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

搜索文档
恒生科技指数复盘与展望:八月波澜浮沉,九月秋声渐起
东吴证券· 2025-09-01 19:3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报告核心观点 - 恒生科技指数8月呈现"盘旋式上升"的脉冲走势,累计上涨4.06%,9月在外资回流、AI产业链与汽车旺季共振下,向上胜率较高[7][55] - 指数估值处于历史低位(PE-TTM 21.23倍,历史分位数17.70%),安全边际较高且具备潜在增值空间[7][18] - 短期受A股波动、筹码压力及事件驱动影响可能存在波动,但中长期趋势向好[7][21][53] 市场表现回顾 走势复盘 - 8月指数总体上涨4.06%,成交额约15,932亿元,呈现"盘旋式上升"脉冲态势[12] - 月初美国非农就业数据疲软(新增7.3万,前两月下修25.8万)触发降息交易,指数反弹;但整车板块走弱及美国PPI超预期(同比涨3.3%)压制涨幅[12][27] - 8月22日DeepSeek开源V3.1模型带动国产AI链突破前高,但后续动能不足叠加美团业绩不佳(调整后净利润同比降89%),指数回落[7][13][45] - 8月29日阿里巴巴财报超预期(营收同比增10%,AI产品收入连续八季度三位数增长),带动指数期货夜盘走强[7][13][47] 估值分析 - 截至8月29日,PE-TTM为21.23倍,处于指数成立以来17.70%历史分位数,估值低位提供更高安全边际和增值空间[7][18] 技术分析 - 风险度从7月28日91.01调整至8月29日82.31,下方筹码峰形成支撑,中枢抬升,但上方筹码堆积使短期突破存在压力[7][21] - 短期波动可能持续,但中长期趋势向好[7][21] 事件驱动盘点 宏观层面 - 美国非农数据不及预期触发降息预期,美元利率回落提振港股估值(8月4日指数涨1.55%)[12][25] - 美国PPI超预期(同比涨3.3%)打压降息预期,指数承压(8月15日跌0.59%)[12][27] - 美国PCE通胀符合预期(核心PCE同比2.9%),9月降息概率维持近100%[28][29] - 中国8月制造业PMI环比微升0.1个百分点至49.4%,经济复苏基础巩固[30] 政策层面 - 7月FOMC鹰派信号(维持利率不变)压制流动性,指数下跌(8月1日跌1.02%)[32] - 央行二季度货政报告推动科技贷款"量增价降"(利率2.90%,较企业贷款低0.36个百分点),降低企业财务费用[35] - 鲍威尔全球央行年会暗示9月降息,改善美元流动性预期,指数上涨(8月25日涨3.14%)[32][36] - 特朗普拟征半导体关税(可能高达300%),供应链风险上升[32][34] 行业层面 - 外卖价格战拖累盈利(美团、阿里、京东权重超20%),美团Q2调整后净利润同比降89%[16][39][45] - DeepSeek开源V3.1模型推动国产算力链情绪回升,指数短期拉升[7][44] - GPT-5发布略不及预期(性能提升约10%),短期情绪降温但长期商业化潜力仍在[41] - 京东Q2营收同比增22.4%但净利润同比降51%,盈利承压[42] - 蔚来发布第三代ES8(定价降11万元),美股涨超10%[43] - 阿里Q1财报超预期,AI相关收入连续八季度三位数增长,带动板块情绪[47] 指数后市展望 关键事件前瞻 - 海外关注美国PMI、非农就业数据(9月5日)及CPI(9月11日),若数据转弱则强化降息预期利好估值,超预期则压制板块[49][52] - 国内关注8月CPI等数据,若好转可对冲政策不确定性[50] - 美联储9月FOMC会议(9月18日)若鸽派信号将推动风险资产反弹[51][52] 指数走势展望 - 9月降息概率较高,外资回流预期增强(8月外资流出速度已放缓)[52][55] - AI产业链闭环(模型-算力-应用)与汽车旺季(政策补贴680亿元、新车型推出)共振,盈利与估值具扩张空间[54][55] - 短期或随A股波动放大(万得全A风险度101.24),但中长期向上胜率较高[53][55] 相关ETF产品 - 华夏恒生科技ETF(513180)总市值382.58亿元,当日成交额66.73亿元,管理费率0.50%/年,托管费率0.15%/年[7][56]
金融产品行业深度报告:政金债指数复盘与展望:八月跌宕收官,九月破局可期
东吴证券· 2025-09-01 19:34
金融产品行业深度报告 政金债指数复盘与展望:八月跌宕收官,九 月破局可期 增持(维持) [Table_Tag] [Table_Summary] 投资要点 ◼ 市场表现回顾: ◼ 事件驱动盘点: ◼ 指数后市展望: ◼ 风险提示: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报告·金融产品 《证券行业利润大幅增长,保险行业 高基数下略承压》 2025-08-31 《权益 ETF 系列:波动持续加剧,关 注阅兵前后市场表现 》 1)行业政策或监管环境突变;2)宏观经济不及预期;3)发生重大预期外的 宏观事件。 2025 年 09 月 01 日 证券分析师 孙婷 执业证书:S0600524120001 sunt@dwzq.com.cn 证券分析师 唐遥衎 执业证书:S0600524120016 tangyk@dwzq.com.cn 行业走势 -3% 4% 11% 18% 25% 32% 39% 46% 53% 60% 2024/9/2 2024/12/31 2025/4/30 2025/8/28 非银金融 沪深300 相关研究 2025-08-30 东吴证券研究所 1 / 1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走势复盘:8 月,政 ...
埃斯顿(002747):2025年中报点评:业绩同比改善,25Q2国内市占率升至第一
东吴证券· 2025-09-01 19:25
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业绩同比改善,2025年第二季度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占率升至第一[1]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7.50%至25.4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扭亏为0.07亿元[2] - 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54%至20.92亿元,自动化核心部件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1.50%至4.56亿元[2] - 国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31%至18.00亿元,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8%至7.49亿元[2] - 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0.18亿元,但同比亏幅大幅收窄[2] - 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87%至13.0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改善92.56%至-0.06亿元[2] - 2025年第二季度国内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市占率达10%,首次超越外资品牌成为市场第一[5] - 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0.54亿元、1.17亿元、1.70亿元[1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27.64%,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第二季度单季毛利率27.04%,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3] - 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毛利率27.00%,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自动化核心部件业务毛利率30.58%,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3] - 2025年上半年销售净利率0.50%,同比上升3.7个百分点,第二季度单季销售净利率-0.07%,同比上升6.6个百分点[3] - 期间费用率28.1%,同比下降4.8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8.4%、管理费用率8.1%、财务费用率3.3%、研发费用率8.4%[3]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存货15.78亿元,较2024年末17.21亿元下降[4]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19亿元,同比净流出额大幅减少[4] 市场与行业 - 2025年第二季度国内工业机器人出货量8.6万台,同比增长19.9%,主要受汽车产业链与半导体产业链需求拉动[5] - 工业机器人售价因市场竞争加剧有所降低[3] - 公司研发投入聚焦高端应用领域,产品实力持续提升[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2025年营业总收入46.64亿元,同比增长16.35%,2026年54.43亿元,同比增长16.70%,2027年63.70亿元,同比增长17.03%[1] - 预测2025年归母净利润0.54亿元,同比增长106.72%,2026年1.17亿元,同比增长114.10%,2027年1.70亿元,同比增长46.01%[1] - 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预测市盈率387.81倍,2026年181.13倍,2027年124.06倍[1] - 当前市净率10.56倍,每股净资产2.24元[8][9]
保险行业2025年中报回顾与展望:分红转型缓解利差压力,增配OCI股票提升投资韧性
东吴证券· 2025-09-01 19:03
行业投资评级 - 保险Ⅱ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分红转型缓解利差压力,增配OCI股票提升投资韧性[1] - 负债端和资产端均持续改善,估值仍有较大向上空间[5] 整体业绩表现 - AH上市险企2025H1归母净利润合计1885亿元,同比增长4.4%,A股五家合计1782亿元,同比增长3.7%[11] - 新华保险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3.5%,主要受益于权益投资弹性更高[11] - A股五家险企归母净资产较年初增长1.1%,EV较年初增长5.7%[5] - 中期分红普遍较快增长,分红率基本稳定,新华保险每股股息同比增长24.1%[5] 寿险业务 - 上市险企NBV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31%,全部公司实现两位数增长,人保寿险和新华保险分别增长71.7%和58.4%[5] - NBV margin平均提升4.3个百分点,主要受预定利率下调和报行合一深化影响[5] - 银保渠道迎来爆发式增长,新华、国寿上半年银保新单同比增速超过100%[5] - 银保渠道NBV占比平均为38.9%,同比提升8.4个百分点[5] - 分红险转型成效显著,太平新单中分红险占比超90%,国寿、太保个险期交中占比均超50%[5] - 个险人力规模较年初减少3.5%,但人均产能持续提升[5] 财险业务 - 上市险企财险保费同比增长4%,非车险占比平均提升0.5个百分点[5] - 综合成本率平均值96.1%,同比改善1.5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大灾赔付减少和费用管控[5] - 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95.3%,创近十年同期最好水平,平安财险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5] - 新能源车险保费快速增长,众安在线增速达125%,各公司新能源车险占比在17%-20%之间[5] 投资表现 - A股五家险企投资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7.5%[5] - 净投资收益率平均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受利率下行影响[5] - 总投资收益率平均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受股市回暖带动[5] - 大幅增配股票投资,股票+股基平均占比较年初提升1.1个百分点[5] - 人保、平安股票投资规模分别较年初增长57%和49%[5] - FVOCI股票占比进一步提升,加权平均占比约41%,较年初提升7.2个百分点[5] - 国寿OCI股票规模较年初增长133%,增幅最大[5] 行业展望 - 市场储蓄需求依然旺盛,负债成本有望逐步下降,利差损压力将缓解[5] -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至1.83%,若继续修复上行将缓解新增固收投资收益率压力[5] - 公募基金对保险股持仓仍然欠配,A股保险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5]
迈瑞医疗(300760):海外拓展顺利,期待下半年迎来业绩拐点
东吴证券· 2025-09-01 18:5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8]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167.43亿元同比下降18.45% 归母净利润50.69亿元同比下降32.96% 业绩略低于预期 [8] - 单Q2季度收入85.06亿元同比下降23.77% 归母净利润24.40亿元同比下降44.55% [8] - 海外业务拓展顺利 国际业务收入83.32亿元同比增长5.39% 占总收入比重达49.77% [8] - 国际体外诊断业务实现双位数增长 化学发光业务收入增长超20% MT 8000智能化流水线累计销售15套 [8] - 调整2025-2027年盈利预测 归母净利润分别调整为113.60/123.90/144.11亿元 对应PE 26/24/21倍 [8] 财务表现 - 2025H1分业务收入: 体外诊断64.24亿元(-16.11%) 生命信息与支持54.79亿元(-31.59%) 医学影像33.12亿元(-22.51%) 电生理与血管介入12.14亿元(+224.70%) [8] - 2025H1毛利率水平: 体外诊断59.50% 生命信息与支持60.56% 医学影像65.07% 电生理与血管介入71.91% [8] - 预测2025年营业收入372.60亿元(+1.46%) 2026年425.88亿元(+14.30%) 2027年494.66亿元(+16.15%) [1] - 预测2025年归母净利润113.60亿元(-2.64%) 2026年123.90亿元(+9.06%) 2027年144.11亿元(+16.32%) [1] - 当前股价242.79元 对应2025年预测PE 26.31倍 PB 6.80倍 [1][9] 业务进展 - 国内业务受招采影响短期承压 海外市场成为重要增长动力 [8] - 电生理与血管介入业务表现突出 收入同比增长224.70% [8] - 公司现金流状况良好 预测2025年经营活动现金流120.80亿元 [9] -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预测2025年研发费用37.26亿元 [9]
中国通号(688009):业绩平稳,加速聚焦主业
东吴证券· 2025-09-01 18:3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中国通号当前市值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15/13/12倍 海外业务进展顺利支持评级[1][11] 核心观点 - 2025H1业绩平稳增长 营收146.65亿元同比+2.91% 归母净利润16.21亿元同比+1.34%[2] - 业务结构加速转型 城轨业务营收39.16亿元同比+12.85% 海外业务营收9.44亿元同比+55.92%成为重要增长点[2] - 新签订单结构优化 核心主业铁路领域新签111.4亿元同比+12.64% 城轨领域新签37.74亿元同比+26.51%[4] - 加速退出低毛利工程业务 工程总承包新签合同额同比大幅下降83.74% 市政房建新签压降至2.12亿元[4][5] 财务表现 - 营收稳步回升 预计2025年营收364.44亿元同比+11.64% 2026-2027年延续8-9%增长[1] - 盈利能力稳定 2025H1毛利率28.76%同比-0.60pct 净利率12.70%同比-0.35pct[3] -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2025H1研发费用率5.45%同比+0.21pct[3] - 盈利预测向上 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计39.05亿元同比+11.75% 2026-2027年保持10%左右增速[1][11] 业务进展 - 铁路业务承压但毛利率提升 2025H1营收83.24亿元同比-7.87% 毛利率31.32%同比+1.27pct[2][3] - 海外业务高速增长 营收9.44亿元同比+55.92% 但毛利率21.24%同比-12.36pct因高毛利项目占比变化[2][3] - 低空经济布局初显 已新签合同额0.3亿元 自主研发ID-Space系统并成立合资公司[5] - 订单储备充沛 在手订单1175.63亿元 支撑未来业绩[4] 现金流与资本结构 - 经营现金流改善 剔除财务公司影响后核心业务经营现金流净流出19.02亿元 同比收窄2.46%[4] - 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定 预计2025年55.84% 2026-2027年维持在56-57%水平[12] - ROE稳步提升 预计2025年摊薄ROE 7.82% 2027年升至8.69%[12]
长江电力(600900):发电量稳增、费用优化,股东增持彰显发展信心
东吴证券· 2025-09-01 18:3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66.98亿元,同比增长5.34%,归母净利润130.56亿元,同比增长14.86%,扣非归母净利润131.9亿元,同比增长16% [7] - 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六座梯级电站发电量同比增长5.01%,其中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和向家坝电站分别增长8.25%、16.66%、9.15%和8.55% [7] - 财务费用优化显著,2025H1财务费用48.63亿元,同比减少7.86亿元,短期借款同比压降71.3%至170.88亿元 [7] - 控股股东中国三峡集团计划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介于40亿元至80亿元,彰显发展信心 [7]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预测营业总收入865.19亿元,同比增长2.40%,归母净利润350.28亿元,同比增长7.79% [1][7] - 2025年预测每股收益1.43元,对应PE 19.41倍,2026年预测每股收益1.50元,对应PE 18.52倍 [1][7] - 毛利率持续改善,2025年预测毛利率62.08%,2026年提升至63.69% [8] - 2025年预测股息率3.6%,2026-2030年分红比例维持不低于70% [7] 运营数据 - 2025年上半年总发电量1266.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1% [7] - 乌东德水库来水总量399.64亿立方米,同比偏丰9.01%,三峡水库来水总量1355.32亿立方米,同比偏枯8.39% [7] - 白鹤滩电站发电量256.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66%,溪洛渡电站发电量279.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15% [7] 资本结构 - 2025年预测总资产6134.56亿元,流动资产728.29亿元,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588.38亿元 [8] - 2025年预测资产负债率61.84%,长期借款1435.88亿元,应付债券197.41亿元 [8] - 2025年预测ROE 15.83%,ROIC 8.32% [8]
优必选(09880):2025年中报点评:营收稳健增长,人形机器人正式迈向商业化应用
东吴证券· 2025-09-01 18:3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4]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营收6.21亿元 同比增长27.5% 归母净利润亏损收窄至-4.14亿元 [2] - 人形机器人实现全球首例多场景群体协同实训 并签署全球首份工业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小批量采购合同 正式迈向商业化应用 [4] - 维持2025-2027年营业收入预测20.16/28.23/37.05亿元 对应PS倍数23/16/12倍 [4] 财务表现 - 2025H1毛利率35.0% 同比下降3.0个百分点 [3] - 销售费用率36.0% 同比下降11.9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率29.8% 同比下降14.3个百分点 研发费用率35.1% 同比下降11.6个百分点 [3] - 预测2025年营业收入20.16亿元 同比增长54.4% 2027年营业收入37.05亿元 [1] 业务分部 - 教育智能机器人营收2.40亿元 同比增长48.8% [2] - 物流智能机器人营收0.56亿元 同比下降5.7% [2] - 其他行业定制机器人营收0.64亿元 同比下降29.8% [2] - 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硬件设备营收2.60亿元 同比增长48.9% [2] 技术进展 - 开发群脑网络2.0与Co-Agent技术结合的工业级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AI双循环系统 [4] - Walker S系列实训进入2.0阶段 实现多机协同执行产线级任务 [4] - 涵盖高性能伺服驱动器 大模型技术 语义VSLAM技术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 [4] 市场数据 - 收盘价95.70港元 市净率15.36倍 [7] - 港股流通市值350.10亿港元 [7] - 每股净资产5.68元 资产负债率50.30% [8]
中国船舶(600150):Q2归母净利润+80%符合预期,南北船合并已步入收官阶段
东吴证券· 2025-09-01 17:4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1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403亿元,同比增长12%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9亿元,同比增长109% [2] - 单Q2营业总收入245亿元,同比增长18% [2] - 单Q2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80% [2] - 核心主业船舶造修与海工实现营收386亿元,同比增长13% [2] - 2025年上半年销售毛利率12.2%,同比提升4.0个百分点 [3] - 2025年上半年销售净利率8.3%,同比提升4.3个百分点 [3] - 核心主业船舶造修与海工毛利率11.7%,同比提升4.1个百分点 [3] - 期间费用率5.0%,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3] 订单与产能 - 截至2025年6月末累计手持民船订单2649万载重吨/2335亿元,同比增长12%/17% [2] - 高毛利率订单交付继续确认,业绩增长可持续 [2] 行业景气度分析 - 新造船价格指数186.2(2025年8月底),同比-1.5%,维持高位 [4] - 全球船厂在手订单量3.9亿载重吨,同比+11% [4] - 2025年1-7月全球新签订单5779万DWT,同比下滑54% [4] - 中国船厂新签订单3531万DWT,占比约61% [4] - 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轮新签订单分别为2781/1320/1206万载重吨,同比变动+23%/-66%/-73% [4] - 环保政策趋严和船龄增长支撑存量更新需求 [4] - 产能刚性支撑船价,造船业周期高点已过但远未结束 [4] 公司战略发展 - 南北船合并步入收官阶段,中国重工股票自8月13日起连续停牌 [4] - 中国船舶作为存续公司,将整合双方资源、消除同业竞争并发挥协同效应 [4] - 全球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4] 财务预测 - 2025E营业总收入893.17亿元,同比增长13.66% [1] - 2026E营业总收入1014.14亿元,同比增长13.54% [1] - 2027E营业总收入1141.67亿元,同比增长12.57% [1] - 2025E归母净利润74.17亿元,同比增长105.23% [1] - 2026E归母净利润99.18亿元,同比增长33.72% [1] - 2027E归母净利润124.14亿元,同比增长25.16% [1] - 2025E每股收益1.66元,对应PE 22.54倍 [1] - 2026E每股收益2.22元,对应PE 16.86倍 [1] - 2027E每股收益2.78元,对应PE 13.47倍 [1]
携程集团-S(09961):利润及回购好于预期,国际业务继续高增
东吴证券· 2025-09-01 17:2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Q2净营业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16%,符合彭博一致预期 [7] - 经调整净利润50亿元,同比持平,好于彭博一致预期 [7] - 2025Q2整体住宿预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环比增长12% [7] - 归母净利润从2024年17067百万元预计增长至2025年26528百万元,同比增长55.44% [1] - 营业总收入从2024年53294百万元预计增长至2025年61074百万元,同比增长14.60% [1] 业务表现 - 国内旅游需求旺盛,暑期酒店客房供应量同比中高个位数增长,价格企稳且同比降幅收窄至中低个位数区间 [7] - 入境游表现突出,H1全国入境游客数量同比增长约30%,携程平台入境游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100% [7] - 出境游业务强劲,跨境航班运力恢复至疫情前84%水平,出境酒店和机票预订量超过2019年同期120%,优于市场30-40个百分点 [7] - 国际业务Trip.com总预定量同比增长超过60%,亚太地区为重点,中东等新市场展现亮眼增长 [7] 资本管理 - 截至2025年8月27日已回购约70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总对价约4亿美元 [7] - 董事会批准新股份回购计划,授权回购不超过50亿美元普通股及/或美国存托凭证 [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48439百万元预计增长至2025年64887百万元 [8] 盈利预测调整 - 2025-2027年经调整净利润预测从176/197/220亿元调整至183/200/220亿元 [7] - 对应经调整口径PE为20/19/17倍 [7] - 销售费用率控制良好,2025Q2 non-gaap销售费用率为22%,同比基本持平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