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吴证券
icon
搜索文档
利元亨(688499):2025年中报点评:实现扭亏为盈,固态电池设备布局完善
东吴证券· 2025-08-27 23:05
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报告公司2025年中报实现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为0.33亿元,同比由亏转盈,盈利能力显著修复[7] - 公司主动收缩客户群体并减少低毛利率订单,业务结构调整初见成效,Q2单季营收环比增长13.9%[7] - 固态电池设备布局完善,已向头部车企交付全固态电池整线项目,预计2025Q3完成首条整线交付[7] - 光伏设备业务聚焦前道环节,钙钛矿激光类设备研发积极推进,长期受益于高效电池渗透及海外产能转移趋势[7] - 上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0.7亿元、1.4亿元、1.8亿元,对应PE分别为132倍、67倍、53倍[7]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15.29亿元,同比-17.5%,归母净利润0.3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28亿元[7] - Q2单季营收8.14亿元,同比-25.5%,环比+13.9%;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36.8%,环比+60.6%[7] - 2025H1毛利率29.2%,同比+2.6pct;销售净利率2.2%,同比+11.6pct;期间费用率24.7%,同比-6.7pct[7] - 合同负债21亿元,同比+55.7%;存货28亿元,同比+3.5%;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24亿元[7] - 2025E营业总收入3.244亿元,同比+30.68%;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同比+107.05%[1][8] 业务进展 - 固态电池设备涵盖电极干法涂布、电解质热复合一体机、叠片一体机等核心设备,具备三级防护设计能力[7] - 与产业链伙伴合作研发下一代等静压技术,支持多技术路线柔性配置[7] - 光伏设备已实现丝网印刷机、硅棒加工、切片自动线等多项目交付与验收[7] 市场与估值 - 当前股价58.88元,市净率4.38倍,总市值99.35亿元[5] - 每股净资产13.43元,资产负债率72.32%[6] - 2025E归母净利率2.27%,ROE-摊薄3.14%[8]
劲仔食品(003000):2025年中报点评:Q2进入调整期,内部扩张战略与外部弱势环境错配
东吴证券· 2025-08-27 22:2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核心观点 - 2025Q2收入承压主要系外部需求疲弱 传统商超渠道人流下滑明显导致收入端承压 [7] - 公司内部中长期扩张战略与外部弱势环境短期错配 24年底扩充员工并增设子公司 但消费需求较弱致收入利润下滑 [7] - 经营基本面在2025Q2基本触底 目前估值水位合理 [7]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11.24亿元同比下降0.50% 归母净利1.12亿元同比下降21.86% [7] - 2025Q2营收5.28亿元同比下降10.37% 归母净利0.44亿元同比下降36.27% [7] - 2025Q2毛利率28.9%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 因鱼干成本压力及规模效应减弱 [7] - 2025Q2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2.2/+1.2/+0.6个百分点 因费效比减弱及营销费用增加 [7] - 2025Q2净利率8.4%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 [7] 分产品表现 - 2025H1鱼制品营收7.6亿元同比增长7.6% 豆制品营收1.1亿元同比增长3.6% [7] - 禽肉制品营收2.0亿元同比下降24.0% 因鹌鹑蛋品类增速放缓 [7] - 蔬菜制品营收0.3亿元同比下降10.7% [7] 分渠道表现 - 2025H1线上渠道营收1.9亿元同比下降6.8% [7] - 线下渠道营收9.4亿元同比增长0.9% [7] 盈利预测 - 下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2.4/3.5/3.9亿元(原预测3.2/3.8/4.1亿元) [7]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变化-19%/+47%/+13% [1][7] - 对应PE估值25/17/15倍 [1][7]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25.05/27.45/29.65亿元 同比增长3.85%/9.60%/8.00% [1][8] 财务指标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29.03%/30.96%/31.00% [8]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率9.48%/12.70%/13.26% [8] - 预计2025-2027年ROE 14.71%/18.38%/17.74% [8]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0.53/0.77/0.87元 [1][8] 市值数据 - 当前股价12.81元 总市值57.76亿元 [5] - 一年股价波动区间10.16-16.15元 [5] - 当前市净率4.09倍 [5]
广脉科技(838924):业绩稳健增长,算力运营服务贡献新增量
东吴证券· 2025-08-27 22:0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8]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1.83亿元,同比增长5.61%,归母净利润1414.85万元,同比增长3.01%,扣非净利润1400.43万元,同比增长15.40%,毛利率上升1.5个百分点至22.59% [8] - 算力运营服务业务成为新增长点,资产运营服务营收4161.87万元,同比增长29.20%,毛利率27.15% [8] - 5G新基建业务营收8237.38万元,同比增长11.20% [8] - ICT行业应用业务营收2156.99万元,同比减少13.50%,毛利率增至17.32% [8] - 高铁信息化业务营收3725.10万元,同比减少11.06%,毛利率达50.36% [8] - 公司通过成立控股子公司、与上海燧原科技合作、入围上海临港智算服务合作伙伴名录等方式深化算力业务布局 [8] - 募投项目"信息通信服务运营基地建设项目"完成竣工验收,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8]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5.08亿元、5.88亿元、6.87亿元,同比增长26.36%、15.74%、16.82% [1][8]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8亿元、0.50亿元、0.66亿元,同比增长39.31%、30.23%、33.20% [1][8] - 对应EPS分别为0.35元、0.46元、0.61元 [1][8] - 按2025年8月27日收盘价28.04元计算,2025-2027年PE分别为79.31倍、60.90倍、45.72倍 [1][8] 市场与行业背景 - 电信业务量保持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千兆、物联网用户规模持续扩大 [8] - 国务院国资委部署中央企业"AI+"专项行动,要求加快建设智能算力中心 [8] - 三大通信运营商在数据中心市场份额较高,AI垂直行业及C端应用算力服务需求增长 [8] 财务数据摘要 - 2024年营业总收入4.02亿元,归母净利润0.27亿元 [1] - 2024年毛利率22.61%,归母净利率6.78% [9] - 2024年资产负债率62.71%,ROE 8.96% [9] - 当前市净率9.60倍,总市值30.16亿元 [6]
国睿科技(600562):2025 年中报点评:雷达装备强势表现,核心竞争力持续强化
东吴证券· 2025-08-27 21:47
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21亿元,同比增长10.41%,归母净利润3.50亿元,同比增长1.15%,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军贸项目交付较好[7] - 雷达装备及相关系统业务收入占比最大,其中国际市场拓展成效显著,国内中标山东省气象雷达国债项目、空管雷达及低空监视领域项目,巩固主业优势[7] - 工业软件及智能制造板块抓住国产化替代机遇,中标车企PDM系统重构项目,自主工业软件REACH睿知套件性能持续优化[7] - 智慧轨交板块在省外市场取得突破,成功保障哈尔滨地铁亚冬会运营服务[7] - 公司毛利率为41.28%,较去年同期下降约0.8个百分点,主要受产品结构变化影响[7] - 销售费用率1.68%,管理费用率3.08%,均有所下降,反映费用控制成效[7]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0.32亿元,较上年同期-3.61亿元大幅改善,主要因销售回款增加1.81亿元且采购付款减少1.80亿元[7] - 合同负债4.78亿元,较年初略增,显示在手订单饱满;存货18.01亿元,较年初增加0.21亿元,处于合理水平[7] - 财务费用0.19亿元,同比由负转正,主要受美元汇率波动影响产生汇兑损失[7] - 公司持续强化核心竞争力,在雷达领域推出低空智能感知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完成X波段相控阵测雨雷达研制,并中标山东省气象雷达国债项目;在工业软件方面,发布全新Foundation平台,形成高性能CAx集成产品,助力汽车、航空等行业客户数字化转型[7] - 预计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2/8.56亿元,前值8.65/10.03亿元,新增2027年预测9.71亿元,对应PE分别为47/42/37倍[7] 财务数据与预测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21亿元,同比增长10.41%;归母净利润3.50亿元,同比增长1.15%[7] - 2023A营业总收入3282百万元,同比增长1.77%;归母净利润599.21百万元,同比增长9.10%[1] - 2024A营业总收入3400百万元,同比增长3.61%;归母净利润629.76百万元,同比增长5.10%[1] - 2025E营业总收入3985百万元,同比增长17.21%;归母净利润751.91百万元,同比增长19.40%[1] - 2026E营业总收入4485百万元,同比增长12.53%;归母净利润855.97百万元,同比增长13.84%[1] - 2027E营业总收入5159百万元,同比增长15.04%;归母净利润971.15百万元,同比增长13.46%[1] - 2025E EPS 0.61元/股,P/E 47.42倍;2026E EPS 0.69元/股,P/E 41.65倍;2027E EPS 0.78元/股,P/E 36.71倍[1] - 2025E毛利率35.28%,归母净利率18.87%;2026E毛利率34.30%,归母净利率19.09%;2027E毛利率34.69%,归母净利率18.82%[8] - 2025E ROIC 11.24%,ROE 11.12%;2026E ROIC 11.17%,ROE 11.24%;2027E ROIC 11.32%,ROE 11.31%[8] - 2025E资产负债率40.01%,2026E 36.85%,2027E 40.23%[8] - 2025E每股净资产5.44元,P/B 5.27倍;2026E 6.13元,P/B 4.68倍;2027E 6.92元,P/B 4.15倍[8] 市场与基础数据 - 收盘价28.71元,一年最低价12.33元,最高价34.00元[5] - 市净率5.78倍,流通A股市值35653.74百万元,总市值35653.74百万元[5] - 每股净资产4.97元,资产负债率36.83%,总股本1241.86百万股,流通A股1241.86百万股[6]
信德新材(301349):2025 年半年报点评:快充催化出货实现高增长,单位毛利逐步修复
东吴证券· 2025-08-27 21:4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8] 核心观点 - 快充催化出货实现高增长 25H1营收5.1亿元(同比增长41%) 归母净利润0.1亿元(同比+169%) [8] - 单位毛利逐步修复 25Q2单吨毛利0.15万元/吨(环比微增) 中高端产品占比提升至30%+ [8] - 产能满产满销 25H1出货4万吨(同增35%+) 产能利用率105% 预计全年出货8万吨(同增33%) [8] 财务表现 - 25H1毛利率11% 25Q2毛利率11%(同比+12.3pct 环比-0.6pct) [8] - 25H1期间费用0.5亿元(同比+25.6%) 费用率9.2%(同比-1.1pct) [8] - 经营性净现金流-1.7亿元 存货3亿元(较年初+39.5%) [8] 盈利预测 - 下修25-27年归母净利润至0.4/0.9/1.1亿元(原预期0.6/0.9/1.1亿元) [8] - 预计25年营收1050.96百万元(同比+29.73%) 26年1253.39百万元(同比+19.26%) [1] - 对应PE为102x/46x/38x [1][8] 业务亮点 - 昱泰25H1盈利0.22亿元 单吨净利1-2千元 预计3万吨产能满产满销 [8] - 产品价格已见底 副产品价格预计Q3回暖 [8] - 当前7万吨产能满产满销 下半年满产+库存消化 [8]
安培龙(301413):2025 年中报点评:业绩稳健增长,积极开拓机器人产业新兴赛道
东吴证券· 2025-08-27 21:45
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中报业绩稳健增长,营收同比增长34.44%至5.5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60%至0.42亿元,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化发展和单车传感器搭载价值量提升[2] - 压力传感器业务表现突出,营收同比增长61.88%至2.92亿元,热敏电阻及温度传感器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2.99%至2.51亿元[2] - 公司积极开拓机器人产业新兴赛道,力传感器产品已进入客户送样阶段,力矩传感器和金属应变式六维力传感器完成开发,有望形成新增长点[4] - 盈利预测调整后,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计分别为1.09亿元、1.52亿元、1.95亿元,对应动态PE分别为110倍、79倍、61倍[5]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5.54亿元(同比+34.44%),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19.60%),扣非归母净利润0.38亿元(同比+24.76%)[2] - 单Q2营收2.93亿元(同比+28.22%),归母净利润0.22亿元(同比-3.09%),扣非归母净利润0.20亿元(同比+1.87%)[2] - 毛利率27.79%(同比-3.04pct),净利率7.6%(同比-0.9pct),主要因价格压力及会计调整[3] - 期间费用率19.4%(同比-1.3pct),其中研发费用率6.9%(同比+0.5pct)[3] 业务分拆 - 分业务:压力传感器营收2.92亿元(同比+61.88%),热敏电阻及温度传感器营收2.51亿元(同比+12.99%)[2] - 分区域:国内收入4.86亿元(同比+38.03%),海外收入0.86亿元(同比+17.68%)[2] - 汽车领域需求强劲,营收同比增长52.97%,客户包括麦格纳、特斯拉、上汽、法雷奥、理想、蔚来等[4] 新兴布局 - 机器人领域聚焦力传感器研发,足底力传感器进入客户送样阶段,力矩传感器量程覆盖50-1500Nm,金属应变式六维力传感器完成开发[4] - 通过核心技术突破挖掘新兴产业增长空间,与传统业务形成协同[4] 盈利预测 - 2025E营收12.70亿元(同比+35.13%),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31.71%),EPS 1.11元/股[1][5] - 2026E营收16.46亿元(同比+29.53%),归母净利润1.52亿元(同比+39.58%),EPS 1.54元/股[1][5] - 2027E营收21.60亿元(同比+31.27%),归母净利润1.95亿元(同比+28.35%),EPS 1.98元/股[1][5] 市场数据 - 收盘价121.44元,市净率9.79倍,流通市值6.985亿元,总市值11.950亿元[8] - 每股净资产12.40元,资产负债率42.50%,总股本98.40百万股,流通股本57.52百万股[9]
保险行业7月保费:寿险保费单月增速显著提升,财险业务保持稳健
东吴证券· 2025-08-27 21:37
行业投资评级 - 保险Ⅱ行业维持"增持"评级 [1][4] 核心观点 - 人身险公司7月单月原保费同比+26.2% 增速较6月提升9.8个百分点 主要受"存款搬家"和预定利率下调背景下的旧产品"炒停"带动 [4] - 健康险7月单月保费同比+2.6% 增速由负转正 中长期有望通过建立"健康管理+医疗服务+保险"生态系统提升客户粘性 [4] - 产险公司7月单月保费同比+5.3% 非车险业务同比+7.2% 其中健康险/意外险/农险分别同比+28%/+15%/+8% [4] - 负债成本有望逐步下降 资产端长端利率若修复上行将缓解新增固收投资收益率压力 行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4] 人身险业务表现 - 2025年1-7月人身险原保费33,203亿元 同比+7.5% 规模保费37,498亿元 同比+6.4% [4] - 7月单月保户投资新增交费(万能险为主)同比+21% 增速较6月提升11个百分点 投连险同比+23% 较6月大幅提升47个百分点 [4] - 预计新业务结构将加速转向分红险 利好行业负债成本优化 [4] 健康险业务表现 - 2025年1-7月健康险保费同比+2.3% 较2024年同期+7.8%的增速有所放缓 [4] - 7月末健康险占比为21% 与6月末基本持平 [4] 财产险业务表现 - 2025年1-7月产险公司保费10,933亿元 同比+5.1% [4] - 车险1-7月累计同比+4.4% 7月单月同比+3.8% 增速较6月下滑1.1个百分点 [4] - 新能源车7月产销分别同比+26%和+27% 其单均保费较高有望增强车险保费增长动力 [4] - 头部险企如人保财险的车险业务中低赔付率的家自车占比高 渠道费率可控 盈利空间远超中小险企 [4] 资产配置与估值 -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回落至1.76%左右 [4] - 保险板块2025年估值区间为0.64-0.95倍PEV和1.10-2.24倍PB [4] - 公募基金对保险股持仓仍然欠配 [4] 资金运用结构 - 人身险公司资金配置中债券占比51.9% 股票占比8.0% 证券投资基金占比8.8% [13] - 2024年第四季度财务收益率年化为3.22% 综合收益率年化为7.21% [16]
布鲁可(00325):2025年半年报点评:利润短期承压,关注新产品和出海进展
东吴证券· 2025-08-27 21:2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13.38亿元,同比增长27.9% [8] - 经调整净利润3.20亿元,同比增长9.6% [8] - 毛利率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至48.4% [8] - 经调整净利润率从去年同期27.9%下降至23.9% [9] 业务发展情况 - 已商业化19个IP,在售SKU总数达925种 [8] - 期内新推出273个SKU,新品贡献总收入53.1% [8] - 新签署13个IP扩充IP组合矩阵 [8] - 海外销售额从去年同期1120万元增至1.1亿元 [8] - 亚洲(不包括中国)和北美是主要海外市场,分别贡献收入5713万元和4282万元 [8] 渠道表现 - 线下渠道收入同比增长26.6%至12.3亿元,占总收入91.9% [8] - 线上渠道收入同比增长44.6%至1.08亿元,占总收入8.1% [8] - 中国内地市场贡献收入12.27亿元,同比增长18.5% [8] 成本与费用 - 销售成本同比增长40.2% [8] - 销售及经销开支1.77亿元,同比增长46.4%,费用率从11.5%上升至13.2% [9] - 研发开支1.29亿元,同比增长69.5%,研发费用率从7.3%提升至9.6% [9] - 研发团队达599人,占员工总数67.1% [9] - 行政开支4722万元,同比下降88.3%,费用率从38.6%降至3.5% [9] 盈利预测调整 - 2025-2027年Non-GAAP归母净利润预测下调至7.3/10.1/12.4亿元 [9]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Non-GAAP)分别为35/25/20倍 [9] - 预计2025年营业总收入3056.27百万元,同比增长36.38% [1]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679.09百万元,同比增长269.33% [1] 未来发展重点 - 继续提升研发能力,丰富IP产品组合 [8] - 进一步投资中国和海外市场的销售和营销 [8] - IPO募集资金已使用约1.88亿港元,投向研发能力增强、核心生产资源投资、IP矩阵丰富及销售营销活动 [8]
海螺水泥(600585):盈利如期改善,期待产业政策进一步发力
东吴证券· 2025-08-27 21:23
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海螺水泥2025年中报盈利如期改善,归母净利润同比+31.3%至43.68亿元,主要受益于行业供给自律强化和成本下降[8] - 反内卷政策导向下产业政策有望进一步发力,推动行业供给侧加速出清和竞争格局优化,行业景气有望延续改善趋势[3][9] - 公司在下行期彰显成本领先等综合优势,外延稳步拓展提供新的增长动能,当前水泥板块市净率估值处于底部,估值有望修复[9] 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412.92亿元,同比-9.4%,归母净利润43.68亿元,同比+31.3%[8] - Q2营业收入222.40亿元,同比-8.2%,归母净利润25.57亿元,同比+40.3%[8] - 2025H1经营活动净现金流82.87亿元,同比增加14.16亿元,资本性支出62.10亿元,同比-19%[3] - 2025H1毛利率27.2%,环比+4.3pct,同比+7.2pct,Q2单季销售净利率11.8%,环比Q1提升2.5pct[8]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下调至94.6/111.8/126.2亿元(前值108.6/121.8/126.4亿元)[9] 业务运营 - 2025H1水泥及熟料自产品销量1.26亿吨,同比-0.4%,单吨均价244元,同比+4元,单吨毛利70元,同比+18元[8] - 单吨成本174元,同比-13元,其中单吨燃料及动力成本96元,同比-15元[8] - 骨料营业收入21.11亿元,同比-4%,毛利9.26亿元;商混营业收入15.19亿元,同比+29%,毛利1.73亿元[8] - 外延布局持续推进,签约新疆尧柏项目,并购西巴布亚海螺,新建扩建4个骨料项目,新增8个商品混凝土项目[8] 资本结构 - 2025H1末资产负债率20.5%,环比+0.1pct,同比+1.0pct[3] - 2025E资产负债率20.34%,2026E降至19.84%,2027E进一步降至19.13%[10] - 2025E每股净资产36.48元,2027E升至38.80元[10] 盈利预测 - 2025E营业总收入887.55亿元,同比-2.50%,2026E同比+4.30%至925.73亿元[1] - 2025E归母净利润94.59亿元,同比+22.91%,2026E同比+18.18%至111.79亿元[1] - 2025E EPS 1.78元/股,2026E升至2.11元/股[1] - 2025E P/E 13.85倍,2026E降至11.72倍[1]
伊之密(300415):2025年半年报点评:三大业务齐头并进,关注镁合金压铸的新场景
东吴证券· 2025-08-27 21:18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动态PE分别为17/14/12倍 [1][6] 业绩表现 - 2025H1实现营收27.46亿元 同比+15.89% 归母净利润3.45亿元 同比+15.15% [2] - Q2单季度营收15.59亿元 同比+10.20% 归母净利润2.12亿元 同比+15.70% 创历史新高 [2] - 2025年预计营业总收入58.69亿元 同比+15.92% 归母净利润7.05亿元 同比+15.97% [1] 分业务表现 - 注塑机营收19.32亿元 同比+13.09% 受益行业景气度回暖 [2] - 压铸机营收5.56亿元 同比+33.29% 因新产品在家电、3C市场渗透顺利 [2] - 橡胶机营收1.19亿元 同比+23.85% 在手订单饱满且海外拓展顺利 [2] 区域表现 - 国内收入19.94亿元 同比+12.04% [3] - 海外收入7.49亿元 同比+27.01% 早期渠道布局开始兑现业绩 [3] 盈利能力 - 2025H1销售毛利率31.08% 同比-2.53pct Q2毛利率31.42% 环比+0.78pct [4] - 分业务毛利率:注塑机30.52%(-0.40pct)/压铸机31.50%(-2.12pct)/橡胶机38.43%(-2.28pct) [4] - 期间费用率17.23% 同比-2.74pct 其中财务费用率-0.14% 因汇兑收益增加 [4] - 研发支出1.33亿元 同比+8.00% 保持较高投入水平 [4] 财务健康状况 - 合同负债5.39亿元 同比+10.45% 显示在手订单充足 [5] - 存货20.90亿元 同比+21.78% 主要因库存商品增加 [5]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1.64亿元 同比-5.81% 现金流周转稳定 [5] 业务发展前景 - 注塑机:2024年推出A6系列高端智能注塑机 产品竞争力提升 [6] - 压铸机:在半固态镁合金压铸领域已有HM-M热室镁合金压铸机和HPM半固态镁合金注射成型机两类产品 [6] - 镁合金压铸技术已渗透新能源汽车行业 未来有望拓展至机器人轻量化领域 [6] 财务预测 - 预计2026年营收67.86亿元 同比+15.63% 归母净利润8.33亿元 同比+18.14% [1] - 预计2027年营收79.06亿元 同比+16.50% 归母净利润9.79亿元 同比+17.59% [1] - 2025-2027年每股收益预测分别为1.50/1.78/2.09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