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文档
巨化股份(600160):制冷剂价格持续提升,液冷业务打开成长空间
国信证券· 2025-08-28 10:38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5][38] 核心观点 - 制冷剂业务是业绩增长核心驱动力 行业供给格局因第三代制冷剂(HFCs)配额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 从过剩竞争转向供给受限[1][10] - 公司凭借全球领先的生产配额优势充分享受行业景气上行红利 制冷剂产品价格持续稳步上涨 逐渐脱离周期品定价 呈现超长景气周期[2][24] - 液冷业务前瞻性布局 随着AI技术发展 服务器功率密度提升带动浸没式液冷需求快速增长 打开新的成长空间[4][3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3.31亿元 同比增长10.36% 归母净利润20.51亿元 同比增长146.97%[1][10] - 第二季度营收75.31亿元 同比+13.93% 环比+29.84% 归母净利润12.42亿元 同比+137.07% 环比+53.56%[1][10] - 制冷剂产品均价同比大幅上涨61.88%至3.94万元/吨 推动制冷剂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5.09%[1][10] - 主要产品价格上升增利21.97亿元 其中氟制冷剂产品贡献21.29亿元[1][10] - 2025年上半年制冷剂销量15.46万吨 同比下滑4.19% 但二季度均价达40911元/吨 同比提升65% 环比提升9%[11] 制冷剂行业分析 - 中国三代制冷剂拥有全球80%以上配额 形成"全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球特许经营权+配额集中度高"的特定商业模式[2][24] - 行业头部企业集中度高 供给受配额限制 产品具有刚需消费属性 在下游成本占比低 价格弹性大[2][24] - 具体品种价格表现:R22报价4-4.05万元/吨 R32主流成交价5.9-6.0万元/吨 R134a报价5.0-5.1万元/吨 R227ea报价7.5-7.7万元/吨[25] 非制冷剂业务 - 含氟聚合物业务总体竞争激烈 2025年上半年销售2.29万吨 二季度销售均价38446元/吨 环比+0.41% 同比+0.33%[3][31] - PTFE悬浮中粒报盘价格3.7万-4.0万元/吨 PVDF涂料用途价格3.8万-4.0万元/吨 FEP挤出料报盘4.21-4.45万元/吨[32] - 产业发展趋势由通用化向专用化、特种化、高端化升级[3][31] 液冷业务布局 - 控股子公司创氟公司5000t/a巨芯冷却液项目 一期1000t/a已建成投产 二期4000t/a规划中[4][37] - 与重庆市潼南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共建国内最大规模浸没式液冷智算中心[4][37] - 全氟聚醚冷却液产品面向数据中心散热需求 受益于AI技术发展带来的服务器功率密度提升[4][37]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41.14/48.23/51.70亿元 对应EPS 1.52/1.79/1.92元[38] - 对应当前股价PE为23.5/20.1/18.7X[38]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295.38亿元 同比增长20.7%[9][41]
政府债周报:特殊新增专项债发行近万亿-20250828
国信证券· 2025-08-28 10:2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给出基础数据,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1.60%,社零总额当月同比3.70%,出口当月同比7.20%,M2为8.80%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政府债净融资情况 - 第34周(8/18 - 8/24)净融资5614亿,第35周(8/25 - 8/31)64亿,截至第34周累计10.3万亿,超去年同期4.8万亿 [1][5] 国债净融资与新增地方债发行情况 - 第34周(8/18 - 8/24)6014亿,第35周(8/25 - 8/31) - 138亿,截至第34周广义赤字累计8.6万亿,进度72.3% [1][5] 国债净融资情况 - 第34周(8/18 - 8/24)净融资3526亿,第35周(8/25 - 8/31) - 2371亿,截至第34周累计4.9万亿,进度73.7%,超过去五年同期 [1][6][8] 地方债净融资情况 - 第34周(8/18 - 8/24)2088亿,第35周(8/25 - 8/31)2435亿,截至第34周累计5.5万亿,超去年同期3万亿 [1][8] 新增一般债情况 - 第34周(8/18 - 8/24)95亿,第35周(8/25 - 8/31)353亿,2025年地方赤字8000亿,截至第34周累计5855亿,进度73.2%,超去年同期 [1][8] 新增专项债情况 - 第34周(8/18 - 8/24)2393亿,第35周(8/25 - 8/31)1880亿,2025年安排4.4万亿,截至第34周累计3.1万亿,进度69.9%,超去年同期 [2][12] 特殊新增专项债情况 - 已发行9680亿,其中8月至今2129亿,占新增专项债的44%,除八千亿用于化债外,剩余一千多亿用于“清欠” [12] 土地储备专项债情况 - 已发行3031亿,截至8月24日,全国27个省市已公示相关进展,覆盖4949块宗地,总资金规模达5476亿 [2][12] 特殊再融资债情况 - 第34周(8/18 - 8/24)245亿,第35周(8/25 - 8/31)291亿,截至第34周累计1.9万亿,发行进度95% [2][22] 城投债情况 - 第34周(8/18 - 8/24)净融资 - 6亿,第35周(8/25 - 8/31)预计 - 402亿,截至本周余额10.2万亿 [2][27]
房地产行业2025年9月投资策略:京沪政策边际放松,关注地产板块博弈机会
国信证券· 2025-08-28 10:21
核心观点 - 京沪政策边际放松 基本面延续磨底 建议关注地产板块博弈机会 [1][3][45] - 行业评级维持"优于大市" [1][5] 行业基本面状况 - 2025年1-7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49,566亿元 同比下降6.5% 降幅较1-6月扩大1.0个百分点 [1][11] - 2025年1-7月商品房销售面积51,560万平方米 同比下降4.0% 降幅较1-6月扩大0.5个百分点 [1][11] - 7月单月商品房销售额5,325亿元 同比下降14.1% 销售面积5,709万平方米 同比下降7.8% [11] - 7月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分别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43%和44% 创2022年以来历史同期新低 [1][11] - 2025年1-7月新建商品房销售均价9,613元/平方米 同比下降2.6% 降幅较1-6月扩大0.5个百分点 [2][15] - 7月单月新建商品房销售均价9,326元/平方米 同比下降6.8% 降幅较6月扩大1.1个百分点 [15] 城市维度价格表现 - 2025年7月70城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3.4% 降幅较6月收窄0.3个百分点 已连续9个月收窄 [2][15] - 70城新房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 降幅与6月持平 一线城市环比跌幅小幅收窄 二线城市跌幅扩大 三线城市跌幅持平 [2][15] - 70城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5.9% 降幅较6月收窄0.2个百分点 已连续10个月收窄 [2][15] - 70城二手房价环比下降0.5% 降幅较6月收窄0.1个百分点 但一线城市环比跌幅1.0%继续扩大 已连续3个月超过二三线城市 [2][15] 政策动向 - 北京于8月8日放松限购政策 符合条件的家庭五环外不限购 成年单身人士视为家庭 [3][35] - 上海于8月25日放松限购政策 符合条件的家庭外环外不限购 成年单身人士视为家庭 [3][39] - 上海同时调整商贷利率 首套房房贷取消利率下限 不再区分首套房与二套房 [3][39] - 一线城市后续仍有需求端放松空间 [3][39] 板块表现 - 房地产板块自上期策略报告发布至今上涨11.3% 跑赢沪深300指数0.3个百分点 [3][40] - 在31个行业中排名第16位 [3][40] - 剔除亏损企业后 板块2025年动态PE为19.8倍 [3][40]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地产板块博弈机会 [3][45] - 9月推荐中国金茂 华润置地 招商蛇口 滨江集团 绿城中国 [3][45]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 - 中国金茂(0817 HK): 总市值179亿元 2025年预测EPS 0.14元 动态PE 10.2倍 [4] - 华润置地(1109 HK): 总市值1,979亿元 2025年预测EPS 4.18元 动态PE 7.3倍 [4] - 招商蛇口(001979 SZ): 总市值817亿元 2025年预测EPS 0.72元 动态PE 12.6倍 [4] - 滨江集团(002244 SZ): 总市值320亿元 2025年预测EPS 1.01元 动态PE 10.2倍 [4] - 绿城中国(3900 HK): 总市值231亿元 2025年预测EPS 1.55元 动态PE 6.4倍 [4]
中国人寿(601628):业务转型显效,价值稳健增长
国信证券· 2025-08-28 10:20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4][6] 核心观点 - 业务转型成效显著 价值指标稳健增长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9%至409.31亿元 [1] - 总保费收入达5250.88亿元 同比增长7.3% 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1] - 新业务价值大幅提升至285.46亿元 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20.3% 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投资收益960.67亿元 净投资收益率为2.78% [3] - 总投资收益达1275.06亿元 总投资收益率为3.29% 同比增长4.20% [3] - 预计2025至2027年EPS为3.83/3.88/3.94元/股 [4] - 当前股价对应P/EV为0.81/0.75/0.68倍 [4] - 每股内含价值预计从2024年49.57元增长至2027年62.51元 [5] 业务结构优化 - 产品结构均衡发展 人寿保险、年金保险和健康保险的新单保费比重分别为30.32%、32.01%和33.42% [2] - 浮动收益型业务在首年期交保费中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超过45个百分点 [2] - 14个月保单持续率达到92.10% 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 [2] - 首年期交保费规模达812.49亿元 位居行业首位 [2] - 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占比提升至37.30% [2] 渠道转型成效 - 个险渠道实现总保费4004.48亿元 同比增长2.6% [3] - 个险渠道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占比超过45% [3] - 分红险在个险渠道首年期交保费中占比超过50% [3] - 银保渠道实现总保费724.44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45.7% [3] - 银保渠道首年期交保费170.32亿元 同比增长34.4% [3] - 银保渠道客户经理人均产能同比大幅提升51.8% [3] 投资策略 - 公开市场权益规模较年初增加超过1500亿元 [3] -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累计出资350亿元 [3] - 股票和基金(不包含货币市场基金)配置比例较年初提升至13.6% [3] - 积极参与黄金等创新品种投资 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 [3]
中国海油(600938):2025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330亿元,盈利能力韧性凸显
国信证券· 2025-08-28 10:19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4][6][23] 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330亿元,盈利能力韧性凸显,业绩超预期 [1][9] - 上半年布伦特油价同比下降15.1%背景下,公司通过增储上产和汇兑收益抵消油价下跌影响 [1][9] - 第二季度实现油价65.8美元/桶超预期,汇兑收益部分抵销油价下跌影响 [1][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76.1亿元(同比-8.5%),归母净利润695.3亿元(同比-12.8%) [1][9]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1007.5亿元(同比-12.6%,环比-5.7%),归母净利润329.7亿元(同比-17.6%,环比-9.8%) [1][9]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263/1297/1350亿元,对应EPS 2.66/2.73/2.84元 [4][23] - 对应PE分别为9.6/9.3/9.0x,PB分别为1.48/1.36/1.26x [4][25] 产量与成本 - 上半年油气净产量384.6百万桶油当量(同比+6.1%),其中国内产量266.5百万桶油当量(同比+7.6%),占比69.3% [2][12] - 海外产量118.1百万桶油当量(同比+2.8%),主要受益于巴西和圭亚那项目 [2][12] - 产品结构中原油占比77.0%,天然气占比23.0% [2][12] - 上半年桶油主要成本26.94美元/桶油当量(同比-2.9%),同比下降0.81美元/桶油当量 [2][16] - 石油液体平均实现价格69.2美元/桶(同比-13.9%),较布伦特原油贴水3.3美元/桶 [2][16] - 平均实现气价7.90美元/千立方英尺(同比+1.4%) [2][16] 资本开支与勘探开发 - 上半年资本开支576.0亿元(同比-8.8%),全年预计资本开支1250-1350亿元 [3][17] - 上半年获得5个新发现,成功评价18个含油气构造,包括锦州27-6、曹妃甸22-3等国内海域发现 [3][17] - 海外圭亚那深水立体勘探增储,首次签署哈萨克斯坦勘探新区块石油合同 [3][17] - 渤中26-6、文昌9-7及巴西Buzios7、Mero4等10个油气田投产 [3][17] - 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12.0%,"深海一号"大气田高峰年产气量有望超45亿立方米 [3][17] 股东回报 - 2025年中期股息0.73港元/股(含税) [3][17]
贝壳-W(02423):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1%,利润同比下滑但环比改善
国信证券· 2025-08-28 09:44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3][5][83] 核心观点 - 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1%至260亿元 主要受益于二赛道业务增长 [1][8] - 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32%至18.2亿元 但环比改善30% [1][12] - 新赛道业务保持良好增速且结构优化 房屋租赁服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78% [3][63] - 存量房业务贡献利润率边际修复 环比提升1.8个百分点至39.9% [2][26] - 新房业务表现优于市场 交易总额同比增长9% 市占率提升2.2个百分点至12.5% [2][49]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GTV交易总额8787亿元 同比增长5% 环比增长4% [1][8] - 毛利率21.9% 同比下降6.0个百分点 但环比提升1.2个百分点 [1][12] - 经调整归母净利率7.0% 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 环比提升1.0个百分点 [1][12] - 贡献利润率27.1% 同比下降5.9个百分点 环比提升1.0个百分点 [1][12] - 预计2025年经调整归母净利润63亿元 2026年71亿元 [3][83] 业务细分表现 - 存量房业务收入67亿元 同比下降8% 交易总额5835亿元同比增长2% [2][26] - 存量房货币化率1.15% 平台加盟费收入占比提升至21% [2][26] - 新房业务收入86亿元 同比增长9% 交易总额2554亿元同比增长9% [2][49] - 新房货币化率3.37% 同比持平 贡献利润率24.4%环比提升1.0个百分点 [2][49] - 家装家居业务收入46亿元 同比增长13% 贡献利润率32.1% [3][63] - 房屋租赁服务收入57亿元 同比增长78% 贡献利润率8.4% [3][63] - 新兴业务及其他收入4.3亿元 同比下降51% [3][63] 运营数据 - 门店数量6.1万家 同比增长32% 活跃比例97% [2][26] - 经纪人数量55.8万人 同比增长22% 活跃比例88% [2][26] - 非链家活跃门店数同比增长37% 非链家活跃经纪人同比增长24% [2][26] - 链家交易额占比在存量房业务中降至37% 在新房业务中保持18% [2][49] 估值指标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1.77元 2026年2.00元 [3][83] - 对应市盈率2025年23.9倍 2026年21.2倍 [3][83] - 当前股价47.10港元 总市值1682.51亿港元 [5]
周大生(002867):单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长31%,“悦己”趋势带动饰品增长
国信证券· 2025-08-28 09:44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1][6][17] 核心观点 - 公司单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1%至3.42亿元,显著改善[2][8] - 收入端受金价高企和终端需求观望影响承压,但利润端因产品结构优化和费用控制表现稳定[2][8] - "悦己"消费趋势带动时尚银饰等品类增长11.11%[3][11] - 公司拟派发现金股利2.71亿元,占归母净利润46%[2][8]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1.2/12.8/13.95亿元,对应PE 12.8/11.2/10.3倍[4][17] 财务表现 - 2025上半年营收45.97亿元(同比-43.29%),归母净利润5.94亿元(同比-1.27%)[2][8] - 单二季度营收19.24亿元(同比-38.47%),归母净利润3.42亿元(同比+31.32%)[2][8] - 毛利率30.34%(同比+11.96个百分点),受益产品结构优化和金价上行[4][13] - 销售费用4.96亿元(同比-6.19%),费用率10.8%[4][13] - 存货周转天数248.14天(同比增加143天)[13][15]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4.03亿元(同比-68.83%)[15] 业务分拆 - 自营线下收入8.9亿元(同比-7.56%),电商收入11.68亿元(同比-1.94%)[3][11] - 加盟业务收入24.25亿元(同比-59.12%),受加盟商补货频次减少影响[3][11] - 素金产品收入34.15亿元(同比-50.94%),镶嵌类收入2.86亿元(同比-23.08%)[3][11] - 时尚银饰等品类收入3.2亿元(同比+11.11%)[3][11] - 门店总数4718家,上半年净减少290家[3][11] 行业与展望 - 高金价环境抑制终端需求和加盟商拿货[2][8] - 未来收入端有望随金价缓和及产品创新逐步恢复[4][17] - 利润端因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和费用优化预计保持韧性增长[4][17]
股指分红点位监控周报:IH及IF主力合约升水,IC及IM合约贴水收窄-20250828
国信证券· 2025-08-28 09:32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关于量化模型和因子的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股指分红点位测算模型 - **模型名称**:股指分红点位测算模型[12][40] - **模型构建思路**:精确预测指数成分股分红对指数点位的影啊,以更准确计算股指期货的升贴水幅度[12][40]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获取核心数据**:指数成分股、个股权重、成分股总市值、指数收盘价[43] 2. **计算分红点数**:对于从当前时刻 `t` 到期货合约到期日 `T` 期间的指数分红点数,计算公式为: $$分红点数 = \sum_{n=1}^{N} \left( \frac{成分股分红金额}{成分股总市值} \times 成分股权重 \times 指数收盘价 \right)$$ [40] 其中,求和需满足条件:个股除权除息日 `τ` 满足 `t < τ ≤ T`[40] 3. **数据处理流程**(详见流程图[41][42]): - 若公司已公布分红金额,则直接采用;若未公布,则需进行估计[41] - 分红金额的估计转化为对**净利润**和**股息支付率**的估计:`分红金额 = 净利润 × 股息支付率`[46] - **净利润预测**:采用基于历史净利润分布的动态预测法[49] - 若公司已公布年报、快报或业绩预告,则直接采用(业绩预告取上下限均值)[49] - 若未披露,则将公司分为盈利分布稳定和不稳定两类:稳定者按历史规律预测;不稳定者使用上年同期值[49] - **股息支付率预测**:采用历史股息率代替[50] - 若去年分红,则以去年股息支付率作为今年预测值[52] - 若去年不分红,则以最近3年股息支付率平均作为预测值[52] - 若从未分红,则默认今年不分红[52] - 对大于100%的预测值进行截尾处理[52] - **除息日预测**:基于历史间隔天数稳定性的线性外推法[50][54] - 若已公布除息日,则直接采用[55] - 若未公布,则根据公司所处分红阶段(预案或决案),判断历史从公告日到除息日的间隔天数的稳定性[55] - 若稳定,则用该间隔天数平均值与今年公告日进行线性外推;若不稳定,则采用历史分红日期判断[55] - 若无参考意义,则采用默认日期(7月31日、8月31日或9月30日)[55] 4. **成分股权重修正**:为获得日度精确权重,采用中证指数公司每日披露的收盘权重数据,替代传统的估算方法($$W_{n,t}={\frac{w_{i0}\times(1+r_{n})}{\sum_{i=1}^{N}w_{i0}\times(1+r_{n})}}$$)[44][45] - **模型评价**:该模型通过精细化处理各预测环节,对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的预测准确度较高,对中证500指数的预测误差稍大但在可接受范围内[60] 2. 年化升贴水计算模型 - **模型名称**:年化升贴水计算模型[13] - **模型构建思路**:在扣除指数成分股分红影响后,计算股指期货合约的升贴水幅度,并将其年化以方便比较[12][13]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合约的**含分红价差**:`含分红价差 = 合约收盘价 - 指数收盘价`[13] 2. 计算合约的**当前价差**:`当前价差 = 含分红价差 - 分红`[13] (注:此处的“分红”字段代表从当前至到期日的预测分红点数[13]) 3. 计算**升贴水率**:`升贴水 = 当前价差 / 指数收盘价`[13] 4. 计算**年化升贴水率**:将升贴水率根据到期天数进行年化[13] 公式为:`年化升贴水 = (1 + 升贴水)^(365/到期天数) - 1` (公式虽未明文写出,但根据其名称和上下文含义推导得出) - **模型评价**:该模型是衡量股指期货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的重要工具[12]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股指分红点位测算模型**[60] - **预测误差(2023年)**: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误差基本在5点以内,中证500指数误差基本在10点以内[60] - **预测误差(2024年)**: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误差基本在5点以内,中证500指数误差基本在10点以内[60] - **预测vs实际股息点(股指期货)**:对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股指期货主力合约的预测值与实际值贴合度较高,其中中证500偏离稍大[60] 2. **年化升贴水计算模型**(截至2025年8月27日)[13] - **IH2509合约**:年化升水2.56%[13] - **IF2509合约**:年化升水0.59%[13] - **IC2509合约**:年化贴水5.51%[13] - **IM2509合约**:年化贴水10.35%[13]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股息率因子 - **因子名称**:股息率(Dividend Yield)[2][15] -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相对于其市值的比率,是价值投资的重要参考指标[2][15]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对于已披露分红预案的个股,其股息率计算公式为: $$股息率 = \frac{预案分红金额}{当前总市值}$$ [15] - 对于指数整体的**已实现股息率**和**剩余股息率**,计算如下[17]: - **已实现股息率** = `∑(已分红公司其个股分红金额 / 个股总市值 × 个股权重)` - **剩余股息率** = `∑(待分红公司其个股待分红金额 / 个股总市值 × 个股权重)`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股息率因子**(截至2025年8月27日)[3][17] - **上证5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2.13%,剩余股息率0.34%[3][17] - **沪深30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1.70%,剩余股息率0.28%[3][17] - **中证50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1.13%,剩余股息率0.14%[3][17] - **中证100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0.87%,剩余股息率0.11%[3][17] - **行业排名**:煤炭、银行、钢铁行业的股息率中位数排名前三[2][15]
海信视像(600060):2025 年中报点评:二季度业绩增长提速,盈利能力稳步改善
国信证券· 2025-08-27 23:21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1][4][6]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二季度业绩增长提速,盈利能力稳步改善,通过高端产品结构优化抵消外部关税扰动[1] - 全球电视行业销量稳定,结构升级趋势明显,大屏及Mini LED技术渗透率快速提升[2] - 公司全球市占率持续扩大,产品结构优化驱动量价齐升,新显示业务多场景布局深化[3][4] - 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约12%,估值处于行业低位[4][26]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272.3亿元(+7.0%),归母净利润10.6亿元(+26.6%),扣非归母净利润8.1亿元(+26.6%)[1] - Q2单季营收138.6亿元(+8.6%),归母净利润5.0亿元(+36.8%),扣非归母净利润3.6亿元(+36.7%)[1] - H1毛利率同比提升1.0pct至16.4%,Q2毛利率同比提升1.4pct至16.8%[4] - Q2归母净利率同比提升0.7pct至3.6%,费用率小幅上升因全球渠道扩张投入[4] 行业与市场 - 2025H1全球电视出货量9457万台(+0.1%),其中国内出货1710万台(+2.4%)[2] - 国内电视零售额561亿元(+7.5%),平均尺寸提升至65.1英寸(+1.8英寸)[2] - 全球Mini LED电视出货量增长150%,中国区增长超200%[2] - 海信系全球出货量市占率14.4%(+0.6pct),国内零售额市占率30.0%位居首位[3] 产品与业务结构 - 75英寸以上产品收入占比37.5%(+5.7pct),Mini LED收入占比23.1%(+10.9pct)[3] - 国内Mini LED零售额市占率35.0%(+6.1pct),北美/欧洲/日本占比分别提升至5.9%/9.5%/7.9%[3] - 新显示业务收入34.3亿元(+7.4%),激光电视、商用显示及车载场景持续拓展[4] - 自研AI画质芯片H7及Mini LED背光芯片,强化技术布局[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25.9/29.1/32.0亿元,增速15%/12%/10%[4] - 对应PE为11/10/9倍,PB为1.40/1.33/1.25倍[4][26] - 2025年预测营收637.39亿元(+8.9%),每股收益1.99元[4][26] - ROE稳步提升,2025年预计达12.6%[4][26]
中国财险(02328):承保盈利提升,龙头优势夯实
国信证券· 2025-08-27 23:16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4][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244.55亿元,同比增长32.3% [1] - 原保险保费收入3,232.82亿元,同比增长3.6%,市场份额33.5%居行业首位 [1] - 承保利润130.15亿元,同比增长44.6% [2] - 总投资收益172.60亿元,同比增长26.6%,总投资收益率(未年化)2.6%,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 [3] - 预计2025-2027年EPS为1.55/1.67/1.77元/股,对应P/B为1.33/1.28/1.23x [4][5][9] 业务发展 - 车险业务保费收入1,440.65亿元,同比增长3.4%,家自车业务占比提升至73.4% [2] - 非车险业务中意健险服务收入增长25.1%,企财险增长4.3% [2] - 综合成本率94.8%,同比优化1.4个百分点,其中综合赔付率71.8%(下降1.7pt)、综合费用率23.0%(下降3.1pt) [3] - 车险COR下降2.2pt至94.2%,费用率大幅优化4.1pt [3] - 非车险中意健险COR上升1.9pt至101.8%,农险和责任险COR均优化 [3] 投资策略 - 权益资产占比提升至26.1%,投资收益贡献大幅增长 [3] - 调整债券结构,将部分信用债转为利率债并拉长久期,把握利率高点加大配置 [3] - 适当提升杠杆率实现较好收益 [1] 战略布局 - 深化科技金融、绿色保险、普惠金融领域布局 [4] - 推进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优化风控模型和运营效率 [4] - 衔接国家医保改革,拓展文旅、互联网等领域业务 [2] - 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推进小微企业保险覆盖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