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鹏汽车(09868)
icon
搜索文档
【新能源周报】新能源汽车行业信息周报(2025年6月9日-6月15日)
乘联分会· 2025-06-17 16:43
行业动态 - 2025年前5个月中国电动汽车出口同比增长19%,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长55.4%,装备制造业产品占出口总值58.3% [7] - 全国充电桩累计数量突破1400万台,同比增幅45.1%,1-5月新增158.3万台 [12] - 5月动力电池装车量57.1GWh,同比增长43.1%,磷酸铁锂电池占比81.6% [10] - 全球新能源车5月销量达160万辆,同比增长24%,中国市场首次突破100万辆 [13] 企业合作与技术突破 - 广汽能源与穗开电业合作推进"补能网、微电网、能源交易网"三网融合,探索光储充一体化能源站 [8] - 宁德时代量产交付587Ah储能电芯,能量密度提升10%,系统能量密度提升25% [9] - 比亚迪计划在欧洲建设兆瓦闪充网络,5分钟充电可增加续航400公里 [43] - 小鹏汇天完成国内飞行汽车首次无线通信性能测试,计划明年量产 [15] 政策与标准 - 贵州省鼓励充换电设施参与需求响应、虚拟电厂等应用,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 [29] - 河南省要求新建住宅车位100%配备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慢充为主、快充为辅 [22][23][24][25][26] - AEB系统新国标征求意见,将成为乘用车强制性标准 [21] - 市场监管总局试点汽车领域CCC认证,应对海外合规要求 [28] 企业战略与市场拓展 - 比亚迪腾势D9成为全球首款量产25万台的新能源MPV [37] - 小米汽车门店突破300家,覆盖86城317家门店,加速冲刺年销35万辆目标 [33][48] - 阿维塔计划2030年前推出17款车型,目标全球销量80万辆 [34] - 零跑汽车进入香港市场,年内确定欧洲和东南亚本地化选址 [39] 新产品发布 - 一汽丰田bZ5上市,售价12.98万起,续航550-630公里 [50] - 奇瑞新能源推出小蚂蚁喜爱版(5.49万/251km)和冰淇淋元气版(3.99万/205km) [57][61] - 大众ID.3 GTX套件款限时售价13.7388万起 [8]
隔夜美股全复盘(6.17) | 加密稳定币公司Circle涨超13%至151美元,股价接近IPO发行价的5倍
格隆汇· 2025-06-17 07:06
大盘 - 美股三大股指集体收涨,道指涨0.75%,纳指涨1.52%,标普涨0.94% [1] - 恐慌指数VIX跌8.21%至19.11 [1] - 美元指数涨0.01%报98.15 [1] - 美国十年国债收益率涨1.068%收报4.447%,与两年期国债收益率差47.6个基点 [1] - 现货黄金跌1.38%报3385.2美元/盎司 [1] - 布伦特原油收跌2.09%至72.98 [1] 行业&个股 - 标普11大板块中7个收涨,半导体板块领涨3.16%,通讯和科技板块分别涨1.72%和1.62% [2] - 中概股多数上涨,富途大涨10.77%,传其可能增持天星银行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2] - 大型科技股普涨,Meta涨2.9%因其计划在WhatsApp推出广告 [2][15] - 加密稳定币公司Circle(CRCL)涨13.1%至151美元,接近IPO发行价5倍 [3] - USA Rare Earth(USAR)涨5.51%,与穆格合作布局数据中心稀土磁体供应链 [4] - Uber(UBER)涨1.42%,与迪拜交通局签署自动驾驶车辆试点协议 [5] - 波音(BA)涨0.69%,下调未来20年飞机需求预测至43600架 [6] 科技与国防 - 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完成首批芯片生产,包括Nvidia Blackwell GPU等产品 [14] - 霍尼韦尔(HON)以2.17亿美元收购意大利Civitanavi公司,扩大欧洲业务 [10]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在巴黎航展展示歼-35A等30项重点航空产品 [10] 国际关系与贸易 - 欧盟可能接受美国对所有输美商品征收10%的统一关税 [11] - 欧洲委员会称关于10%关税的报道是猜测性的 [12] - OpenAI与微软合作关系紧张,可能指控微软反竞争行为 [13] 政治与经济 - 美国参议院共和党减税法案修订版拟将债务上限提高5万亿美元 [16] - 特朗普集团推出T1智能手机,售价499美元,9月上市 [17][18]
政策与技术护航汽车数据出境安全
中国证券报· 2025-06-17 04:58
政策监管框架 - 八部门联合发布《汽车数据出境安全指引(2025版)(征求意见稿)》,明确自动驾驶场景数据出境需申报安全评估[1] - 重要数据包括车辆运行状态、道路环境及人员、车内隐私数据三类,需满足本地化存储和脱敏处理要求[3][4] - 数据出境触发条件:累计向境外提供100万+普通个人信息或1万+敏感个人信息,或涉及算法训练、高精地图等核心数据[2] 行业数据安全现状 - 全球汽车行业近5年因网络攻击损失超5000亿美元,70%威胁来自远程攻击[3] - 单车数据量激增:自动驾驶测试车日均产生10TB数据(传统燃油车5-10倍),2025年L2级车年上传数据或超7万PB[3] - 新能源车搭载200+传感器,加剧数据泄露风险,黑客可能获取车辆控制权或用户隐私[3][4] 企业应对措施 - 头部企业加速出海:百度萝卜快跑覆盖15城部署1000+无人车,小鹏计划在香港推广自动驾驶,Momenta/文远知行与Uber合作[2] - 技术防护方案:采用隐私计算、联邦学习脱敏技术,建立跨境流动风险预警系统,实施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5][6] - 合规投入加大:文远知行等公司专项投入数据安全合规体系建设以满足多国监管要求[6] 关键技术挑战 - 纯视觉方案需极高等级安全管理,环境信息数据须本地化存储[4] - 敏感数据类型包括激光/GPS数据、高精地图、车机运行日志,需通过加密传输和分级访问控制[4][5] - 行业呼吁出台整车信息安全强制性国标,研发车载安全监测产品实时防御攻击[5]
车企“倒戈”纯视觉,激光雷达为何“失宠”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6 15:10
技术路线选择 - 激光雷达方案存在能量衰减与点云密度问题 200米外回波信号强度和点云密度仅为近距离探测的千分之一[3] - 激光雷达存在多径效应与低帧率缺陷 10Hz刷新率仅为摄像头帧率的1/5 时速120公里时200米外移动目标物在两次扫描间隔中位移超3米[3] - 激光雷达在极端天气下性能受限 暴雨环境下有效探测距离骤降至30米以内且近场噪点增加5倍[4] - 纯视觉方案在能见度50米工况下识别准确率比融合感知方案高出12%[4] - 800万像素摄像头在200米距离仍能捕捉丰富纹理和颜色等语义信息[3] 成本因素 - 纯视觉方案成本显著低于激光雷达方案[5] - 小鹏MONA M03 MAX在15万元级别车型实现满血版智能辅助驾驶[5] - 成本优势促使更多中低价位车型采用纯视觉方案[5][10] 技术发展趋势 - 大模型技术提升使纯视觉方案效果改善 图像视频数据更易嵌入大模型[5] - 车企自研芯片更适合处理图片视频数据 与纯视觉方案结合效果更佳[6] - 纯视觉方案从图片型感知向4D维度感知升级[6] - 行业预计2027年初纯视觉方案将成为行业共识[4] 方案融合趋势 - 激光雷达作为纯视觉方案的安全冗余件存在必要性[4] - 多传感器融合可实现设备功能取长补短 毫米波雷达弥补激光雷达雨雾短板 摄像头提供语义信息[10] - 自动驾驶终极方案应是摄像头为主多传感器冗余的融合体系[10] - L3/L4级别自动驾驶需要激光雷达参与[10] 企业战略布局 - 小鹏汽车2024年率先转向纯视觉路线[6] - 华为蔚来等车企从激光雷达转向纯视觉方案[2][4] - 理想小米等品牌高端车型仍将激光雷达作为标配[10] - 华为将激光雷达方案装载于问界享界尊界等旗舰车型[10]
广汽集团承诺两个月内完成经销商返利兑现,地平线携HSD亮相香港车博会 | 汽车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6 07:17
广汽集团经销商返利承诺 - 广汽集团携旗下五大整车品牌承诺两个月内完成经销商返利兑现 包括广汽昊铂 广汽传祺 广汽埃安 广汽本田 广汽丰田 [1] - 该举措旨在与经销商共筑互信共赢合作生态 提升消费者服务体验 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承诺可能对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板块产生积极影响 吸引多元消费群体 增强投资者对公司治理能力的信心 [1] 地平线HSD系统亮相 - 地平线机器人在香港车博会展示城区辅助驾驶系统HSD和征程6系列 HSD获"创新成果奖" [2] - HSD系统具有"类人化"驾驶体验 将与奇瑞集团合作量产 搭载征程6P在星途品牌全球首发 [2] - 展示彰显地平线技术实力和市场潜力 合作将推动智能驾驶技术应用 吸引投资者关注自动驾驶领域 [2] 广汽传祺VPD技术试点 - 广汽传祺联合华为在广州白云机场实现全球首个出发层泊车代驾VPD技术试点 [3] - 白云机场对出发层道路及停车场进行改造 向往M8乾崑成为首个试点车型 [3] - 技术落地提升机场用户体验 展示双方在智能交通领域合作潜力 可能促进智能驾驶和自动泊车市场发展 [3] bp pulse与小鹏汽车充电合作 - bp pulse与小鹏汽车合作的首座充电站广州聚荟广场站开业 配备30桩50枪480kW超充设备 [4] - 该站位于"超充站+商业综合体+交通枢纽"核心位置 将辐射广州白云高铁枢纽 [4] - 双方计划在北京 广州 深圳陆续落地3座合作场站 完善城市级充电网络 [4]
想要60天内结款,车企供应商还得过6道关
车企账期承诺与供应商困境 核心观点 - 17家主流车企集体承诺供应商账期不超过60天,响应《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新规,但供应商普遍质疑执行细节和配套措施[2][4][6] - 账期承诺未解决供应商五大核心痛点:招标压价、流程卡滞、验收弹性、开票拖延、承兑汇票,反映行业恶性竞争生态[7][19][29][33][44] - 外资车企采用银行负债为主模式,国内车企过度依赖应付账款融资,产业链协同发展意识薄弱[41][42] 行业政策背景 - 新修订《条例》明确要求:大型企业采购付款周期不得超过60天,禁止"背靠背"付款条款[6] - 上汽、北汽额外承诺弃用商业承兑汇票,一汽、江汽推进数字化付款流程监控[3] 供应商五大关卡痛点 招标定点关 - 研发阶段知识产权侵犯严重:车企引导B供应商抄袭A供应商技术,量产时压价[12][13] - 招标频率从年度缩短至季度/月度,系统实时显示价格排名,强制按低价顺序分配采购量[16] - 原材料涨价不调价,跌价立即重启招标,导致供应商通过"田→日→口→二"式减配降本[17][18] 流程确认关 - 项目取消导致开发费无法收回,需依赖后续项目"搭车"结算,存在法律证据缺失风险[22][23][24] - 流程对接人失联现象频发,数百万款项追讨无门[21] 上线验收关 - 验收标准不统一:零部件从入库到生产线/整车下线均可能被认定验收节点,期间仓储费转嫁供应商[27] - 软件验收捆绑硬件交付周期,质量保证金比例常超利润总额[27][29] 对账开票关 - 动态调价、系统数据差异、固定收票日期等规则导致开票延迟1-2个月,不计入账期[30] 承兑汇票关 - 商业承兑汇票贴现成本高且需"选边站队",上汽/北汽承诺停用获供应商认可[35][36][38] 行业生态反思 - 国内车企长期采用"价格战+账期融资"模式,2023年同类车型中国市场价格全球最低[45] - 专家呼吁明确账期计算细则(收货/开票时点)、支付方式、历史欠款清理方案[46] - 行业需建立"非零和博弈"思维,避免内卷反噬产业链整体竞争力[39][47]
2025新能源车下乡 丨多家品牌首次加入 车型多达124款
财经网· 2025-06-15 15:19
活动概况 - 2025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是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一次,主题为"绿色、低碳、智能、安全——赋能新农村,畅享新出行",旨在补齐乡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短板[1] - 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发起,公布车型目录包含124款车型,较2020-2024年(60/52/70/69/99款)显著增加[5] - 参与车企品牌从10家增至33家,包括传统车企和新势力品牌如蔚来、理想、小鹏、阿维塔等首次大规模参与[7] 市场潜力 - 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4%(2022年),远低于行业整体25.6%水平,市场潜力巨大[13] -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预测2030年农村地区汽车千人保有量达160辆,总保有量突破7000万辆,市场规模或超5000亿元[4] - 2020-2023年下乡活动带动销量分别为39.7万/106.79万/265.98万/320.87万辆,2021-2023年同比增速达169.2%/87%/123%[14] 车型特点 - 车型种类丰富,涵盖越野车、商用车、皮卡、轻卡等农村适用车型,包括比亚迪秦PLUS、小鹏MONA M03、五菱宏光MINIEV等热销车型[5] - 中高端车型占比显著提升,10万元以上车型占67%(83款),15万元以上42款占34%,含特斯拉Model Y/3、比亚迪夏、理想L6等起售价超20万元车型[9] - 价格区间覆盖5万-30万元,首次纳入特斯拉等外资品牌车型[5][9] 行业影响 - 活动通过集中展示和试驾直接触达农村消费者,有效弥补农村市场网络覆盖不足的短板[8] - 政策升级、配套完善和补贴共同作用,有望撬动远超往年的增量市场[12] - 预计2025年下乡车型销量有望突破400万辆,增速快于城市及整体市场[14]
中国公司全球化周报|TikTok海外月活首破10亿/京东物流进军沙特,据传当地已招募上千人团队
36氪· 2025-06-15 14:38
印尼医疗市场 - Lestari平台推出为期3天的Indonesia Discovery Program 2025: Healthcare活动 聚焦印尼医疗行业 通过实地参访、一对一交流等形式帮助企业梳理市场机遇 活动于7月29日-31日在雅加达举办 6月18日前报名享15%早鸟优惠 [2] 移动应用与电商 - TikTok海外月活用户首次突破10亿 短剧、电商、AI工具为三大主力赛道 拉美、东南亚成为增长热土 [3] - 京东物流在沙特已招募上千人团队 当地出现京东快递员配送 [3] - 速卖通AliExpress上线卖车业务 中东率先开售中国新能源车 包括比亚迪元、吉利星愿、小米SU7等车型 [3] 物流与机器人 - 极智嘉获赴港上市备案通知书 2023年超70%收入来自中国大陆以外市场 覆盖约40个国家和地区 [4] - 菜鸟物流科技全球大客户数量同比增长超60% 预计全年海外销售增速超国内 增强物流作业机器人研发 [10] 汽车行业 - 小鹏汽车计划明年进入香港市场 车型将实现高阶智能辅助驾驶 目标成为首批上路公司 [7] - 奇瑞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目标成为全球制造中心 本月将成中国首个出口超500万辆的车企 [7] - 零跑汽车香港首家门店开业 1-5月出口销量超1.7万辆 位居新势力首位 计划年内确定欧洲和东南亚本地化选址 [7] - 长安汽车全球规划20个海外工厂已投产9个 布局100余个国家市场 全球渠道网点超14000个 [8] - 广汽计划2025年下半年进入阿根廷市场 加速布局智利与玻利维亚 [8] 科技与AI - 阿里通义千问3开源首月全球下载量突破1250万 衍生模型数量超13万个 获多个性能榜单冠军 [10] - 留形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聚焦智能三维感知和重建算法 首款产品Odin1计划7月量产 [15] 金融与支付 - 蚂蚁数科启动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 已将香港列为全球总部 完成监管沙箱先行先试 [6] - 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互联互通项目进展顺利 部分服务预计年中推出 [13] 贸易与出口 - 前5个月中国出口电动汽车增长19% 工业机器人增长55.4% 装备制造业产品出口6.22万亿元 [12] - 中非贸易规模超2万亿元 年均增速达14.2% 中国-非洲贸易指数达1056.53点 [12] - 1-5月中国汽车出口249万辆 同比增长7.9% 新能源汽车出口85.5万辆 增长64.6% [13] - 长三角前4个月进出口总值5.29万亿元 跨境电商持续增长 高端装备出口势头良好 [14] 投资与融资 - 亿格云完成Pre-B轮近亿元融资 将研发AI驱动的一体化企业办公支撑平台 [14] - 英汉思动力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T-Apex产品月销量突破20万美元 累计销售收入100万美元 [14]
何小鹏:小鹏G7是首款具备L3级算力的AI汽车
中国经营报· 2025-06-15 12:41
小鹏G7产品发布 - 小鹏G7首次公开亮相并开启预售,预售价23.58万元起,定位为面向智能驾驶新时代的战略车型[1] - G7 Ultra版本搭载三颗自研图灵AI芯片,是公司首款具备L3级算力的AI汽车[1] - 公司CEO表示G7在算力层面已迈出关键一步,但尚未实现L3级自动驾驶能力[1] 图灵AI芯片技术 - 小鹏G7配备三颗图灵AI芯片,有效算力是主流智驾芯片Orin-X的3倍[1] - 该芯片是全球首颗可同时服务于AI汽车、AI机器人与飞行汽车的跨领域AI芯片[1] - 行业预测到2028年L3级驾驶将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算力需求将提升至500-1000TOPS[2] 市场反应与销售表现 - 小鹏G7开启预订仅46分钟,小订量突破1万辆,市场反响热烈[3] 公司产品规划 - 图灵AI芯片开发进展顺利,第二季度已开始投产[4] - 预计第三季度将有更多搭载该芯片的车型进入量产阶段[4] - 公司正以更高阶技术底座全面迈入AI驱动的智能出行新时代[4]
追问车企60天账期承诺:万亿票据、弹性操作、供应链金融何解
经济观察报· 2025-06-14 14:03
车企集体承诺缩短账期至60天 - 17家车企集体承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控制在60天以内,包括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广汽集团、赛力斯、比亚迪、吉利控股、奇瑞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上汽集团、蔚来、小鹏、理想、零跑、北汽蓝谷等 [2] - 承诺源于国务院修订发布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规定大型企业应自交付之日起60日内支付款项 [6] - 行业希望通过缩短账期扭转当前不健康的合作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 [3] 国内车企账期现状与财务压力 - 2024年国内上市车企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达182天,是德系车企(40.5天)的4.5倍,美系车企(60.5天)的3倍 [7] - 赛力斯应付账款及票据占负债比重高达82.96%,零跑、吉利、理想、江淮、长城、北汽蓝谷等均超50% [7] - 2025年一季度A股乘用车行业8家上市公司合计经营现金流净额为-23.76亿元,创5年来最低 [7] - 蔚来若实行60天账期需提前支付104亿元,比亚迪需提前支付约1250亿元 [8] 账期缩短面临的挑战 - 车企普遍存在财务压力,严格执行60天付款将承担巨大资金压力,盈利能力较弱车企或面临债务违约 [4] - 2024年汽车行业应付票据占应付账款比例超60%,余额超1万亿元,突然缩短账期可能触发债务危机 [8] - 账期计算方式和货款结算方式不明确,可能导致60天账期执行大打折扣 [4][11] - 法规对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中小供应商不敢轻易违抗大型企业意志 [15] 供应链金融问题 - 主流整车企业拥有自己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如比亚迪的迪链、上汽的赛克、吉利的吉通保等 [11] - 车企通常不采用现汇结算,而是以商业承兑汇票或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期限3至6个月 [12] - 供应商贴现需支付利息,商业承兑汇票利息一般高于银行承兑汇票 [12] - 北京汽车和上汽集团明确声明不使用商业承兑汇票,但预计银行承兑汇票仍会继续使用 [12] 账期计算的实际问题 - 整车厂通过三方仓模式延长账期,从货物进入车间到开票存在时间差 [14] - 核心企业可能通过拖延验收变相拉长账期 [14] - 历史上超过60天账期的应付款是否一次结清尚不明确 [15] 可能的解决方案 - 与供应商协商分阶段调整账期,优先对关键零部件供应商缩短账期 [18] - 加快存货周转、快速回笼应收账款、发行可转债、股权融资、资产证券化或银行借贷 [18] - 优化内部结算流程、技术赋能全流程监控,建立动态账期调节机制 [18] - 缩短账期有利于供应商投入研发,促进全产业高质量发展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