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算力大会召开,可关注哪些方向?
大同证券· 2025-08-25 22:14
核心观点 报告认为当前市场呈现权益走强、债券利率上行的格局,建议采用"均衡底仓+杠铃策略"配置权益资产,重点关注科技成长、红利价值及高端制造方向,同时稳健类产品以短债基金为基础,适当配置固收+和美元债基金[1][2][17][21][28] 市场回顾 - 权益市场主要指数全线走强,科创50涨幅达13.31%,北证50、创业板指、沪深300、万得全A和上证指数分别上涨8.40%、5.85%、4.18%、3.87%和3.49%[4][8] - 申万31个行业全部上涨,TMT板块领涨,通信行业涨幅10.84%,电子行业涨幅8.95%,综合行业涨幅8.25%,计算机行业涨幅7.93%,美容护理行业涨幅5.35%,而房地产、煤炭、医药生物、银行和环保行业涨幅较小,分别为0.50%、0.92%、1.05%、1.25%和1.33%[4] - 债券市场长短端利率上行,10年期国债利率上升3.53BP至1.782%,1年期国债利率上升0.42BP至1.371%,期限利差走阔[9][13] - 信用利差曲线显示短端期限品种信用利差均走阔[10][15] - 基金市场中偏股基金指数上涨3.52%,二级债基指数上涨0.61%,中长债基金指数下跌0.14%,短债基金指数下跌0.04%[16] 权益类产品配置策略 - 事件驱动策略关注三部门发布的"稀土新规",推荐嘉实中证稀土产业ETF联接A(011035)、前海开源沪港深核心资源A(003304)和天弘中证工业有色金属主题A(017192)[17] - 事件驱动策略关注2025中国算力大会,推荐诺德新生活A(006887)、嘉实科技创新(007343)和工银新兴制造A(009707)[18] - 事件驱动策略关注英伟达机器人"新大脑",推荐嘉实制造升级A(018240)、华夏智造升级A(016075)和鹏华碳中和主题A(016530)[20] - 资产配置策略采用均衡底仓+杠铃策略,杠铃两端为红利和科技+高端制造,推荐安信红利精选(018381)、工银精选回报(017881)、华夏智胜先锋(501219)、嘉实港股互联网核心资产(011924)和华安制造先锋(006154)[1][21][25] - 科技成长方向配置价值凸显,政策支持新质生产力和科技创新,全球AI发展趋势强劲,国产替代紧迫性提高,港股互联网龙头估值重构[22] - 国防军工板块战略价值突出,政策投入加大,2024年国防预算同比增长7.2%,产业层面突破航空发动机、高端芯片等"卡脖子"领域,支持"低空经济"发展[23] 稳健类产品配置策略 - 市场分析显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13652亿元,资金面由紧转平衡[27] - 8月LPR报价维持不变,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27]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暗示未来数月可能降息[27] - 可转债需关注波动风险,当前可转债等权价格中位数指数超过1300,警惕估值调整风险[27] - 配置思路以短债基金为基础,降低收益预期,适当配置固收+基金和美元债基金,推荐诺德短债A(005350)、国泰利安中短债A(016947)、安信新价值A(003026)、南方荣光A(002015)和华安全球美元票息C(002429)[2][28][32]
港股市场策略周报:流动性改善支持港股补涨,关注创新药与互联网机会-20250825
招商证券· 2025-08-25 22:03
核心观点 - 流动性改善支持港股补涨 流动性趋紧的叙事已得到边际改善 内外流动性变化共同推动港股补涨 缩小与A股的差距 [1][2][3] - 业绩预喜率创新高 港股业绩预喜率达41% 为2022年以来新高 盈利改善趋势或将持续 [2][3][6] - 行业配置建议差异化 聚焦与A股差异化方向 配置节奏为先创新药 再互联网 最后新消费 [1][2][3][7] 市场观点与后市展望 - 流动性叙事改善支撑补涨 Hibor利率快速上行后趋稳 鲍威尔表态转鸽 内外流动性改善支撑港股阶段性补涨 [2][3][4] - 业绩预警向好率创新高 截至8月25日 699家港股公司披露业绩预警 业绩向好比例达41% 创2022年以来新高 [6][8] - 港股牛市跑输A股 过去三轮牛市中港股指数高度略逊于A股 本轮需精选差异化赛道 [7][11] - 行业配置顺序明确 先创新药(流动性宽松+BD数据向好) 再互联网(业绩压力充分定价) 最后新消费(等待宏观与盈利拐点) [3][7][9] 行业与指数推荐 - 创新药推荐指数931250CSI 流动性紧张缓解 高景气与高锐度 差异化配置优势 [9] - 互联网推荐指数930604CSI 盈利压力已充分定价 财报利空出尽 流动性宽松环境下成长风格占优 [9] - 非银金融推荐指数931024CSI 牛市中的现金替代品 港股保险估值显著低于A股 存在补涨逻辑 [9] 港股周度表现复盘 - 主要指数小幅上涨 上周恒生指数上涨0.27% 恒生科技上涨1.89% AH溢价指数扩张至125.33 [12][14] - 行业涨多跌少 非必需性消费 资讯科技业 电讯业领涨 原材料 能源业 公用事业领跌 [15][16] 港股市场微观流动性 - 成交热度持续提升 上周港股日均成交额2803亿港元 环比增加303亿港元 处于近三年92.9%分位数 [18][19] - RSI指标位于中性区间 恒生指数RSI为50.5 恒生科技指数RSI为46.7 均未超买或超卖 [20][21] - 内外资共同流入 南向资金净流入179亿港元 外资通过ETF净买入3.1亿美元 香港本地ETF净申购55亿港元 [24][27][29] - 南向资金行业流向 主要流入金融 资讯科技 医疗保健行业 能源与综合行业小幅流出 [29][32] - 估值水平分化 恒生指数前向PE11.6X 位于2020年至今69.3%分位 恒生科技指数前向PE19.3X 位于指数成立至今24.6%分位 [33][35] - 融资需求与股东减持 8月港股融资需求226亿港元 其中IPO32亿港元 配售174亿港元 上周重要股东净减持13亿港元 限售解禁30亿港元 [36][37][38][40] 香港市场宏观流动性 - Hibor利率快速回升 隔夜Hibor为2.77% 3个月Hibor利率2.84% 环比快速上行 美元兑港币汇率7.81 远离弱方兑换保证 [42][43] 海外宏观流动性 - 鲍威尔表态转鸽 杰克逊霍尔年会释放鸽派信号 政策路径可能调整 就业下行风险增大 通胀影响短暂 9月降息概率达87.3% [46][47][49]
北交所日报-20250825
银河证券· 2025-08-25 21:52
核心观点 - 北证50指数当日上涨0.23%至1604.01点,表现弱于沪深300(+2.08%)、科创50(+3.20%)和创业板指(+3.00%) [3] - 北交所整体成交额365.55亿元,较上周日均417.01亿元有所下降,换手率5.76% [3] - 环保行业表现突出,单日涨幅达7.5%,电子行业估值最高达231.3倍市盈率 [3][12] 市场表现 - 北证50开盘1608.69点,最高1618.66点,最低1589.57点,最终收于1604.01点 [3] - 总市值9253.85亿元,流通市值5656.24亿元,总股本382.97亿股,流通股本246.33亿股 [3] - 成交量为14.19亿股,成交活跃度较前期有所回落 [3][7] 行业表现 - 涨幅前五行业:环保(+7.5%)、食品饮料(+3.0%)、有色金属(+2.8%)、轻工制造(+2.0%)、农林牧渔(+1.5%) [3] - 跌幅较大行业:石油石化(-1.9%)、电子(-1.0%)、建筑材料(-0.7%)、家用电器(-0.7%) [3] - 北交所行业平均涨跌幅表现优于A股整体水平 [4][5] 个股表现 - 273家上市公司中122家上涨,10家平盘,141家下跌 [3] - 涨幅前列:中航泰达(+29.99%)、龙竹科技(+13.89%)、昆工科技(+11.70%)、开特股份(+9.57%)、一致魔芋(+8.55%) [3][8] - 跌幅较大:同力股份(-9.88%)、前进科技(-5.85%)、能之光(-5.27%) [3][9] - 换手率最高:能之光(39.81%)、中航泰达(32.01%)、利尔达(29.31%) [3] 估值分析 - 北交所整体市盈率55.59倍,高于创业板(42.93倍),低于科创板(69.10倍) [3][14] - 行业估值分化明显:电子(231.3倍)、计算机(162.9倍)、家用电器(133.3倍)估值较高 [3][12] - 估值较低行业:交通运输、农林牧渔、传媒 [3][11] 资金流向 - 成交额前五公司:曙光数创(10.21亿元)、并行科技(8.99亿元)、艾融软件(7.42亿元)、同力股份(6.78亿元)、戈碧迦(6.74亿元) [3] - 机械设备行业个股在涨跌幅榜中出现频率较高 [8][9]
资金跟踪系列之八:市场热度与波动率均上升,两融活跃度升至“924”高点
国金证券· 2025-08-25 21:27
宏观流动性 - 美元指数继续回落,中美利差"倒挂"程度有所收敛,10Y美债名义/实际利率均回落,通胀预期有所回升[1][15] - 离岸美元流动性整体有所收紧,国内银行间资金面整体平衡、先紧后松,期限利差(10Y-1Y)走阔[1][19] 市场交易热度与波动 - 市场交易热度继续回升,计算机、机械、通信、消费者服务、汽车、电子等板块交易热度在80%分位数以上[2][24] - 主要指数波动率均明显回升,中证1000、中证500、上证50、沪深300、科创50、创业板指、深证100波动率均回升,行业波动率大多低于60%分位数[2][30] - 市场流动性指标小幅回升,各板块流动性指标均在60%历史分位数以下[35] 机构调研热度 - 电子、通信、计算机、汽车、医药等板块调研热度居前,商贸零售、有色、钢铁、电子、化工等板块调研热度环比仍在上升[3][42] - 创业板指、中证500、沪深300调研热度均回升,主动偏股基金前100大重仓股、上证50调研热度均回落[42] 分析师盈利预测调整 - 全A的2025年净利润预测被下调,2026年净利润预测被上调[4][50] - 钢铁、煤炭、传媒、计算机等板块2025/2026年净利润预测均被上调[4][58] - 上证50的2025/2026年净利润预测均被上调,中证500、创业板指的2025/2026年净利润预测均被下调[4][66] - 大盘成长/价值的2025/2026年净利润预测均被上调,中盘/小盘成长、小盘价值的2025/2026年净利润预测均被下调[4][70] 北上资金动向 - 北上交易活跃度回升,近5日日均买卖总额回升,买卖总额占全A成交额之比从12.72%回升至12.91%,但整体净卖出A股[5][76] - 基于前10大活跃股口径,北上在电子、计算机、非银等板块买卖总额之比上升,在银行、电新、食品饮料等板块买卖总额之比回落[5][84] - 基于持股小于3000万股的标的口径,北上主要净买入传媒、有色、通信等板块,主要净卖出电子、电新、食品饮料等板块[5][85] 两融活动 - 两融活跃度继续升至2024年9月以来高点,上周净买入913.64亿元[6][91] - 两融主要净买入电子、计算机、通信等板块,仅小幅净卖出煤炭板块[6][91] - 家电、汽车、电力及公用事业等板块融资买入占比环比上升幅度较大[6][95] - 两融净买入各类风格板块,包括大盘/中盘/小盘成长和价值[6][98] 龙虎榜交易 - 龙虎榜买卖总额继续回升,买卖总额占全A成交额之比同样回升[7][103] - 房地产、传媒、计算机等板块龙虎榜买卖总额占成交额之比相对较高且仍在上升[7][103] 基金行为与ETF流动 - 主动偏股基金仓位继续回升,剔除涨跌幅因素后主要加仓军工、电新、TMT等板块,主要减仓银行、家电、食品饮料等板块[8][107] - 新成立权益基金规模回升,主动/被动新成立规模分别回落/回升[8] - ETF继续被净申购,且以机构ETF为主,与券商、中证500、上证50等相关的ETF被主要净申购,与科创50、中证A500、沪深300等相关的ETF被主要净赎回[8] - ETF主要净买入非银、化工、有色等板块,主要净卖出电子、银行、机械等板块[8]
价格全方位多维跟踪体系(2025.08):反内卷语境看价格结构性修复
国信证券· 2025-08-25 21:14
好的,我将为您总结这份策略研报的关键要点。报告的核心观点是:在反内卷的宏观背景下,中国经济正经历一场结构性的价格修复,不同产业链环节和行业的分化显著,整体呈现出“上游偏弱、中游修复、下游疲软”的格局,市场进入“结构性修复+行业间分化”阶段。 核心观点 - 价格体系呈现全方位、多维度的结构性分化,市场进入“结构性修复+行业间分化”阶段 [1] - 工业品同比整体仍处下行通道,但降幅逐步磨底持平,部分品种如钢铁、硫酸已率先修复转正 [1] - 利润改善主要集中在服务业与个别上游行业(如贵金属、部分有色),而建材链、化工链、黑色金属深加工与纺织等产业利润承压 [3] 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价格跟踪 - 截至2025年8月上旬,跟踪的49种主要产品中,19种价格上涨、28种下降、2种持平,价格分化明显 [1] - 上涨品种集中在上游煤炭(无烟煤、焦炭等)、中游农林(豆粕、天然橡胶、瓦楞纸等)及下游化工(硫酸、甲醇、涤纶长丝等),主因供需趋紧与季节性需求带动 [1] - 下降品种以黑色金属(中板、角钢、热卷)、有色金属(铜、铝、锌等)、建材(水泥、玻璃)、部分化工(PVC、顺丁橡胶、尿素)和能源(液化气、天然气、油品)为主,反映下游需求不足及供应压力较大 [1] - 从同比看,硫酸价格表现亮眼但涨幅收窄至49%,而煤炭、焦炭、传统建材、部分石化产品仍深处低位 [1] 上中下游产业链价格变化 - 上游行业整体偏弱:煤炭价格增速持续在-6%至-7%区间,原油(WTI、布油)保持两位数下跌,天然气同比虽增28%但涨幅大幅收窄 [2] - 中游行业出现修复迹象:大宗综合指数、航运指数回升,RJ/CRB指数维持8.4%正增长;LME铜、铝现货回到5%正增长区间;但建材类(水泥-8.4%、混凝土-18.5%、PVC-10.2%)仍下跌,反映地产需求承压 [2] - 下游行业总体疲弱:食品类稳中有升,地产和中药材显著下行;农产品零售端大米、小麦、菜籽油等维持小幅下跌;二手房挂牌价指数同比下行-6%;机电产品价格指数同比转正至3% [2] 各行业价格景气数据跟踪 - 从价差角度看利润:多数制造业出现原料价上行大于产出价的格局,挤压部分利润;服务业多为产出价大于投入价,利润相对改善 [3] - 上游资源品整体偏弱但内部分化:铜、铝、黄金/白银受益,原油链、煤炭承压;中游综合大宗指数回升,螺纹钢跌幅收窄至接近持平 [3] - 下游部分领域承压:建材链(水泥、混凝土、PVC)仍显著为负;纺织链条(涤纶/粘胶)持续偏弱;地产链(二手房挂牌、土地溢价率)低位徘徊 [3] - BDI指数转正显示航运改善,与利润改善主要集中在上游部分品种和服务业的判断相互印证 [3]
2025年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洞察白皮书
头豹研究院· 2025-08-25 20:38
核心观点 - 大模型产业价值重心正从基础设施层向上游应用与服务层加速迁移,当前基础设施层占据约66%的价值份额,未来将向模型即服务(MaaS)和多元化应用场景传递[3][6][9] - 大模型应用依据商业成熟度可分为嵌入式赋能、原生AI创新和智能硬件探索三类路径,其中嵌入式应用成熟度最高,依托现有用户基础高效变现,原生AI应用商业模式仍在探索,智能硬件处于早期萌芽阶段[3][19][20] - 消费端应用流量高度集中,AI对话助手与AI搜索引擎占据超八成市场流量,主要满足用户信息获取和交互问答等核心需求,而AI创作和娱乐类应用面临用户粘性不足挑战[3][21][22] - 企业端应用聚焦投资回报明确的领域如知识问答、智能分析和智能客服,在金融、制造和互联网行业已展现显著降本增效成果,大模型对企业用户体验优化价值占比高达57%[3][52][54] 大模型产业全景 - 大模型产业呈现四层价值链结构:DCF层(4%)、基础设施层(66%)、模型层(18%)和应用层(12%),价值高度集中于基础设施层主因高性能AI硬件成本高昂[9] - 应用层参与者分为纯软驱动型(如阿里云、腾讯云)和硬件驱动型(如宇树科技、科大讯飞),前者依托资本和生态优势,后者通过软硬件协同构建实体壁垒但面临研发周期长和供应链复杂挑战[11] - 模型层厂商采取开源(如Meta)、闭源(如OpenAI、百度)或混合策略(如Google、阿里云),开源策略追求生态拓展但直接获利难,闭源策略聚焦技术领先和商业变现但依赖持续投入[12] - 基础设施层整合IDC物理承载、核心硬件算力、IT系统集成和软件平台调度四大环节,协同支撑上层大模型训练与应用[14][15] - DCF层由综合型厂商主导,三家巨头凭借端到端产品服务能力占据中国市场60%份额,覆盖供电、制冷、机柜和监控管理等全栈解决方案[16][17] 大模型应用现状及市场需求 - 全球消费端网页端产品流量高度集中,ChatGPT以47亿次月访问量领先,新必应以15.3亿次紧随,AI对话助手(61.4%)和AI搜索引擎(19.7%)合计占超八成流量[21][22] - 中国消费端网页端产品中Deepseek和纳米AI搜索领先,AI对话助手(60.2%)和AI搜索引擎(30.4%)占比超90%,本土用户偏好信息获取和交互问答基础需求[23][24] - 移动端应用格局差异显著:全球市场AI对话助手占比69.3%,AI图像编辑因契合移动硬件特性占比9.2%;中国市场AI对话助手占比83.8%,AI图像视频生成(6.7%)和聊天键盘(4.1%)表现活跃[25][26][27][28] 大模型消费端应用现状及市场需求 - AI对话助手主导消费端应用,全球流量占比61.4%,国际市场ChatGPT、Gemini和DeepSeek合计占83.8%份额,中国市场中Deepseek、豆包、腾讯元宝和Kimi.ai合计占88.2%份额[29][32][33] - 美国AI对话助手月活用户达1.1亿,16-24岁年轻群体渗透率68%,使用场景从日常信息检索向产品调研等商业化应用转变,Gemini在商业型应用中较GPT具领先优势[34][35][36][37] - 中国AI对话助手用户增长依赖营销导流,深度用户占比不足30%,豆包和Deepseek虽占71.5%使用份额但技术壁垒不明显,用户粘性尚未形成[38][39][40][41][42][43][44] - AI办公助手市场从单点工具向综合套件转型,综合办公套件占比从2024年6月38.7%升至2025年3月49.1%,传统办公软件+AI模式占据80%市场份额且预计2027年达90%[45][46][47] - AI创作应用以图片生成(28%)和视频生成(24%)为主,国内市场由可灵AI、海螺AI等多模态套件主导,国际市场由Midjourney、Sora等专注创意探索[48][49] - AI娱乐与生活应用中AI陪伴占比39%,输入法(19%)和教育(18%)次之,本土平台基于情感陪伴和社交需求,国际平台侧重创意生成[50] 大模型企业端应用市场洞察 - 大模型企业端价值体现于内外双引擎:对外优化用户体验(57%)、产品服务升级(34%)和市场营销决策(29%),对内提升工作效率(53%)、加速决策(46%)和整合工作流(32%)[52][54] - 企业端落地成功要素包括模型能力与业务需求契合、ROI可量化评估及数据算力支撑,需协同实现高效应用[51][55] - 主流落地行业涵盖汽车、金融、互联网、教育科研和零售消费等,应用场景集中于知识问答、智能客服和智能运维等ROI明确领域[51] - 企业回报主要体现在运营效率提升,金融、制造和零售行业在任务自动化、流程优化和研发加速方面取得量化成效[51]
热点不断,新高不已
华安证券· 2025-08-25 20:04
市场表现与异动 - 8月25日上证指数收涨1.51%,创业板指收涨3.00%,均创本轮行情新高 [1] - 全A成交额达3.18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2.58万亿元放量超23%,创A股史上第2高 [1] - 通信行业领涨4.85%,有色金属涨4.63%,房地产涨3.32% [1] 上涨驱动因素 - 牛市氛围热烈,交投热情攀升,风险偏好持续提振 [1] - 英伟达推出Spectrum-XGS以太网,突破AI数据中心功率和容量极限 [1] - DeepSeek发布V3.1版本,提升混合推理架构和Agent能力 [1] -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鲍威尔"鸽派"讲话释放9月降息信号 [1] - 工信部等三部委发布《稀土总量管理办法》,实施开采和冶炼分离总量调控 [1] - 上海出台房地产调控宽松政策,优化限购、公积金贷款及商贷利率机制 [2] 行业与个股表现 - 算力方向持续强势,中际旭创大涨14.74%,新易盛涨8.15%,胜宏科技涨9.00% [1] - 贵金属和工业金属受美联储降息预期推动大涨 [1] - 稀土永磁、小金属及非金属材料因供给预期扰动上涨 [1] - 房地产板块受政策催化实现估值修复 [2][6] 牛市内驱动力 - 决策层对资本市场重视程度显著提升,从"稳定活跃"到"巩固回稳向好势头"层层递进 [3] - 微观流动性持续改善,无风险利率下行、房价下行及固收低迷推动资金流入股市 [3] - 市场热点不断,交投情绪持续火热,赚钱效应提升吸引力 [5] 配置主线建议 - 高弹性成长科技主线:AI、算力、机器人、军工,兼具事件催化和业绩支撑 [5] - 业绩支撑主线:稀土永磁(中报业绩亮眼)、贵金属(全球实际利率下行趋势)、工程机械(海外需求强劲)、摩托车(出口高景气)、农化制品(量价改善) [5] - 政策驱动主线:房地产宽松政策持续兑现,估值修复机会延续 [6]
近年9月交易线索及其相对8月变化
国盛证券· 2025-08-25 19:32
投资策略研报核心要点总结 一、策略专题:9月交易线索历史规律 核心观点 - 9月市场通常出现行情切换,融资盘流入速度可能在9月初放缓,需关注9月3日阅兵可能引发的市场变盘[1] - 历史数据显示9月指数和领涨行业表现普遍弱于8月,除2024年9月外其余4年均呈现整理或回调状态[2] - 8月与9月行业表现相关性极低(平均相关性-0.12,最高仅0.21),表明9月大概率不会延续8月行情[3] 历年9月交易特征 - 2020年9月:新能源产业链(新能车、光伏、风电)因景气因素领涨,涨幅最高达17.63%[12][21] - 2021年9月:电力和风电设备领涨(涨幅22.13%和19.32%),受产业政策和支持分散式风电政策驱动[19] - 2022年9月:欧洲能源危机催生煤炭开采板块领涨(涨幅3.24%),市场避险情绪升温[18] - 2023年9月:减肥药司美格鲁肽推动化学制药板块上涨7.65%,华为链等题材交易活跃[17] - 2024年9月:非常规政治局会议催化金融地产板块,房地产服务涨幅达42.22%[15] 月度切换规律 - 2020年:8月大消费领涨(调味品19.56%)→9月新能源景气领涨[21] - 2021年:8月光伏方向领涨→9月风电方向领涨,体现景气扩散[19] - 2022年:8-9月连续交易欧洲能源危机,煤炭开采两月领涨[18] - 2023年:8月数字经济→9月减肥药和华为链,热点明显切换[17] - 2024年:8月科技题材(苹果链、华为链)→9月金融地产政策催化[15] 二、本周市场表现(8月22日当周) A股市场强劲表现 - 主要指数大幅上涨:万得全A涨3.87%,上证指数涨3.49%突破3800点,科创50指数暴涨13.31%[4][26] - 成交额显著放大:周一成交额超2.8万亿元,周二至周四维持在2.5万亿上下波动[4] - 科技板块领涨:通信(10.84%)、电子(8.95%)、计算机(7.93%)涨幅居前[5][35] - 风险偏好提升:A股ERP为2.79%,周内下降20.04bp[4] 风格与行业表现 - 风格表现:科技TMT板块涨5.54%,中游制造涨3.2%,大盘股和高市盈率股占优[30][31] - 双创表现强势:科创50/沪深300相对表现达8.76%,创业板指/沪深300为1.61%[33] - 估值全面上行:科创50估值分位达100%,中证2000为99.19%,北证50为97.39%[38] 全球市场对比 - A股领涨全球:沪深300涨4.18%,上证指数涨3.49%,表现优于全球主要股指[44] - 美股涨跌互现:道指涨0.58%,纳指跌0.58%,市场关注美联储政策动向[46] - 商品分化:布伦特原油涨2.85%,伦敦金微跌0.04%,LME铜涨0.40%[48] 三、政策与产业催化因素 宏观政策影响 - 国内政策:8月LPR报价维持不变,5年期3.5%,1年期3%[55] - 美联储动态:7月会议纪要显示多数决策者支持暂不降息,鲍威尔讲话暗示政策立场可能调整[55] AI产业新催化 - DeepSeek-V3.1发布:采用混合推理架构,提升思考效率和Agent能力[55] - 国产芯片进展:UE8M0 FP8参数精度针对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55] - 英伟达调整:要求部分供应商暂停生产H20芯片,强化国产替代逻辑[55] 其他产业动态 - 上海发布"AI+制造"实施方案: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55] - 游戏科学新作《黑神话:钟馗》进入开发状态[55] - 泡泡玛特业绩超预期,上半年营收138.76亿元同比增长204.4%[55]
海外市场周观察:鲍威尔在全球央行年会定调宽松预期
华福证券· 2025-08-25 19:26
核心观点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年会释放鸽派信号,暗示9月可能降息,市场已完全定价9月降息及年内两次降息预期,带动美股大幅反弹,美债收益率与美元指数回落[1][7][8] - 全球大类资产表现分化,深证成指领涨全球权益市场(+4.57%),新西兰元兑人民币跌幅最大(-1.92%),大宗商品中CBOT豆油涨幅居前(+2.95%)[2][23][25] - 美股材料行业涨幅领先(+5.01%),日股能源行业表现突出(+18.44%),而医疗保健与信息技术行业普遍承压[2][33] - 美国经济数据呈现韧性:8月制造业PMI初值53.3(前值49.8),7月成屋销售401万户(前值393万户),但劳动力市场略有松动,初请失业金人数23.5万人(略高于前值)[1][7] - 欧元区与英国经济数据改善:欧元区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英国服务业PMI初值53.6(前值51.8),日本综合PMI亦上升[50][60][62] 资产价格表现 全球大类资产 - 权益市场:深证成指(+4.57%)、上证指数(+3.49%)、英国富时100(+2.00%)涨幅居前;韩国综指(-1.76%)、日经225(-1.72%)、纳斯达克指数(-0.58%)跌幅居前[2][27] - 外汇市场:新西兰元兑人民币(-1.92%)、澳元兑人民币(-1.19%)贬值显著,美元指数下降0.12%[2][34] - 大宗商品:CBOT豆油(+2.95%)、IPE布油(+2.51%)、COMEX黄金(+1.12%)上涨;棉花(-0.54%)、COMEX银(-0.36%)下跌[2][40] - 国债收益率:印度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14.70BP,日本上涨6.00BP;美国下跌7.00BP,法国下跌4.60BP[25][44] 分行业表现 - 美股:材料(+5.01%)领涨,医疗保健(-0.37%)垫底[2][33] - 港股:材料(+9.82%)涨幅最大,医疗保健(+0.78%)涨幅最小[2][33] - A股:材料(+3.53%)领先,医疗保健(-0.72%)落后[2][33] - 日股:能源(+18.44%)表现强劲,信息技术(-7.54%)跌幅最深[2][33] 经济数据更新 美国数据 - 劳动力市场:至8月16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23.5万人(略高于前值22.4万人)[1][7] - 制造业与房地产:8月制造业PMI初值53.3(前值49.8),7月成屋销售401万户(前值393万户)[1][7] - 消费者指标:7月谘商会领先指标月率-0.1%(高于前值-0.3%)[1][7] 欧洲与日本数据 - 欧元区: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M3同比增速改善,制造业PMI初值50.5(前值49.8)[50][55][56] - 英国:服务业PMI初值53.6(前值51.8),制造业PMI初值47.3(前值48.0)[60][66] - 日本:综合PMI上升,服务业与制造业PMI均呈改善趋势[62][64] 未来重点关注 - 下周核心数据:美国7月核心PCE物价指数(预期2.9%)、个人支出月率(预期0.5%),若数据低于预期可能强化降息交易逻辑[1][69] - 全球央行政策动向:美联储9月会议降息概率已完全定价,需关注欧央行与英央行后续政策信号[8][50][60]
2025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点评:9月降息大门敞开
交银国际· 2025-08-25 19:25
核心观点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上的言论偏鸽派 为9月降息敞开大门 主要基于就业市场阶段性下行风险大于通胀上行风险的判断 [2] - 美联储宣布货币政策框架调整 结束平均通胀目标制(AIT) 改为2%灵活通胀目标制 取消通胀补偿机制 反映高通胀高增长经济环境变化 [4] - 预计9月将大概率降息25个基点 符合市场定价 但中期连续降息可能性较低 因美国经济韧性尚存且关税影响滞后 [3][4] 就业市场分析 - 7月非农新增就业数据不及预期 且前两月数据遭遇数十年来最大下修 就业数据可能存在大幅高估风险 [2] - 失业率维持在低位主要受供给因素推动 如移民减少导致劳动参与率持续走低 若劳动参与率维持年初水平 当前失业率可能更高 [2] - 就业调查指标指向更高失业率水平 就业差异指数和NFIB指数均显示失业率可能被低估 [12][16] 通胀形势评估 - 鲍威尔认为关税带来的通胀影响是短暂但非一次性的 会随时间缓慢渗透到供应链 短期通胀影响可控 [3] - 关税及移民政策收紧造成的劳动力市场下行对通胀有抑制作用 为9月降息提供支持 [3] - 2026年特朗普"大而美"法案带来的财政扩张可能驱动需求回升 带来持续通胀上行压力 [4] 货币政策展望 - 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调整顺应经济形势变化 结束平均通胀目标制(AIT) 改回2%灵活通胀目标制 [4] - 9月降息属于预防式降息 基准情形下大概率降息25基点 美债市场、利率期货市场及主流预测网站均定价25基点 [3][7][19] - 美国经济韧性尚存 零售、工业生产等主要经济指标距离衰退阈值仍有一定距离 不支持衰退式连续降息 [4][26] 市场预期与定价 - 利率期货市场显示降息2次的概率变化 主流预测网站Polymarket计价降息25基点 [19][21] - 美债10年期收益率与市场对未来12个月利率变动预期显示当前降息预期温和 [13][14] - 美国金融条件指数显示当前金融条件宽松 为货币政策调整提供空间 [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