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河南资本市场月报(2024年第11期)
中原证券· 2024-12-26 17:06
经济运行及对比分析 - 2024年1-11月,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9%,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1.5%,轻纺产业和食品产业投资分别增长44.1%和40.0% [2] - 河南省工业生产稳定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电子、装备、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表现亮眼 [83] - 河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8%,通讯器材类和家用电器类商品零售保持两位数增长 [67] - 中部六省中,河南省经济增势表现突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9%位列中部首位 [5][43] 宏观政策跟踪 - 河南省出台《支持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若干政策》,目标到2030年郑州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 [34] - 河南省发布《河南省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4—2026年)》,目标到2026年形成10个以上E级大型算力中心 [35] - 河南省召开无人机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座谈会,强调抢抓低空经济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 [36] 证券市场运行情况 - 2024年11月,河南指数下跌3.17%,跑输上证和沪深300指数 [8] - 河南省A股上市公司137家,总市值14308.82亿元,全国排名第14位,中部六省第4位 [12][97] - 河南省11月信用债发行规模355.49亿元,前11个月累计发行4011.02亿元,保持中部六省首位 [25][28] 河南上市公司 - 河南省A股上市公司112家,H股上市公司31家,全国排名第12位和第9位 [12] - 11月豫A股涨幅前三为驰诚股份(117.58%)、东方碳素(84.61%)、花溪科技(54.55%) [73] - 河南省上市公司重要事件包括重大合同、回购股权、人事变动等 [117] 河南拟上市公司 - 河南省IPO审核通过尚待发行公司1家,为拟在深交所上市的中船双瑞 [51] - 河南省IPO申报在审企业1家,为拟在北交所上市的岷山环能,拟融资规模3.02亿元 [119]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与"消费和新质生产力"相关的河南上市公司投资机会 [74]
北京市东城区消费零售观察:文化赋能,多元融合东城范式引领消费升级
毕马威· 2024-12-26 15:39
高奢企业 - 东城区推动高奢品牌首店落地,2024年王府井商圈计划增加不少于40家高端餐饮和奢侈品首店、旗舰店和特色店 [1] - 高奢品牌种类趋向多元化与品质化发展,注重场景构建和品牌故事传递,如LANYU兰玉高级定制品牌结合苏绣等非遗工艺展示东方文化 [1] - 东城区消费市场扩张,推动高奢企业持续落地与扩张,形成消费零售新增长极 [2] 新兴企业 - 东城区推出红桥市场、王府井19号府和南阳共享际三处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分别侧重珠宝非遗、国际视野和文艺演出等领域 [29] - 三大孵化基地累计孵化36个品牌,政府提供租金补贴、贴息、上市奖励等政策支持 [30] - 红桥市场通过5G非遗文创直播基地实现数字化转型,2024年接待1500余批次外国首脑及团队 [5][6] 传统企业 - 东城区推动老字号企业守正创新,支持产品创新、跨界融合和渠道拓展,提出"四个三"创新工作方向 [21] - 老字号企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拓展销售渠道,如吴裕泰开启"直播+电商"新零售模式 [23] - 龙顺成等老字号企业通过跨界合作和数字化转型提升品牌竞争力 [22] 文化消费 - 东城区推动戏剧文化消费,颜料会馆举办300余场演出,开心麻花A99剧场融合餐饮、新零售和社交体验 [18] - 非遗文化消费成为新亮点,东城区拥有225项非遗项目,北京稻香村推出蛇年限定联名产品 [19] - 东城区打造"文化+"消费引擎,2026年目标文化及相关产业收入突破1600亿元 [35] 餐饮消费 - 东城区餐饮收入2024年1-10月达75.6亿元,老字号餐饮优化菜品结构,特色餐饮首店入驻 [66] - 东城区28家餐厅上榜2025北京米其林指南,每万人拥有米其林餐厅数量居全市第一 [46] - 东城区咖啡消费市场繁荣,每万人拥有咖啡店3.88家,位列全市第一 [114] 旅游消费 - 2024年1-3季度东城区接待游客6030.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84亿元,同比增长17.8% [90] - 东城区推出十条精品探访线路,带动文旅消费近百万元 [37] - 王府井、前门大街等景点在2024年国庆期间游客接待量排名前十 [90] 体育消费 - 东城区推动体育消费,开展"冰雪嘉年华"品牌活动,带动冰雪运动及周边产品消费 [39] - 东单体育中心篮球北场"Aramco篮球场"于2024年11月启幕,提供优质健身服务 [39] - "醉美天际 夜享骑乘"线路被评为2024年北京市体育旅游精品项目 [38] 首店经济 - 2024年1-11月东城区累计落地首店101家,首店业态涵盖奢侈品、时尚服饰、餐饮等领域 [45] - 王府井商圈累计引入153家首店、旗舰店和创新概念店,吸引客流量5930万人次 [80] - 首店经济成为东城区消费热点,吸引国内外品牌设立首店,推动消费多元化 [94] 数字化转型 - 红桥市场直播基地关联新媒体运营账号累计达20多个,赋能园区企业30多家,触达人群5亿人次 [147] - 东城区推动AR数字街区建设,开发街区虚拟数字IP形象,构建线上线下联动消费平台 [23] - 东城区推进"京企直卖"平台,聚合571个品牌,其中56个为老字号品牌 [120] 商圈建设 - 东城区打造"五圈九街"商业消费格局,涵盖王府井、前门、东直门等五大商圈和九个特色街区 [101] - 王府井商圈聚焦"国际+时尚",前门商圈突出"老字号+国潮",隆福寺商圈侧重"文化+复兴" [102] - 东城区商圈资源与国内外优质品牌建立有效连接,2023年投入资金126亿,落地项目64个 [80]
未来独角兽|毕马威中国:长三角新材料新质领袖榜单
毕马威· 2024-12-26 15:38
行业背景与政策支持 -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先锋力量,也是高端制造业和国防工业的关键支柱,推动我国从传统工业向高技术含量、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转型 [2] - 2021-2023年全球新材料产值持续增长,具体数据未披露,但显示出全球对新材料的需求不断攀升 [3] -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指出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完善新材料产业发展政策,将其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之一 [4] - "十四五"时期的核心目标是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材料产业规模扩大和供给高端化水平提升 [6] 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 2019年以来,中国新材料领域企业经历了高速增长,2023年新注册企业37.3万家,同比增长28.2%,五年内企业注册量翻了接近四倍 [10] - 新材料产业链逐步完善,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产品应用领域均取得长足进步,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 [10] - 2023年中国超导材料产业规模达到49.8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6年将飙升至139.2亿元人民币,增长接近三倍 [17] - 锂电池材料四大关键组成部分(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分隔膜)在2023年的产量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31%、21%、32%和31% [32] 细分领域发展 - 生物医药新材料市场蓬勃发展,医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在齿科和骨外科中的应用前景广阔,部分新材料企业已积极调整战略,加入生物医药赛道 [13] - 超导新材料在新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日益明朗,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实现翻倍增长 [16] - 长三角地区通过高效的协同能力和创新指数,已初步形成资源共享、技术互补的新材料发展平台,推动新材料研发与创新 [36] 资本市场与融资情况 - 2021年新材料行业融资事件数量从2020年的272笔跃升至417笔,融资金额从131.9亿元人民币飙升至34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9.1% [37] - 2023年融资规模有所回落,同比减少20.0%,但融资事件数量继续保持上升态势,投资者对项目的筛选标准愈发严格 [37] - 2019-2024年上半年,新材料产业的融资事件主要以早期投资(种子和天使轮、A轮)为主,占比稳定在60%左右,2024年上半年进一步攀升至68.9% [47] - 长三角地区成为新材料融资高地,2019-2024年上半年融资事件数量逾千笔,融资规模高达727.8亿元人民币,占行业整体融资的50%以上 [84] 并购市场 - 2019-2024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在新材料领域共完成331笔并购交易,并购数量从2019年的49笔增长到2023年的70笔,增幅达42.9% [103] - 2024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在新材料领域的并购活动略显沉寂,仅完成24笔并购交易,公开披露交易额为39.8亿元人民币 [104] - 高端装备、集成电路和新能源是并购市场的三大热门赛道,集成电路赛道以92笔并购事件和688.4亿元人民币的公开披露交易金额占据主导地位 [107] - 长三角地区是并购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2019-2024年上半年共发生140笔并购事件,涉及公开披露交易金额614.3亿元人民币 [145] 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 - 新材料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绿色转型,研发新型环保材料如可降解塑料、纳米材料、生物质材料等,减少传统材料对环境的影响 [137] - 智能制造技术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推动新材料企业实现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 [172] - 低碳新材料的使用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手段,高性能纤维材料和特种玻璃材料在风电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需求旺盛 [153] 国产化替代与国际竞争 - 中国新材料产业正处于由中低端产品自给自足向中高端产品自主研发、进口替代的过渡阶段,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率较低,高端领域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163] - 随着国内企业技术实力的提升和政策的支持,新材料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有望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自主可控 [163] - 新材料产业与其他领域的深度融合,如能源、机械工程、医疗、信息技术等,推动了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市场拓展 [187]
RimeData周报:150亿!这家企业斩获新能源领域年度最大融资
核心观点 - 本周融资事件共103起,融资金额总计约381.77亿元,较上周增加327.53亿元 [6] - 本周融资金额在亿元及以上的融资事件有19起,较上周增加3起 [6] - 本周公开退出案例30个,较上周增加10起 [6] - 本周有114家机构参与一级市场投资,较上周减少3家 [6] 行业分布 - 本周融资事件涉及11个行业,前五行业为信息技术、电子、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和汽车,合计75起,占72.82% [10] - 信息技术融资数量排名第一,为22起,其中IT服务领域有15起 [10] - 电子排名第二,为17起,半导体领域有9起 [10] - 医药健康位列第三,为14起 [10] - 按融资金额统计,前五行业为电力设备与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电子和材料,合计362.67亿元,占95.00% [37] 地域分布 - 本周融资事件数量前五地区为北京市、江苏省、上海市、广东省和重庆市,合计74起,占71.84% [15] - 融资金额前五地区为北京市、重庆市、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合计362.81亿元,占95.03% [15] - 北京市融资金额排名第一,主要是受华能新能源150亿元股权融资的影响 [15] 融资轮次 - 本周天使轮和A轮最为活跃,合计达65起 [43] - 战略融资排名第三,为18起,较上周增加8起 [43] - 本周早期融资(A轮及以前)融资事件数合计占比64.08% [43] - 融资金额方面,股权融资占比最高,达44.14%;其次是C轮融资,融资金额占比达28.81% [43] 重点事件 - 华能新能源完成150亿元股权融资,为今年新能源领域最大的一笔股权融资 [4] - 阿维塔完成超110亿元C轮融资,拟于2026年IPO上市 [8] - 北汽新能源获北京汽车增资20亿元,优化资本结构 [9] - 智谱AI完成30亿元战略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70亿元 [32] 投资机构 - 本周共有114家投资机构参与投资,合计出手125次 [46] - 山东财金集团投资次数最多,为3次 [46] - 深创投、元禾控股、中新基金、松禾资本、北京国管、滨海创投、华睿投资、创东方投资、南方资产均为2次 [46] 退出情况 - 本周共有30个公开退出案例,比上周增加10个 [23] - 退出案例数量最多的行业为材料,电子、汽车分居二、三位,合计15个,占50.00% [24]
投资宁波系列二:宁波增长双引擎:优质制造与新兴未来
甬兴证券· 2024-12-26 14:57
政策布局与产业集群 - "246"计划旨在培育2个万亿级、4个五千亿级和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宁波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7] - "361"计划目标到2027年培育3个万亿级、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并发展一批新兴和未来产业群 [29] - 宁波市通过"246"和"361"计划,推动产业集群内部协同创新和资源共享,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9] 高端装备制造 - 高端装备制造是宁波市三大战略性产业之一,2024年上半年规上增加值同比增长12.1% [12] - 宁波市重点发展智能装备、现代能源装备、新一代电子信息装备等3大千亿级产业 [12] - 宁波市高端装备产业集群空间布局明确,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如鄞州区现代电车小镇、海曙区智能制造产业园 [15] 汽车制造产业链 - 宁波市汽车制造产业集群已形成完整供应链,2023年整车产销量占浙江省汽车产业的一半以上 [11] - 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整,涵盖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研发与生产 [34] - 宁波市集聚了3000余家汽车产业相关企业,包括国家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64] 中小企业与科技创新 - 宁波市中小企业是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主体,2023年"小巨人"企业数量累计达到352家,占浙江省24% [39] - 2023年宁波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为631亿元,同比增长5.29%,研发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54% [37] - 宁波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显著增长,2023年新增61家,总数达7014家,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 [75]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宁波中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领域的重点行业,如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等 [54] - 宁波市发布《"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细分行业投资导向目录》,涵盖8大产业集群18个重点细分行业 [52] - 宁波市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绿色化发展 [11]
可持续性治理-四个路标
安永华明· 2024-12-26 10:34
可持续性治理 - 可持续性已成为公司治理的首要议程事项,但风险和机遇的把握仍需进一步努力 [7] - 79%的香港公司已通过建立内部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来实施结构化的ESG方法 [37] - 董事会参与可持续责任的程度超越了披露审批,涵盖了全面的职责范围 [38] 可持续性治理结构 - 可持续性委员会的存在有助于测试管理层提出的重大问题的重要性,并帮助公司制定目标和指标 [13] - 董事会成员需要具备互补的能力来应对可持续性问题,以提供有效的监督 [13] - 61%的执行董事认为他们拥有有效的可持续性培训方法,但这一比例下降到43%的非执行董事和主席 [38] 可持续性风险管理 - 61%的公司已经将可持续性相关风险纳入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64] - 只有17%的公司在整体风险评估中同时考虑了风险和机遇 [64] - 69%的公司仅识别哪些财务方面受ESG或气候风险影响,而未将这些风险具体转化为具体的财务数字 [80] 可持续性数据与决策 - 大多数公司的方法仍以定性为主,未能提供可操作的财务洞察 [80] - 59%的公司获得了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保证,但保证级别往往仅为合理保证 [103] - 数据完整性问题影响了设定KPI及相关补偿,因为数据构成了这些决策的基础 [92] 可持续性激励措施 - 只有38%的公司将ESG目标纳入激励计划 [117] - 60%的公司已经建立了量化的ESG目标,但长期激励措施的应用十分有限 [135] - 将ESG目标与薪酬挂钩的一个关键前提条件是这些目标必须是定量的并且可衡量 [117] 可持续性治理的未来 - 治理专业人士应通过为董事会成员提供必要的知识和信心,以做出与可持续性相关的战略决策 [137] - 增强ESG相关专业知识和培训,缩小非执行董事和主席的知识差距 [137] - 公司应优先考虑开发定量的ESG目标,并将这些目标纳入长期激励计划中 [118]
2024年11月中国企业级SaaS上市公司2023-2024年财务绩效回顾及未来展望
企业级SaaS市场现状 - 中国企业级SaaS公司2020-2024年收入持续增长,但整体毛利率依然偏弱,A股公司收入规模较大,港股公司订阅收入占比更高,收入增长更具韧性 [15][40] - 垂直型SaaS公司收入增幅通常好于通用型SaaS公司,垂直型公司更容易建立护城河,通用型公司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16] - 中国企业级SaaS公司毛利率普遍下滑,A股公司毛利率较高,港股公司毛利率更稳定,垂直型公司毛利率高于通用型公司 [19][43] - 中国企业级SaaS公司研发费用率持续高位,2022年达到29%,通用型公司研发费用率略高于垂直型公司 [23][58] - 中国企业级SaaS公司销售费用率高企,获客成本依然偏高,垂直型公司销售费用率高于通用型公司 [45][57] - 中国企业级SaaS公司盈利依然艰难,平均净利润率为负数,港股和美股公司大多录得亏损 [60][61] 企业级SaaS市场未来发展方向 - 未来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将围绕中小企业需求、细分领域产品爆发式增长和行业生态协同化三个方面发展 [50] - 中小企业信息化渗透率空间巨大,将成为企业级SaaS厂商重点关注的客户 [51][65] - 细分领域产品将实现持续增长,选择需求旺盛的行业成为制胜重点 [52] - 企业级SaaS厂商应开放协同,构建产品生态,与生态合作伙伴形成联盟 [67][53] 企业级SaaS厂商策略建议 - 提升客户价值,实现客户转化,针对不同规模客户采用不同的营销方式 [55][68] - 深耕行业,产品向多元化发展,满足行业个性化需求,打造专家团队 [30][69] - 延伸商业价值,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需求,提供完整的产品及服务 [82][70] - 审视并购可能性,实现规模效应,纵向并购PaaS、IaaS层厂商,横向并购其他细分业务厂商 [83][84] - 盈利模式多样化,除订阅付费外,还可考虑效果付费模式 [11][84] - 抓住AIGC带来的时代机遇,赋能企业内部各部门,提升产品和服务智能化水平 [72][85][86] - 积极把握资本市场的机会,关注赴港IPO的中国证监会备案问题 [88][89] 中国企业级SaaS公司出海机遇 - 中国SaaS企业出海仍有很大发展机遇,需关注文化及商业运作方式差异、PMF分析、海外团队建立等挑战 [73][74][87] - 跟随国内大客户出海是加快落地的好方式,需寻求专业公司在机构设置、税收、合规等方面的建议 [87]
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步入正轨,增量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安永华明· 2024-12-25 21:32
经济增长与消费复苏 - 第四季度消费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地方政府发放的消费券将扩展到数字家电和家居装饰领域,预计消费需求将进一步释放,特别是在汽车和家用电器领域 [2] - 前三季度消费支出显示出适度复苏,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其中家用电器、音频和视频设备以及通信设备类别增长最快,分别同比增长20.5%和12.3% [20] -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收入的增长以及消费结构的优化将是未来提振内需的关键,消费预计将在第四季度得到改善 [14] 制造业与投资 - 制造业投资在过去六个月中首次回升,固定资产投资(FAI)在细分领域出现分化后触底,1月至9月FAI同比上升3.4% [1][46] - 高技术制造业的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前三个季度投资额达到77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1.5个百分点 [8] - 基础设施投资实现了稳健的增长,高科技和服务业投资飙升近10%,成为推动经济结构优化的关键驱动力 [46] 对外贸易与出口 - 前三季度对外贸易总额达到32.3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首次超过32万亿元的历史同期水平,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达到15.2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 [21] - 汽车、集成电路和家用电器的出口分别增长了22.5%、22%和15.5%,成为贸易扩张的主要驱动力 [5] - 高端设备出口增幅超过40%,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显著放缓 [21] 房地产市场与政策支持 - 白名单机制提供了充足的融资支持以稳定房地产市场,截至10月底,商业银行已批准对白名单内的房地产项目发放总额为3万亿元人民币的贷款 [15] - 房地产市场预计将出现边际改善,投资下降幅度进一步收窄,但短期内仍将处于脆弱状态 [31] - 特殊用途债券的发行将加速,使地方政府能够购买已完成的商品住房以用于保障性住房 [15] 技术与创新 - 高技术与设备制造业的产出保持稳定,前三个季度高技术产业和设备制造业分别实现了9.1%和7.5%的同比增长,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整体增长 [38] - 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的生产分别同比增长了33.8%和57.2%,得益于消费品的以旧换新和更新补贴政策 [38] - 外国投资在中国得到优化,呈现本地化和多元化趋势,新设立的外资企业同比增长11.4%,持续投资于供应链领域 [8] 宏观经济与政策 - 前三季度经济保持了稳定的扩张,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8%,达到94.97万亿元 [28][35] - 政府将经济稳定列为首要任务,近期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RRR)和利率,降低现有抵押贷款的利率,并统一最低首付比例 [30] - 解决地方政府债务将是财政工作的重点之一,这将缓解短期流动性风险、优化政府债务结构并提振市场情绪 [30] 工业产出与需求 - 工业产出增速在连续4个月下降后9月触底,制造业PMI为49.8%,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在连续五个月下降后回升 [41][44] - 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为75.1%,略高于上一季度的74.9%,电气机械和设备制造业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增长 [38] - 外部需求减弱将在未来几个月对工业生产造成更大压力,政府需要通过政策调整进一步支持与国内需求相关的行业改进 [38]
策略专题研究:日本股市,深度复盘和未来展望
国信证券· 2024-12-25 21:29
日本财政政策与结构性改革 - 2001年底,日本政府为应对9/11事件后的经济环境变化,加快结构性改革,防止经济陷入通货紧缩,制定了"紧急应对计划"并执行了4.1万亿日元的第二次补充预算,旨在提高中期公共财政质量并防止经济短期过度下滑 [1] 2002年股市表现与投资策略 - 2002年逆向投资策略表现优异,小盘股优于中盘股,中盘股优于大盘股,低价股和高股息股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 [3] - 行业层面,32个东证指数行业中仅橡胶产品和精密仪器分别上涨6.24%和2.05%,行业赚钱效应降至冰点 [3] - 产品层面,表现较好的产品多与自动化行业挂钩,化工指增、小盘股增强策略及主动型产品表现突出 [3] 日美贸易摩擦与日元走强 - 日本面临美国贸易限制和日元走强的双重压力,出口承压,同时日元购买力提升推动了海外投资和对外建厂 [6] - 1970-1980年代,美日贸易摩擦从纺织、钢铁扩展到彩电、汽车、半导体等资本密集型行业,1985年《广场协议》促使日元走强 [6] 2003年三位一体改革 - 2003年日本政府启动三位一体改革,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增强地方财政自主性,削减国库负担金,调整地方交付税,改革税源分配制度,目标是缩减中央政府预算规模并提升财政收支效率 [7] 日本基金表现与配置规律 - 2001年表现优秀的基金产品如MW Japan A主要配置工业企业,超额收益来自行业配置和个股选择 [12] - 1990-1999年间,日本基金表现分化,正收益基金数量在1999年才明显占优 [14] 日本央行金融政策框架 - 日本央行引入新的金融政策运营框架,明确"物价稳定"定义,评估经济和物价状况,形成政策指导思想,确保政策连贯性和透明度 [17] 日本股市未来展望 - 2025年日本股市面临分子端利好与分母端不确定性的叠加,温和通胀和低失业率为分子端提供支持,但加息预期可能成为最大风险 [26] - 日本老龄化推动医疗保健、信息通信、食品等领域消费增长,银发经济崛起,智慧养老产业成为新热点 [26] 日美贸易摩擦与产业升级 - 日美贸易摩擦期间,日本通过产业升级从纺织、钢铁转向家电、汽车、半导体等高端制造业,贸易摩擦后期对股市影响减弱,反而促成长期繁荣 [38][41] - 1970年代彩电行业贸易摩擦缓和后,索尼和夏普股价持续上涨,1980年代汽车行业贸易摩擦缓和后,丰田和本田股价回暖 [63] 泡沫经济破裂与股市下跌 - 1989年日本股市泡沫破裂,日经225指数从38957点暴跌,1990年跌幅超过40%,政府收紧货币政策导致经济陷入通缩螺旋 [94][97] - 1992年日本政府通过扩张财政刺激经济,但未能有效解决不良债权问题,经济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 [106] 日本股市反弹与改革 - 1995年日本政府成立股市安定基金,推动股市反弹,日经225指数累计涨幅达55% [120] - 1990年代日本政府推动产业政策转型,重点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调整产业结构 [123] 日本股市长期表现与策略 - 日本高股息策略长期占优,2005年后派息个股股息率中枢在2%以上,高股息策略跑赢7成基金 [42] - 日本股市ROE驱动的价值投资模式回归,低估值、高盈利行业集中在传统重资产行业和金融业 [42]
能源转型投资展望:2025年及长远规划:探讨能源转型投资的八大重点事项 以及塑造未来能源格局的领军企业
毕马威· 2024-12-25 20:49
投资领域 - 能效领域在过去两年中成为最受青睐的投资领域,占比达到64% [1] - 可再生能源及低碳能源投资占比56%,储能和电网基础设施投资占比54%,运输及相关基础设施投资占比51% [1] - 能效领域的投资机会最为丰富多样,涵盖改良的工业加工工艺、电气化、高能效机械和电器、建筑设计优化等多种技术和方法 [2] 投资趋势 - 2024年全球能源投资规模预计为3万亿美元,其中约2万亿美元为清洁能源技术和基础设施投资 [61] - 可再生能源、能效和电气化以及电网和储能领域的投资金额分别为7,710亿美元、6,690亿美元和4,520亿美元 [85] - 投资者关注的投资对象广泛,包括太阳能、风力电场、电池、电网、原材料、合成燃料、绿氢和电动车基础设施等 [85] 地区投资吸引力 - 东亚、欧洲和北美是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地区,占比分别为54%、52%和52% [18] - 中东和北非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投资吸引力正在增强,占比均为20% [22] - 沙特阿拉伯计划在2030年之前将其可再生电力从5吉瓦提高至130吉瓦,阿联酋则计划在2023年实现可再生电力增长70%的目标 [25] 能源转型挑战 - 政策或监管风险是妨碍能源转型资产投资的最大因素,占比40% [160] - 市场波动或不确定性是第二大不利因素,占比33% [138] - 技术性能的不确定性是第三大不利因素,占比19% [138] 合作伙伴关系 - 94%的能源转型投资者将寻求合作伙伴来分担风险视作优先考虑事项 [43] - 能源企业被视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其次是咨询企业、金融机构和技术提供商 [87] - 多方协作的投资方式能降低财务风险敞口,整合各方的优势、基础设施、影响力、关系网络和专业知识 [87] 政策影响 - 上网电价(FIT)激励政策是推动能源转型资产投资最为重要的政策类型,占比43% [167] - 55%的受访者认为碳税可增加国家和地区对能源转型资产投资的吸引力 [152] - 未来两年,中国、美国和欧洲有望推出更为完善的政策来鼓励能源转型资产投资 [170] 财务与经营投资者差异 - 财务投资者优先考虑财务回报、投资组合多元化和风险管理,而经营投资者则优先考虑能源独立、监管合规和声誉 [127] - 财务投资者通过提供债务和/或股权融资为客户及股东获取回报,而经营投资者更倾向于为了拥有和运营所购资产而投资能源转型资产 [126] - 财务投资者将能源企业和资产管理企业视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而经营投资者则将能源企业和咨询企业视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