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期货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分析人士:预计资金向消费板块倾斜
期货日报· 2025-09-18 11:15
政策核心内容 - 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包含五方面19条举措 [1] - 政策旨在通过创新服务消费场景、放宽市场准入、加强财政金融支持等方式,从供给侧发力增加优质服务供给,满足多样化服务消费需求,以提振消费和扩大内需 [1] 政策具体发力方向 - 丰富高品质供给,破除文博场馆、医疗、教育等领域低效供给瓶颈,改革事业单位收益留存机制以激发运营活力 [2] - 将吸引境外人员入境消费作为新增量,通过扩大免签范围、优化签证政策及加强文旅资源国际推广来实现 [2] - 强化一老一小服务,推进长期护理保险扩面,支持多元教育和培训市场发展 [2] - 推动传统服务升级与新型模式创新,鼓励电商融合线上线下场景、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文旅+体育、康养+医疗等跨界融合及IP合作 [2] 宏观经济背景与影响 - 1-8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而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1%,服务消费增速持续跑赢商品零售 [4] - 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仅增长3.4%,较上半年有所回落,显示下半年经济增长面临压力 [5] - 政策面向消费的倾斜有助于实现内需的可持续增长,消费复苏的力度和持续性取决于宏观经济走势和居民收入预期的改善 [3]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 政策显示出国家提振消费的决心,有助于提升投资者对消费市场及未来经济的信心,为股指提供支撑 [1][4] - A股市场自6月下旬启动主升浪,上证指数累计上涨超500点,此轮行情主要由流动性驱动估值修复 [5] - 政策有望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带动GDP增长,最终体现为企业盈利和估值双提升 [5] - 在政策影响下,资金将更多关注前期滞涨、估值合理且受益于政策的消费板块相关个股 [5] 受益行业与板块 - 文旅、养老、数字消费等相关板块短期受政策提振,企业盈利预期提升,个股及板块有望偏强运行 [4] - 政策出台时点恰逢传统消费旺季,有望强化市场对消费板块的旺季表现预期 [5]
10月以后库存可能会再度累积 苯乙烯价格预计先扬后抑
期货日报· 2025-09-18 08:43
核心观点 - 苯乙烯期货价格表现强势,主港库存明显去化,基本面驱动向上 [1] - 未来苯乙烯价格预计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主导因素为宏观面和供给面 [4] 成本端分析 - 国内“反内卷”政策推进及海外美联储降息对化工品板块情绪产生积极影响 [2] - Brent原油价格出现企稳迹象,后市若无重大利空,很难跌破58美元/桶,大概率维持宽幅震荡 [2] - 纯苯供需矛盾不突出,苯乙烯成本端暂无大跌风险 [2] 供给端分析 - 苯乙烯检修计划集中落地,涉及广东石化80万吨、新浦化学32万吨及镇海利安德62万吨等大型装置 [3] - 行业开工率快速下滑至75%,周内跌幅近5个百分点,另出现连云港石化60万吨和浙石化60万吨装置意外检修 [3] - 9月整体产量预计明显下滑,但10月后检修装置将复产,且吉林石化60万吨新装置有望投产,四季度供给压力将回归 [3] 需求与库存 - 终端白色家电产量累计同比增幅显著低于去年同期,空调、洗衣机、冰箱分别为5.1%、9.4%、0.9% [4] - 下游ABS、PS和EPS维持低利润、低开工、高库存状态,苯乙烯总体需求延续疲软 [4] - 苯乙烯华东主要港口库存降至15.9万吨,两周下降近4万吨,本月库存仍有去化空间,对价格形成支撑 [4]
尿素 基本面维持宽松格局
期货日报· 2025-09-18 08:41
9月上旬尿素期货价格整体呈现下跌走势,现货市场观望情绪较浓。短期来看,尿素供需宽松,市场情 绪偏空。在缺乏明显利多驱动的情况下,预计期货价格维持偏弱震荡态势。 现货市场交投氛围依旧偏弱,部分地区现货报价明显下移,山东、河南等主要产区中小颗粒尿素出厂价 普遍跌至年内低位。在需求难以显著增长的情况下,现货市场疲软态势预计将持续。 供应方面,尽管部分装置检修导致日产量短期降至19万吨,但国内尿素整体供应仍处于相对高位。根据 隆众资讯数据,9月第2周新增4台装置停车,4台装置恢复生产,产量小幅上涨;产能利用率为 79.34%,环比上升1.24个百分点。随着计划检修的装置数量不断减少,预计尿素产能利用率和日产量都 将进一步提升。根据最新的产能投放计划,今年四季度仍有新增产能释放,2026年尿素日产量可能突破 21万吨大关,届时国内供应压力将进一步加剧。此外,当前上游企业库存持续累积,处于近5年同期高 位。最新数据显示,国内尿素企业总库存为113.27万吨,同比增长50%,库存压力较大。2025年尿素生 产利润同比明显下滑,新型气流床生产利润约300元/吨,传统固定床生产利润约50元/吨,天然气工艺 生产利润约150元/ ...
去库难以持续 对纯碱价格反弹不宜过度乐观
期货日报· 2025-09-18 08:26
据钢联数据,截至9月11日,纯碱厂内库存为179.75万吨,相比历史最高库存191.08万吨下降11.33万 吨,降幅为5.93%。但从社会库存来看,截至9月5日,纯碱社会库存总量为54万吨,相比8月7日的45万 吨增加9万吨,与厂内库存的下降幅度相差不大。因此,本次碱厂连续4周去库主要是发生了库存转移, 纯碱从厂内库存转到了社会库存,有效的去库并没有发生。 库存出现转移现象 自8月中旬以来,纯碱厂内库存连续4周下降。纯碱期货价格在9月初触底反弹,主力2601合约从最低 1252元/吨,反弹至最高1352元/吨,上涨100元/吨,涨幅9.26%。纯碱持续去库是否代表产业基本 面开始改善?从供需的角度来看,纯碱供应仍然过剩,未来去库预计难持续,产业企业在价格反弹高位 套保会更适宜。 下游需求略有好转 随着"金九银十"旺季到来,玻璃价格开始走强,玻璃产量上升。据钢联数据,截至9月15日,浮法玻璃 日产量为160175吨,相比8月份的159575吨增加600吨;光伏玻璃日产量为88780吨,相比8月中旬的 88180吨同样增加600吨。浮法与光伏玻璃日产量合计增加1200吨,对纯碱的需求略有增长。 夏季检修逐步结束 ...
双粕联袂下跌 宏观预期生变?
期货日报· 2025-09-18 08:14
展望后市,吴晓杰认为,豆粕价格虽然大幅回落,但在美豆出口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价格仍具备反 弹动力。 贾晖也表示,美豆丰收在即,天气题材炒作结束,叠加国内供应充足,豆粕价格短期承压运行,但下跌 的空间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菜粕期货价格同样大幅回落。陈界正认为,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受豆粕 期货价格下跌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宏观因素的影响。菜粕价格此前因进口预期收紧而上涨,一定程度上 抑制了终端需求,但目前价格已充分反映供应紧张预期,后续进口政策变动将成为影响价格的关键因 素。 昨日,豆粕和菜粕期货价格均大幅下跌,其中菜粕领跌油脂油料板块。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本轮下跌主 要受宏观层面因素影响。 "近期宏观环境出现变化,我国进口美豆的预期提升,后续国内大豆供应偏紧的局面有望缓解。"银河期 货农产品分析师陈界正告诉期货日报记者,美豆产量仍维持在高位,若出口持续疲软,价格重心可能进 一步下移。此外,巴西大豆出口量增加,阿根廷大豆前期出口量也处于高位,国际市场供应充足,挤占 了美豆的出口空间。 据中辉期货油脂油料分析师贾晖介绍,国内9—12月大豆进口量预计偏高,豆粕累库周期将持续到11月 底,周度库存环比继续上升, ...
凌晨重磅!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鲍威尔“放鸽”
期货日报· 2025-09-18 07:44
美联储如期降息! 当地时间9月17日,美联储最新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 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00%~4.25%之间。这是美联储自2024年12月以来的首次降息。 尽管美国通胀率有所上升,并维持在略高的水平,但近几个月新增就业远低于预期让美联储终于采取降息措施。近 期指标显示,美国上半年经济活动增长放缓,就业增长放缓,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就业下行风险上升。 会议纪要显示,委员会将继续减持美国国债、机构债券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美联储将维持当前资产负债表缩 减速度。 刚被任命的美联储理事、目前仍担任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斯蒂芬·米兰是唯一持不同意见的,他支持降息50个 基点。 随政策会议纪要一同发布的点阵图也显示,美联储官员预计到年底将再降息50个基点,未来两年每年再降息25个基 点。不出意外,点阵图上也出现了刺眼的"白宫降息呼声"。 毫无疑问,点阵图上最突兀的那个点有极大概率来自米兰。按照他的预期,9月降息后,美联储应该在年内再额外 进行至少100个基点的降息。 点阵图同时显示,9月降息后,除米兰外的18位官员中,有1人认为年底前应该 ...
乙二醇短期弱势难改
期货日报· 2025-09-18 07:35
乙二醇价格走势 - 期货价格维持震荡整理态势 主力合约破位下行[1] - 行业利润为-102.40美元/吨 环比下降4.05%[1] - 预计维持震荡下行趋势[8] 供应情况 - 合成气制乙二醇新项目投产 产能基数上调至1110万吨/年[1] - 上周综合产能利用率66.55% 环比下降0.9个百分点[2] - 上周总产量40.46万吨 环比下降1.33%[2] - 石油一体化装置产量25.07万吨 环比增长0.13%[2] - 煤制乙二醇装置产量15.39万吨 环比下降3.61%[2] - 综合产能利用率及产量均处于历史同期高位和年内高位[2] - 后期随着部分煤化工装置复产 预计产量小幅增长[2] 成本结构 - 欧佩克+10月增产13.7万桶/日[1] - 预计到2050年欧佩克+产量将从每日4900万桶增至6400万桶[1] - 动力煤供给端扰动减弱 电煤消费旺季进入尾声[1] - 坑口竞拍流标现象明显增加 煤矿销售压力增加[1] - 油制乙二醇装置和乙烯制乙二醇装置亏损[7] - 甲醇制乙二醇装置深度亏损[7] - 煤制乙二醇装置基本不亏损 成本受煤炭价格影响较大[7] 库存状况 - 截至9月15日华东地区港口库存39.56万吨[4] - 较上周四增加3.24万吨 较上周一增加0.88万吨[4] - 张家港库存18.94万吨 太仓库存9万吨[4] - 宁波库存2万吨 江阴及常州库存6.2万吨[4] - 上海及常熟库存3.42万吨[4] - 上周张家港日均发货3300吨 太仓日均发货5300吨[4][5] - 宁波日均发货1500吨[5] 需求表现 - 截至9月11日聚酯行业周度产量154.68万吨 环比增加1.14万吨[5] - 聚酯产能利用率87.9% 环比上升0.56个百分点[5] - 终端织造订单天数均值14.55天 环比增加0.66天[7] - 织造企业原料库存和成品库存均有所下降[7] - 需求持续小幅回暖 织造行业产能利用率整体回升[7] - 秋冬订单和圣诞订单稳步回升 但受东南亚工厂报价偏低影响[7] - 较多常规订单尚未落地[7] 装置结构 - 国内乙二醇老旧装置以石油一体化装置为主 占比约5.4%[7] - 煤制乙二醇装置占比约38.4%[7] - 多数老旧装置已停车[7] 短期展望 - 国内产量将下降 进口量有望增长 整体供应保持平稳[8] - "金九银十"旺季到来 需求增长预期增强[8] - 原油和煤炭价格大概率进一步下跌[8] - 乙二醇成本重心持续下移[8]
烧碱供应压力增加
期货日报· 2025-09-18 07:35
自9月以来,烧碱期货价格维持偏弱震荡态势。国内供应充足,部分下游企业采购量减少,需求有所减少,市场供应压力增加。9月已经过半,传统的"金九 银十"正当时,旺季行情能否兑现? 基本面偏弱 随着前期检修装置恢复生产,烧碱供应压力逐步增加。根据隆众资讯数据,截至9月12日,国内烧碱周度产量为82.11万吨,继续保持近四年同期高位水平; 20万吨及以上烧碱样本企业产能利用率为83.4%,未来装置检修计划逐步减少,产能利用率预计会进一步提升。 需求方面,烧碱大部分下游行业产能利用率已经触顶回落。氧化铝方面,根据隆众资讯数据,截至9月12日,产能利用率为83%,环比下滑1个百分点,预计 产能利用率已经见顶。从山东地区来看,烧碱工厂向主力下游发货的数量明显增加,氧化铝企业原料库存也持续增加。上周山东氧化铝现货价格下降,也给 烧碱市场带来明显利空。 图为氧化铝产能利用率(单位:%) 粘胶短纤方面,纱企按需提货,粘胶短纤工厂发货状态正常,目前大部分工厂新增订单数量有限。截至9月12日,粘胶短纤产能利用率为87.7%,已达到年 内高位及历史高位水平,未来继续提升的空间相对有限。在完成前期订单之后,若无新订单大量跟进,粘胶短纤产能 ...
沥青 等待逢高做空机会
期货日报· 2025-09-18 07:35
市场概况与价格表现 - 沥青市场进入消费旺季,但今年因全国大范围降雨影响,旺季开启时间推迟至9月 [1] - 市场呈现“交投旺、价格不旺”特征,9月期货和现货价格延续弱势运行,旺季去库并未带动价格上涨 [1] - 截至9月15日,沥青低价商谈区间为3520~3650元/吨,高价商谈区间小幅回落 [1] - 沥青期货2511合约已跌破3400元/吨关口,贴水低价现货约100元/吨,9月后运行重心持续下移 [1] - 本周原油价格短线反弹,但沥青期价周一并未跟涨,显示市场看多信心不足 [1] 供需基本面分析 - 沥青社会库存开始去化,但在供需双增背景下,去库力度有限 [1] - 供应端因厂库库存偏低,厂家对增产容忍度较高,生产利润持续增长并基本维持在300元/吨以上,炼厂排产和实际产量均明显增长 [1] - 需求端受贸易商采购心态偏谨慎、社会库存有待消化、消费终端采购意愿不足等因素影响,难以实现超预期增长 [1] 成本与外部市场影响 - 国际能源署与美国能源署双双下调今明两年全球原油需求预期,并调低明年国际原油期货运行预估区间,导致市场做多信心不足 [2] - 原油期货价格反弹高度受限,直接弱化了沥青期货的成本支撑 [2] - 地缘政治风险及全球贸易摩擦复杂多变,存在因突发事件导致原油价格大幅上涨,从而带动沥青价格上涨的可能性 [2] 后市展望与市场态势 - 沥青市场呈现明显的“弱现实、弱预期”态势,期货价格偏弱震荡 [2] - 后市需关注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及经济政策变化 [2]
双粕联袂下跌,宏观预期生变?
期货日报· 2025-09-18 07:32
豆粕与菜粕期货价格下跌原因 - 豆粕和菜粕期货价格昨日均大幅下跌,其中菜粕领跌油脂油料板块 [1] - 本轮下跌主要受宏观层面因素影响,包括我国进口美豆预期提升以及国际市场供应充足 [1] - 中国与阿根廷签署豆粕进口协议,对豆粕期货2601合约价格形成压制,阿根廷46%蛋白豆粕到港完税价约3000元/吨 [1] 国际市场供应与价格压力 - 美豆产量维持高位,若出口持续疲软,价格重心可能进一步下移 [1] - 巴西大豆出口量增加,阿根廷大豆前期出口量处于高位,挤占美豆出口空间 [1] - 国内9-12月大豆进口量预计偏高,豆粕累库周期将持续到11月底,周度库存环比上升 [1] 中美贸易与政策影响 - 中美经贸会谈取得积极进展,强化了中国采购2025/2026年度美豆新作的预期,利空豆粕价格 [2] - 相关部门拟将能繁母猪存栏量调减约100万头,并限制头部企业出栏规模,可能影响未来豆粕饲料需求 [2] - 我国停止进口加拿大菜籽对国内菜粕价格形成支撑,但中澳关系改善及澳大利亚菜籽进口订单增长削弱此利多影响 [3] 菜粕市场基本面分析 - 菜粕价格下跌受豆粕期货价格下跌和宏观因素双重影响 [2] - 加拿大正积极修复对华关系,我国进口加拿大菜籽预期增强,同时水产养殖进入需求淡季,菜粕成交量萎缩 [3] - 加拿大菜籽已进入收获阶段,截至9月8日萨斯喀彻温省与阿尔伯塔省收割率分别为12%和13%,今年菜籽产量同比增加3.6% [3] 后市价格展望 - 豆粕价格大幅回落,但在美豆出口存在不确定性背景下,仍具备反弹动力 [2] - 美豆丰收在即,天气题材炒作结束,叠加国内供应充足,豆粕价格短期承压运行,但下跌空间有限 [2] - 菜粕价格已充分反映供应紧张预期,后续进口政策变动将成为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 [2] 国内库存状况 - 短期沿海菜籽和菜粕库存压力不大,但港口颗粒粕库存处于历史同期高位,仓单压力显著,限制期货价格上行空间 [4] - 折算43%蛋白豆粕进口成本约2930元/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