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牛市复盘2:杠杆牛与核心资产牛
大同证券· 2024-09-30 16:33
杠杆牛复盘(20140722-20150612) 市场前期回调充分 - 行情启动前,上证指数经历了五年的盘整期,区间(20090804-20140722)下跌40.06% [5] 经济回落、有一定通缩压力 1) 经济增幅下滑明显:季度GDP增速由2013年1季度的7.9%跌到2015年年末的6.9% [8] 2) 有一定通缩压力:GDP平减指数季度增速由2013年四季度的2.69%下滑到0附近,且连续多个季度的增速都小于0 [8] 3) 货币供应量平稳:期间M2季度增速在13%左右,社融增速下降,由2014年3季度的14.3%跌到2015年2季度的11.9% [8] 宽松的货币政策 1) 降准降息,向市场注入流动性:2015年进行了3次降准,由2014年的20%降到2015年年末的17.5%,累积降准幅度达250BP;2014年到2015年连续6次降息,5年以上中长期贷款利率由6.4%降到2015年年末的4.75% [9][10] 2) 融资融券标的扩容,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2014年两融标的扩充到900只,参与门槛从50万降到零门槛;同时还有场外配资等增量资金 [10] 行情涨幅巨大 1) 创业板指上涨198.38%,上证指数上涨151.47%,沪深300指数上涨146.28% [11] 2) 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有30个行业的区间涨幅超过了100% [11] 核心资产牛复盘(20190104-20210218) 市场前期回调充分 - 行情启动前,上证指数经历了三年半的盘整期,区间(20150612-20190104)下跌50.9% [13] 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1) 经济增速放缓,新冠疫情: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及国内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影响,国内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季度GDP增速由2018年四季度的6.5%降至2021年四季度的4.3% [14] 2) 保持温和通胀:2019年到2020年之间,GDP平减指数季度增速在1%到3%之间,国内温和的通胀水平为货币政策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14] 3) 货币供应量有所下滑:2017年到2021年,社融增速由2017年四季度的14.89%下降到2021年二季度的11% [14] 宽松的货币政策 1) 2019年到2021年央行连续四次降准,由13.5%降至11.5%,累积降准幅度达200BP [17] 2) 2019年到2021年央行连续三次降息,由3.3%降至2.95% [17] 3) 公募基金规模由2018年的12.92万亿增长到2021年的25.44万亿 [17] 行情涨幅巨大 1) 创业板指上涨173.38%,沪深300指上涨94.56%,上证指数上涨49.14% [19] 2) 食品饮料、社会服务等行业涨幅超200% [19]
产业经济周观点:看好核心资产与长期成长的交集
华福证券· 2024-09-30 16:03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短期复苏预期充分,长期经济复苏确定,但中期复苏节奏存在不确定性 [2] 2. 中国长期成长性集中在全球化和自主可控,经济复苏可以加速这两个方向 [2] 3. 中美两国经济政策共振,全球再通胀可能性较大,中短期内需商品占优,长期依旧看好金铜油 [2] 4. 市场快速反弹后,核心资产和长期成长性可用作应对复苏节奏不确定性 [2] 5. 核心资产风格下看好汽车锂电、风光出海、金铜油、半导体设备、内需领域龙头、家电、机械 [2] 报告分类总结 工业企业利润率恶化,政策"组合拳"来临 1. 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大幅回落,利润率恶化是主因 [6] 2. 多数行业利润增速同比下行,中游制造业和下游消费行业呈现"量稳价增"但利润率同比恶化 [6] 3. 政策"组合拳"直击股市和楼市,短期复苏预期充分,长期经济复苏确定,但中期复苏节奏存在不确定性 [6] 市场复盘: 全面反弹 1. 本月宽基指数全面大幅反弹,创业板指大幅领涨 [9][10] 2. 远月股指期货市场全面升水,中证500和中证1000股指期货基差下行更为顺畅 [10][11] 3. 风险偏好大幅回升,高贝塔值、低市净率和低价股领涨,业绩预亏相对表现较弱 [11] 4. 从产业层面看,金融地产、消费和先进制造涨幅较高 [13][14] 5. 从细分行业看,房地产服务、证券和多元金融领涨,航海装备、油服工程和电力领跌 [14][15][16] 6. 外资期指持仓逆势下行,IC、IH和IF净持仓明显减少,IM相对稳定 [17][18]
策略深度报告:多措并举加力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万联证券· 2024-09-30 16:03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政治局会议要求加大宏观调控政策力度,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8] 2. 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体现逆周期调节思路,有助于缓解银行成本压力,促进信贷投放 [9][10][12][13] 3. 央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包括互换便利操作和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 [16][18] 4. 证监会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鼓励机构加大权益类投资,有利于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19][22][23] 5. 证监会加大对并购重组的支持力度,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整合 [26][27][30][33] 6. 政策持续推进房地产市场纾困,降低居民房贷负担,缓解房企融资压力 [35][37][38][41] 报告分类总结 宏观政策支持 - 政治局会议要求加大宏观调控政策力度,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8] - 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体现逆周期调节思路 [9][10][12][13] 资本市场政策 - 央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 [16][18] - 证监会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鼓励机构加大权益类投资 [19][22][23] - 证监会加大对并购重组的支持力度,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整合 [26][27][30][33] 房地产市场政策 - 政策持续推进房地产市场纾困,降低居民房贷负担,缓解房企融资压力 [35][37][38][41]
北交所周报:多项政策齐发力,北交所放量上涨
中国银河· 2024-09-30 15:33
报告的核心观点 北交所整体市场表现 - 北证50指数周涨幅为18.16%,所有行业均录得上涨。[1] - 北交所整体交易活跃度大幅提升,日均成交额约49.27亿元,较上周大幅提升。[1][4] - 多项政策齐发力,市场信心得到有效提振。[1] 北交所估值情况 - 北交所整体市盈率为20.63倍左右,较上周大幅提升。[2] - 分行业看,电力设备平均市盈率最高,为117.84倍,社会服务和传媒行业紧随其后。[2][18] - 市盈率相对较低的行业包括医药生物、基础化工和国防军工。[2] 北交所公司动态 - 本周北交所企业公告涉及对外投资、提供担保、业绩预告、股份回购、股东减持等。[2] - 多家公司进行了股份回购,回购目的包括维护公司价值、用于员工持股计划等。[21][23] 投资策略 - 推荐四个主要投资方向:1)聚焦业绩增速较高、研发投入较强的成长性公司;2)关注国央企"一利五率"的稳健性公司;3)关注募投项目产能释放及外延并购的公司;4)关注提升股东回报、股息率较高的公司。[2] 根据目录分别总结 北交所整体市场表现 - 北证50指数周涨幅为18.16%,所有行业均录得上涨。[1] - 北交所整体交易活跃度大幅提升,日均成交额约49.27亿元,较上周大幅提升。[1][4] - 多项政策齐发力,市场信心得到有效提振。[1] 北交所估值情况 - 北交所整体市盈率为20.63倍左右,较上周大幅提升。[2] - 分行业看,电力设备平均市盈率最高,为117.84倍,社会服务和传媒行业紧随其后。[2][18] - 市盈率相对较低的行业包括医药生物、基础化工和国防军工。[2] 北交所公司动态 - 本周北交所企业公告涉及对外投资、提供担保、业绩预告、股份回购、股东减持等。[2] - 多家公司进行了股份回购,回购目的包括维护公司价值、用于员工持股计划等。[21][23] 投资策略 - 推荐四个主要投资方向:1)聚焦业绩增速较高、研发投入较强的成长性公司;2)关注国央企"一利五率"的稳健性公司;3)关注募投项目产能释放及外延并购的公司;4)关注提升股东回报、股息率较高的公司。[2]
北交所2024年中报业绩总结
中泰证券· 2024-09-30 14:33
北交所行情走势 - 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2024年上半年阶段性收紧,未来上市节奏有望加快 [7][8] - 北交所上市公司平均市值整体呈下降趋势 [7][9] - 北交所月度平均成交量近期有所回升 [11][12] - 北证50平均前收盘价近期有所下降 [13][14] - 北交所动态月度市盈率近期较为稳定,与科创板和创业板相比估值水平相对较低 [18][19][20] 北交所业绩复盘 - 北交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下降,归母净利润降幅收窄 [22][23] - 北交所上市公司期间费用率先降后升,管理、研发费用率总体上升 [24][25] - 北交所上市公司偿债能力有所下降,营运能力呈下降趋势 [28][29] 北交所各板块投资策略分析 机械设备行业 - 机械设备行业2024H1板块成长性、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持续承压 [34][35] - 推荐关注船舶产业链、轨交设备、石化设备、3C设备、人形机器人等细分赛道 [39][40] 电力设备行业 - 电力设备行业2024年H1盈利能力较为承压 [43][44] - 建议关注锂电产业链相关标的 [45][46][47] 基础化工行业 - 碳纤维行业需求及价格同向走低,行业整体承压 [51][52][53] - 先进封装材料行业景气持续,国内发展增速快 [54][55] - 推荐中裕科技、富恒新材、禾昌聚合、天马新材、康普化学、吉林碳谷等标的 [57] 计算机行业 - 计算机行业业绩持续承压,建议关注数据中心、金融IT等细分赛道 [59][60][61][62][63][64] 汽车行业 - 汽车行业2024年上半年整体成长性小幅放缓,盈利能力提升 [65][66] - 推荐关注汽零前装市场细分领域龙头及绑定高质量客户的标的 [71] 电子行业 - 电子行业2024H1收入、盈利能力同比稳中有升 [72][73] - 建议关注AI创新带来的消费电子复苏机遇,以及关键材料国产化机遇 [78] 大消费板块 - 大消费板块2024上半年成长性持续承压,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资本结构相对稳健 [80][81][82][83] - 重点关注美容护理、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农林牧渔等方向的投资机遇 [85][86]
北交所周报:政策组合拳提振资本市场信心,北证50上涨18.2%
西南证券· 2024-09-30 14:3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央行出台宽松量化政策、创设新工具支持股票市场,中共中央政治局也明确提出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以及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这均预示着我国有望开启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周期。[2] - 此轮政策组合拳对股票市场提振作用较为显著,北证50指数较周一(9月23日)开盘市值上升18.2%,周成交额为246.4亿元,远高于上周水平。253只个股中有252只股票上涨,1只股票持平,0只股票下跌。[2][3] - 基于北交所高弹性特点,北交所主题基金产品与北交所指数基金产品在本周表现均较强。其中,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期开放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表现较好,涨幅约为15.1%,高于整体基金表现(偏股基金指数930950.CSI,8.1%)约7.0个百分点。[21] - 我们预计随着国内积极信号全面释放,板块资金关注度将逐渐提升,弹性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建议关注北交所主题型龙头以及处于估值低位的成长型标的。[38] 报告内容总结 北证A股板块对比 - 截至2024年9月27日,北证A股成分股个数共253个,公司平均市值13.0亿元,同期创业板个股平均市值为76.6亿元,科创板平均市值为90.9亿元。[9] - 从成交量上来看,2024年9月23日-2024年9月27日北交所板块周交易金额为246.4亿元,平均周交易金额为1.0亿元,区间换手率为20.3%,板块流动性较上周有所上升。[9] - 从估值来看,板块PE(TTM,中位数)为20.2倍,PE绝对值较上周五(9月20日)上升2.7倍。[9] 北交所新上市股票 - 本周北交所共1支新股上市:瑞华技术(920099.BJ)于9.25上市。[12] - 瑞华技术所属行业为基础化工,主营业务为石油化工企业提供基于化工工艺包技术的成套技术综合解决方案。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13.9百万元。[12] - 下周北交所无更新新股发行动态,胜业电气(873783.BJ)将于10月10日上会。[13] 本周行情回顾 - 本周,北交所整体表现较强:周五(9月27日)收盘市值3299.4亿元,北证50指数较周一(9月23日)开盘市值上升18.2%,整体落后创业板约4.6个百分点(创业板指上升约22.7%);领先市场约2.5个百分点(沪深300上升约15.7%)。[14][15] - 个股层面,本周内北交所253只个股中有252只股票上涨,1只股票持平,0只股票下跌。其中,华信永道区间内上涨88.4%,市盈率(TTM)为401.7倍。[16][17][18][19] - 行业层面,从区间涨跌幅来看,传媒表现相对较好,行业区间涨跌幅中位数为23.9%,较上周上升23.9pp;表现相对较弱的公用事业区间涨跌幅中位数为10.7%,较上周上升10.4pp。从市盈率TTM情况来看,传媒行业区间市盈率TTM中位数为70.3倍,估值较上周上升13.5倍;国防军工行业区间市盈率TTM中位数为-161.7倍,估值较上周下降20.2倍。[20] 北交所相关基金 - 本周北交所主题基金产品整体表现较强,其中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期开放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表现较好,涨幅约为15.1%,高于整体基金表现(偏股基金指数930950.CSI,8.1%)约7.0个百分点。[21] - 本周北交所指数基金产品整体表现较强,广发北证50成份指数A表现略好,涨幅约为18.7%。[22][23] 北交所公司重要公告 - 多家北交所公司披露了回购股份计划,其中多家公司回购计划总金额不低于1000万元。而9月以来近20家实施了回购股份。[38] - 从北交所披露的"龙虎榜"数据来看,北证市场大涨已经吸引了新增资金入场,尤其是机构罕见出手。[38] 北交所发行上市项目审核动态 - 本周,共16家企业更新发行上市项目审核动态,1家企业上市委会议暂缓,5家企业已问询,1家企业已注册,3家企业已终止,1家企业提交注册。[34][35] 北交所要闻 - 今年7月份以来,超过10家北交所公司披露了回购股份计划,其中多家公司回购计划总金额不低于1000万元。而9月以来近20家实施了回购股份。从北交所披露的"龙虎榜"数据来看,北证市场大涨已经吸引了新增资金入场,尤其是机构罕见出手。[38] - 我们预计随着国内积极信号全面释放,板块资金关注度将得以提升,弹性优势将逐步凸显,建议关注北交所主题型龙头以及处于估值低位的成长型标的。[38]
事件点评:中央政治局会议学习:政策力度对标2020年
开源证券· 2024-09-30 11:3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9月政治局会议召开超出预期,政策力度对标2020年,体现了政策层对稳增长的重视[2] - 此次政策包括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做好基层"三保"工作等,基本回应了市场的普遍关切[2] - 这一轮稳增长政策是对7月稳增长政策的确认与加速,有望扭转年中以来预期偏弱的格局[2][3] 政策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 如果资金利率跟随央行OMO利率下行20BP,将加强"资产荒"逻辑,债券市场将呈现震荡行情,10年国债利率区间1.9%-2.2%[3] - 如果资金利率不跟随下行,反而超预期上行,将推动债券市场利率显著反弹,之后如果经济企稳,债券市场则继续演变为反转[3] 政策对转债市场的影响 - 全年看,转债节奏或与2016年、2019年类似,年初跌至低点、春周期上涨、年中二次探底、四季度再次上涨至年底[4] - 考虑到当前政策力度已经对标2020年,转债或至少迎来季度级别的上涨行情,后续如果财政发力和经济预期回升,有望迎来反转行情[4]
A股策略周报:“又一次放开”:反弹是主基调
民生证券· 2024-09-30 11:3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去金融化"与局部产能过剩导致价格下降和利润萎缩,需求端维稳成为当务之急 [6][7][8][10][11] - 政策意在放缓"去金融化"过程,稳定价格水平和盈利能力,避免"价"的回落侵蚀"量"的增长 [4][16] - 政策通过延缓居民主体"去杠杆"、加快政府成为加杠杆主体、调节收入激发消费活力等措施来实现上述目标 [16] - 未来市场修复的空间还较为充分,关键在于居民加杠杆能力、意愿以及中美权益市场定价差异能否被政策扭转 [20][21][22] 报告分类总结 1. "以价换量"或已到边界,需求端维稳成为当务之急 - 2021年下半年以来,"去金融化"与局部产能过剩导致价格下降和利润萎缩 [6][7] - 这种"以价换量"和各主体不断收缩资产负债表的情况演化到后期,已经出现了"量"受损的征兆和风险 [8][9][10][11][12][13] - 当需求不稳定,生产也开始走弱,决策层认识到经济增速低于预期,政策积极性大幅提高 [11] 2. 政策"大礼包"的作用机制 - 延缓居民主体"去杠杆"的过程,如引导降低存量房贷利率、鼓励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加大入市力度 [16] - 加快政府成为加杠杆主体的进程,如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 [16] - 调节收入,提高劳动报酬,激发低收入人群消费潜力 [16] 3. 修复经济预期下的空间 - 类比过去几次"放开"的时点,测算A股后续修复空间 [20][21] - 相对指标如自由流通市值与居民持有M2的比例、中美市场涨幅差异显示修复空间较充分 [20][21] - 但需观察进一步的约束放松信号,如房价调控力度、居民入市门槛、地方政府债务化解任务等 [26] 4. 修复之后的结构机会 - 资源+运输等与中国底层需求相关的实物领域有望回暖,如能源、有色、船运等 [27] - 金融板块中,银行、非银金融等有望受益 [27] - 央国企和红利股也可能成为重点 [27] - 部分制造业格局优化开始出现,如家电、农化制品、商用车等 [28]
策略研究: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华安证券· 2024-09-30 11:35
市场观点 - 9月末国内政策定调积极,大幅提振市场信心,反转预期浓烈,上涨动能充足 [1] - 9/24新政、9/26新基调极大提振经济和投资信心,市场风险偏好大幅抬升,反转预期浓烈,上涨动能充足 [1] - 10月市场中枢有望继续上移,但行情的上涨将从报复性转变为更冷静 [1] - 关注政治局会议后续政策落地情况,尤其是财政政策,年内仍有上调赤字率或增发特别国债的可能性 [1] - 三季度经济基本面依然偏弱,上市公司三季报10月即将陆续披露,可能存在业绩不及预期的情况,但预计不会对市场形成很大扰动 [1] - 出口景气度略有所回落,带动生产端略下行,地产在新政策落地前持续走弱,但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受前期政策提振出现改善迹象 [1] - 预计GDP同比4.5%左右,9月社零同比2.5%,固投累计同比3.5%,其中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9.0%、基建投资增速4.4%、地产投资增速-10%,出口同比4.5%;CPI同比0.1%、PPI同比-3% [1] 行业配置 - 行业先普涨、后分化,滞涨且有景气支撑的消费品如汽车、家电、医药、农牧,以及业绩有望超预期或有催化剂的成长弹性板块如电子、电新、通信、军工值得重视 [1] - 本轮行情启动以来,行业普涨,其中政策定调反转的地产链以及受益降低房贷利率提振预期且超跌的消费板块涨幅居前,而高股息资产涨幅垫底 [19] - 10月配置格局预计将呈现先普涨、后分化态势,滞涨有补涨可能且有景气政策支撑的方向更值得重视 [19] - 第一条主线是有景气或政策支撑,且有望受益扩散和滞涨补涨的其他消费,包括家电、汽车、医药、农牧 [19] - 第二条主线是宏微观流动性改善、催化剂频现、三季报业绩有望超预期的成长板块,包括电子、电新、通信、军工 [19] 消费板块 - 汽车出口继续向好,汽车内销逐步企稳,两新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基本面预计持续改善 [21] - 家电量价同步改善,出口延续向好趋势,美联储降息下海外地产需求有望回暖,预计将继续对家电出口有所支撑 [26] - 猪肉价格偏高对三季度业绩形成支撑,把握农牧板块超跌补涨的机会 [31] - 医药政策预期叠加低基数效应有望推动医药估值修复 [36] 成长板块 - 电子、通信业绩改善趋势仍在,三季报有望超预期 [19] - 电新明年业绩存在较大预期差,随着三季报业绩披露有望上演估值切换行情 [19] - 军工一方面体现市场情绪,另一方面美国大选冲刺期、地缘局势剧变等,有望出现催化剂 [19] - 电子、通信同时受益于Q4主题性事件继续落地、两新政策有望扩围、市场风险偏好改善 [36] - 电力新能源市场β驱动下,产业政策推动业绩持续改善的方向有望出现"估值切换"机会 [41] 市场流动性 - 9月26日、27日成交额大幅翻倍,指向后市资金充裕 [44] - 复盘2015年至今,短期内市场成交额迅速大幅翻1.5至2倍的情况有五次,分别是2015年10月中旬、2016年2月下旬、2019年2月底、2020年7月初以及当下 [44] - 成交额迅速大幅翻倍后,短期内市场热度仍在,成交额预计仍将维持 [44] - 成交额迅速大幅翻倍后,后市上涨空间较大 [44]
2024年四季度策略
爱建证券· 2024-09-30 11:03
核心观点 - 2024年四季度市场预计将继续修复,市场风格已基本形成,业绩、估值和股息将成为投资的基础 [4] - 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下,国内货币和财政政策预期加强,流动性充裕,证券市场环境大幅改善 [4][15][26] - 市场估值水平处于低位,安全边际高,未来仍有修复空间,欧美降息和国内投资端改革将推动估值提升 [4][30][33] 市场风格与情绪 - 2024年市场风格从中小市值转向权重类核心资产,银行、煤炭等行业表现较好,医药生物、计算机等行业表现较弱 [10][35] - 市场情绪在2024年三季度处于冰点,但随着政策支持和美元降息,情绪面修复预计延续,市场活跃度和指数有望保持乐观 [12][35] 经济与政策环境 - 2024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但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PMI维持在荣枯线附近震荡 [15] - 国内政策加大财政货币逆周期调节力度,预计四季度经济在政策推动下将有所回升,稳增长的投资和消费领域将有更好的政策环境 [15][26] 估值与业绩 - 截至2024年9月27日,全部A股整体市盈率为17.11倍,市净率为1.36倍,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安全边际高 [30][33] - 2024年中期A股整体业绩增速企稳,农林牧渔、社会服务、电子等行业表现较好,房地产、建筑材料等行业增速较差 [28][30] 投资机会 - 四季度市场将从博弈向长期投资转变,业绩和估值是安全的基础,房地产、消费等稳增长政策将驱动行业板块 [35][37] - 科技创新主线依然值得关注,新质生产力是未来经济支柱,电子、国防军工、计算机等新兴产业在政策会议密集期驱动力较好 [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