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实生物(688180):2025H1特瑞普利单抗销售稳健增长,PD-1/VEGF双抗进入II期临床
天风证券· 2025-10-08 14:13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君实生物维持“买入”评级 [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11.68亿元,同比增长48.64% [1] - 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为4.13亿元,同比减亏36.01% [1]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亏损为4.78亿元,同比减亏23.72% [1] - 报告下调公司2025-2026年营业收入预测,从34.21亿元、42.19亿元下调至25.84亿元、34.41亿元,预计2027年营业收入为44.59亿元 [5] - 报告下调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从-6.28亿元、0.17亿元下调至-6.75亿元、-1.41亿元,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85亿元 [5] 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特瑞普利单抗国内市场销售收入约9.54亿元,同比增长约42% [2] - 特瑞普利单抗目前在国内共获批12项适应症,2025年新增获批肝细胞癌1L和黑色素瘤1L [2] - 特瑞普利单抗目前共有10项适应症纳入医保目录,2025年为其中4项新增纳入适应症的医保元年 [2] - 特瑞普利单抗已在欧盟、英国等超过80个国家达成商业化合作,并在美国、欧盟等4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 [2] - 特瑞普利单抗2025年1月在澳大利亚获批鼻咽癌的1L和2L治疗,并已在美国实现商业化销售 [2] 研发管线进展 - PD-1/VEGF双抗JS207已进入临床II期阶段,正在NSCLC、CRC、TNBC、肝癌等多个瘤种中探索联合治疗 [3] - 临床前研究显示JS207能高亲和力结合PD-1和VEGFA,在多种肿瘤模型中表现出强劲的抗肿瘤活性 [3] - 抗BTLA单抗tifcemalimab(JS004)正在开展两项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的III期注册临床研究,其中LS-SCLC已入组近400人 [4] - 公司研发管线丰富,还包括EGFR/HER3双抗ADC(JS212)、PD-1/IL-2双功能性抗体融合蛋白(JS213)等多个在研产品 [4] 财务数据与估值 - A股总股本为766.39百万股,总市值为31,774.70百万元 [6]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EPS)为-0.66元,2027年预计为0.18元 [9] - 预计2025年市净率(P/B)为8.07,2027年预计为8.04 [9] - 预计2025年市销率(P/S)为16.48,2027年预计为9.55 [9]
美力科技(300611):公司首次覆盖报告:深耕高壁垒弹簧赛道,国产替代与智能化双轮驱动成长
开源证券· 2025-10-08 12:46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买入(首次)[2] 核心观点 - 公司是中国弹簧行业领军企业,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9/2.7/3.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92/1.27/1.51元/股[5] - 公司业绩拐点将至,盈利修复逐步显现,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8.1%/162.1%[5] - 新业务双引擎发力,智能化与全球化打开增长天花板,智能悬架和机器人业务将成为新增长引擎[6]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27.4/19.9/16.8倍,估值低于可比公司平均[7][9] 公司概况与财务表现 - 公司深耕弹簧主航道,90%产品为各类弹簧,其中底盘悬架系统弹簧约占50%,精密弹簧约占40%[18]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0年6.7亿元增至2024年16.0亿元,年复合增速24.2%[5] -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20.8%,净利率为6.5%,2025H1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24.4%,净利率9.1%[5][30] - 子公司北京大圆和江苏大圆产能利用率显著提升,规模效应显现,并购整合见效[5]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弹簧行业存在显著的技术、资金和客户壁垒,高端市场外资企业仍占据优势[32][33] - 公司拥有111项专利技术,参与多个国际和国家标准制定,构建了显著的技术壁垒[18][47] - 客户基础稳固,与吉利、比亚迪、理想、蔚来等国内新能源汽车龙头厂商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并与万都、采埃孚等国际Tier1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5][44] - 2024年研发费用6700余万元,同比增长32%,持续加大研发投入[50] 增长驱动与未来展望 - 新能源车推动悬架系统技术革新,提升单车价值量,预计2030年中国弹簧行业市场规模将达431.24亿元[39][41] - 公司拟投资6.6亿元建设年产200万件智能悬架及1000万件电动及液压驱动弹性元件等项目,智能悬架量产在即[6][55] - 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相关产品进入试样阶段,有望打开新增长曲线[6][59] - 通过收购德国AHLE增强高端悬架领域技术储备,2024年海外营收占总营收9.5%,同比增长33.0%[6][62]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22.18/27.17/31.44亿元,增长率分别为38.3%/22.5%/15.7%[7][67] - 预计2025-2027年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3.29%/24.40%/24.77%[7][67]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5/2.69/3.18亿元[7][71] - 当前PE估值低于可比公司(华纬科技、双林股份、斯菱股份)平均PE(2025年可比公司平均PE为57.4倍,公司为28.1倍)[71][72]
南山智尚(300918):新材料打开差异化成长曲线
天风证券· 2025-10-08 11:43
新材料打开差异化成长曲线 公司发布 2025 中报 25H1:营收 7 亿,同减 5.8%,归母净利 0.75 亿,同减 8.7%。公司向全体 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0.4 元(税),送红股 0 股(含税),不以公积金 转增股本。 产品与服务: ①精纺呢绒:营收 3.4 亿,同减 16%;毛利率 38.3%,同比+0.5pp。精纺呢 绒产品优选澳洲美利奴羊毛,质地紧密、织纹清晰,融合意大利设计,注 重功能与实用性,定位中高端市场。 ②服装类:营收 2.2 亿,同减 21%;毛利率 37.4%,同比+4.5pp。服装业务 涵盖职业装、高端定制与外贸三大板块。 ③超高纤维:营收 0.9 亿,同增 2.6%;毛利率 27.2%,同比+13pp。超高分 子量聚乙烯纤维是公司战略新材料核心,年产能 3600 吨,规格齐全,广泛 应用于防弹、海洋及工业等多领域。 公司报告 | 半年报点评 南山智尚(300918) 证券研究报告 ④绵纶纤维:营收 0.7 亿;毛利率 7.9%。锦纶纤维作为公司全新产品以 PA6 与 PA66 为主,年产能 8 万吨,采用进口设备生产细旦多孔差异化产品, 聚焦高端服饰领域,并拓展生物 ...
金风科技(002202)::金风科技绿色甲醇生产全线贯通,开启绿色燃料新征程
国信证券· 2025-10-08 09:28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对金风科技的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维持)[2][3][9] - 报告核心观点认为,金风科技作为全球风电整体解决方案龙头企业,其兴安盟绿色甲醇项目的全线贯通,标志着公司从风电解决方案向绿色能源解决方案的战略跃迁,有望通过绿色甲醇打造第二成长曲线[3][8] 重大事项与项目进展 - 金风绿能化工兴安盟绿氢制5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气化炉一次投料成功,项目流程已全线贯通并成功产出绿色甲醇[1][3][4] - 该项目以玉米秸秆为气化原料,每小时产合成气70000Nm³/h(CO+H2),是目前全球单炉规模最大的生物质气化炉[4] - 该项目已被列入全国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项目(第一批)名单,将享受优先纳入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政策支持[4] 战略意义与市场前景 - 此次绿色甲醇产能的顺利投产,为金风科技参与全球绿色能源市场打开广阔空间,是公司重要的战略跃迁[3][8] - 公司成功携手马士基与赫伯特等航运企业,共同促进绿色能源转型[3][8] - 报告预期公司未来将继续把握全球风电长期蓬勃发展的市场机遇[8] 财务预测与估值 - 报告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6.98亿元、36.73亿元、44.9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5%、+36%、+22%[3][9]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0.64元、0.87元、1.06元[3][9] - 对应动态市盈率(PE)分别为23.4倍、17.2倍、14.1倍[3][9]
金风科技(002202):金风科技绿色甲醇生产全线贯通,开启绿色燃料新征程
国信证券· 2025-10-08 09:12
投资评级 - 报告对金风科技的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维持)[2][3][9] 核心观点 - 金风科技作为全球风电整体解决方案龙头企业,成功携手马士基与赫伯特等航运企业促进绿色能源转型[3][8] - 公司兴安盟绿氢制5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已全线贯通并成功产出绿色甲醇,标志着公司从风电解决方案向绿色能源解决方案的战略跃迁[3][4] - 该项目以玉米秸秆作为气化原料,每小时产合成气70000Nm³/h,是目前全球单炉规模最大的生物质气化炉[4] - 报告预期公司未来将把握全球风电长期蓬勃发展的市场机遇,同时通过绿色甲醇打造第二成长曲线[3][8] 事项与项目进展 - 金风绿能化工兴安盟绿氢制5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气化炉一次投料成功,气化装置运行稳定,甲醇合成装置已完成接气[3][4] - 该项目已被列入全国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项目(第一批)名单,将优先纳入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政策支持范围[4] - 项目成功验证了未经烘焙的原生态玉米秸秆颗粒可通过破碎制粉后送入气化炉中连续稳定反应[4] 财务预测与估值 - 报告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6.98/36.73/44.9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5%/+36%/+22%[3][9]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为0.64/0.87/1.06元[3][9] - 对应动态市盈率(PE)分别为23.4/17.2/14.1倍[3][9] - 财务预测显示,公司营业收入预计从2024年的566.99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940.09亿元[12] - 毛利率预计从2024年的14%逐步提升至2027年的15%[12]
嵘泰股份(605133):深度报告:汽车轻量化领军企业,全面布局发展机器人业务
浙商证券· 2025-10-06 15:05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买入(首次)[4]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嵘泰股份是汽车轻量化领军企业,并正通过全面布局磨床、丝杠和电机等核心环节,积极发展机器人业务,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1][2] - 公司主业新能源轻量化持续推进,顺应行业趋势扩产壮大,扬州新产线及墨西哥产能释放将为公司带来较大业绩弹性 [3] - 基于对主营业务稳健增长及新业务布局的看好,报告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将实现高速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8] 机器人业务布局 - **丝杠**:2025年4月,公司与润孚动力合资成立江苏润泰(公司出资6500万元,持股45%),业务聚焦人形机器人和汽车底盘的行星滚柱丝杠、滚珠丝杠 [2] - **磨床**:子公司河北力准拟与润孚成立螺纹设备公司(持股65%),开发生产滚珠及滚柱螺纹设备 河北力准2022-2024年收入端CAGR达46%,2024年收入1.7亿元,净利润0.41亿元 [2] - **电机**:2025年8月,公司出资3306万元收购澳多电子51%股权,其优势产品为电动踏板等,机电一体化能力强 [2] - 公司通过合资、收购等方式,已全面布局机器人产业链的磨床、丝杠和电机环节,关节总成发展潜力大 [2][57][58][59] 主营业务(汽车轻量化) - **行业趋势**:新能源车轻量化需求明显,预计2025年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铝用量为3.1百万吨,到2030年达5.4百万吨,CAGR超过300% 新能源车三电系统较重,比乘用车重100-250kg,底盘、电池、结构件等用铝量预计提升明显 [3][69][73][75] - **公司优势**:公司是汽车铝合金压铸件领军企业,转向器壳体市占率行业领先(2020H1市占率21%),已与博世、采埃孚、TK等头部Tie1客户合作 国内开拓新能源三电轻量化市场,海外前瞻布局墨西哥产能以承接北美订单 [3][7][16][90] - **产能与收入**:公司营收稳健增长,22-24年CAGR为23%,从15.5亿增长至23.5亿元 扬州工厂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2025年投资8.8亿元建设新能源新产线,满产后预计年收入14亿元,年利润1.5亿元 墨西哥产能持续释放,2024年国外收入达9.5亿元,利润弹性大 [3][7][46][47] - **成本结构**:2024年公司营业成本中直接材料/人工成本/制造费用占比分别为47%/14%/24%,铝锭价格及资本投资转固后的折旧对营业成本影响较为明显 [3][31] 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 **营收利润**:公司收入增长稳健,2022-2024年收入端CAGR为23.1%,2025H1实现营收13.4亿元 归母净利润持续修复,2022-2024年CAGR为11%,从1.3亿元增长至1.6亿元,2025H1归母净利润0.98亿元,同比增长13.3% [7][23][25] - **盈利能力**:2024年公司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4%/7.8%,摊薄ROE为6.2% 盈利能力与原材料成本相关性较强,未来规模效应有望显现 [7][26][29] - **产能布局**:公司在扬州、珠海、墨西哥莱昂拥有三大生产基地 墨西哥莱昂工厂两期产能分别投资2.2亿元及2.7亿元,二期产能预计稳步释放,是承接北美客户订单的基础 [7][46][47][48]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02.5/3412.3/4195.0百万元,同比增长19.2%/21.8%/22.9%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3.4/4.3亿元,同比增长43.2%/44.6%/26.4% [4][8][10] - **估值指标**:预计2025-2027年公司EPS为0.83/1.20/1.51元,对应PE分别为49.9/34.5/27.3X [4][8][10]
国盾量子(688027):国之重盾,量创智子
国金证券· 2025-09-30 23:01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4] - 基于2026年100倍市销率(PS),对应目标价为550.41元 [4] - 核心观点:公司作为国内唯一以量子技术为主营业务的上市企业,在政策强力推动下,其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三大业务成长势能强劲,商业化发展路径清晰,有望逐步走出低盈利困局并实现盈利突破 [2][3][4] 公司概况与股权结构 - 公司是国内首家专注于量子科技领域的上市公司,业务全面覆盖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三大领域 [1][15] - 2024年3月通过向中电信量子集团定向增发募集资金17.75亿元,完成后中电信量子集团成为控股股东,持股21.86%,形成"国资主导+科研赋能"的股权结构 [1][18] - 公司高管团队兼具深厚量子技术研发积淀与科技企业运营经验,董事长吕品拥有电信行业二十余年战略管理经验 [20] 财务表现与成长动能 - 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1.21亿元,同比增长74.54% [25];其中量子计算业务营收5596.05万元,同比大幅增长283.92%,量子通信业务营收5173.77万元,同比增长28.10%,量子精密测量业务营收856.51万元,同比增长13.75% [1][28] - 盈利水平持续改善,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2379万元,亏损同比收窄32.69% [3][25] - 费用管控效果显现,2025年上半年销售和管理费用率分别为10.46%和35.61%,同时研发投入持续加码,研发费用达5063.25万元,同比增长33.23% [3][29] 量子通信业务 - 量子通信是公司优势业务,技术成熟度最高,已率先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 [34];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量子通信设备供应商,参与建设国家级"京沪干线"等重大项目 [15] - 国内量子通信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54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892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937亿元 [40] - 公司实现ToG/ToB/ToC全场景布局:ToG端主导国内量子通信骨干网建设;ToB端深度绑定能源、金融行业头部客户;ToC端与中国电信合作推出的"量子密话"用户已突破600万 [52][55] 量子计算业务 - 量子计算是市场空间最大的量子技术领域,2024年全球产业规模突破5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2000亿美元 [63][64] - 公司是全球少数可提供超导量子计算整机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产品覆盖全产业链 [76];深度参与国内最先进的"祖冲之三号"(105比特)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发 [82] - 公司持续加码核心组件研发,如稀释制冷机、千比特测控系统等,不断完善国产化自主可控产业链布局 [81] 量子精密测量业务 - 量子精密测量是公司业绩新增长点,其技术可实现指数级精度提升 [84];全球产业规模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44.97亿美元 [88] - 公司的明星产品冷原子重力仪可实现微伽级重力加速度测量,成功打破欧美技术垄断,2025年上半年已交付2台,尚有3台在手订单 [93] - 该业务下游应用前景广阔,涵盖地质灾害监测、大地测绘、资源勘探等多个领域 [98]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公司2025/2026/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71/5.66/9.00亿元,同比增长46.55%/52.47%/59.03% [4][97] - 预测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4/0.37/0.87亿元,对应每股收益(EPS)为0.23/0.36/0.84元 [4][8] - 估值采用市销率(PS)法,参考海外可比公司,认为公司作为稀缺标的具有较大成长潜力 [103]
奕东电子(301123):公司动态研究报告:精密电子零组件领先企业,液冷打开成长空间
华鑫证券· 2025-09-30 22:50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1][9]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公司是精密电子零组件领先企业,液冷业务为公司打开成长空间,业绩拐点有望出现 [1][5][6][7]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主要从事FPC、连接器及零组件、LED背光模组等精密电子零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应用于消费类电子、通讯通信、新能源、汽车电子、工业及医疗等多个行业 [5] - 公司营收从2020年的11.75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7.1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83% [5] - 公司归母净利润在2021年达到高点2.02亿元后开始逐年下降,2024年亏损4001.44万元,主要因市场竞争激烈导致毛利率下降及期间费用增加 [5] -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68亿元,同比增长41.96%,实现归母净利润1117.81万元,同比增长190.94%,业绩拐点有望出现 [5] 液冷业务发展机遇 - 随着AI发展带来的算力需求提升、芯片和机柜功率提高以及国家PUE政策趋严,数据中心散热正由风冷向液冷转变 [6] - 根据MarketsandMarkets预测,全球数据中心液冷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26亿美元增长到2028年的7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4.4% [6] - 公司依托在新能源车IGBT散热板的技术和经验优势,于2024年切入AI服务器液冷散热领域,并与IGBT散热板产线共用 [7]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已实现液冷散热结构件的批量出货,并正逐步实现液冷散热模组的批量供货能力,目前处于逐渐放量及新客户持续拓展阶段,同时也在完善和扩充产能 [7] - 随着AI算力增加,800G及以上光模块也有液冷需求,公司通过“连接器+散热”协同设计和生产能力,可推进液冷CAGE等方案的落地与量产 [7]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0.21亿元、0.85亿元、1.41亿元 [8]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09元、0.36元、0.60元 [8]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523倍、127倍、76倍 [8]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1.87亿元、27.22亿元、32.59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7.9%、24.4%、19.8% [11]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17.0%、19.9%、21.5% [11]
优优绿能(301590):充电模块龙头企业,进军HVDC打造第二增长极
东吴证券· 2025-09-30 21:35
投资评级 - 报告对优优绿能(301590)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 - 基于盈利预测,给予公司2026年40倍PE估值,对应目标股价299.8元/股 [6] 核心观点 - 公司是国内直流充电模块龙头企业,2024年市占率达16%,位居行业第二,深度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直流化、高功率化的产业趋势 [6] - 公司创始人团队技术实力雄厚,研发人员占比超过50%,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率高达8.3%,引领产品迭代升级 [6] - 2025年受欧洲市场需求疲软影响业绩短期承压,但预计2026年将重回增长轨道,并凭借进军HVDC(高压直流)电源业务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6]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4/3.15/5.07亿元,同比增速为-21%/+55%/+61%,对应现价PE分别为48x、31x、19x [1][6]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国内直流充电桩模块领军企业之一,产品涵盖15kW至40kW充电模块,并率先推出60kW和80kW高功率模块 [6][12][21] - 2024年公司在国内充电模块市场份额为16%,仅次于英飞源(26%),行业前五大品牌市占率合计达78% [71][76] -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集中,实控人柏建国和邓礼宽均拥有深厚技术背景,合计持有公司56.70%股权 [16][17] - 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9.88/13.76/14.9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6/2.68/2.56亿元 [23] 财务表现与业务分析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7.23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下降25% [23] - 分区域看,2025年上半年内销收入5.86亿元,同比增长23%,毛利率23.64%;外销收入1.37亿元,同比下降44%,毛利率55.1% [29] - 充电模块是公司核心业务,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收入6.95亿元,同比增长2.6%,毛利率约29% [27] - 公司产品结构持续向高功率迭代,40kW模块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较低水平快速提升至2024年的主流地位 [77] 行业趋势与市场空间 - 直流充电因其高功率、快效率优势明确,2024年中国公共直流充电桩增量首次超越交流桩,保有量达190万台,占比46% [48] - 高功率化趋势显著,2025年5月中国功率大于240kW的直流桩占比达8.5%,政策支持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 [52] - 电动重卡销量及渗透率快速提升,2025年7月销量达1.67万辆,渗透率26%,其配套充电桩功率主流在320-400kW,进一步推动高功率模块需求 [55] - 预计到2027年,国内充电模块市场规模将达111亿元,2024-2027年CAGR为24%;欧洲市场预计2027年规模达42亿元,2026年起恢复高增长 [68][70] 竞争优势与技术创新 - 公司研发实力突出,截至2024年末研发人员达293人,占比超50%,远高于行业可比公司 [6][82] - 公司持有大量专利,包括31项发明专利、48项实用新型专利等,并参与制定行业标准 [79][84] - 公司积极布局新业态,包括小功率直流快充、V2G(车网互动)和储能充电等新兴领域,寻求新的增长点 [88][90][92] 海外业务与HVDC新增长点 - 公司出海较早,深度绑定ABB等海外头部客户,但2025年欧洲市场需求疲软导致外销承压,预计2026年随需求好转而恢复 [6][97] - 公司计划向海外客户推广从模块到系统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价值量有望提升3倍以上 [6] - HVDC(高压直流)电源是数据中心(AIDC)的下一代配电方案,效率、可靠性优于传统UPS,市场空间广阔 [108][110] - HVDC技术与直流充电模块技术同源,公司凭借现有技术积累和海外客户渠道,预计2026年推出产品,2027年随海外需求爆发而受益,成为重要第二增长曲线 [6][113][116]
云南铜业(000878):公司动态报告:业绩稳健,凉山矿业注入在即
民生证券· 2025-09-30 20:34
投资评级 - 报告首次覆盖云南铜业,给予“推荐”评级 [3][47] 核心观点 - 云南铜业作为中铝集团旗下唯一铜产业上市平台,经营稳健,凉山矿业注入在即,未来资产注入可期,冶炼产能国内领先 [1][3][33][4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稳健增长,营收889.13亿元,同比增长4.27%,归母净利润13.17亿元,同比增长24.32% [1][19] - 普朗铜矿是公司核心矿山,保有铜金属资源量278.22万吨,占公司总资源量的77%,2024年产量3.06万吨,占公司铜产量的56% [2][26][27] - 公司冶炼端受铜精矿加工费大幅下滑影响,2025年上半年赤峰云铜和东南铜业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45.1%和52.4% [2][30]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79亿元、23.03亿元、28.71亿元,对应PE分别为18倍、14倍、11倍 [3][5][47]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主要产品产量同比下滑:铜精矿含铜5.48万吨(-13.97%)、阴极铜120.6万吨(-12.6%)、黄金12.71吨(-21.5%)、白银348.99吨(-52.7%)、硫酸482.86万吨(-6.5%)[1][9] - 2025年H1公司营收889.13亿元,同比+4.27%,归母净利13.17亿元,同比+24.32%;扣非归母净利11.22亿元,同比+9.68% [1][19] - 2025年Q2公司营收511.59亿元,同比-4.79%,环比+35.51%;季度归母净利7.57亿元,同比+24.59%,环比+35.29% [19] 矿山资源与生产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保有矿石量9.56亿吨,同比增加0.41亿吨;铜金属量361.37万吨,铜平均品位0.38% [2][26] - 迪庆有色普朗铜矿保有铜金属资源量278.22万吨,占公司总资源量的77%,2024年产量3.06万吨,占公司产量的56% [2][26][27] - 2025年上半年精矿含铜产量按合并报表口径为2.79万吨,按权益量统计为2.93万吨 [27] 冶炼业务 - 公司已形成西南、东南、北方三大冶炼基地,截至2024年底阴极铜产能合计140万吨(西南铜业55万吨、赤峰云铜40万吨、东南铜业45万吨)[29][30] - 西南铜业搬迁已完成,2025年上半年公司阴极铜产量按合并报表口径达到77.94万吨 [2][30] - 2025年上半年赤峰云铜、东南铜业净利润分别为2.45亿元和1.66亿元,同比分别变化-45.1%和-52.4%,主要受铜精矿加工费大幅下滑影响 [2][30] 资产注入与未来发展 - 公司计划购买云铜集团持有的凉山矿业40%股份,实现控股并表(持股达60%)[3][34] - 凉山矿业拥有3宗采矿权,包括拉拉铜矿(年产能165万吨)、红泥坡铜矿(年产能198万吨)和大田隘口镍矿(年产能60万吨)[3][39] - 红泥坡铜矿为凉山矿业核心增量,预计2026年建设完成,2027年投产,2029年达产 [3][39] - 公司背靠中铝集团,大股东体内还有多个铜矿山资源(如秘鲁Toromocho铜矿、西藏金龙矿业),未来优质资源注入机会可期 [3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966.63亿元、2006.71亿元、2047.50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0.48%、2.04%、2.03% [5][41][42]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79亿元、23.03亿元、28.71亿元,增长率分别为40.70%、29.44%、24.63% [5][47]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89元、1.15元、1.43元,对应PE分别为18倍、14倍、11倍 [5][47] - 公司估值与可比公司(紫金矿业、江西铜业、铜陵有色)平均PE基本相当 [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