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比亚迪(002594)
icon
搜索文档
济南起步区今年将新开工建设一批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
齐鲁晚报网· 2025-08-28 11:12
新能源汽车产业 -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将开工建设宾理科技高端新能源汽车、金固车用低碳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项目 [1] - 比亚迪济南基地一期于2022年建成投产 已生产海豹06、元PLUS、腾势N9等8款车型 累计贡献产值近1000亿元 [1] - 济南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正加速向千亿级规模崛起 [1] 太阳能电池产业 - 爱旭太阳能高效电池组件一期项目已实现投产 产品光电转化效率提升至24.4%以上 连续30个月蝉联国际同业商用组件效率排行榜第一 [1] - 山东能源钙钛矿光伏电池项目已建成100MW中试量产线 技术水平达到行业一流 填补了长江以北平米级钙钛矿光伏电池研发制造领域空白 [1] 氢能源产业 - 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项目三条生产线全线有序运行 年产能各1000台(套)的水冷发电燃料电池、水冷车用燃料电池、空冷燃料电池及系统 [2] - "氢腾"燃料电池在南极秦岭站顺利投运发电 搭载起步区燃料电池的商用车已推广至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区 [2] - 氢能应用场景持续扩大 [2]
突然拉升!A股三大指数翻红,寒武纪大涨
中国基金报· 2025-08-28 10:51
A股市场表现 - 沪指涨0.42%,深证成指涨1.06%,创业板指涨1.78%,超2500只个股上涨 [1] - 科创50指数涨幅扩大至3.55% [2] - 中芯国际现价110.68元,涨9.03%,总市值5454亿,年初至今涨16.97% [3] - 西部超导现价60.84元,涨6.07%,总市值395亿,年初至今涨44.01% [3] - 寒武纪现价1430.01元,涨4.22%,总市值5982亿,年初至今涨117.33%,股价最高攀升至1446.99元/股 [3] 卫星互联网概念股走强 - 卫星互联网指数开盘涨幅超4% [4] - 中国卫星涨停,现价40.10元,涨10.01%,总市值474亿,年初至今涨46.94% [4][5] - 星网宇达涨停,现价23.78元,涨9.99%,总市值49亿,年初至今涨25.42% [4][5] - 创远信科现价30.28元,涨14.26%,总市值43亿,年初至今涨104.77% [4][5] - 华力创通现价25.50元,涨13.08%,总市值169亿,年初至今涨22.07% [4][5] - 卫星互联网指数本周以来涨跌幅近6% [6] 卫星通信政策支持 - 工信部发布《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 [5] - 支持电信运营商开展终端设备直连卫星业务,支持探索新型卫星通信业务,进一步扩大向民营企业开放 [5] - 适时开展低轨卫星通信应用商用试验,促进卫星通信、5G/6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深度互融 [5]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盘初双双跌超1% [7] - 美团跌近9.5%,阿里巴巴跌超5%,京东跌2.4% [7] - 美团二季度净利润大幅下降89%,将利润下滑的原因归为"本季度开始的非理性竞争" [7] 新能源汽车板块 - 新能源汽车普跌,小鹏汽车跌超4%,理想汽车跌超3%,蔚来汽车、比亚迪股份跌超2% [8]
磷酸铁锂加入反内卷阵营,企业称“电池盈利不代表产业链都好”
华夏时报· 2025-08-28 10:12
行业会议背景与目的 -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磷酸铁锂材料分会召开第一届第二次理事会 会议主题为行业内卷及去落后产能 参会企业包括湖南裕能 万润新能 安达科技 德方纳米 龙蟠科技旗下常州锂源 当升科技旗下当升蜀道 华友钴业旗下友山科技 丰元股份旗下丰元锂能 天原股份旗下天原锂电共9家头部企业 [1] - 会议主要响应中央反内卷要求 部委希望了解行业现状 协会协调提供企业集中交流机会 [1][2] - 讨论议题包括行业内卷 落后产能淘汰 全产业链低碳转型路径 [2] 行业供需与价格动态 - 磷酸铁锂电池需求增长迅速 2024年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装车548.4GWh 同比增长41.5% 其中磷酸铁锂装车409GWh 同比增长56.7% 三元电池装车139GWh 同比增长10.2% [5] - 正极材料中磷酸铁锂占比超七成 2024年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329.2万吨 同比增长32.9% 其中磷酸铁锂出货量242.7万吨 同比增长48.2% [5] - 产能严重过剩 名义产能超500万吨 两倍于2024年出货量 2022年底产能212万吨 2023年底增至427万吨 [5] - 价格大幅下跌 动力型磷酸铁锂从2023年初16.6万元/吨暴跌至2024年3.6万元/吨 [6] - 碳酸锂价格约8万元/吨 磷酸铁锂价格维持3.6万元/吨低位 [11] 企业盈利与经营状况 - 头部企业普遍亏损 德方纳米 万润新能 龙蟠科技自2023年起持续亏损 仅湖南裕能勉强维持盈利 [1][6] - 2025年上半年湖南裕能营收143.58亿元 同比增长33.17% 归母净利润3.05亿元 同比下降21.59% 毛利率6.97% 同比下降1.02个百分点 [10] - 当升科技营收44.3亿元 同比上升25.17% 归母净利润3.11亿元 同比上升8.47% 但磷酸铁锂业务毛利仅3.02% [10] - 安达科技亏损1.68亿元 但亏损额同比收窄52.83% 毛利率从去年同期-9.04%升至0.55% [11] - 产能利用率分化 湖南裕能达93.15% 德方纳米为75.4% 2023年6月行业平均开工率低至50.41% [6] 技术升级与产品结构 - 高压实磷酸铁锂成为发展趋势 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动力产品基本采用三代及以上材料 储能或低端厂商使用二代产品 [8] - 高压实产品议价权更高 可带动加工费上涨 2024年下半年出货占比提升明显 [8] - 5家企业拥有已出货或客户验证阶段的高压实产品 包括龙蟠科技 富临精工 湖南裕能 万润新能 [8] - 安达科技三代产品成为主流 议价能力增强 价格上涨且稳定 带动盈利空间提升 [11] 反内卷政策与行业展望 - 反内卷政策驱动下 碳酸锂及磷酸铁锂等材料落后及过剩产能有望加速出清 行业供需格局将逐步改善 [3] - 短期受供应偏紧影响 碳酸锂价格保持偏强走势 有望带动磷酸铁锂价格进一步上行 [3] - 行业仍需解决低端产能干扰问题 许多公司无法提供优质产能但仍继续生产 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7] - 下游客户集中度高限制盈利空间进一步扩大 [11]
港股三大指数均跌逾1%!美团跌9%,小鹏汽车跌6%,阿里巴巴、蔚来、理想汽车均跌3%,比亚迪股份、京东跌逾2%
格隆汇· 2025-08-28 09:54
市场指数表现 - 恒生指数下跌285.28点至24916.48点,跌幅1.13% [2] - 国企指数下跌119.29点至8900.97点,跌幅1.32% [2] -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86.40点至5611.13点,跌幅1.52% [2] 互联网科技公司股价表现 - 美团股价下跌超过9% [1] - 阿里巴巴股价下跌超过3% [1] - 京东股价下跌超过2% [1] 新能源汽车行业股价表现 - 小鹏汽车股价下跌超过6% [1] - 蔚来汽车股价下跌超过3% [1] - 理想汽车股价下跌超过3% [1] - 比亚迪股份股价下跌超过2% [1]
贵州省长李炳军会见比亚迪执行副总裁、弗迪电池公司董事长何龙一行
新浪财经· 2025-08-28 09:46
公司战略与投资 - 比亚迪集团将进一步加大在贵州投资布局力度 [1] - 持续推进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 [1] - 深化新型动力电池和储能等领域务实合作 [1] 地区产业发展 - 贵州加快"电动贵州"建设 [1] - 推动新能源电池材料、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 [1] - 立足矿产资源等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做强做优新能源产业 [1] 政企合作 - 双方将在良好合作基础上持续拓展合作领域 [1] - 贵州继续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支持发展 [1] - 合作立足市场需求以实现共赢发展 [1]
西部证券:中企在欧碳积分收入或好于预期 持续看好新能源车出海欧洲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09:37
中国车企在欧洲碳积分收入前景 - 中国车企在欧洲的单车碳积分收入或好于市场预期 源于欧盟及英国严格的碳排放法规罚款要求和零排放汽车销量占比要求 [1] - 以零跑与Stellantis合作为例 每辆纯电车可为Stellantis减少约0.89万欧元罚款 [1] - 尽管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可能导致碳积分稀缺性下降 但目前严格的碳排放要求仍支撑积分价值 [1] 欧洲新能源车渗透率驱动因素 - 欧洲B/C级车型尤其是B级SUV销量基数大但新能源渗透率低 成为本轮渗透率提升的关键 [2] - 豪华车型(D/E/F级)新能源渗透率已接近50% 而平价品牌如大众、雷诺电动化增速或高于行业平均 [2] - 经济型车是欧洲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的核心驱动力 不同于上一周期豪华品牌主导的电动化转型 [2] 中国车企欧洲市场发展策略 - 中国插混车型在欧洲销量增长较快 有望在欧盟碳排放考核过渡期内持续受益 [3] - 中国纯电车在欧洲进展慢于插混 受欧盟关税影响 在当地有产能及计划推出经济型车型的车企增长更快 [3] - 重点关注比亚迪、上汽集团、吉利汽车和奇瑞汽车等插混车型出口企业 以及零跑汽车等纯电布局企业 [3][4] 投资标的建议 - 整车标的建议关注零跑汽车、比亚迪、上汽集团、吉利汽车、小鹏汽车、蔚来汽车 [4] - 欧洲新能源车产业链建议关注威迈斯、敏实集团、法拉电子、欣锐科技、富特科技 [4]
中国汽车品牌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豪华车”的定义更丰富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8 08:35
中国豪华车市场重新定义 - 豪华车定义从价格和品牌转向功能体验和智能化 消费者更看重电气化智能化带来的新体验 如智能驾驶舒适乘坐和娱乐功能 [1][3] - 中国汽车品牌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开始进入豪华车领域 [1] 国产车高端配置普及 - 空气悬架等原高端进口车配置成为国产车标配 如岚图FREE 318配备100毫米可调空气悬架 4种模式 离地间距113毫米至213毫米可调 [2] - 零重力座椅多屏交互自动泊车等功能在国产品牌广泛应用 30万元以下车型拥有传统豪华车体验 [2] - 空气悬架车型起售价从50万元大幅下降至20万元左右 [4] 消费者需求变化 - 新购车群体更强调科技含量和智能体验 如全场景语音交互和远程控制功能 [3] - 年轻消费者重视科技感 对比传统豪华车有线连接等落后功能 [3] - 豪华车与经济型车区分逻辑从价格差异转向功能差异和体验差异 [4] 30万元以上市场自主品牌崛起 - 新势力品牌直接切入30万元以上市场 蔚来理想问界等凭借设计服务和技术吸引用户 问界M9累计交付突破20万台 [5] - 传统自主品牌通过子品牌进军豪华车领域 比亚迪仰望U8售价超百万元 稳居百万豪车销量前列 吉利极氪主打性能豪华 [6] - 中国品牌在30万元以上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占比超过八成 [6] 中国品牌高端化成果 - 中国品牌乘用车上半年销售927万辆 同比增长25% 占乘用车总量68.5% 占有率提升6.6个百分点 [6] - 比亚迪仰望鸿蒙智行尊界等打入百万级市场 岚图汽车向合资品牌共享三电总成混动等核心技术 [7] - 传统国际豪华品牌如宝马奥迪奔驰与华为Momenta等中国企业在智能驾驶领域合作 [7] 海外市场表现 - 蔚来在欧洲市场推广EL6EL8ET5等车型 计划2026年进入南欧11国 [8] - 比亚迪在西班牙月销量突破万辆 市场占有率9.7% 在意大利上半年注册量超9000台 市场占有率突破10% [8] - 仰望U8L在中东市场综合续航突破1000公里 红旗H9E-HS9成为中东市场中国豪华车代名词 获沙特国家汽车奖 [8] 传统豪华品牌市场压力 - 宝马品牌上半年全球销量107.08万辆 同比下降2.3% 奔驰全球交付107.63万辆 同比下降8% [9] - 在中国市场 宝马交付31.79万辆 同比下降15.5% 奔驰交付29.32万辆 同比下降14% 奥迪交付28.76万辆 同比下降10.2% [9] 传统品牌策略调整 - 加速电动化转型 宝马计划在中国推出10余款新车型 2026-2027年推出20余款新车 包括新世代车型 奔驰投产中国专属纯电长轴距CLA车型 奥迪推出多款电动新车 [10] - 积极与中国本土供应商合作 一汽奥迪推出5款新车型 搭载奥迪与华为联合研发的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宝马与华为Momenta合作 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系统将搭载在新世代车型 [10] 行业影响总结 - 新能源汽车产品越级媲美较高级别燃油车体验 降低消费者对传统豪华车品牌黏性和品牌溢价接受度 [11] - 中国汽车高端化推动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电气化变革 [11]
海外市场的胜利,能否带来真正的全球影响力
搜狐财经· 2025-08-28 08:16
全球销量表现 - 7月公司总销量344,296辆,其中海外市场贡献80,178辆,同比增长159.5% [1] - 巴西市场7月销量9,691辆,同比增长60%,首次进入品牌销量榜前十 [3][5] - 西班牙市场7月销量2,158辆,同比增长665%,成为新能源市场第一名 [5] - 意大利市场7月销量2,019辆,占据新能源乘用车市场13%以上份额 [8] 区域市场突破 - 在巴西新能源销量榜排名第一,海鸥车型销量3,011辆(同比增长102.4%),宋PLUS销量1,825辆成为第二大畅销车型 [5] - 在西班牙宋PLUS EV单月销量836辆,进入紧凑级SUV纯电前十 [5] - 在意大利插电混动占据16%细分市场份额,纯电动车获得10%市场份额 [8] - 除核心市场外在新加坡、土耳其、马来西亚、埃及等地取得不同维度第一 [11] 全球化战略推进 - 新能源汽车已进入112个国家和地区 [14] - 巴西工厂首车下线,泰国完成第9万辆交付,英国古德伍德速度节亮相 [11] - 公司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91位,成为排名最高的中国车企 [11] - 通过纯电和插混双线产品布局覆盖主流消费群体需求 [5] 行业格局变化 - 在巴西、西班牙、意大利等地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反映全球汽车格局变化 [1] - 欧洲传统汽车市场呈现加速转型态势 [8] - 中国车企出海需要适应不同文化、政策和产业环境 [14] - 短期销量快速提升与长期竞争力保持成为行业关注重点 [14]
统一标准打通了产业链的“任督二脉”
新华日报· 2025-08-28 07:43
产业链标准化政策推进 - 江苏省围绕50条重点产业链实施标准化提升工程 优化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发挥标准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 [1]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实施标准稳链重大标志性项目 江苏参与集成电路等标准稳链项目 发布《芯粒互联接口规范》等5项推荐性国家标准 [1] 集成电路产业标准突破 - 通过统一芯粒间数据传输机制和接口协议核心规范 解决不同供应商及工艺节点芯粒的互联互通难题 [2] - 标准在"标准-产业链-安全"三大维度推动产业变革 为国产芯粒配备"通用接口" [2] 新能源汽车充电标准化 - 实施GB/T 27930标准后 星星充电实现与比亚迪 蔚来等100余家车企协议互通 充电成功率提升至99.7% [2] - 江苏省90%公共充电桩已完成协议互通改造 实现跨品牌充电 [2] - 省新能源汽车光储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呼吁企业积极参与充电机器人及无线充电领域团体标准与地方标准制定 [1] 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效益 - 无锡威孚氢隆动力参与10余项氢燃料电池标准研究 对外提升技术实力信誉度 对内倒逼技术工艺更新实现降本提质 [3] - 徐工主导参与制定182项国家及行业标准 包括GB/T 44257《电动土方机械用动力电池》等零部件标准 明确上下游交付规范 [4] 标准化带动产业集聚 - 标准实施推动弗迪 玖行 睿控等新能源配套企业落户徐州 为徐工提供稳定配套 完善地区新能源产业链 [4] - 汽车芯片领域通过AEC-Q车规标准认证建立供应链门槛 地方政府借此打造汽车电子产业园 形成研发到检测的产业链闭环 [5] 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实践 -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苏分院制定《叉车车载智能终端产品规范》团标 完成超1.1万台叉车数字化改造 服务企业超6800家 [6] - 汇聚17家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 促进产业链 创新链与标准链深度融合 [6] 标准化建设现存短板 - 芯粒间互联接口 兼容性 可测性与可靠性等标准需重点突破 是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关键 [7] - 工程机械行业新能源零部件接口 智能化分级定义 二手设备评价等环节缺乏统一标准 [7] - 氢燃料电池产业面临燃料电池系统关键零部件标准 加氢站建设标准缺失问题 [7] 国际标准合作与拓展 - 越南国家标准中心与中认国创检测签署认证互认协议 降低新能源产品出口越南合规成本与周期 [8] - 江苏省将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 提高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数量 掌握全球标准话语权 [8]
近160款AI产品首发 机器人“十三太保”亮相 签约额或超30亿
南方都市报· 2025-08-28 07:09
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规划 -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提出到2027年人工智能与六大重点领域广泛融合 应用普及率超70% 到2030年应用普及率超90% 到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阶段 [4] 深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目标 - 深圳计划到2026年AI企业突破3000家 独角兽企业超10家 打造万亿元级AI终端产业 [7] - 推动百款以上AI终端进入市场 涵盖AI手机 智能眼镜 智能家居和自动驾驶等领域 [7] - 算力基础设施方面 预计2026年全市实时可用算力规模突破80EFLOPS 形成低时延算力网络 [7] 机器人产业进展 - 优必选科研级机器人"天工行者"获百台意向订单 帕西尼灵巧手接近人类手感 智平方AlphaBot2可基于自然语言自主规划任务 [8] - 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 同比增长12.58% 企业总量达7.4万家 [19] - 机器人应用从工业制造拓展至科研 商业 服务和家庭等多元场景 [8] 资本市场表现 - 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发生72起融资事件 占全国近25% 早期融资占比高显示资本对前沿创新的看好 [8] - 深圳首只街道级人工智能基金设立 总规模1亿元 由四家村集体企业联合出资 重点投资人工智能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17][18] 产业生态体系 - 深圳AI产业规模达3685亿元 典型企业数量2887家 规上企业超2600家 形成以华为 腾讯为龙头的雁阵梯队 [19] - 高校设立人工智能学院推动跨学科人才培养 为产业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8] 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成果 - 大会展览面积8万平方米 1001家品牌企业参展 较2024年增长23.6% 产品数量超2000件 增长25%以上 [10] - 吸引20个国家参与 百项前沿AI技术全球首发 意向签约额超20亿元 预计总签约额超30亿元 [10][11] - 深圳市以外企业占比达42.3% 其中日本 美国 德国企业27家创历史新高 [13] 技术应用与创新 - 深圳企业带来近160款最新产品首发 较2024年增长1.62倍 人形机器人 智能体等应用型产品占比突出 [13] - 具身智能机器人成为亮点产业 广泛应用于制造 医疗 教育等场景 [7] 学术与研究进展 - 大会举办超40场论坛 15位以上院士及500多位专家参与 探讨通用人工智能前沿发展 [14] - 专家提出AI科学存在"堰塞湖"现象 建议建立评估标准 加强数据集建设和自主实验能力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