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文档
贴水大幅收敛,市场情绪全面升温
信达证券· 2025-08-16 21:35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关于量化模型和因子的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股指期货分红点位预测模型 - **模型名称**:股指期货分红点位预测模型[8]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历史数据对股指期货合约存续期内标的指数成分股的分红进行预测,以调整基差计算[8]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该模型基于信达金工衍生品研究报告系列二《股指期货分红点位预测》中的方法,对中证500、沪深300、上证50、中证1000指数未来一年内分红点位进行预测[8] 2. 基差修正模型 - **模型名称**:基差修正模型[21] - **模型构建思路**:剔除分红影响,计算更准确的期货合约基差[21]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首先计算实际基差(合约收盘价与标的指数收盘价的差值),然后加上存续期内未实现的预期分红,最后进行年化处理[22] - **计算公式**: $$预期分红调整后的基差 = 实际基差 + 存续期内未实现的预期分红$$[22] $$年化基差 = \frac{(实际基差 + (预期)分红点位)}{指数价格} \times \frac{360}{合约剩余天数}$$[22] 3. 期现对冲策略模型 - **模型名称**:期现对冲策略模型[44] - **模型构建思路**: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市场风险对冲,获取稳定的超额收益[44]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分为连续对冲策略和最低贴水策略两种[45][46] - **连续对冲策略**:现货端持有对应标的指数的全收益指数,期货端做空对冲,使用70%资金配置现货,30%资金用于期货保证金。调仓规则为连续持有季月/当月合约,直至该合约离到期剩余不足2日,在当日以收盘价进行平仓,并同时以当日收盘价继续卖空下一季月/当月合约[45] - **最低贴水策略**:调仓时对当日所有可交易期货合约的年化基差进行计算,选择年化基差贴水幅度最小的合约进行开仓。同一合约持有8个交易日之后或该合约离到期剩余不足2日才能进行选择新合约[46] 4. 信达波动率指数模型 - **模型名称**:Cinda-VIX模型[62] - **模型构建思路**:反映期权市场投资者对标的资产未来波动的预期[62]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借鉴海外经验,结合我国场内期权市场的实际情况,对指数编制方案进行调整,开发能够准确反映我国市场波动性的VIX指数[62] 5. 信达波动率偏斜指数模型 - **模型名称**:Cinda-SKEW模型[69] - **模型构建思路**:捕捉不同行权价格期权隐含波动率的偏斜特征,衡量市场对标的资产未来收益分布的预期[69]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通过分析SKEW指数的数值及其变化趋势,洞察市场对标的资产未来潜在风险的忧虑。当SKEW指数超过100,意味着投资者对市场未来可能出现的大幅下跌风险的担忧加剧[70]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中证500股指期货期现对冲策略[48] - 当月连续对冲:年化收益-3.00%,波动率3.82%,最大回撤-9.01%,净值0.9112,年换手次数12,2025年以来收益-4.34% - 季月连续对冲:年化收益-2.17%,波动率4.71%,最大回撤-8.34%,净值0.9351,年换手次数4,2025年以来收益-1.89% - 最低贴水策略:年化收益-1.32%,波动率4.60%,最大回撤-7.97%,净值0.9603,年换手次数17.36,2025年以来收益-1.85% - 指数表现:年化收益1.43%,波动率20.97%,最大回撤-31.46%,净值1.0444,2025年以来收益18.44% 2. 沪深300股指期货期现对冲策略[51] - 当月连续对冲:年化收益0.42%,波动率2.97%,最大回撤-3.95%,净值1.0128,年换手次数12,2025年以来收益-1.06% - 季月连续对冲:年化收益0.57%,波动率3.32%,最大回撤-4.03%,净值1.0174,年换手次数4,2025年以来收益-0.24% - 最低贴水策略:年化收益1.22%,波动率3.10%,最大回撤-4.06%,净值1.0378,年换手次数15.39,2025年以来收益0.41% - 指数表现:年化收益-0.28%,波动率17.04%,最大回撤-25.59%,净值0.9915,2025年以来收益10.00% 3. 上证50股指期货期现对冲策略[56] - 当月连续对冲:年化收益0.98%,波动率3.08%,最大回撤-4.22%,净值1.0301,年换手次数12,2025年以来收益-0.08% - 季月连续对冲:年化收益1.87%,波动率3.50%,最大回撤-3.76%,净值1.0583,年换手次数4,2025年以来收益0.89% - 最低贴水策略:年化收益1.64%,波动率3.10%,最大回撤-3.91%,净值1.0509,年换手次数16.05,2025年以来收益0.97% - 指数表现:年化收益-0.18%,波动率16.24%,最大回撤-22.96%,净值0.9945,2025年以来收益8.53% 4. 中证1000股指期货期现对冲策略[60] - 当月连续对冲:年化收益-6.19%,波动率4.71%,最大回撤-14.01%,净值0.8362,年换手次数12,2025年以来收益-10.21% - 季月连续对冲:年化收益-4.65%,波动率5.76%,最大回撤-12.63%,净值0.8654,年换手次数4,2025年以来收益-5.84% - 最低贴水策略:年化收益-4.02%,波动率5.56%,最大回撤-11.11%,净值0.8720,年换手次数15.97,2025年以来收益-5.09% - 指数表现:年化收益0.20%,波动率25.71%,最大回撤-41.60%,净值0.9335,2025年以来收益22.78% 5. 信达波动率指数[62] - 截至2025年8月15日,30日上证50VIX为24.25,沪深300VIX为24.25,中证500VIX为28.09,中证1000VIX为27.87 6. 信达波动率偏斜指数[70] - 截至2025年8月15日,上证50SKEW为100.82,沪深300SKEW为105.10,中证500SKEW为99.01,中证1000SKEW为109.56
长江电力延续高分红承诺,7月份我国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7.4%
信达证券· 2025-08-16 21:09
行业投资评级 - 公用事业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 [2] - 上次评级为看好 [2] 核心观点 - 电力板块有望迎来盈利改善和价值重估,煤电顶峰价值凸显 [89] - 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下,电价趋势有望稳中小幅上涨 [89] - 天然气行业随着上游气价回落和消费量恢复增长,城燃业务有望实现毛差稳定和售气量高增 [89] 市场表现 - 截至8月15日收盘,公用事业板块下跌0.5%,表现劣于大盘 [4] - 电力板块下跌0.78%,燃气板块上涨1.75% [4] - 沪深300上涨2.4%到4202.35 [12] 电力行业数据 - 动力煤价格周环比上涨,秦皇岛港动力煤(Q5500)山西产市场价695元/吨,周环比上涨17元/吨 [4] - 秦港动力煤库存567万吨,周环比增加20万吨 [4] - 内陆17省电厂日耗为357.6万吨,周环比下降12.61% [4] - 三峡出库流量13600立方米/秒,同比下降12.26%,周环比下降0.73% [4] - 广东电力日前现货市场周度均价274.24元/MWh,周环比上升29.40% [4] 天然气行业数据 - 7月份国内天然气产量216.00亿方,同比上升7.8% [4] -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LNG出厂价格全国指数4172元/吨,同比下降15.60% [4] - 欧洲TTF现货价格10.83美元/百万英热,同比下降12.1% [4] - 欧盟天然气库存量706.48亿方,同比下降21.93% [69] 行业新闻 - 7月份全国规上工业发电量92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 [83] - 7月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21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4% [84] - 甘肃136号文方案正式下发,明确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82] 投资建议 - 电力行业建议关注全国性煤电龙头如国电电力、华能国际等 [89] - 水电运营商建议关注长江电力、国投电力等 [89] - 天然气行业建议关注新奥股份、广汇能源等 [89]
上交所进一步优化ESG披露标准,广东出台全国首部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系统化司法保障文件
信达证券· 2025-08-16 21:03
国内政策与市场动态 - 上交所优化ESG披露标准,推动绿色金融产品丰富化[2][11] - 广东出台全国首部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司法保障文件[14] - 上海计划2026-2030年降低石化化工等行业碳排放纳管门槛至1万吨/年[12] - 郑州实施生态环境违法举报奖励制度,最高奖金2万元[13] - 泰州规划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550亿元,占GDP5.5%[15] 国际ESG进展 - 英国FCA报告显示可持续挂钩贷款(SLL)市场成熟度提升[3][17] - 欧盟新规要求企业供应链禁止森林砍伐相关产品[17] - 美国23州警告金融机构净零承诺可能违反反垄断法[18] - 丹斯克银行已出售85%化石燃料公司股份[19] - 美国拟拨款10亿美元加速关键矿产供应链建设[20] 金融产品数据 - 中国ESG债券存量规模5.58万亿元,绿色债券占比61.79%[4][27] - ESG公募基金规模达10,221亿元,策略类产品占50.33%[4][33] - 银行理财ESG产品中纯ESG类占比54.52%[4][38] 市场表现 - 万得全A可持续ESG指数近一周上涨3.21%,近一年涨27.68%[5][39] - 中证300 ESG领先指数同期涨幅0.91%和20.24%[5][39]
上半年环保行业迎发债热潮,用于补充现金、偿还债务
信达证券· 2025-08-16 20:56
投资评级 - 环保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与上次评级一致 [2] 核心观点 - "十四五"期间国家对环境质量和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出更高要求,节能环保及资源循环利用有望维持高景气度 [3] - 在化债背景下,水务&垃圾焚烧板块作为运营类资产盈利稳健上行,现金流持续向好,叠加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优质运营类资产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3] - 重点推荐瀚蓝环境、兴蓉环境、洪城环境;建议关注旺能环境、军信股份、武汉控股等公司 [3] 行情回顾 - 截至8月15日收盘,本周环保板块上涨1.72%,表现优于大盘(上证综指上涨1.70%至3696.77) [6] - 细分板块表现:环卫板块涨幅最大达12.44%,固废其他板块上涨5.50%,环境修复板块上涨3.96%,环保设备板块上涨2.95%;水治理板块下跌0.96%,资源化板块下跌1.26% [9][11] - 个股方面,玉禾田、艾布鲁、华控赛格等涨幅居前;大地海洋、中航泰达、金科环境等跌幅较大 [12][13] 行业动态 - 2025年上半年环保行业发债规模超300亿元,债券类型以绿色债券和科技创新债券为主 [14] - 重点发债案例包括:中原环保发行两期5亿元科创债,光大环保发行10亿科创债,首创环保获批发行150亿公司债等 [16][17][18] - 2024年全国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达285.6万吨/日,较2023年增加33.3万吨/日 [25] - 多地通过专项债化解企业欠款,已发行和计划内专项债总额达1539.8亿元 [24] 公司公告 - 中科环保2025年上半年营收8.48亿元(同比+4.48%),归母净利润1.96亿元(同比+19.83%),处理生活垃圾213.63万吨(同比+10.07%) [37] - 城发环境2025年上半年营收32.16亿元(同比+11.25%),归母净利润5.89亿元(同比+20.15%),环保业务收入占比76.31% [37] - 维尔利中标老虎冲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项目,预计10年运营期收入约6.1亿元 [41]
债券专题:7月首发主体数量继续上升,交易所新增规模仍高于协会
信达证券· 2025-08-15 20:0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7月城投债重新转为净融资 净融资规模262亿元 较6月环比增加698亿元 但仍处近年同期最低值 交易所净融资转正 协会净偿还 多地呈现净偿还或净融资 近一年多数省份净融资回落 [4] - 7月城投债实际提前偿还规模下降 交易所终止审批数量与规模环比增加 [4] - 7月首次发债主体增加 多通过交易所私募债实现 首发债主体发债募集资金多数新增 平台主要分布在浙江、山东和广东等区域 [4][21] - 7月城投发债借新还旧比重回落 交易所与协会各出现1例借新还旧可覆盖利息情况 但对仅能借新还旧主体政策可能未调整 [4][27] - 7月新增30家城投平台声明为市场化经营主体 2家主体不再声明实现协会新增 市场化经营主体和未声明主体利差仍未分化 [4][3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7月城投债转为净融资 首次发债主体数量继续上升 - 7月城投债净融资262亿元 较6月环比增加698亿元 交易所产品净融资299亿元 协会产品净偿还37亿元 发行706只 合计规模4339亿元 [8] - 分区域看 7月14个省市净融资为正 15个省市净偿还 近一年多数省份净融资回落 18省市净偿还 13个省市净融资 广东和山东规模较大 [11] - 7月城投债实际提前偿还规模降至94亿元 公告提前偿付与现金要约回购规模环比下降 交易所终止审批数量与规模环比增加 [15][18] - 7月首次发债主体34家 较6月增加4家 主要通过交易所私募债实现 仅1家发行PPN 首发债平台主要分布在浙江、山东和广东等区域 募集资金多数新增 用于项目建设、股权投资等 [21] - 7月首发债主体多数相对独立运行 股权架构与当地原发债平台关联浅 产业“血统”更纯正 [25] 7月交易所新增融资主体仍高于协会 协会新增仍以交通基建为主 - 7月城投发债借新还旧比重回落0.7pct至82.0% 偿还有息债务占比回落 补流、项目建设和股权投资比重回升 北京、贵州等4地借新还旧占比维持100% 16个省市借新还旧占比下降 [27] - 7月交易所与协会各出现1例借新还旧可覆盖利息情况 但相关主体此前可新增融资 对仅能借新还旧主体政策可能未调整 [28] - 7月协会产品发行28只 涉及20家主体 规模293.7亿元 新增融资主体多为交通基建主体 主要分布在山东、广东和江苏等地 2家在Wind城投名单上 [30] - 7月交易所新增融资债券发行60只 涉及47家主体 规模367.5亿元 3家主体在Wind城投名单上 12家基础建设类主体不在名单上 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和湖北 [31] 7月市场化声明主体新增30家 2家主体不再声明实现协会新增 - 截至7月末 433家城投主体声明为“市场化经营主体” 主要分布在浙江、山东等11地 以AA+主体为主 [37] - 398家主体在发行协会产品时声明 40家在发行交易所产品时声明 5家同时声明 [41] - 此前在协会声明的主体中 81家7月发行协会债券 多为借新还旧且不覆盖利息 2家不再声明实现协会新增 [42] - 自2024年12月以来 交易所声明主体发行51只交易所城投债 用途多样 7月新增30家城投平台声明 协会声明主体发行多为借新还旧 交易所声明主体2家实现新增融资 [42][43] - 截至7月31日 隐含评级AA和AA(2)级市场化经营主体与未声明主体信用利差偏离走阔 整体利差未分化 [51]
牛市不同阶段的风格特征
信达证券· 2025-08-15 17:52
牛市不同阶段的市场表现和资金结构特征 - 牛市初期特征:指数短暂快速上涨(1-3个月)后持续震荡(半年-1年),盈利小幅改善或下滑,机构资金和存量个人投资者回流,结构性牛市明显 [5][7] - 牛市中期特征:指数持续大幅上涨(半年-1年),盈利兑现较强,居民资金密集流入,大部分板块均有表现 [5][7] - 牛市后期特征:指数慢速上涨,盈利兑现强度减弱,居民资金持续流入,板块分化再现 [5][7] - 2005-2007年牛市三阶段上证指数涨幅:初期76%、中期142.8%、后期43%,资金活跃度中期提升后期下降 [7][9] - 2013-2015年牛市三阶段上证指数涨幅:初期5.3%、中期63.8%、后期54%,资金活跃度持续攀升至高位 [8][13] - 2019-2021年牛市三阶段上证指数涨幅:初期16%、中期27%、后期高位震荡,资金活跃度中枢逐步上移 [10][12] 牛市阶段风格轮动规律 - 牛市中期大小盘风格波动显著:05-07年牛中先大盘后小盘,13-15年牛中先小盘后大盘,19-21年牛中先小盘后大盘 [14][15][17] - 牛市初期与后期风格趋同:05-07年金融风格始终领涨,13-15年成长风格贯穿首尾,19-21年成长风格两阶段强势 [18][21][25] - 牛市中期领涨行业扩散:05-07年中期周期接棒金融,13-15年中期金融替代成长,19-21年中期消费与周期轮动 [18][21][25] 牛市最强风格的中期分化现象 - 2005-2007年金融风格整体超额129%但牛中周期最强,金融跑输市场 [29][30] - 2013-2015年成长风格整体超额341%但牛中金融最强,成长表现最弱 [30][31] - 2019-2021年成长风格整体超额69%但牛中消费领涨,成长退居第三 [31][32] - 行业层面分化:05-07年非银/有色/地产/机械牛中半年跑输,13-15年计算机/传媒牛中走弱,19-21年电子牛中转弱而电力设备走强 [33][36][42] 行业超额收益动态变化 - 弱势行业阶段性逆袭:05-07年电子/通信牛末反弹,13-15年煤炭/银行牛中普涨时超额,19-21年通信/地产牛末补涨 [35][39][46] - 产业逻辑驱动分化:19-21年新能源/国产替代主线强化电力设备表现,通信因相关性低持续弱势 [45][46]
安琪酵母(600298):Q2国内业务恢复增长,利润弹性持续释放
信达证券· 2025-08-15 17:3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3] 核心观点 - 25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99亿元(同比+10.10%),归母净利润7.99亿元(同比+15.66%),扣非归母净利润7.42亿元(同比+24.49%)[1] - 25Q2单季度营业收入41.05亿元(同比+11.19%),归母净利润4.29亿元(同比+15.35%),扣非归母净利润4.05亿元(同比+34.39%)[1] - 预计2025-2027年EPS为1.83/2.12/2.46元,对应PE为21X/18X/15X [3] 业务表现 分产品表现 - Q2酵母及深加工产品营收29.81亿元(同比+11.66%),制糖产品2.28亿元(同比+20.08%),包装类产品9900万元(同比+3.60%)[3] - 食品原料业务实现营收4.54亿元 [3] 分区域表现 - Q2国内营收23.05亿元(同比+4.3%),海外营收17.78亿元(同比+22.3%)[3] - 海外业务占比提升带动产品结构优化 [3] 财务指标 盈利能力 - Q2毛利率26.19%(同比+2.27pct),受益于糖蜜价格下降及海外业务结构优化 [3] - 2025E毛利率预测25.1%,2027E提升至25.7% [4] - 2025E ROE预计13.2%,2027E提升至14.4% [4] 费用控制 - Q2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0.08pct/+0.24pct/+0.03pct/+0.22pct [3] - 政府补助减少导致其他收益占比同比下降1.29pct [3] 经营进展 - 上半年发酵产量22.8万吨(同比+11.8%)[3] - 酵母蛋白、蔓越莓酵母等新品市场开拓显著 [3] - 推进海外子公司本土化建设及新兴市场开发 [3] - 启动生物智造中心及无血清细胞培养基项目 [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167.79/187.44/206.94亿元,年复合增速10.4%-11.7% [4] - 2025E归母净利润15.89亿元(同比+20%),2027E提升至21.38亿元 [4] - 2025E经营性现金流21.94亿元,2027E增长至30.32亿元 [5]
圣诺生物(688117):受益于多肽产业链景气度,中长期成长性突出
信达证券· 2025-08-15 17:02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圣诺生物(688117)给出"受益于多肽产业链景气度,中长期成长性突出"的积极评价 [1][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H1营业收入3.38亿元(同比+69.69%),归母净利润0.89亿元(同比+308.29%),扣非净利润0.89亿元(同比+367.92%) [1] - 2025年Q2单季度营业收入1.53亿元(同比+61.50%),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687.09%) [1]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51亿元/9.90亿元/12.10亿元,归母净利润1.91亿元/2.73亿元/3.49亿元,对应PE 33.21倍/23.25倍/18.17倍 [6][7] 业务亮点 原料药业务 - 2025H1收入1.89亿元(同比+232.38%),主要驱动力为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出口增长 [2] - 已拥有21个自主研发多肽原料药品种,国内获批14个品种,美国DMF备案11个品种 [2] - 加速推进美国/欧盟/韩国/俄罗斯等国际注册,优化全球布局 [2] CDMO业务 - 2025H1收入0.42亿元(同比+72.93%),核心项目众生药业RAY12225注射液进入临床III期 [3] - 累计为山东鲁抗、百奥泰生物等提供40余个项目的CDMO服务,其中2个创新药已商业化,2个进入申报生产阶段 [3] 产能与战略布局 - "年产395千克多肽原料药生产线项目"已投产,"制剂产业化技术改造项目"达预定状态 [4] - 自有资金建设的106车间(2024Q4投产)、107/108车间(2025H1运营)形成全流程研发管线 [4][5] - 具备从药物发现到商业化生产的全链条服务能力,覆盖原料药+制剂全产业链平台 [4]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毛利率55.3%,2027年回升至57.8%,ROE从2025年18.2%提升至2027年23.7% [6] - 2025年经营性现金流预计1.16亿元,2027年增至3.55亿元,资本支出2025年后显著下降至1.06亿元水平 [8]
联影医疗(688271):“高端化+全球化+智能化”三擎驱动,打造医疗影像领军者
信达证券· 2025-08-14 19:13
投资评级 - 联影医疗(688271)获得"买入"评级 [2] 核心观点 - 联影医疗通过"高端化+全球化+智能化"三大战略驱动增长 产品线覆盖MR CT XR MI RT等领域 截至2024年累计推出超140款产品 多项实现"国内/行业首款"突破 [6] - 公司营收从2018年20.35亿元跃升至2024年103.00亿元 年复合增速达31% 高端产品uCT Atlas Pro uMI Panorama GS等成功突破高端市场 [6] - 2024年境内收入76.64亿元 超高端CT(256排+)市占率突破20% 3.0T MR市占率提升4个百分点 1.5T及以下MR重回第一 [6] - 海外布局覆盖85个国家地区 美国覆盖70%州级行政区 PET/CT累计装机破百台 欧洲完成五大经济体布局 [6] - AI技术深度赋能医疗设备 2024年推出智能CT uCT Orion累计订单超百台 联影智能已推出100多款医疗AI产品 [6]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收103.00亿元(yoy-9.7%) 归母净利润12.62亿元(yoy-36.1%) 毛利率48.5% [7]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20.62/141.56/166.57亿元 同比增速17.1%/17.4%/17.7% [6]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7.48/21.97/27.49亿元 对应PE 62/49/39倍 [6] - 2024年维修服务收入13.56亿元 占比13.16% 毛利率63.43% [80] 产品线分析 MR产品 - 全球MR市场规模2030年将达145.1亿美元 中国占比48.1% 3.0T MR占比将从2020年25%提升至2030年35.7% [35] - 公司MR销量从2019年215台增至2024年585台 1.5T及以下市占率第一 3.0T以上超高场市占率第一 [40] CT产品 - 全球CT市场规模2030年215.4亿美元 亚太地区占比45.82% 中国64排以上CT国产化率不足10% [43] - 公司256排以上CT市占率第三 独家320排宽体CT uCT 960+实现单器官灌注成像 [49] XR产品 - 中国XR市场规模2030年206亿元 大C型臂占比将从2019年31.1%提升至2030年51.9% [56] - 公司诊断XR市占率第一 介入XR市占率第四 2020年移动DR需求爆发带动收入增长127% [58] MI产品 - 全球PET/CT市场规模2030年58亿美元 亚太地区增速领先 公司PET/CT连续九年中国市场第一 [64] - PET/MR全球市场规模2030年12.3亿美元 公司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二 [67] RT产品 - 中国放疗设备市场规模2030年63.3亿元 公司uRT-linac 506c实现CT引导精准放疗 [75] - 2024年RT产品市占率提升8个百分点至第三名 销售收入从2019年0.09亿增至2024年3.18亿 [77] 市场拓展 - 国内市场:2024年新增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超高端CT市占率突破20% 3.0T MR市占率提升4个百分点 [88] - 欧美市场:49款产品获FDA许可 46款获CE认证 uMR Jupiter 5T进入哈佛医学院等顶级机构 [92] - 新兴市场:印度MR/CT/PETCT新增市占率均前三 巴西墨西哥土耳其等战略市场取得突破 [94] AI布局 - 中国AI医学影像市场规模2025年将达150亿元 公司打造跨产品线数智化超级平台 [96] - uCT Orion智能CT上市4个月订单超百台 uAIFI类脑平台实现0.5秒/期快速动态成像 [97]
13-15年牛市的原因、过程和结构
信达证券· 2025-08-14 19:12
宏观背景分析 - 2013-2015年牛市期间,中国经济处于GDP增速下台阶后期,CPI、PPI下行压力较大,但股市仍呈现牛市特征 [8] - 2011-2012年经济增速下台阶前半段股市为熊市,而2013-2015年后半段却出现较大级别牛市 [8] - 2014-2015年PPI持续下行但牛市越来越强,与2024年9月以来市场表现相似 [19] - 宏观层面"资产荒"现象可能超过2014年水平,各类利率下降幅度更大 [27] - 2014年底降息政策加速了牛市主升浪,但指数在降息前已开启上涨 [31] 市场表现特征 - 2013年盈利小幅反弹但主要局限在消费和成长板块,2014年经济更弱却出现全面牛市 [36] - 居民资金通过银证转账、融资余额等方式大幅流入,2014年Q2开始更明显 [43] - 公募基金放量滞后于市场突破,2013-2015年主动型产品份额增长弱于市场表现 [47] - 牛市启动前股权融资规模往往小于分红规模,这一现象在1995、2005、2013年均出现 [59] - 政策层面鼓励两融、暂停IPO、放松私募注册备案等措施改善了股市供需结构 [55] 市场风格演变 - 2013-2015年整体呈现小盘成长风格,产业新、标的小、轮动快特征明显 [62] - 行业表现分三类:TMT板块最强,消费中的新消费次之,价值股中的主题类第三 [62] - 牛市初期TMT超额收益明显,2014年跑输市场,2015年再次走强 [69] - 周期股在牛市初期跑输市场,但在中后期开始活跃,如2014年下半年和2020年下半年 [81] - 钢铁板块最具代表性,在牛市中后期大幅跑赢指数 [83] 金融板块表现 - 2014年Q4金融板块领涨原因包括公募低配、政策变化和估值优势 [4.1] - 沪港通开通后A股金融股估值修复,AH股溢价指数快速上涨 [94] - 银行股PB-ROE在2013年底过度偏离趋势,2014年迎来修复 [99] - 2014年下半年公募基金大幅增配金融板块,改变了多年低配状态 [92] 成长股基本面 - 2013-2015年成长股牛市由移动互联网浪潮驱动,半导体、手游等行业快速增长 [102] - 影视领域国产片数量占比快速提升,2013年视频付费市场规模开始爆发 [104] - 公募基金增仓顺序为电子(2012-2013)-传媒(2013)-计算机(2013-2015)-军工(2014) [109] - TMT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快速切入新兴行业,推高市值并形成大量商誉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