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证券

搜索文档
华阳集团(002906):单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9%,汽车电子和精密压铸业务持续增长
国信证券· 2025-08-24 21:21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评级(维持)[1][4][6][5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Q2营收28.22亿元,同比增28.10%,环比增13.36% [1][9] - 2025Q2归母净利润1.86亿元,同比增28.52%,环比增19.57% [1][9] - 2025H1营收53.11亿元,同比增26.65%;归母净利润3.41亿元,同比增18.98% [9] - 2025Q2毛利率19.5%,环比提升1.3pct;净利率6.6%,环比提升0.4pct [1][20] - 2025Q2四费率12.2%,同比降1.0pct,环比降0.4pct [1][22] 分业务表现 - 汽车电子业务2025H1收入37.88亿元,同比增23.37%;毛利率16.91% [1][9] - 精密压铸业务2025H1收入12.92亿元,同比增41.32%;毛利率24.22% [1][9] - 电子后视镜、座舱域控、车载摄像头等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增长 [3][10][34] - HUD产品市占率国内第一,车载无线充电产品市占率国内第一、全球第二 [10] 客户与合作进展 - 与华为、小米深度合作:为M5、M7提供HUD、液晶仪表等;为SU7 Ultra配套翻转仪表屏、50W无线充电;为YU7打造天际屏 [2][42][46] - 客户结构优化:前五大客户占比均衡,新势力及国际车企占比提升 [3][10][34] - 新获Stellantis、福特、上汽大众、长安、奇瑞、小米等国内外客户定点项目 [3][34][57] - 精密压铸新获采埃孚、博世、比亚迪、泰科等客户项目 [3][53] 产品与技术进展 - 推出舱泊一体域控、舱驾一体域控产品,在研中央计算单元 [3][31][56] - 国内率先量产VPD产品,整合屏幕与HUD光学显示技术 [35][56] - AR-HUD实现15000nit亮度、4.5米投影距离,搭载于乐道L90 [47] - 2025H1研发投入4.40亿元,同比增长17.92%,占营收8.29% [25] - 拥有有效专利993项,其中发明专利433项 [25] 产能与全球化布局 - 推进惠州、上海、长兴、江苏等地产能扩建 [54] - 设立泰国、墨西哥子公司,芜湖华阳技术公司揭牌 [54]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6/2027年营收125.2/154.3/190.3亿元 [4][58] - 预计2025/2026/2027年净利润8.5/11.0/14.2亿元 [4][58] - 预计2025年市盈率19.7倍,2026年降至15.1倍 [5][59]
宏观经济宏观周报:高频指标连续两周超季节性上升-20250824
国信证券· 2025-08-24 21:20
经济增长与高频指标 - 国信高频宏观扩散指数B本周标准化后上升0.3,连续两周超季节性上升,表现优于历史平均水平[1][11] - 消费领域景气回升,投资和房地产领域景气基本保持不变[1][11] - 指数C录得-2.5%,较上周上升0.5个百分点[12] 资产价格预测 - 当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预测值高于实际值70个基点,显示国内利率偏低[16][20] - 预计下周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将上行至2.49%,上证综合指数将下行至3206.20点[19][20] - 上证综合指数当前实际值为3763.68,预测值低于实际值556.04点[20] 通胀指标预测 - 预计8月CPI环比上涨0.1%,同比回落至-0.3%[2][13] - 食品价格环比预计上涨0.5%,非食品价格环比约为零[2][13] - PPI环比预计上涨0.4%,同比明显回升至-2.5%[2][13][38] 行业与市场数据 -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1.6%,社零总额当月同比3.7%,出口当月同比7.2%[3] - M2同比增长8.8%[3] - 海外市场动荡存在不确定性风险[2][40]
福能股份(600483):25Q2电量下降影响业绩,中期拟派发现金红利2.03亿元
国信证券· 2025-08-24 21:17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4][24]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44%至63.69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48%至13.37亿元 [1][7] - 净利润增长主要受益于福建省风况改善导致风电发电量增加,以及晋江气电替代电量结算同比上升 [1][7] - 2025年第二季度受发电量下降影响,营收同比减少8.54%至32.72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1.65%至5.85亿元 [2][7] - 公司中期拟派发现金红利2.03亿元,占半年度归母净利润的15.18% [3][24] - 电源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目标2025年末控股装机容量达1500万千瓦,2030年末达2000万千瓦 [3][2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提升4.89个百分点至28.31%,主要因煤价下降及风电发电量增加 [17] - 净利率同比上升4.39个百分点至26.11%,受益于毛利率提升和费用率下降 [17] - 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1.07个百分点至2.95%,管理费用率微增0.05个百分点至2.13% [17] - 经营性净现金流同比下降8.2%至16.21亿元,投资性净现金流流出14.04亿元 [20] - 2025年上半年ROE为5.23%,较去年同期下降0.17个百分点 [20] 发电量数据 - 2025年上半年风电发电量28.67亿千瓦时(+8.37%),其中海上风电16.90亿千瓦时(+10.42%),陆上风电11.77亿千瓦时(+5.54%) [16] - 2025年第二季度风电发电量9.54亿千瓦时(-17.00%),海上风电5.63亿千瓦时(-15.96%),陆上风电3.91亿千瓦时(-18.45%) [2][16] - 天然气发电量第二季度10.15亿千瓦时(-2.71%),热电联产发电量21.55亿千瓦时(-7.24%),燃煤发电量12.88亿千瓦时(-1.18%) [2][16]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3/30.2/33.5亿元,同比增长5.0%/3.1%/10.9% [4][24] - 对应EPS分别为1.06/1.09/1.21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9.3/9.0/8.1倍 [4][24] - 预测2025年营业收入140.93亿元(-3.2%),2027年增至157.69亿元(+12.4%) [5] 业务发展 - 泉惠热电2×66万千瓦热电项目、仙游和木兰抽蓄项目有序推进 [3][23] - 长乐外海J区风电65.6万千瓦项目、泉惠热电二期2×65万千瓦项目进入建设准备阶段 [3][23] - 南安抽水蓄能120万千瓦电站项目已获核准 [3][23] - 公司持续聚焦"绿色能源"战略,强化清洁能源规模优势 [3][23]
信测标准(300938):二季度业绩同比增长12%,产能扩张驱动新一轮增长
国信证券· 2025-08-24 21:17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评级,一年期合理估值25.86-31.03元,对应2026年PE 25-30倍 [3][6][79] 核心观点 - 公司为国内领先的检测服务与试验设备一体化服务商,2024年收入7.25亿元,归母净利润1.76亿元,2014-2024年收入CAGR 20.43%,净利润CAGR 21.50% [1][13] - 2025年上半年收入3.72亿元(同比+1.35%),归母净利润0.95亿元(同比+2.40%),其中Q2收入2.06亿元(同比+10.45%),净利润0.58亿元(同比+11.82%),增长主要来自汽车检测业务 [1][2] - 产能扩张驱动增长,宁波检测中心2024年底投产,华中检测基地2025年试运行,新增产能37.55%,支撑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检测需求 [2][13][24] - 布局机器人领域,2025年成立信测机器人公司,推动检测业务智能化与自动化发展 [3][20] - 员工持股计划覆盖核心人员,考核2025-2027年营收及净利润增长目标10%/20%/30% [3][51] 业务分项表现 - **汽车检测**:2025H1收入1.62亿元(同比+10.52%),毛利率69.10%,受益电动化、智能化及自动驾驶趋势 [2][13][54] - **电子电气检测**:2025H1收入0.90亿元(同比+2.35%),毛利率63.15%,拥有华南最大EMC/RF检测中心及国际资质 [2][17][18] - **试验设备**:2025H1收入0.72亿元(同比-14.85%),毛利率39.38%,子公司三思纵横为国内拉力试验机龙头 [2][19][20] - **其他业务**:日用消费品及健康环保检测持续增长,2025-2027年预计增速超20% [56][57] 财务表现 - 盈利能力强劲,2024年毛利率57.99%,净利率25.01%,2025H1毛利率升至61% [1][32] - 费用管控优化,2025H1销售费用率15%,管理费用率6%,研发费用率维持8%以上 [33][34] - 现金流质量改善,2022-2024年经营现金流持续高于净利润 [43][44] - 分红政策积极,2024年股利支付率36.7%,上市以来平均支付率28.58% [51][52] 盈利预测 - 2025-2027年预计营收7.96/9.05/10.39亿元,增速9.76%/13.69%/14.85% [5][57][59] - 预计归母净利润2.03/2.39/2.81亿元,增速15.52%/17.30%/17.88% [5][60][61] - 对应PE 28/24/20倍,PB 4.20/3.69/3.22倍 [5][77] 产能与扩张 - 可转债募资5.45亿元用于华中基地及新能源实验室扩建,新增检测能力77.17万小时/年 [24][53] - 宁波中心投产后提升新能源汽车及电子电器检测承载能力 [13][25] - 机器人业务布局加速,合资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公司持股60% [20][25] 行业与竞争优势 - 检测服务覆盖汽车、电子电气、消费品、环保四大领域,资质齐全且获国际认可 [13][17][18] - 汽车检测聚焦DV/PV测试,受益车型多样化及智能化需求增长 [14][16] - 电子电气检测具备CBTL资质,为UL、TUV等机构认可,提供一站式服务 [17][18] - 设备业务与检测协同,三思纵横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9][20]
中煤能源(601898):增效降本,长期配置价值凸显
国信证券· 2025-08-24 20:32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4][5]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增效降本和产业链优化对冲煤价下行压力,长期配置价值凸显 [1][4] - 煤炭业务产量稳中有增且成本管控成效显著,但毛利受煤价下跌拖累 [2][12] - 煤化工业务产销量增长但产品价格普遍下跌,导致毛利收缩 [3][17] - 煤矿装备及金融业务毛利逆势提升,中高端订单占比超85% [3][20] - 派发中期分红(每股0.166元),分红比例达当期净利润的30% [4][20] - 持续推进"煤-电-化-新"产业链建设,多个重点项目取得进展 [4][22]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744.4亿元(同比-20.0%),归母净利润77.1亿元(同比-21.3%) [1][10] - 2025Q2营收360.4亿元(同比-24.3%,环比-14.1%),归母净利润37.3亿元(同比-22.7%,环比-6.3%) [1][10] - 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62/165/172亿元(原预测168/169/177亿元) [4][8] 煤炭业务详情 - 2025Q2商品煤产量3399万吨(同比+0.7%),其中动力煤3159万吨(+2.2%),炼焦煤240万吨(-16.4%) [2][12] - 自产商品煤销量3443万吨(同比+1.6%),总销量6454万吨(同比-7.4%) [2][12] - 自产煤单位成本显著下降:2025H1为263元/吨(同比-30元/吨),2025Q2为256元/吨(同比-38元/吨,环比-13元/吨) [2][12] - 成本下降主要来自材料成本(-5.9元/吨)、人工成本(-6.1元/吨)及其他成本(-25.31元/吨)的优化 [2][12] - 售价大幅下跌:动力煤419元/吨(同比-89元/吨,环比-35元/吨),炼焦煤844元/吨(同比-395元/吨,环比-78元/吨) [2][12] - 2025Q2煤炭板块毛利69亿元(同比-28亿元,环比-5.6亿元) [2][12] 煤化工业务详情 - 2025H1产/销量298.8/316.6万吨(同比+2.1%/+2.7%) [3][17] - 产品价格同比变化:聚烯烃-3.9%、尿素-19%、甲醇-0.2%、硝铵-13.5% [3][17] - 单位成本分化:聚烯烃+9.6%(因装置大修)、尿素-11%、甲醇-23.5%、硝铵+6.2% [3][17] - 板块毛利14亿元(同比-8亿元) [3][17] 其他业务及发展动态 - 煤矿装备业务营收47.7亿元(同比-15.3%),毛利9.5亿元(同比+9.6%),新签合同113.5亿元 [3][20] - 金融业务营收11.7亿元(同比-8.1%),毛利7.9亿元(同比+4.2%) [3][20] -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里必煤矿、苇子沟煤矿按计划推进,乌审旗煤电项目开工,榆林煤化工二期土建完工,光伏项目加速建设 [4][22] - 新增项目贡献收益:安太堡发电项目上半年利润近亿元,多个光伏项目并网发电 [4][22]
锂电产业链双周评(8月第2期):锂电行业反内卷持续深化,车用固态电池规格尺寸团标正式立项
国信证券· 2025-08-24 20: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优于大市(维持)[1] 报告核心观点 - 锂电行业反内卷持续深化,行业自律行为逐步加强,包括隔膜和磷酸铁锂材料企业达成价格自律、暂停扩产等共识[4] - 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推进,材料、电池、政策端均有突破性进展,能量密度目标达400-450Wh/kg[4][16] - 新能源车销量保持增长但增速分化,中国、欧洲市场表现强劲,美国市场增速相对温和[4][44] - 锂电材料价格显著上涨,碳酸锂价格两周内上涨16.69%,磷酸铁锂价格上涨10.05%,推动电芯报价上行[4][24] - 储能行业提出反内卷倡议,旨在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4][17] 行业动态总结 固态电池进展 - 格林美与蔚蓝锂芯签署协议,计划三年内实现400Wh/kg以上超高比能锂电池产业化[4][16] - 南都电源签署2.8GWh半固态电池储能项目订单,采用314Ah半固态电池[4][16] - 融捷能源发布450Wh/kg全固态电池,计划2026年建成0.2GWh中试线[4][16] - 《电动汽车用全固态电池单体规格尺寸》团体标准正式立项,规范封装方式及尺寸[4][16] 反内卷倡议与行动 -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发布储能行业反内卷倡议,涉及成本价格规范、技术创新等多维度[4][17] - 干法隔膜骨干企业达成价格自律、暂停扩产等共识[4][20] - 磷酸铁锂材料分会召开会议,商讨应对产能过剩解决方案[4] 新能源车销量数据 - 7月中国新能源车销量126.2万辆,同比+27%,渗透率48.7%[4][38] - 1-7月中国新能源车累计销量822.0万辆,同比+39%[4][38] - 7月欧洲九国新能源车销量22.08万辆,同比+41%,渗透率27.4%[4][44] - 7月美国新能源车销量14.41万辆,同比+14%,渗透率10.5%[4][44] 价格变动情况 - 碳酸锂价格8.39万元/吨,较两周前上涨1.20万元/吨,涨幅16.69%[4][24] - 磷酸铁锂价格3.62万元/吨,较两周前上涨10.05%[4][24] - 三元材料523价格11.98万元/吨,上涨2.42%[24] - 动力电芯报价小幅上行,三元动力电芯/铁锂动力电芯报价分别为0.385/0.325元/Wh[4] 板块行情与个股表现 - 近两周锂电池板块上涨9.9%,电池化学品板块上涨8.3%,锂电专用设备板块上涨7.3%[12] - 重点个股中珠海冠宇上涨12.5%,科达利上涨6.2%,盛弘股份下跌8.1%[12] - 宁德时代2025H1营收1788.86亿元,同比+7%,净利润304.85亿元,同比+33%[14] - 亿纬锂能2025H1营收281.70亿元,同比+30%,但净利润16.05亿元,同比-25%[14] 全球市场展望 - 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2066万辆,同比+20%,其中中国销量1411万辆,欧洲364万辆,美国166万辆[67][69] - 预计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1301GWh,同比+24%,其中中国需求量818GWh,欧洲268GWh,美国122GWh[68][69] - 2025年1-7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504.4GWh,同比+37%,宁德时代市场份额37.9%居首[50][53]
算力租赁专题报告:Neocloud引领算力租赁发展,国内市场发展可期
国信证券· 2025-08-24 20:28
行业投资评级 - 通信行业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维持评级)[2] 核心观点 - 全球算力景气度延续,英伟达GB系列高密度算力机柜加速出货推动高端算力需求提升[3] - GPU云(算力租赁)市场快速发展,预计2033年全球市场规模增至128亿美元[4] - 国内算力租赁市场迎来发展契机,测算净利率或达15%,与海外商业模式具有相似性[5] - AI算力景气度持续,GPU云作为解决高端算力供需不匹配的核心解决方案,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5] 算力高景气度延续,英伟达AI芯片仍领先市场 - 2028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227亿美元,其中生成式AI服务器占比从2025年29.6%提升至37.7%[3][14] - 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算力市场规模将达到259亿美元,同比增长36.2%,2025-2028年CAGR为31%[14] - 中国推理工作负载占比从2024年65%提升至2028年73%,推理侧复合增长率34.27%[14][19] - 英伟达GB300芯片基于Blackwell Ultra架构,拥有2080亿个晶体管,GB300 NVL72系统理论算力达1万亿次浮点运算/秒,预计2025年Q3交付[23][24] - 英伟达Vera Rubin 144架构2026年下半年推出,提供3.6 ExaFLOPS推理性能,约为GB300 NVL72的3.3倍[31] - AMD MI350系列GPU将于2025年三季度通过云服务提供,MI355X在Llama 2 70B微调中性能是B200的1.1倍[32][33] - DeepSeek-V3训练使用2048块H800 GPU,花费558万美元,成本不到其他顶尖模型的十分之一[36] - 2025年4月Google tokens月均调用量达480万亿,较2024年4月增长50倍;微软Azure AI 2025年一季度处理超100万亿Token,同比增长5倍[41] - 2025年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200亿美元,英伟达GPU占AI服务器市场80%以上份额[51] - 2025年亚马逊、谷歌、微软、Meta合计Capex预计增至3610亿美元,同比增幅超58%[3][63] 全球高端算力资源稀缺,GPU云市场价值显现 - 预计2022年至2032年全球AI产业规模CAGR达42%,2032年达到1.3万亿美元[67] - 全球生成式AI服务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增长至1800亿美元,2022-2027年CAGR为169.7%[73] - 算力租赁提供灵活、低成本解决方案,签约制模式较GCP便宜40%[76] - NeoCloud专注于AI高性能GPU云服务,与传统云厂商形成差异化竞争[79] - 算力租赁初期成本较自建低70%以上,部署时间分钟级,而自建需6-18个月[82] - 微软为CoreWeave第一大客户,2024年贡献62%营收,CSP自建转租赁成为趋势[83][97] 海外算力租赁市场快速增长 - CoreWeave 2024年营收19.15亿美元,2023/2024年同比增速分别为1346%/737%[88][93] - CoreWeave 2025Q2营收12.13亿美元,环比增长23.55%,订单backlog达301亿美元[93][94] - CoreWeave拥有32个AI数据中心,25万个英伟达GPU,总签约电力1.3吉瓦[104] - Nebius 2025Q2营收1.05亿美元,同比增长625%,毛利率71.36%[121] - Nebius计划2025年部署超22000个NVIDIA Blackwell GPU,预计年化营收7.5-10亿美元[121] - Omniva与纬颖讨论GB200 NVL72订单,首批约1000柜,采用沉浸式冷却系统支撑超大规模AI算力部署[131][132] 国内算力租赁市场未来可期 - 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租赁市场规模达377EFlops(FP16),同比增长88%,预计2027年达1346EFlops,未来三年CAGR 53%[140] - 互联网行业占中国智能算力租赁需求62%,金融和政务分别占6%和14%[145] - 字节跳动2025年CAPEX预期1600亿元,阿里计划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用于云计算和AI基础设施[150] - 中国智能算力租赁市场价格下降,A800租赁价格从2023年6月6万元/台/月降至2025年6月2.8万元/台/月,降幅53%[153] - 华为昇腾910B算力320TFlops(FP16),是英伟达H20的近2倍,但集群训练性能大多不及英伟达A100/A800系列的50%[159]
估值周观察(8月第2期):3800点上的A股估值众生相
国信证券· 2025-08-24 20:27
核心观点 - 全球权益市场近一周涨多跌少,美股先跌后涨,道指强于纳指标普,欧洲市场英国表现优于法国和德国,日韩小幅回调,AH股上涨 [3][9] - 全球估值分位数总体偏高,纳指近一年PE分位数回落至40%以内,欧洲整体分位数均在90%以上,恒生中型股估值分位数赶顶 [3][9] - A股核心宽基普遍上涨,估值快速扩张,中证100上涨4.21%,成长风格强于价值,大中小盘成长均上涨4%+,国证2000PE接近60倍,扩张1.92x,中证1000PE突破45x,扩张1.89x [3][27] - TMT行业涨幅领先,通信、电子、计算机分别上涨10.84%、8.95%、7.93%,PE分别扩张4.34x、5.63x、7.28x,银行仅上涨1.25%,估值扩张幅度较低 [3][49] - 半数以上行业估值达近一年最高水平,电子通信PE分位数位于近5年最高点,食品饮料滚动五年PB、PS、PCF分位数均低于12% [3][50] - 新兴产业表现分化,光模块、半导体涨幅居前,云计算、半导体等PE扩张幅度超过10x,光模块、半导体概念上涨超过12% [3][58] 全球估值跟踪对比 - 美股纳指100PE下降0.34x至34.97x,标普500PE为28.60x,位于2010年以来77.91%分位数,英国富时100PE为20.35x,位于99.60%分位数 [8][10] - 全球PB分位数中,标普500为5.28x,显著超过75%分位数,日经225为2.08x,印度SENSEX30为3.76x,恒指和沪深300位于长期中枢附近 [15] - 全球PS分位数中,标普500为3.39x,高于75%分位数(2.49x),日经225为1.21x,沪深300为1.50x,均超过75%分位数 [16][19] - 全球PCF分位数中,标普500为22.67x,日经225为10.83x,显著高于75%分位数,印度SENSEX30位于25%分位数以下 [20][22] A股宽基估值跟踪 - 上证指数PE扩张0.53x至16.41x,沪深300PE扩张0.51x至13.97x,中证1000PE扩张1.89x至45.63x,国证2000PE扩张1.92x至59.66x [28] - 成长风格PE为20.28x,价值风格为9.85x,小盘PE为35.89x,大盘PE为16.00x,成长风格分位数相对占优,国证成长滚动一年PE分位数为62.24% [29][34] - 大盘成长近一年PE分位数仅为44.81%,是主要宽基中唯一低于50%的品种,价值风格分位数均触顶 [29][30] - PB方面,国证成长PB为3.00x,国证价值为1.02x,小盘指数PB为2.25x,大盘指数为1.70x,大盘指数突破2010年25%分位数(1.57x) [35][39] - PS方面,全APS达到1.62x,逼近2010年75%分位数,成长风格PS显著高于价值风格 [40][42] - PCF方面,上证指数达到8.58x,接近2010年75%分位数(8.84x),成长风格PCF为10.81x,价值风格为5.27x [43][47] A股行业及赛道估值跟踪 - TMT行业估值扩张显著,电子PE为66.66x,计算机为99.30x,通信为44.32x,银行PE仅为6.75x,扩张0.08x [49] - 电子、计算机、通信PE分位数均达100%,食品饮料PB、PS、PCF分位数均低于12%,农林牧渔PCF分位数近五年低于6% [50][51] - 长期PE分位数前五行业为房地产、计算机、商贸零售、电子、汽车,PB分位数前五为通信、汽车、电子、国防军工、计算机 [54] - PS分位数前五为国防军工、通信、银行、基础化工、非银金融,PCF分位数前五为基础化工、银行、钢铁、通信、煤炭 [57] - 新兴产业中半导体产业PE扩张15.94x至129.99x,人工智能PE扩张11.48x至82.63x,光模块概念上涨14.59% [58][59]
洽洽食品(002557):2025年上半年渠道结构调整、成本压力显著
国信证券· 2025-08-24 19:50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3][5]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27.5亿元,同比-5.0%,归母净利润0.9亿元,同比-73.7% [1][8] - 渠道结构调整显效,直营渠道收入同比+63.0%,电商渠道占比提升至16.4% [1][8] - 成本压力导致毛利率同比-8.1个百分点,但Q2环比改善至21.4% [2][9]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4.0/6.5/7.5亿元,同比增速-52.5%/+60.5%/+15.8% [3][10] -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9/18/16倍,已反映短期成本压力 [3][10] 财务表现 收入端 - 1H25分品类收入:葵花子同比-4.4%,坚果同比-7.0%,其他品类同比-13.8% [1][8] - Q2单季度收入同比+9.7%,扭转Q1同比-13.8%的下滑趋势 [1][8] - 分区域收入:东方区-24.8%,南方区+2.4%,北方区-19.8% [1][8] 利润端 - 1H25毛利率20.3%,其中葵花子/坚果毛利率分别同比-7.7/-14.0个百分点 [2][9] - Q2销售费用率同比+4.0个百分点,主因市场费用投放和团队激励增加 [2][9] - Q2归母净利率同比-8.0个百分点,扣非归母净利率同比-7.0个百分点 [2][9] 盈利预测 - 2025-2027年营业收入预测73.8/78.4/83.7亿元,同比+3.6%/+6.2%/+6.7% [3][4][10] - EPS预测0.80/1.28/1.48元,较前次预测下调0.56/0.44/0.46元 [3][12] - 2025年毛利率预测22.9%,较前次预测下调2.2个百分点 [12] 业务调整 - 积极拓展量贩零食渠道和山姆等新兴渠道 [1][8] - 持续优化采购模式应对原材料成本上涨 [2][9] - 2024年度现金分红比例达76%,增强股东回报 [3][10]
策略解读:3800点之后怎么看
国信证券· 2025-08-24 19:49
核心观点 - A股市场在3800点以上仍维持乐观看法 主要基于股房性价比指标处于历史35.7%分位 显示股票相对房地产具备较高吸引力 同时市场情绪转暖但未过度亢奋 投资组合构建遵循"产品排他性、龙头寡占度、创新独特性"三优框架 重点布局研发转化率高的半导体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3][4][7][11][12] 市场表现与估值分析 - 上证指数收于3825.76点 单周上涨3.49% 年内涨幅达12.52%[3] - 股房性价比指标处于历史35.7%分位数 虽较年初上行 但仍处于股票配置舒适区间[3][4][7] - 历史上2013年底、2016年3月、2020年10月等时点均出现类似配置机会提示[4] 市场情绪与资金逻辑 - A股情绪指标显著转暖 但未达到2024年三季度末快牛期间的亢奋状态[3][8] - 情绪回暖主要贡献项来自交易量化和消费者信心维度[8][10] - 当前市场驱动更多来自分母端资金流动性而非传统地产周期分子端盈利逻辑[7] - 沪深300情绪指标持续提示乐观信号 中报业绩期资金倾向估值与盈利匹配的胜率思维[8][11] 投资框架与行业配置 - 采用"三优框架"构建组合:产品排他性、龙头寡占度、创新独特性三项指标均前1/2的行业能跑赢全A[11][12] - 组合权重归因:产品>业态>创新 产品优势是股价第一驱动力[12] - 双优组合表现最佳:组合6(产品+创新双优)覆盖半导体材料、生物医药Ⅲ、白酒等 组合7(产品+业态双优)覆盖体育户外品牌、锂电设备、水电等[11][12][16] - 重点布局行业:研发转化率高的半导体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 格局清晰的水电、锂电设备作为底仓[3][12] - 需回避产品落后、仅依赖业态或创新单强的行业(如组合1和组合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