 - 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0.26亿元,yoy+65.73%,占营收比重4.84%,完成了滚柱直线导轨副、不干胶专用模切刀等新品的研发 [108] - 公司加大滚动功能部件业务研发投入,2023年完成两大系列近80个型号直线导轨副产品的研发,滚珠型直线导轨副已实现小规模量产 [4][145] 行业与市场 - 全球切削刀具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331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380亿美元,预计2022年达到390亿美元,总消费量呈现稳定增长趋势 [49][50] - 中国刀具消费规模2022年达到464亿元,相对于2016年增长44.10%,硬质合金刀具为我国切削工具第一大刀具品类,占比63.1% [51][54] - 滚动功能部件应用广泛,全球市场被日本NSK、THK等国外企业垄断,国内企业逐步打破海外行业垄断局面 [14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