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发改委“两新”政策解读:政策预期落地,静待基本面催化
浦银国际证券· 2025-01-09 11:34
政策解读与核心观点 - 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手机相关政策预期落地,有望提振终端需求 [1] - 新能源汽车方面,补贴范围扩大至国四排放标准燃油车,新能源车最高补贴1.5万元,燃油车最高补贴1.3万元 [1] - 智能手机方面,以旧换新政策延伸至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表,按产品销售价格的15%给予补贴,每件补贴不超过500元 [1] 新能源车行业投资建议 - 补贴政策延续去年水平,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利好价格敏感的消费者,20万元以下经济型乘用车的潜在购车者受益 [2] - 比亚迪、零跑等主力车型布局在该价格段的车企更容易受益,小鹏汽车发布的"亲民"价格段车型M03也有望受益 [2] 智能手机行业投资建议 - 政策从地方补贴扩张至全国范围,有望触达更广泛人群,刺激中低端手机用户向中高端升级 [2] - 小米集团将充分受益,供应链组装环节如比亚迪电子、蓝思科技、立讯精密同样受益 [2] 政策细节与补贴力度 - 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延续,中央财政与地方政府联动,资金总规模比去年大幅增加 [5] - 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扩围,新增微波炉、净水器、洗碗机、电饭煲等家电产品,手机等数码产品按销售价格的15%给予补贴 [6] 地方政府政策跟进 - 全国31个省级地方政府跟进汽车置换补贴政策,补贴力度和范围有所调整 [10] - 多地政府灵活调整补贴范围,品类扩展至"8+N",并将智能手机纳入补贴范围 [11]
事件点评:2008年“四万亿”之后的市场启示
开源证券· 2025-01-09 11:33
政策落地前后的市场走势 - 2008年政策落地前,上证指数和中证转债分别累计上涨16.59%和6.47% [3] - 2024年政策落地前,上证指数和中证转债分别累计上涨25.92%和15.98% [3] - 2008年政策落地后,上证指数和中证转债分别累计下跌10.65%和1.51% [4] - 2024年政策落地后,上证指数和中证转债分别累计下跌6.68%和2.42% [4] - 2024年和2008年政策落地前后的市场走势基本一致,成交量呈现"政策前成交低迷、政策博弈中成交上升、政策落地后成交回落"的节奏 [4] 资金博弈与市场调整 - 政策落地前,市场可以充分博弈政策预期,预期推动下市场明显上涨 [5] - 政策落地后,前期博弈政策的资金面临兑现,市场存在止盈需求 [5] - 2024年12月12日之后的市场调整与央行降准降息落空关系不大,本质仍是资金行为导致 [5] 转债市场投资机会 - 当前"第一阶段:政策博弈阶段"已经基本完成,后续市场有望进入"第二阶段:基本面验证阶段" [5] - 中期转债市场仍存在良好的投资机会,建议关注红利和小盘转债 [6] - "核心资产"具备超额收益往往发生在经济确定性复苏阶段,当前建议关注小盘转债和红利转债的超额收益机会 [6] 债券市场潜在波动 - 2025年1月7日,10年国债收益率为1.61%,当前债市定价已经明显偏离 [7] - 当前降息预期和资产荒配置需求主导债市,债市对资金利率明显偏高的重视程度不够 [7] - 考虑到政策转向扩张性政策,投资者应重视央行调控,防范债市的潜在波动 [7]
消费刺激新政:扩容、增量、持续
华金证券· 2025-01-08 21:29
核心观点 - 2025年消费刺激政策的核心目标是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政策重点包括汽车、家电、数码产品等领域的补贴扩容和增量 [4] - 2025年消费补贴政策延续了2024年的补贴强度,并扩大了补贴范围,预计全年中央财政补贴规模约为5000亿,带动额外消费约5000亿,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产生1.0个百分点的正向拉动 [4] - 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限额以上商品零售同比增速预计分别为4.6%和5.0%,较2024年分别提升1.1和2.3个百分点 [4] 消费补贴政策变化 - 汽车补贴:报废购新车补贴标准延续,新能源车2万、2.0升及以下燃油车1.5万,置换更新补贴明确为换新能源车不超过1.5万、换燃油车不超过1.3万,总体补贴强度与2024年基本相同,范围有所扩大 [4] - 家电补贴:在2024年8个类别基础上新增微波炉、净水器、洗碗机、电饭煲四类,空调扩大至最多可补贴3件,其他类别家电延续补贴1件上限,每件补贴不超过2000元,1级和2级能效分别补贴20%、15% [4] - 数码产品补贴:新增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三类消费电子产品,按15%、每类不超过1件、每件补贴不超过500元要求实施补贴,单件销售价格不超过6000元 [4] 补贴资金安排 - 中央财政已预下达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首批资金810亿,对应两会之前的年初两个月消费补贴总金额约900亿,与2024年9-12月月均补贴强度基本保持一致 [4] - 2025年全年总体消费补贴规模或约为5400亿左右,中央财政承担90%,超长期特别国债中预计全年中央预留的消费补贴资金规模近5000亿 [4] 补贴效果测算 - 2024年消费补贴的刺激效果约为1:1.6,预计2025年全年消费补贴同比可额外刺激耐用品消费约5000亿左右 [4] - 2024年9-11月汽车、家电音像零售同比增速较2024年3-8月月均增速分别高约9%、24.5%,对应的补贴额外刺激消费需求规模分别约为1600多亿和近800亿 [4] - 2025年全年消费补贴或可刺激近9000亿增量消费,较2024年可能多5000亿左右,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的额外拉动效果约1.0个百分点 [4]
整体发行环比增加,主动权益型发行持续回暖
华福证券· 2025-01-08 18:46
整体情况 - 2024年12月国内新发行开放式基金1495亿份,环比上涨21亿份,但同比2023年12月下降437亿份 [2][14] - 2024年12月新发行基金产品数量为111只,环比增加13只,同比减少41只 [2][14] - 债券型基金发行占据主导地位,占比73.2%,环比提高47.2pct,权益型产品占比24.2%,环比下降48.9pct [3][17] 主动权益型基金 - 2024年12月主动权益型基金发行87亿份,环比增加46亿份,占比5.8%,环比提高3.0pct [3][25] - 偏股混合型基金发行规模80亿份,占比91.7%,普通股票型基金发行7亿份,占比8.3% [4][28] - 2024年12月共发行20只主动权益型基金,环比增加6只 [25] 被动权益型基金 - 2024年12月被动权益型基金发行275亿份,环比减少762亿份,占比18.4%,环比下降52.0pct [3][33] - 2024年12月共发行57只被动权益型基金,其中47只为被动指数型基金 [4][36] - 被动权益型基金发行规模自2023年7月触底反弹,2024年11月达到近年高位,12月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近两年中枢水平之上 [33] 债券型基金 - 2024年12月债券型基金发行1095亿份,环比增加711亿份,占比73.2% [3][17] - 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发行523亿份,占比48%,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发行488亿份,占比44% [4][41] - 2024年12月共发行35只债券型基金,环比增加14只 [39] QDII基金 - 2024年12月QDII基金发行2亿份,环比增加2亿份,但仍处于近两年较低位 [46] - 2024年12月共发行1只QDII基金,环比持平 [46] FOF基金 - 2024年12月FOF基金发行3亿份,环比减少3亿份,处于近两年较低位 [50] - 2024年12月共发行3只FOF基金,环比持平 [50] 具体产品 - 2024年12月嘉实红利精选A发行规模最高,为28.5亿份,属于偏股混合型基金 [31] - 鹏华中证A500联接A发行规模28.7亿份,为被动指数型基金 [36] - 长盛中债0-3年政金债A发行规模60.5亿份,为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 [45]
股市流动性月报:减持规模环比减少,两融余额持续增加
华福证券· 2025-01-08 18:09
一级市场 - 2024年12月一级市场股票市场募集资金总额418亿元,环比上升118% [13] - IPO共募集资金93亿元,环比上升79%,占当月总募集资金的22.2% [13] - 增发募集资金总额325亿元,环比增加133%,占当月总募集资金的77.8% [13] 产业资本 - 2024年12月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持98亿元,减持318亿元,净减持219亿元,净减持规模环比减少66亿元 [17] - 主板净减持61亿元,创业板净减持96亿元,科创板净减持62亿元,北证净减持1亿元 [17] - 2024年12月上市公司回购股票金额260亿元,环比减少20% [21] 二级市场 - 2024年12月A股市场日均成交额16111亿元,环比下降18.1%,同比上升105.8% [24] - 2024年12月偏股型基金新发规模369亿份,环比减少718亿份 [28] - 2024年12月开放式基金股票仓位66.8%,相比11月底的68.4%有所降低 [29] - 2024年12月A股市场融资融券余额18646亿元,环比增加202亿元 [33] 后市展望 - A股流动性环境边际上有望继续改善,国内长短期国债利率大幅下行 [36] - 中美利差走扩往往只会影响外资流入速度,而不影响外资趋势净流入的方向 [36] - A股市场股权风险溢价再度处于历史高位,权益资产配置价值相对凸显 [36]
市场日报:三大指数终止下行走势 超4000只个股上涨
大同证券· 2025-01-08 17:29
市场表现 - 三大指数终止下行走势,上证指数上涨0.71%至3229.64点,深证成指上涨1.14%至9998.76点,创业板指上涨0.70%至2028.36点 [1] - 两市成交量回落至1万亿,成交额为10,766.37亿元 [3] - 沪深京市场上涨家数达4,390只,占比79.75%,涨停家数为105只,跌停家数为20只 [3] 行业表现 - 申万Ⅰ级行业中,电子、综合、通信领涨,涨幅分别为4.28%、3.99%、2.82% [8] - 医药生物、煤炭、公用事业下跌,跌幅分别为-1.36%、-1.12%、-0.40% [8] - 科创50指数涨幅最高,达2.86%,北证50指数涨幅为2.07% [5] 资金流向 - 电子、计算机、机械设备等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较多 [8] - 医药生物、煤炭、公用事业等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较多 [8] 政策与市场动态 - 多地披露2025年一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规模合计达6800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发行计划2400亿元 [2] - 财政部延长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期限,至中国人民银行设备更新相关再贷款额度用完为止 [2] - 四部门要求企业严格执行会计准则,不得随意调整收入确认方法 [2]
A股投资策略周报告:市场中长期配置机会逐步显现
华龙证券· 2025-01-08 17:28
市场走势与政策分析 - 12月制造业PMI为50.1%,较11月下降0.2%,连续三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需求端延续改善,新订单指数为51%,较11月上升0.2%,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3%,较11月上升0.2% [4][13] - 2025年政策力度提升预期清晰,证监会提出“稳住楼市股市”等重要要求,财政部、住建部、央行等部门也发布了2025年政策展望 [4][17][18] - 央行启动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操作金额为550亿元,20家机构参与投标,中标费率为10bp,规模较第一次有所增加,参与机构范围扩大 [4][19] 行业配置与主题关注 - 消费领域重点关注食品饮料、家用电器、汽车等,政治局会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 [4][30] - 科技创新领域重点关注半导体、消费电子等,政治局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4][30] - “抢出口”和对美出口替代方向重点关注电气设备、医药、精密仪器、机械设备等,主题关注新质生产力、并购重组、两新两重等 [4][30] 市场数据与估值分析 - 2024年12月30日至2025年1月3日,上证指数区间涨跌幅为-5.55%,沪深300区间涨跌幅为-5.17%,万得全A指数区间涨跌幅为-7.00% [22] - 创业板指市盈率分位数为15.17%,市净率分位数为14.51%,沪深300市盈率分位数为49.01%,市净率分位数为16.69% [41] - 行业市盈率分位数中,公用事业为0.90%,食品饮料为2.84%,房地产为97.53% [42] 行业动态与政策支持 - 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发布《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9年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5% [26] - 财政部明确年度公务用车采购总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原则上不低于30%,工信部提出到2027年建设1万个5G工厂 [26] - 国家发改委将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两新”建设,近期将再下达一批“两重”项目清单 [26]
市场分析:家电军工行业领涨 A股先抑后扬
中原证券· 2025-01-08 17:28
市场走势 - A股市场在2025年1月8日呈现先抑后扬、宽幅震荡的走势,早盘低开后震荡回落,午后在3175点附近获得支撑并企稳回升 [2][7] - 创业板市场表现与主板市场基本同步,上证综指收市报3230.17点,涨0.02%,深证成指收市报9944.64点,跌0.54%,科创50指数下跌0.04%,创业板指下跌0.98% [7] - 两市全日成交金额为12578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有所增加 [7] 行业表现 - 家电、商业百货、船舶制造、电机以及美容护理等行业涨幅居前,家电行业涨幅为2.28% [7][10] - 能源金属、小金属、有色金属、多元金融以及煤炭等行业跌幅居前,有色金属行业跌幅为1.26% [7][10] - 航运港口、家电、物流、电机以及仪器仪表等行业资金净流入居前,通信设备、软件开发、消费电子、电网设备以及汽车整车等行业资金净流出居前 [7] 后市研判 - 当前上证综指与创业板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分别为13.73倍、34.29倍,处于近三年中位数平均水平,适合中长期布局 [3][16] - 近期政治局会议释放了重要政策信号,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稳住楼市股市,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整,大力提振消费,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3][16] - 预计市场多空博弈的焦点将侧重于国内宏观政策是否通过呵护股市以维持信心、稳定预期,资本市场进一步深化改革政策主线将是聚焦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3][16] 投资建议 - 建议短线关注半导体、军工、计算机设备以及家电等行业的投资机会 [3][16] - 随着国内宏观调控、促增长政策持续落地推进,未来股指总体预计将保持震荡上行格局,同时仍需密切关注政策面、资金面以及外部因素的变化情况 [3][16]
2024年《心灵状态》报告:关于情商、幸福感(Wellbeing)和情感衰退的最新数据
上海陆赛亘智商务信息咨询· 2025-01-08 15:53
全球情商与情感衰退 - 全球情商得分连续4年下降,自2019年至2023年下降了5.54%,所有单项能力得分均有所下降 [3][33] - 世界已进入“情感衰退期”,特点是低幸福感和高职业倦怠,过去五年幸福感得分下降了5.3% [3][47] - 情感衰退的代价体现在效能、人际关系、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等成功要素的持续下降,对企业、学校、家庭和社群产生直接影响 [7][51] Z世代心理健康危机 - Z世代面临因孤独和社会隔离加剧的心理和情绪健康危机,职场中53.7%的Z世代满意度较低,表明脱节感和倦怠风险高 [3][63] - Z世代的情商能力显著低于其他世代,尤其是驾驭情绪、追求超我目标和运用内在动力的能力下降幅度最大 [65][66] - Z世代的职业倦怠风险增加,亟需通过情商培训和支持来扭转这一趋势 [63][70] 后疫情时代的性别差距 - 自2021年起,女性的情商和成功要素得分有所回升,而男性的得分持续下降,女性正引领情感衰退的复苏 [99][101] - 女性的幸福感得分自2019年以来下降了4.4%,尽管其他成功要素有所改善,但职业倦怠率仍高于男性 [108][109] - 男性在心理和情感上挣扎,缺乏社会支持,导致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低下,所有成功要素得分均有所下降 [110][111] 职业倦怠与行业差异 - 自2021年至2023年,65%的不同行业领域的职业倦怠有所增加,主要体现在“驱动力”得分的变化上 [130][131] - 农业和渔业的“驱动力”得分增加了10.72%,而物流、仓储、批发与贸易、进出口等行业下滑最大,减少了13.26% [130][132] - 能源与石油行业表现最差,“驱动力”得分下跌了13.42%,表明该行业面临更高的职业倦怠风险 [130][132] 地理区域的情商差异 - 非洲的平均情商得分最高,尤其在“追求超我目标”和“修炼乐观思维”方面表现突出 [148][152] - 大洋洲在“运用因果思维”方面得分最高,但在“驾驭情绪”和“追求超我目标”方面得分最低 [139][140] - 北美在“识别模式”方面得分最高,但在“驾驭情绪”方面得分最低,表明其在情绪管理方面存在挑战 [156][157] - 中东在“修炼乐观思维”和“增强同理心”方面得分较高,但在“驾驭情绪”方面得分最低 [162][163] - 拉丁美洲在“修炼乐观思维”方面得分最高,但在“驾驭情绪”和“增强同理心”方面得分最低 [169][170]
2023/2024版:networking biotechnology creating sustainability
Cluster Industrielle Biotechnologie e.V.· 2025-01-08 15:52
行业趋势与全球竞争 - 全球生物技术领域竞争加剧,美国通过《降低通货膨胀法》和生物技术行政命令推动技术领导力,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专利申请数量上紧随其后 [6] - 南美和非洲国家如巴西和南非也在制定雄心勃勃的生物经济战略,推动生物技术发展 [6] - 欧洲面临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和循环生物经济的发展 [5] CLIB网络与合作伙伴 - CLIB是一个国际开放创新集群,汇集了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初创企业、学术机构等,致力于推动可持续的工业生物技术 [9] - CLIB网络覆盖生物技术创新的整个价值链,连接原料所有者、技术提供商、加工行业和消费者行业 [10] - CLIB与欧盟地平线计划、3Bi跨集群合作等国际项目合作,推动生物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14] 技术与创新 - CLIB加速从发明到创新的过程,支持生物技术产品和工艺的工业应用 [25] - CLIB通过其网络连接学术界和产业界,推动技术转移和市场应用 [86] - CLIB支持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帮助其跨越“死亡谷”,实现技术商业化 [32] 生物经济与循环经济 - 生物技术和循环经济被视为应对全球资源压力和气候变化的关键 [85] - CLIB致力于推动生物基材料的生产和应用,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基原料 [138] - CLIB通过项目如Bio4MatPro,推动本地可再生原材料的利用,促进区域经济转型 [137] 教育与人才培养 - CLIB通过教育项目和网络建设,培养生物经济领域的专业人才 [109] - CLIB支持博士生和年轻研究人员,提供跨学科和跨领域的培训 [113] - CLIB通过公开讲座和播客等形式,提高公众对生物技术的认识和兴趣 [117] 创业支持与融资 - CLIB通过全球生物基学生竞赛等项目,激发创业精神并支持初创企业 [121] - CLIB为初创企业提供融资机会,帮助其跨越技术开发和市场化的障碍 [128] - CLIB与投资者、专利律师等合作,构建支持性生态系统,促进生物技术创业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