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摩尔国际(06969):Q3业绩超预期、HNB增量显著,股权激励持续进行
浙商证券· 2025-10-16 13:39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超预期,单季度收入创历史新高,经调整利润实现同比增长 [1] - 加热不燃烧(HNB)产品出货量大幅增加,在日本市场获得积极反馈,并成功进入波兰等欧洲核心市场,预计第四季度将环比加速 [2] - 雾化烟业务受益于海外监管趋严导致的非法产品出清,ODM订单增长,同时自主品牌通过产品迭代和本地化运营实现份额提升 [3] - 基于HNB的放量潜力和雾化烟业务的复苏,预计公司2025年至2027年营收和净利润将实现显著增长 [4]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度收入为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2%,创公司单季收入历史新高 [1] - 2025年第三季度期内利润为3.1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6.4% [1] - 2025年第三季度经调整利润为4.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与期内利润的差额为激励费用 [1]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收入为1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8% [1]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期内利润为8.0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3.8% [1]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经调整利润为11.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1% [1] 股权激励计划 - 公司于10月15日向9名员工授予118万股购股权,行权价为15.72港元/股,有效期为10年 [1] - 公司同时向10名员工授予54万股奖励股份,价格为15.57港元 [1] - 截至公告日,公司尚有5.48亿股股份可供未来授予 [1] 加热不燃烧(HNB)业务进展 - HNB产品出货量在报告期内大幅增加 [2] - glo Hilo 9.1产品在日本全境推广,市场反馈集中在超快加热、口感接近真烟、气味控制优于IQOS等优点 [2] - Glo Hilo于9月在波兰上市,后续将推广至意大利 [2] - 根据欧睿数据,2024年意大利和波兰的HNB烟支销量分别为142亿支和81亿支,分别为全球第三和第五大市场 [2] - 预计HNB业务在2025年第四季度将环比继续加速 [2] 雾化烟业务表现 - ODM业务在报告期内同比和环比均保持增长,主要原因是海外对不合规产品监管加强,公司合规业务订单增加 [3] - 2025年8月中国电子烟出口额为9.36亿美元,同比增长4.3%,较7月的同比下降11.1%有所改善 [3] - 美国市场非法产品持续出清,监管机构在9月有多起查处行动,查获大量非法电子烟产品,有利于合规大厂商订单回暖 [3] - 自主品牌业务通过旗舰新品迭代和加强本地化运营及营销,实现了品牌份额提升和收入的健康增长 [3] 财务预测 - 预计公司2025年营收为141.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14%;2026年营收为166.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73%;2027年营收为194.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81% [4][9] - 预计公司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0.8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15%;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9.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13%;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6.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10% [4][9] - 当前市值对应2025年预测市盈率为81.89倍,2026年为45.77倍,2027年为33.38倍 [4] - 预计公司毛利率将从2024年的37.39%提升至2027年的44.23% [10] - 预计公司销售净利率将从2025年的7.62%回升至2027年的13.60% [10]
上美股份(02145):韩束官宣全球代言人,子品牌势头迅猛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16 10:14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公司的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2] 核心观点 - 公司官宣王嘉尔为韩束品牌全球形象代言人,其国际化的高端形象有助于品牌升维与全球布局 [2] - 公司双十一大促策略稳健,重点联动李佳琦直播间,主推X肽高端系列与韩束彩妆红运系列,有望推动彩妆板块突破 [7] - 公司具备品牌沉淀、组织与人才、资源获取及供应链能力等多方面核心竞争壁垒 [7] - “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战略推进清晰,韩束品牌2025年上半年线上GMV达45亿元,多个单品销售额破亿,单品牌百亿目标可期 [7] - 多品牌与IP布局进展良好,2025年新推三大品牌表现优异,并计划孵化柯南、初音未来等IP品牌,支撑2030年三百亿营收目标 [7] - 全球化战略首站落子东南亚,已投资3亿元建厂,未来计划拓展北美、欧洲,目标打造千亿级国际美妆集团 [7] 财务数据与预测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67.93亿元,同比增长62%;归母净利润为7.81亿元,同比增长69% [4] - 预测公司2025年营业收入为85.13亿元,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为11.49亿元,同比增长47% [4] - 预测公司2026年营业收入为106.41亿元,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为14.96亿元,同比增长30% [4] - 预测公司2027年营业收入为127.86亿元,同比增长20%;归母净利润为18.06亿元,同比增长21% [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0.6% [8][1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75.5%,净利率为13.5% [1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为56.9%,管理费用率为3.7%,研发费用率为2.5% [9][10] 市场表现 - 公司股票52周最高价为104.80港元,最低价为29.20港元 [4] - 公司H股市值为404.08亿港元 [4]
美丽田园医疗健康(02373):美丽田园收购思妍丽:高端美容市场TOP3品牌会师,龙头地位再夯实
海通国际证券· 2025-10-15 23:10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未明确给出投资评级 [1] - 报告核心观点:美丽田园收购思妍丽是其“内生增长+外延收购”战略的关键一步,此举将高端美容市场前三品牌汇聚一堂,显著夯实其龙头地位 [1] 交易结构与财务安排 - 收购总对价为12.5亿人民币,采用“现金+并购贷+发股”的多元化融资方案 [2] - 现金对价约8.4亿元,其中3.3亿元来自集团内部现金,5.1亿元来自银行融资;股份对价约4.1亿元,发行约1579.8万股,发行价每股28.71港元 [2] - 交易完成后,思妍丽将成为美丽田园的全资子公司,其财务业绩将并入集团报表,现有股东持股比例将被稀释 [2] - 卖方MBK Partners通过换股获得股份设有超过半年的锁定期,分三批于2026年解除禁售 [2] 市场地位与网络协同 - 收购后,美丽田园旗下将拥有美丽田园、奈瑞儿和思妍丽三大头部品牌,门店总数从552家跃升至734家 [3] - 中国美容服务市场前20大核心城市占比约40%,其中北上广深占全国市场约20% [3] - 合并后,集团在20大核心城市的门店数从360家增至491家,在北上广深的门店数从206家增至266家,双方均有超90%收入来自核心城市,超60%来自一线城市,协同效应显著 [3] 业务整合与协同效应 - 合并后集团在20大核心城市的高端商业物业覆盖率超过42%,实现对近半高端商圈的覆盖 [4] - 思妍丽6万名优质会员并入将使集团整体会员规模增长44%,突破20万大关,为交叉销售奠定基础 [4] - 双方医美门诊资源整合(思妍丽27家与美丽田园19家)将提升医疗服务能级,合并双方在“双医疗”的渗透率有望提高增值业务收入 [4] 估值分析与财务影响 - 思妍丽的估值具备吸引力,其LTM市盈率为14.8倍,低于美丽田园自身的29.5倍和行业平均的23.3倍 [5] - 思妍丽2024年收入约为8.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约8100万元,净利润率为9.6%,账面现金约3.6亿元可覆盖收购首付 [1][5] - 此次收购有望复制奈瑞儿的成功整合路径,奈瑞儿被收购后经营服务利润率从6.5%跃升至10.4% [5] - 思妍丽当前单店收入约630万元,较美丽田园超1000万元的水平存在提升空间,集团将通过精细化运营、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协同赋能 [5] - 收购预计于2025年12月完成交割,2026年1月并表,协同效应释放有望在考虑稀释后仍推动EPS增长 [5]
浪潮数字企业(00596):跟踪报告:携手达索推出insuiteorks,打造端到端工业软件
海通国际· 2025-10-15 20:31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13.03港元(按1港元=0.92元人民币换算)[4] - 给予公司2025年动态PE 25倍[4] - 预计公司2025/26/27年归母净利润为5.53/7.03/8.92亿元,EPS为0.48/0.61/0.77元[4] 核心观点 - 公司联合达索系统推出"浪潮海岳 inSuite by DELMIAWorks",打造端到端一体化工业软件,加速制造业"智造"升级[1][4] - 该产品直击离散制造行业在数据孤岛、业务协同等方面的痛点,整合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环节,以BOM为主线打通数据流[4] - 产品具备四大核心能力:研发生产协同、柔性生产管控、业财融合与标准化集成底座,标杆客户案例已实现制造周期缩短、积压降低、按期交货率提升、品质管控提升等成效[4] - 智能制造乘政策东风,工信部等八部门提出到2027年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达50%,到2030年达60%,且建成不少于500家卓越级智能工厂,一体化工业软件空间广阔[4]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营业总收入8,201百万元人民币(-1.1%),2025E/2026E/2027E预测为8,962/9,863/11,001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3%/10.1%/11.5%[3][7] - 2024年归母净利润385百万元人民币(+90.8%),2025E/2026E/2027E预测为553/703/892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7%/27.1%/26.9%[3][7] - 毛利率从2024年的26.93%预计提升至2027E的30.00%,销售净利率从2024年的4.69%预计提升至2027E的8.11%[7] - 2024年PE为22.06倍,2025E/2026E/2027E预测为15.50/12.20/9.61倍[3][7] 估值比较 - 公司当前PE估值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2025E/2026E PE为15/12倍,而可比公司2025E/2026E平均PE为40/100倍[5] - 主要可比公司包括用友网络、赛意信息、金蝶国际、中国软件国际等[5]
华润饮料(02460):首次覆盖报告:自产增效持续深化,盈利释放弹性可期
西部证券· 2025-10-15 16:46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对华润饮料(02460 HK)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3][6]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12/125/13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16/18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19/15/14倍 [3][4][14] - 核心投资逻辑在于包装水业务的全国化扩张与渠道精耕、饮料业务的平台化增长潜力,以及自有产能提升带来的盈利释放空间 [3][14] 行业与市场地位 - 包装饮用水是软饮最大细分市场,2023年规模达2150亿元,占软饮市场23.65%,2018-2023年复合增长率达7.10%,增速快于其他软饮细分市场 [1] - 包装水市场集中度高,2023年CR5达58.6%;纯净水市场同质化竞争更明显,华润饮料以32.7%的市占率成为该细分领域龙头 [1] - 公司是包装饮用水国家标准的主要发起和起草单位之一,根基稳固,行业地位稳定 [19]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包装饮用水是公司核心业务,2025年上半年营收占比84.61%(52.51亿元),饮料业务占比15.39%(9.55亿元),后者同比增长21.29% [2][28]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下滑18.52%至62.06亿元,期内利润同比下滑28.73%至8.23亿元,主要受包装水收入短期下滑拖累 [20] - 公司盈利能力具提升空间,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6.67%/13.26%,存货周转天数为24.42天,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32][33] 增长驱动与竞争优势 - 短期增长驱动力来自包装水的全国化扩张与渠道精耕,长期将受益于行业向头部集中以及中规格产品占比提升 [3][14] - 公司拥有15家自有工厂及35家合作生产伙伴,实现半径300-500公里内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全覆盖,自有工厂包装水产能利用率具提升空间 [2][75] - 渠道以经销为主,2024年前4个月经销收入占比88.50%,拥有近1200家经销商及约3900家次级经销商,渠道精耕与下沉空间充足 [88][9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关键假设包括:2025年包装水/饮料收入增速预计为-22.09%/+22.69%,2025-2027年毛利率预计为45.5%/47.1%/47.8%,净利率预计为11.4%/12.8%/13.6% [13][105] - 当前估值低于部分可比公司(农夫山泉、统一企业中国等)的Wind一致预期平均市盈率,报告认为公司处于全国化扩张阶段,估值具吸引力 [14][108]
小菜园(00999):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大众餐饮高性价比标杆,供应链提效稳质价
光大证券· 2025-10-15 15:08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3][13] 核心观点 - 公司是大众便民中餐连锁头部品牌,定位高性价比,客单价50-70元,契合当前追求质价比的消费趋势 [1][2][3] - 公司通过供应链垂直整合与单店模型优化构建成本壁垒,毛利率和净利率领先同行 [1][2][38] - 门店扩张是核心驱动力,计划2025年底小菜园品牌门店达800家,2026年底达1000家,远期门店空间约2050家 [3][9][120] - 子品牌“菜手”聚焦社区餐饮,客单价20-40元,复用小菜园供应链,有望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3][99]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大众便民中餐连锁头部品牌,主打“新徽菜”,2023年市场份额0.2%,位列中式大众餐饮连锁品牌TOP3 [1] - 截至2025年9月底,拥有752家小菜园品牌直营门店,聚焦社区商圈 [1][9] - 在50-100元客单价的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中,2023年以45.1亿元门店收入位列第一,CR5仅为0.8%,市场格局分散 [2][75][76] 行业前景与趋势 - 中国大众便民餐饮(客单价100元以下)2023年规模达36,187亿元,占中式餐饮88.7%,预计2023-2028年复合增速8.7% [2][58] - 中式社区餐饮(客单价50元以下)2023年规模1.37万亿元,预计2023-2028年复合增速9.4% [2][65] - 行业趋势表现为消费者追求质价比和“锅气”(现炒现做),连锁化率持续提升 [2][58][63][71] 竞争优势与商业模式 - **供应链优势**:通过集中采购、中央加工、冷链配送形成成本壁垒,2025H1原材料及消耗品占比降至29.5% [2][88][89] - **单店模型**:单店投资130-170万元,面积精简至220-240平方米,2023年投资回收期仅9.4个月,远低于行业平均 [2][38][95] - **产品与场景**:坚持“现炒现做”结合标准化,覆盖堂食、外卖及社区店;2024年外卖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38.5% [2][53][96][99] - **品牌与组织**:通过信任机制(如不满意退换)和文化符号塑造价值;“总部-区域-门店”架构及多层激励体系支撑增长 [2][31][100][105] 财务表现与运营数据 - 营收增长强劲,2023年营收45.50亿元(同比+41.6%),2024年营收52.10亿元(同比+14.5%) [4][32] - 盈利能力领先,2025H1毛利率70.5%,净利率14.1%;2025H1净利润同比增速大幅提升至35.7% [32][33][37] - 成本控制优异,2025H1人工费用率24.6%,租金成本率6.5%,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10][38][39] - 各线城市均衡布局,2024年一线及新一线城市门店收入同比增长19.6% [47][49] 增长策略与未来展望 - **短期增长**:25H2开店提速,计划2025年底小菜园品牌门店达800家,通过单店模型优化(面积精简、引入自动化设备)改善利润 [3][9][11][112] - **长期空间**:小菜园品牌远期门店数量有望达到2050家,计划向国内下沉市场及海外(如香港、新加坡)拓展 [3][107][117][120] - **第二曲线**:子品牌“菜手”试点社区餐饮,客单价20-40元,复用小菜园供应链,弥补主品牌低价市场空白 [3][99]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0/9.22/11.32亿元,对应EPS为0.64/0.78/0.96元 [3][4]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16X/13X/11X [3][4]
浪潮数字企业(00596):携手达索推出insuiteorks,打造端到端工业软件
海通国际证券· 2025-10-15 14:54
投资评级与估值 - 报告对浪潮数字企业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4] - 基于2025年25倍动态市盈率,目标价为13.03港元(按1港元=0.92元人民币换算)[4] - 预计公司2025年、2026年、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3亿元、7.03亿元、8.92亿元,对应每股收益(EPS)为0.48元、0.61元、0.77元 [4] - 基于盈利预测,公司2025年、2026年、2027年预测市盈率(PE)分别为15.50倍、12.20倍、9.61倍 [3][7] 核心业务进展与产品亮点 - 公司于2025年9月26日上海工博会期间,联合达索系统推出"浪潮海岳 inSuite by DELMIAWorks"端到端一体化工业软件 [1][4] - 此次合作旨在结合达索系统在3DEXPERIENCE平台上的工程研发设计、仿真分析、生产制造和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势,实现本土实践与国际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合 [4] - 新产品针对成长型离散制造业流程复杂、协作链条长的特点,以BOM为主线整合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环节,打通数据流 [4] - inSuite by DELMIAWorks具备四大核心能力:研发生产协同、柔性生产管控、业财融合与标准化集成底座 [4] - 标杆客户案例已实现制造周期缩短、积压降低、按期交货率提升、品质管控提升等积极成效 [4] 行业前景与政策支持 - 2025年8月,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数智技术在研发、生产、管理、运维等环节广泛应用,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达50%,到2030年提升至60%,并建成不少于500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4] - 报告认为该产品直击离散制造行业在数据孤岛、业务协同等方面的痛点,在政策支持下有望打开广阔发展机遇 [4] 财务表现与预测 - 公司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82.01亿元,同比小幅下降1.1%,但预计2025年将恢复增长至89.62亿元(同比增长9.3%),2026年、2027年预计分别增长至98.63亿元和110.01亿元 [3][7] - 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3.8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0.8%,预计2025年至2027年将分别达到5.53亿元、7.03亿元、8.92亿元 [3][4][7] - 毛利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从2024年的26.93%预计提升至2027年的30.00% [7] - 销售净利率预计从2024年的4.69%提升至2027年的8.11%,净资产收益率(ROE)预计从2024年的15.31%提升至2027年的19.12% [7] 同业比较与估值优势 - 与同业可比公司相比,浪潮数字企业估值具有吸引力,其2025年预测市盈率为15倍,低于赛意信息(59倍)和中国软件国际(22倍)的平均水平 [5] - 公司2026年预测市盈率为12倍,也显著低于同业平均的100倍 [5]
西部水泥(02233):首次覆盖报告:水泥出海翘楚,非洲布局广泛
国泰海通证券· 2025-10-15 14:17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对西部水泥(2233)给予“增持”评级,目标价为3.73港元 [1][11] - 核心观点认为公司是水泥企业出海的翘楚,海外布局广泛且成长性强 [2][11]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43亿元、14.22亿元、20.15亿元,每股收益(EPS)分别为0.21元、0.26元、0.37元 [11][19]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83.4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5%,但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102.37亿元人民币,增幅22.7% [4] - 202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6.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6%,预计2025年将大幅增长82.6%至11.43亿元人民币 [4][11] - 盈利能力显著改善,预计毛利率将从2024年的23.65%提升至2027年的37.21%,销售净利率从7.50%提升至14.35% [12] - 截至2025年10月,公司当前股价为3.24港元,市值约为176.99亿港元 [1][7] 公司业务与战略 - 公司是深耕陕西的水泥龙头,截至2025年中,在陕西拥有2170万吨水泥产能,以26%的产能占比位居区域首位 [21][24] - 公司坚定推进海外战略,2024年海外销售水泥403万吨,实现收入约32亿元,溢利约8.9亿元,海外溢利占比高 [11] - 2024年公司海外水泥单吨毛利高达288元/吨,远高于国内的42元/吨 [11] - 2025年6月公司公告拟以16.5亿元出售新疆水泥资产,以缓解债务压力,保障海外扩张 [11] 行业背景与出海机遇 - 中国水泥产量自2022年开始逐年快速下滑,2024年已降至18.3亿吨,国内需求疲软导致价格跌入谷底 [11][29][31] -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水泥需求旺盛,2023年产量达1.32亿吨,且当地水泥价格远高于中国,例如刚果、喀麦隆价格高达110美元/吨左右 [45][51][53] - 对标企业Heidelberg在非洲的EBITDA利润率约为25%,Dangote更是高达40%,显示非洲地区水泥盈利水平较高 [58] 海外布局与增长前景 - 公司海外产能主要布局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包括莫桑比克、刚果金、埃塞俄比亚,以及乌兹别克斯坦 [11][6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水泥销量已达417万吨,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预计2025-2027年海外销量将分别达到880万吨、1260万吨、1560万吨 [17][69][76] - 分国别看,埃塞俄比亚市场供小于求,价格有望从2024年的635元/吨逐步回升;莫桑比克价格有望稳定在630元/吨;刚果金价格已处于高位,成本有望下降带动毛利提升 [17][77][82][88] - 乌干达市场供需缺口较大,公司6000t/d熟料生产线预计明年初点火,将受益于当地高价格 [90]
极兔速递-W(01519):东南亚维持高景气,新市场打开新增长曲线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15 14:15
投资评级 - 对极兔速递-W (01519) 的投资评级为“增持”,且为维持评级 [2][6]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认为极兔速递在东南亚市场维持高景气度,同时新市场拓展为其打开了新的增长曲线 [1][6]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整体包裹量达76.8亿件,同比增长23.1% [6] - 东南亚市场是主要增长引擎,2025年第三季度包裹量达20.0亿件,同比增长78.7%,市场份额达到32.8%,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 [6] - 新市场(如拉丁美洲、中东等)增长迅猛,第三季度包裹量达1亿件,同比增长47.9% [6] - 中国快递行业在反内卷政策推动下单价持续上行,有助于公司利润修复 [6] - 尽管下调了盈利预测,但看好公司长期增长潜力,维持“增持”评级 [6] 财务数据与预测 - 营业收入从2023年的8849百万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10259百万美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20449百万美元 [3]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预计将从2024年的15.93%提升至2027年的27.69% [3] - 调整后净利润在2024年扭亏为盈,达到200百万美元,预计2025年至2027年将分别达到368百万美元、592百万美元和853百万美元 [3][6] - 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率预计2025年为83.91%,2026年为60.77%,2027年为43.94% [3][6] - 每股收益从2024年的0.02美元/股预计增长至2027年的0.09美元/股 [3] - 净资产收益率从2024年的7.09%预计提升至2027年的18.66% [3] - 市盈率从2024年的55.42倍预计下降至2027年的13.02倍 [3] 经营表现与市场分析 - 2025年第三季度,东南亚包裹量高增长主要受益于电商渗透率提高、平台持续投入及公司竞争力提升 [6] - 公司在东南亚凭借网络优势及领先的成本和时效持续拓展非电商包裹 [6] - 新市场的高增长得益于持续的基础设施投入,截至第三季度拥有35个转运中心、超1900个网点、超200辆干线运输车及11套自动化分拣线 [6] - 新市场与Tiktok、Temu、Shein等跨境电商平台及Mercado Libre等本土电商平台建立了紧密合作 [6] - 中国市场方面,2025年第三季度包裹量达55.8亿件,同比增长10.4%,但上半年受价格战影响盈利能力较弱 [6] 估值与同业比较 - 报告采用PS估值法,指出2025年可比公司(顺丰控股、中通快递)平均PS估值为1.42倍,高于极兔速递2025年的PS估值水平 [6] - 预计2025年至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30倍、19倍、13倍 [3][6]
心泰医疗(02291):首次覆盖:可降解封堵器内资龙头,瓣膜高速增长
海通国际证券· 2025-10-15 11:15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3] - 目标价26.62元人民币/28.94港元 [3] 核心观点 - 公司是国内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医疗器械领导者,传统业务依托生物可降解技术,开辟心脏瓣膜产品为第二增长曲线,两块业务预计对公司未来1-5年利润有较大增厚 [1] - 公司是“介入无植入”理念的践行者,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相比金属封堵器具备显著临床优势,可能引领全球创新医疗迈向新高度 [3] - 心脏瓣膜治疗市场潜力巨大,公司ScienCrown®经导管植入式主动脉瓣系统商业化进程深入,销售增速预计进一步提升 [3] 公司概况与财务表现 - 公司成立于1994年,深耕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医疗器械20余年,截至2025年8月拥有30款已上市产品 [8] - 2024年营业总收入472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归母净利润246百万元,同比增长62% [3][9]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3.30亿元,同比增长32.4%;归母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增长29.8% [3][9] - 财务预测显示2025-2027年营收将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营收728百万元(+54%),2026年959百万元(+32%),2027年1231百万元(+28%)[3]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89元、1.15元、1.45元 [3] 业务板块分析 - 业务覆盖先天性心脏病、心源性卒中及瓣膜病三大领域 [12] -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是业务压舱石,2020-2024年该板块收入CAGR达23.1%,2024年收入2.46亿元 [12][35] - 心源性卒中封堵器板块2020-2024年收入CAGR高达97.3% [54] - 通路类产品2020-2024年收入CAGR达26.1% [77] - 心脏瓣膜产品商业化成果显著,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超4千万元 [3][12]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市场占据领先地位,2021年市场份额达38% [30][34] - 已推出IV代生物可降解封堵器产品,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封堵器 [40][44][60] - MemoSorb®卵圆孔未闭封堵器为全球首款生物可降解产品,截至2025年6月累计销售额超2亿元 [60][81] - MemoSorb®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于2024年8月获批,采用专利降落伞锁定设计,商业化迅速 [40][84] - 产品已销往全球60多个国家,持续推进海外市场拓展 [85] 行业与市场前景 - 全球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医疗器械市场预计2025年达198亿美元,2021-2025年CAGR为20.8% [19] - 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医疗器械市场预计2025年达104亿元,2021-2025年CAGR为51.0% [22] - 中国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市场预计2025年达6.59亿元,2021-2025年CAGR为11.5% [25] - 中国心脏瓣膜介入器械市场预计2025年达79亿元,2021-2025年CAGR为69.8% [88] - 中国TAVR市场预计2021-2025年CAGR达52%,TMVr市场预计同期CAGR高达152% [93][103] 研发与管线布局 - 拥有强大研发平台,截至2025年8月共有28款在研产品 [15] - 核心在研产品包括Bio-Lefort®生物可降解左心耳封堵器(预计2027Q3获证)、多款瓣膜治疗系统等 [16] - 心脏瓣膜在研产品初始购自乐普医疗,现已组建独立研发团队,自主发起新管线 [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