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证券

搜索文档
【宏观快评】审计工作报告观察
华创证券· 2025-07-02 16:32
审计工作基本信息 - 审计针对财政,由审计署牵头,每年6月出工作报告、12月出整改报告[3][5] - 今年6月24日披露2024年度工作报告,预计12月披露整改报告[6][17] 今年工作报告内容 - 至2025年3月底,2023年度审计查出问题已整改6540多亿元,制定完善规章制度1710多项,追责问责4120多人[6][17] - 重点审计42个部门及所属244家单位2024年6199.57亿元财政预算拨款,发现问题金额281.46亿元[7][17] - 2024年5月以来,发现并移送重大违纪违法问题430多起,涉及1400多人、630多亿元[8][19] 今年工作报告评价 - 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和审计整改情况在近5年居中,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数量近5年最多,涉及人数居中,金额低于2020、2021年[10][24] - 披露典型细节展示审计工作细致度和震撼力,如9省专项债问题金额1325.97亿元,25省养老金问题金额601.61亿元等[11][27]
宏观快评
华创证券· 2025-07-02 12:04
审计工作报告基本信息 - 审计针对财政,由审计署牵头,向总理汇报财政预决算和收支情况结果报告,每年6月出工作报告、12月出整改报告[2][3][11] - 今年6月24日披露2024年度工作报告,预计12月披露整改报告[3][12] 今年工作报告内容 - 至2025年3月底,2023年度审计查出问题已整改6540多亿元,制定完善规章制度1710多项,追责问责4120多人[3][12] - 重点审计42个部门及所属244家单位2024年6199.57亿元财政预算拨款,发现问题金额281.46亿元[4][13] - 2024年5月以来,发现并移送重大违纪违法问题430多起,涉及1400多人、630多亿元[4][13] 今年工作报告评价 - 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和审计整改情况在近5年居中,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数量近5年最多,涉及人数居中,金额低于2020、2021年[6] - 审计整改金额6540多亿元低于2023年的1.07万亿,规章制度1710多项少于2023年的2840项,追责问责4120多人多于2023年的2820人[7] 审计工作细节案例 - 审计9省地方专项债券管理使用发现问题金额1325.97亿元,9省存在违规新增隐性债务行为,新增隐性债务共60.59亿元[7][19] - 重点审计25省4.14万亿元养老保险基金,发现问题金额601.61亿元,其中414.08亿元被挤占挪用或骗取套取[20] - 两重两新资金申领环节37.91亿元被虚报套取,6省虚列支出83.08亿元,4省挪用70.6亿元[20] - 按已失效规定安排高校肉食补贴5308.92万元,其中4607.48万元用于教职工体检[21] - 8家所属单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涉及金额1819.43万元[9][21]
转债市场日度跟踪20250701-20250701
华创证券· 2025-07-01 23:3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7月1日转债市场增量上涨,估值环比抬升,中盘价值相对占优,成交情绪升温,各指数、行业表现有差异 [2] 各部分总结 市场概况 - 指数表现:中证转债指数环比涨0.48%,上证综指环比涨0.39%,深证成指环比涨0.11%,创业板指环比降0.24%,上证50指数环比涨0.21%,中证1000指数环比涨0.28% [2] - 市场风格:中盘价值相对占优,大盘成长环比涨0.10%,大盘价值环比涨0.63%,中盘成长环比降0.04%,中盘价值环比涨0.88%,小盘成长环比涨0.37%,小盘价值环比涨0.39% [2] - 资金表现:转债市场成交情绪升温,可转债市场成交额627.77亿元,环比增15.43%;万得全A总成交额14965.31亿元,环比减1.37%;沪深两市主力净流出231.12亿元,十年国债收益率环比降0.36bp至1.64% [2] 转债价格与估值 - 转债价格:转债中枢提升,高价券占比提升,整体收盘价加权平均值122.81元,环比升0.47%;偏股型转债收盘价166.37元,环比降2.00%;偏债型转债收盘价113.54元,环比升0.23%;平衡型转债收盘价123.61元,环比升0.48%;130元以上高价券个数占比32.62%,较昨日升2.13pct;110 - 120(含120)占比27.93%,较昨日降1.92pct;收盘价在100元以下个券2只;价格中位数124.80元,环比升0.48% [3] - 转债估值:估值抬升,百元平价拟合转股溢价率25.02%,环比升0.30pct;整体加权平价92.22元,环比升0.61%;偏股型转债溢价率6.68%,环比降0.35pct;偏债型转债溢价率94.76%,环比升1.21pct;平衡型转债溢价率19.45%,环比升0.03pct [3] 行业表现 - A股市场:涨幅前三位行业为医药生物(+1.80%)、银行(+1.53%)、有色金属(+1.49%);跌幅前三位行业为计算机(-1.18%)、商贸零售(-0.79%)、通信(-0.45%) [4] - 转债市场:22个行业上涨,涨幅前三位行业为有色金属(+2.04%)、国防军工(+1.52%)、银行(+1.23%);跌幅前三位行业为通信(-1.15%)、计算机(-0.62%)、钢铁(-0.26%) [4] - 各板块表现:收盘价方面,大周期环比+0.73%、制造环比+0.18%、科技环比-0.02%、大消费环比+0.39%、大金融环比+0.70%;转股溢价率方面,大周期环比-0.53pct、制造环比+0.67pct、科技环比+0.83pct、大消费环比-0.19pct、大金融环比-0.99pct;转换价值方面,大周期环比+1.00%、制造环比-0.14%、科技环比-0.67%、大消费环比+0.46%、大金融环比+0.68%;纯债溢价率方面,大周期环比+0.91pct、制造环比+0.21pct、科技环比-0.083pct、大消费环比+0.45pct、大金融环比+0.83pct [4][5] 行业轮动 - 医药生物、银行、有色金属领涨,医药生物正股日涨1.80%,转债日涨0.86%;银行正股日涨1.53%,转债日涨1.23%;有色金属正股日涨1.49%,转债日涨2.04% [59]
6月PMI数据点评:强在中游
华创证券· 2025-07-01 15:46
制造业PMI整体情况 - 6月制造业PMI为49.7%,前值49.5%,5 - 6月连续回升,从4月的49.0%回升至6月的49.7%[2][4][7][12] 制造业各分项指数 - 生产指数为51.0%,前值50.7%,回升0.3个百分点[2][12] - 新订单指数为50.2%,前值49.8%;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7%,前值47.5%[2][12] - 从业人员指数为47.9%,前值48.1%[2][12] - 供货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2%,前值50.0%[2][12] -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0%,前值47.4%[2][12] 其他重要分项 - 采购指数为50.2%,前值47.6%;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8.1%,前值46.5%[13] - 进出口指数均回升,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7.7%和47.8%,比上月上升0.2和0.7个百分点[3][13] 行业视角 - 中游装备制造业较强,6月为51.4%,相比4月的49.6%回升1.8个百分点,其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53.0%[4][7] 价格视角 - 6月PMI出厂价格指数为46.2%,前值44.7%,连续13个月低于荣枯线,建筑链价格走势偏弱,建材价格综合指数6月下跌0.8%[4][9][13] 其他行业 - 6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8%,比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比上月略降0.1个百分点[3][14] 预期指数 - 6月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0%,前值52.5%;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3.9%,前值52.4%;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0%,前值56.5%[3][14] 综合产出指数 - 6月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7%,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3][15]
多行业联合人工智能7月报:AI与十五五规划-20250701
华创证券· 2025-07-01 14:41
报告核心观点 - 五年规划引领产业政策重心,“十五五”规划人工智能或是产业政策重心,有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推动力 [2] - AI产业飞轮正在转动,AI算力基础设施处于早期,泛AI应用兴起,电子、计算机、传媒、通信、人形机器人、汽车等行业均有发展机遇 [2] - 华创证券人工智能研究中心7月精选组合涵盖上游算力基础、下游端侧硬件和场景应用等领域 [4] 各行业总结 策略 - 产业政策重心呈递进逻辑,从早期重工业升级到“十四五”突出科技自立,人工智能政策历经三阶段,“十五五”规划人工智能或成产业政策重心,下半年中央全会或为关注产业政策重要时点 [2] - 6月人工智能板块绝对和相对收益表现优,成交热度月环比小幅回落,估值处于历史中等水平 [28][29] 电子 行业重点事件点评 - AI算力基础板块,Marvell预计数据中心资本开支高增长,新兴大型AI算力自建者崛起,数据中心潜在市场规模预期上修 [47] - OpenAI和xAI将推出新一代大模型,有望引发竞赛;康宁与博通合作提升数据中心处理能力 [55] - 端侧硬件板块,小米推出首款AI智能眼镜,具备多种功能和特性 [56] 投资建议 - 算力基础板块,推理Agent、工业AI和主权AI兴起,带动AI服务器和交换机市场扩容,建议关注胜宏科技等公司 [57][58] - 端侧硬件板块,AI终端迭代,行业成熟度提升,建议关注歌尔股份等公司;AI - AR眼镜SoC赛道有机会,建议关注恒玄科技等公司 [58][59] 计算机 行业重点事件点评 - MiniMax 5天发布5款AI工具,展示技术积累和发展方向 [60][61] 投资建议 - AI应用产业链,模型迭代利好应用侧,建议关注办公、金融等多个子方向的相关公司;海外侧也给出了各领域的关注建议 [62][63] 传媒 行业重点事件点评 - 互联网板块,快手、阿里巴巴、美图、字节跳动、腾讯等公司在AI影视、AI医疗、AI图像编辑、AI Agent和AI多模态等方向有进展 [65] - 传媒板块,游戏AI产品和底模迭代,昆仑万维开源模型,Al陪伴硬件公司获融资 [66][67] 投资建议 - 关注AI + IP/传媒/消费、互联网、游戏、影视、出版等方向,分别给出了相关公司建议 [68][69][70][71] 通信 行业重点事件点评 - Marvell投资者日指引积极,AI芯片转型,数据中心潜在市场规模增长,底层技术有突破 [72][73][74] - 小米发布AI智能眼镜,具备多方面特性和功能 [77][78] 投资建议 - 关注AI算力板块,推荐天孚通信等公司;关注端侧AI产业链,重点推荐广和通;关注算力租赁方向,建议关注海南华铁等公司 [86][87][88] 人形机器人 行业重点事件点评 - 特斯拉OptimusV3将整合语音助手,Neuralink展示技术进展,宇树科技营收超10亿,推出人形机器人 [93] 投资建议 - 看好产业化加速带来的市场,关注主链边际变化、产品 - 客户 - 场景、机器人1到10的三大板块,建议关注震裕科技等核心零部件公司 [91][92] 汽车 行业重点新闻 - 小米YU7发布订单火爆,亿咖通科技激光雷达获订单,一汽成立科技子公司,特斯拉Robotaxi运营,元戎启行VLA模型量产,理想新设机器人部门,智能网联汽车标准拟立项,比亚迪智驾车型销量增长 [94][95][96][97][98] 投资建议 - 整车推荐江淮汽车,关注小米集团和理想汽车;零部件挖掘低位布局机会,推荐新泉股份等公司,关注纽泰格 [99]
半导体存储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供需双振驱动价格持续上扬,企业级存储国产化加速推进
华创证券· 2025-07-01 14: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供给收缩催化短周期价格走强,AI高景气推动中长期需求向上,企业级存储国产化大势所趋,国产厂商加速突围,建议关注香农芯创、兆易创新等相关标的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供给收缩催化短周期价格走强,AI高景气推动中长期需求向上 DRAM:原厂停产D4世代供给收缩,PC/server类价格持续上扬 - 原厂推进减产/转产DDR4,颗粒端价格触底反弹,三星和SK海力士将资源转向高端产品,旧制程DDR4产能缩减,截至2025年6月20日,部分DDR4颗粒月度现货价格较本轮底部涨幅达118.1%-129.2% [12] - 原厂停产加剧成品市场紧张,内存模组现货报价上扬,截至2025年6月,PC和服务器市场部分DDR4内存条周度现货价格较低点涨幅达40%-56% [13] - 云厂需求支撑叠加国际形势变化增加备货,DDR4合约价市场增幅乐观,Trendforce预估25Q2 PC DDR4模组价格季增13%-18%,Server DDR4模组价格季增18%-23% [19] NAND Flash:MLC/低容TLC停产推升eMMC价格,原厂减产叠加CSP需求高景气驱动主流NAND模组逐步反弹 - MLC NAND/256Gb TLC原厂退产,wafer价格拉升,截至2025年6月19日,TLC 256Gb wafer周度现货价格较2024年12月17日低点涨幅达79% [20] - 消费国补及低容NAND wafer停产影响,低容eMMC产品现货价格上涨,截至2025年6月17日,8/16/32GB eMMC价格年初以来涨幅达54%-58% [23] - 云厂需求增长叠加原厂控产,主流NAND Flash合约价格有望回升,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企业级固态硬盘需求显著增长,价格环比涨幅或达10% [24] AI服务器为全球存储市场增长核心引擎,企业级存储国产化大势所趋 闪存模组:中国企业级市场迎爆发式增长,国产厂商重塑行业格局SSD - 企业级SSD市场规模不断提升,2024年中国企业级固态硬盘市场规模增长188%,达到62.5亿美元 [43] - Solidigm和三星主导市场,忆联、忆恒创源领衔国产阵营,大普微、浪潮、江波龙等厂商持续提升研发与品牌力 [43] 内存模组:原厂高度垄断企业级市场,国产模组厂加速实现突破0-1 - 内存模组发展遵循技术升级路径,预计2025年末全球服务器市场DRAM出货量中约80%为DDR5 [48] - 服务器新型存储模组MRDIMM可解决“内存墙”瓶颈,DDR5 MRDIMM数据速率超同期DDR5 RDIMM [49] - 2024年中国企业级内存条市场规模约83-99亿美元,江波龙、海普存储已有企业级内存条产品并量产销售 [52] 相关标的 香农芯创:"分销+产品"共驱发展,子公司海普存储发力企业级存储 - “芯片分销+自研产品”共驱发展,形成一体两翼格局 [53] - 分销业务具授权品牌和客户资源优势,子公司海普存储定位企业级存储,产品已量产 [56][57] 兆易创新:国产存储器IC设计龙头,积极布局定制化新兴赛道 - 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存储器设计公司,多个领域市场排名靠前 [58] - 拥抱端侧AI浪潮,成立子公司开拓定制化存储业务 [59] 江波龙:企业级业务实现放量增长,整合Zilia构建海外增长极 - 聚焦存储业务,提供多下游存储解决方案 [60] - 与国产CPU平台完成兼容性适配,企业级业务收入增长明显,整合Zilia构建海外增长极 [61][62] 德明利:企业级部分产品开始送样,消费级内存已实现量产出货SSD - 深耕“聚焦存储”战略,构筑多样化产品线 [63] - 企业级SSD部分产品送样,消费级内存已量产,加快送样及验证工作 [64][65] 佰维存储:构建AI端侧存储综合竞争力,智能穿戴存储收入同比高增 - 深耕存储主业,进入各细分领域国内外一线客户供应体系 [67] - 布局AI端侧,构建综合竞争力,2024年智能穿戴存储产品收入约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68] 聚辰股份:DDR5加速渗透驱动SPD增长,汽车EEPROM打开成长空间 - DDR5内存模组渗透率提升,配套SPD产品销量增长 [69] - 是国内领先的汽车级EEPROM产品供应商,产品销量和收入高速增长 [70] 联芸科技:国产SSD主控芯片领先厂商,全系布局日臻完善 - 是全球出货量排名前列的独立固态硬盘主控芯片厂商,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25.42% [72] - 客户广泛优质,产品布局全面,构建全系列固态存储主控芯片 [73] 北京君正:车规存储领先企业,积极布局3D DRAM领域 - 是车规存储领先企业,产品矩阵丰富,客户资源优质 [74] - 积极布局3D DRAM领域,抓住新兴市场机会 [75] 普冉股份:NOR Flash后起之秀,发力车规广阔市场 - 是国内非易失性存储器芯片领先企业,2024年存储系列芯片营收、毛利率、出货量均上升 [76] - NOR Flash制程优化/容量升级,发力车规高价值量领域 [77] 东芯股份:本土SLC NAND领先企业,构建"存、算、联"技术生态 - 深化存储技术布局,丰富产品矩阵,部分产品进入量产阶段 [78] - 构建“存、算、联”技术生态,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79]
政策宣言2.0:数字资产生态加速构建
华创证券· 2025-06-30 23: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6月26日香港特区政府发表《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重申将香港打造成数字资产领域全球创新中心目标 中国金融对外开放进程或持续提速 新五年核心问题有望改善 推动RWA生态建设加速 为香港RWA市场发展指明方向 [1][4] - 本轮稳定币行情前半段为政策催化+事件催化行情 主要跟踪香港web3.0建设进程和重要金融机构入局进展 短期内开展香港业务的券商及期货公司或为主力军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政策宣言2.0》“LEAP”框架 - 优化法律与监管:建立统一全面数字资产服务提供者监管框架 香港证监会将对数字资产交易及托管服务提供商发牌 财库局和金管局牵头法例检讨促进资产及金融工具代币化 [2] - 扩大代币化产品种类:推动更广泛资产及金融工具代币化 常规化发行代币化政府债券 为资产代币化提供诱因 鼓励创新应用场景 研究豁免ETF代币股份印花税 [2] - 推进应用场景及跨界别合作:鼓励发展数字资产基础设施 数码港推出区块链及数字资产试点资助计划 [3] - 人才与合作伙伴发展:投资专业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 [4] 投资建议 - A股推荐顺序:南华期货、瑞达期货、天风证券、广发证券 [6] - 港股推荐顺序:众安在线、联易融科技 建议关注耀才证券金融、九方智投、胜利证券、欧科云链、OSL集团 [6]
风电行业周报(20250623-20250629):周内陆风中标7.4GW,均价为1485元/kW-20250630
华创证券· 2025-06-30 21: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预期未来3 - 6个月内该行业指数涨幅超过基准指数5%以上 [2][3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关注风电三条投资主线,一是国内海风储备项目多且有政策护航,看好2025年海风项目集中开工和高价值量订单招标启动;二是2024年陆风招标多,看好主机厂及零部件量利齐增;三是海外海陆装机区域性高增,看好国内海缆、主机、零部件环节出海 [7][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风机数据 - 周内陆风招标0.6GW,2025年至今共招标43.8GW,海/陆分别为3.6/40.2GW,周内华电/华润/河北交投分别招标0.4/0.1/0.1GW [7][10] - 周内陆风中标7.4GW,2025年至今共中标风机52.7GW,海/陆分别为6.8/45.9GW,本周金风/远景/中车/运达/东方/三一/上海电气中标量分别为2.1/2/1.8/0.9/0.4/0.2/0.2GW,占比分别为28.2%/26.2%/24.3%/11.7%/4.7%/2.7%/2.1% [7][12] - 周内陆风中标均价为1485元/kW,运达/东方中标均价较高,分别为1671/1598元/kW [7][14] 海风进展 - 截至20250629,我国竞配、核准、风机招标、海缆招标、开工阶段海风项目分别为69、16、7、9、15GW,广东、山东、福建、海南、江苏、辽宁、浙江存量项目较多,分别为30、16、12、12、11、11、10GW [7][15] - 周内江苏国信大丰85万千瓦海风项目首批机组成功并网,成为江苏海上风电平价时代首个并网项目 [7][15] 投资建议 - 关注风电三条投资主线,建议关注明阳智能、东方电缆、中天科技、亨通光电、时代新材、中际联合、金风科技、运达股份、海力风电、大金重工、三一重能、泰胜风能、明阳电气等 [7][16]
步科股份(688160):深度研究报告:积极开拓“移动+协作”市场,“人形”无框力矩电机领先
华创证券· 2025-06-30 21: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1][10][8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工控核心部件领先企业,在低压伺服、伺服轮模组、无框力矩电机等领域优势显著 [6][8][10][85] - 以机器人为核心的“1+N”战略布局下,公司在移动/协作机器人领域领先,基于无框力矩电机技术积极拓展人形机器人领域应用 [6][10][85] - 随着产能释放,公司业绩有望快速增长,预计2025E - 2027E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9/8.6/10.8亿元,同比+25.8%/+25.3%/+25.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1/1.2亿元,同比+79.9%/+16.9%/+19.8% [6][10][8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立足工控领先地位,布局机器人引领增长 - 工控核心部件领军企业,以机器人为核心深入布局:公司起源于1996年,2020年上市,涵盖多系列产品,实现解决方案升级,是自动化控制等领域领军供应商,形成以机器人为核心的“1+N”战略布局;产品覆盖多领域,具备较完整机器人核心部件供应能力,是移动机器人低压伺服领域领先企业;股权结构清晰、份额集中,2025年对56人实施股权激励 [14][16][18] - 机器人领域需求向好,收入占比持续提升:2024/2025Q1营收同比+8.1%/+17.8%,2020 - 2022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2023年受影响下降,2024年营收增长、归母净利润下滑,2025Q1营收增长、归母净利率微增;2024/2025Q1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下滑,2025Q1期间费用率上升;2021 - 2024年驱动系统销售收入占比增长,机器人行业收入占比由23.5%提升至39%,控制系统中2024Q1 - 3人机界面占比达84.4%;2024年驱动系统/控制系统毛利率分别为32.2%/42.2%,同比-2.6pct/-0.4pct [21][25][26][29] 伺服系统:“移动+协作”领域显优势,积极开拓“人形”市场 - 劳动力成本持续增长,助推工业自动化率提升: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2019 - 2023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CAGR为7.5%;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5.8%,制造业同比+6.1%,2024年自动化市场负增长,预计2025 - 2027年由2826亿元增长至2892亿元,增速转正 [35][40] - 移动机器人伺服行业领先,伺服轮产品销量快速增长:2020 - 2024年我国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销售数量和规模增长,CAGR分别为35.7%和30.2%;公司在移动机器人低压伺服领域市占率领先,2022年低压伺服市场占比42%,2023年伺服电机销量市占率54.1%,直流低压伺服累计出货超120万台,服务AGV/AMR超40万台;2022年底推出集成式伺服轮模组,2024年销量约3.8万台,同比+118.5% [44][45][50] - 无框力矩电机技术积累深厚,协作机器人贡献主要销量:2024年协作机器人销量达4万台,同比+27.3%,预计2028年达12.4万台,市场规模超70亿元;全球无框力矩电机市场海外企业领先,国内企业在本土崛起;公司是国内领先无框力矩电机厂商,2016年发布首代产品,2022年推出第三代,在协作机器人市场优势明显,累计出货超5万台,服务头部协作机器人超万台,2024年销量约2.4万台,同比+69.6% [50][56][57] - 无框力矩电机为人形机器人主要动力源,公司已获小批量订单:2025年人形机器人量产关键年,海外特斯拉、Figure AI有生产计划,国内优必选预计25Q2具备规模化交付条件;无框力矩电机是主流驱动零部件,适用于人形机器人,具有高灵敏度、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特点;预计2025年人形机器人无框力矩电机市场规模达2亿元,2025 - 2030年CAGR达91.7%;公司已获小批量样品订单,新一代无框力矩电机开始预研,有望开发关节模组 [60][62][67] 控制系统:人机界面具国产化替代空间,公司位居国产品牌前列 - HMI市场有望实现小幅稳增,国产化替代趋势不变:2024年我国HMI销量和销售额增长,预计2025/2026年增速分别为3.4%/4.6%;市场竞争格局集中,2024年中国大陆企业占61.7%市场份额,同比+2.1pct [69][72] - 技术储备充足且迭代不断,24年公司销量同比已回升:公司是国内最早研发人机界面企业之一,2023年销售金额占国内市场份额3%,排名第10,境内品牌第4;掌握多项核心技术,2024年研发上市多款产品;2021 - 2023年销量回落,2024年销量34.4万台,同比+6.4%,产品有国际竞争力,获多个国际品牌采购订单 [77][78][82] 盈利预测与相对估值 - 关键假设与盈利预测:预计2025E - 2027E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9/8.6/10.8亿元,同比+25.8%/+25.3%/+25.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1/1.2亿元,同比+79.9%/+16.9%/+19.8%;驱动系统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4.8/6.4/8.4亿元,毛利率分别为31%/30%/30%;控制系统预计25 - 27年收入分别为2/2.1/2.2亿元,毛利率分别为42.5%/43%/43.2% [83][84] - 相对估值与投资建议:公司优势显著,业绩有望快速增长,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85]
ECARX HOLDINGS(ECX):深度研究报告:始于吉利生态,走向全球的智能化全案先锋
华创证券· 2025-06-30 15:4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强推”评级,目标价 2.51 美元 [2][10][10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全球布局的汽车智能化全案供应商,在舱驾融合技术路线上保持行业领先,结合其在技术储备、客户生态及全球化布局上的核心优势,投资价值体现为深度整合集团与产业资源、软件体系能力突出、依托吉利系客户资源开发第三方车企和海外增长曲线三大亮点 [7] - 预计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 62.47 亿、75.24 亿、93.34 亿元,对应增速 +12%、+20%、+24%;调整后 EBITDA -2.11、1.03、3.35 亿元,归母净利润 -7.81、-3.65、-1.72 亿元;给予 2025 年 1.06 倍 PS,对应目标市值 67 亿元、目标空间 29%、目标价 2.51 美元 [7][10][10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基本情况:全球布局的汽车智能化全案供应商 (一)公司简介:汽车智能化全案先锋,股权集中强化战略定力 - 公司成立于 2017 年,由李书福与沈子瑜共同创立,定位汽车智能化,2022 年 12 月于纳斯达克上市,2025 年 4 月完成 4500 万美元公开发行再融资 [14] - 采用双重股权结构,B 类股份投票权集中于创始人,截至 2025 年 3 月 26 日,李书福、沈子瑜合计投票权 80%;通过合资公司自研芯片,联合开发高性能计算平台;国内外办公室和子公司众多,研发服务体系遍布全球 [15] - 核心团队由沈子瑜领衔,研发人才超 1300 名,全球全职员工总数 1918 名,研发相关人员占比 71% [19] (二)产品客户:打造全栈汽车计算平台,客户版图突破吉利系辐射全球 - 提供智能化硬件加底软系统级方案,涵盖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跨域融合,拥有 Cloudpeak 跨域软件平台 [23] - 拳头产品安托拉系列方案基于自研芯片打造,具备极强可扩展性,功能不断延伸,搭载车型多元化,安托拉 1000 SPB 方案实现单芯片舱行泊一体功能实车稳定运行测试 [25][26] - 客户不止于吉利系,拓展至国内外众多知名车企,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技术产品已搭载于全球超 870 万辆车中,25Q1 出货量同比增长 81%;与大众集团战略合作,为其全球车型提供产品和平台 [27][30] - 2025 年之前高通方案为核心收入来源,2025 年起安托拉系列产品快速放量,银河 E5 海外版销售表现亮眼,后续将进入更多新兴市场 [29] (三)财务表现:营收稳健增长,24Q4 调整后 EBITDA 首次实现盈利 - 2020 - 2024 年营收 CAGR +26%,商品销售收入表现亮眼,2024 年收入占比达 79%;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全球搭载公司技术产品的累计车型数量超 870 万辆,25Q1 全球总出货量同比增长 81% [32] - 毛利率维持 20% - 30%之间,2024 年相对承压,主要因汽车行业竞争、定价策略和收入结构变化 [33] - 规模效应及成本控制取得成效,费用率持续降低,24Q4 调整后 EBITDA 首度盈利,单季度达 0.74 亿元 [35][37] 二、行业发展:座舱/智驾域控渗透深化,舱驾融合加速应用 (一)市场规模:座舱/智驾域控持续渗透,价格带有望进一步下沉 -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可整合多种功能,2026 年国内座舱及域控市场规模有望达 2130 亿元,22 - 26 年 CAGR 17%,各价格带座舱域控渗透率均有提升 [43][44] - 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为智能驾驶系统决策中心,全球/国内智驾域控市场规模 2030 年有望达 2369/1240 亿元,22 - 30 年 CAGR 40%/37%,20 - 40 万元车型是主力市场,价格带有望进一步下沉 [47][50] (二)竞争格局:座舱域控竞争较激烈,智驾域控已实现自主领先 - 座舱域控市场玩家多,竞争激烈,国产份额提升,未来市场份额分化取决于客户开拓与非标产品定制化开发服务能力 [55][56][60] - 座舱域控芯片高通占绝对主导,国产替代空间大,芯擎科技、华为等市场份额提升 [61][68] - 智驾域控市场集中度高,自主相对领先,“车企自研 + 第三方代工”趋势明显 [69][71] - 智驾域控芯片华为、特斯拉自研,英伟达 Orin 主导,自主可控背景下,国产替代与车企自研势头强劲 [71][74] (三)重要趋势:舱驾融合方案有望在中低端车型快速渗透 - 行泊一体 2021 年开始应用,2024Q1 - 3 渗透率 10.7%;舱泊一体 2024 年为量产元年;舱驾一体 2025 - 2027 年是高速成长期,预计 2027 年渗透率达 15% - 25% [75] - 舱驾融合有三种技术解决方案,One Chip 方案或将是终极形态,有望在中低端车型快速渗透,但落地面临跨域技术挑战 [77][78][82]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在舱驾融合技术路线上保持行业领先,已实现单芯片舱行泊一体功能实车稳定运行测试,后续将推出更高阶方案 [83] 三、投资亮点:背靠吉利系,开发第三方车企及海外增长 (一)亮点 1:深度整合集团与产业资源,构筑竞争壁垒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吉利控股集团孵化的智能化平台,深度受益于吉利集团赋能,构建了“芯片 - 软件 - 整车”全栈能力闭环 [85] - 自上而下深度整合,以开放生态构筑竞争壁垒,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提高生态迭代与适配能力 [88] (二)亮点 2:软件体系能力突出,适配 GAS 面向海外 - 自研云山跨域软件平台,具备软硬件解耦、功能模块化、全球生态灵活适配的特性,集成车载 AI 大模型,助力整车品牌打造强大操作系统 [89][90] - 为中国首家且唯一具备 Google Automotive Services(GAS)海外量产交付经验的 Tier 1 企业,未来将加速技术产品全球覆盖 [93] (三)亮点 3:依托吉利系资源,开发第三方车企和海外增长曲线 - 依托吉利系订单基础,开发第三方车企和海外增长曲线,非吉利系收入增速未来有望显著上扬,海外收入将不断增长 [97] - 全球布局完善,新兴市场与欧美市场齐头并进,与大众集团合作的首批车型将落地巴西和印度市场 [99] 四、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 62.47 亿、75.24 亿、93.34 亿元,对应增速 +12%、+20%、+24%,分业务来看,商品销售业务规模扩张,软件授权和服务业务稳定增长 [104] - 预计 2025 - 2027 年毛利率 18.5%、18.0%、17.5%,费用率逐步下降,归母净利润 -7.81、-3.65、-1.72 亿元,2026 年有望冲击全年 Non - GAAP 盈利 [105] - 采用 PS 估值法,给予公司 2025 年 1.06 倍 PS,按美元兑人民币汇率 7.16 计算,对应目标市值 67 亿元、目标空间 29%、目标价 2.51 美元,首次覆盖,给予“强推”评级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