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商银行(601398):公司简评报告:息差降幅收窄,资产质量稳定
东海证券· 2025-09-30 17:23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工商银行的投资评级为“增持”,并予以维持 [1] 核心观点 - 工商银行息差降幅收窄,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1] - 负债端缓冲效果明显,息差压力趋于平缓 [5]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有望进一步修复 [5] - 总体资产质量稳健,个贷风险预计可控 [5][6] - 公司客户基础良好、业务多元,分红稳定且股息率较高,对长线资金有吸引力 [8] 业绩表现与资产规模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270.92亿元,同比增长1.57% [5]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1681.03亿元,同比下降1.39% [5] - 2025年Q2末总资产达52.32万亿元,同比增长11.04% [5] - 2025年Q2末总贷款30.19万亿元,同比增长8.44% [5] - 2025年Q2单季度净息差为1.27%,环比下降6个基点,同比下降11个基点 [5] 资产与负债分析 - 政府融资驱动债券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对公信贷增长略弱于近年中枢但好于去年低基数 [5] - 个人信贷需求偏弱,反映住房、消费、经营贷需求存在粘性 [5] - 买入返售款项同比大幅增长46.5%,对Q2总资产带动明显 [5] - Q2存款增速明显回升,Q3以来银行业存款定期化缓解 [5] - 测算Q2生息率为2.72%,付息率为1.55% [5] 资产质量 - 2025年6月末不良贷款率为1.33%,环比持平,保持近年最低水平 [5] -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为217.71%,环比上升2.01个百分点 [5] - 关注率下降,逾期率随行业小幅上升 [5] - 对公贷款中制造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房地产业资产质量继续稳中向好 [5] - 测算上半年不良生成率(加回核销)为0.24%,不良贷款核销比例为13.44% [5] 盈利预测 - 预测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292亿元、8344亿元、8873亿元 [7]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95亿元、3758亿元、3835亿元 [7] - 对应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0.99%、1.71%与2.05% [7] - 预测2025-2027年净息差分别为1.29%、1.28%、1.29% [7] - 预测2025-2027年末每股净资产分别为10.97元、11.64元、12.34元 [7]
安迪苏(600299):全球蛋氨酸行业龙头,特种产品蓬勃发展
东吴证券· 2025-09-30 17:18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首次覆盖安迪苏,给予“买入”评级 [1][3]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亿元、17亿元、2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9%、11%、20% [1][3] - 基于分部估值法,测算公司2025年合理估值区间为276-291亿元,当前市值252亿元存在低估,看好公司发展前景 [3][92] 公司概况与战略定位 - 安迪苏是全球领先的动物营养添加剂生产企业,产品包括蛋氨酸、维生素、特种产品等,为全球110多个国家超过4200名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9][15] - 公司积极实施“双支柱”战略:第一支柱为成为蛋氨酸行业全球领导者,第二支柱为加快特种产品业务的快速发展 [9][77] - 公司是“中化”系央企,股权结构高度集中,截至2025年6月30日第一大股东中国蓝星持股比例达85.77%,最终实际控制人为国资委 [22] 蛋氨酸业务分析 - 蛋氨酸行业具有高壁垒和高景气的特点,全球供给格局稳定,CR4超80%,新增产能有限 [9][62] - 公司是全球蛋氨酸龙头,为数不多可同时生产固体和液体蛋氨酸的生产商之一,以罗迪美品牌销售 [9][3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国外拥有液蛋产能24万吨/年,固蛋产能8万吨/年;在国内拥有液蛋产能35万吨/年,泉州在建固蛋产能15万吨/年(预计2027年投产) [9][33] - 2024年全球蛋氨酸需求量约为170万吨,其中国内需求45万吨,增长动力主要来自豆粕减量替代政策带来的渗透率提升 [9][65] 特种产品业务分析 - 特种产品是公司第二大业务支柱,产品矩阵多元,包含数百种产品,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约41% [9][77] - 业务围绕四大物种(家禽、猪、反刍动物、水产)和四大产品类别(提升产品质量和价值、消化性能、动物健康水平、饲料品质)构建 [77] - 公司计划到2026年,特种产品业务收入的20%将来自新产品,并通过并购拓宽产品线,与自身业务形成互补 [9] 财务表现与盈利预测 - 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55.34亿元,同比增长17.83%;归母净利润12.0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208.66%,实现困境反转 [1][37] - 2024年功能性产品和特种产品收入分别占总营收的76%和24%,毛利率分别为26%和43% [37]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5.06亿元、175.46亿元、199.4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25%、6.30%、13.65% [1][90] 产能建设与项目进展 - 产能扩张项目有序推进:海外液蛋脱瓶颈项目将于2025年完成;西班牙Burgos特种产品饲料添加剂项目建设已完成;国内泉州15万吨/年固蛋项目预计2027年投产 [3][33][80] - 南京年产3.7万吨特种产品饲料添加剂工厂项目已于2024年12月完成机械竣工并开始试运行 [80] - 将关键反刍动物产品酯化生产过程从委外转为内部生产的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将于2025年下半年后期启动试生产 [80]
沃尔核材(002130):受益AI大时代的高速铜缆领军者
华安证券· 2025-09-30 17:06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投资评级为“买入” [1] - 报告核心观点:沃尔核材是铜互连核心标的,全球高速铜缆领军者,将受益于AI算力高增驱动的铜互连产业趋势 [4] 公司业务概览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业务涵盖电子材料、通信线缆、电力产品、新能源汽车及风力发电五大类,2025年上半年营收占比分别为32%、32%、18%、12%、2% [4] - 公司在多个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全球热缩材料市占率21%(第一),中国电缆附件市占率11%(第一),中国新能源汽车DC充电枪市占率42%(第一) [17][19][22] - 2020-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从41亿元增至6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4%;归母净利润从4亿元增至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1% [4] AI算力与铜互连产业趋势 - 铜互连方案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高性价比优势,适用于AI数据中心短距离传输,其线材成本占总成本约90% [5] - 全球高速铜缆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5年的19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4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27% [5][27] - 全球高速铜缆行业集中度高,2024年前五大制造商收入合计约11亿元,市场份额达87%;沃尔核材为全球第二大制造商,市场份额约25% [5][27] 公司核心竞争力 - 产品技术领先:子公司乐庭智联已完成224G单通道高速铜缆开发并启动量产,800G多通道产品已量产,1600G多通道产品已完成开发 [6][68] - 产能持续扩张:到2025年底将拥有二十余台进口发泡芯线挤出机,2026年4月前还将有10台进口设备到货,高速线产能有望持续跃升 [6][71] - 客户资源优质:高速通信线产品供应给安费诺、莫仕、泰科等国际连接器巨头,以及立讯精密等国内领先企业,间接切入海内外AI数据中心供应链 [6][71]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6.1亿元、118.7亿元、146.1亿元 [7][73] - 预计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8亿元、18.7亿元、25.5亿元,对应每股收益为1.02元、1.48元、2.02元 [7][73] - 以2025年9月29日收盘价计算,对应市盈率分别为30.39倍、20.89倍、15.33倍 [7][73] - 通信电缆业务是核心增长驱动力,预计2025-2027年营收增速分别为50%、90%、40%,毛利率从25%提升至35% [72]
天安新材(603725):参股若铂18%股权,联合他山布局机器人皮肤
东北证券· 2025-09-30 17:02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投资评级 [3][5] - 基于2025年每股净利润,给予33倍市盈率估值,对应6个月目标价为14元 [3][5] - 报告发布日公司收盘价为9.69元,相较目标价存在约44%的上涨空间 [5] 核心观点与战略转型 - 公司正加速从材料供应商向环保艺术空间综合服务商进行战略转型 [3] - 深化“泛家居产业生态圈”建设,通过内生增长与外延拓展双轮驱动发展 [3] - 公司参股医疗机器人创新企业若铂18%股权,并联合他山科技前瞻性布局机器人电子皮肤、肌肉及骨骼领域 [1][3] 现有业务运营表现 - **建筑陶瓷业务**:2025年上半年在房地产周期下行背景下,销售面积逆势提升至203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受终端价格下降影响,营收同比下滑6% [2] - **汽车内饰业务**: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05亿元,同比增长35.96%;公司积极调整订单结构聚焦高附加值订单,实现毛利率逆势增长 [2] - **建筑防火饰面板材业务**:子公司瑞欣装材2025年1-6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33%,毛利率达到33.18% [2] 新业务布局方向 - 参股企业若铂的核心技术架构为“大脑(AI算法)+中枢神经(工业操作系统)+手脚(高精度伺服系统)”模式,能快速适配医疗场景 [1] - 与他山科技合作,将从皮肤、肌肉、骨骼等各种组合寻求与传感器(神经元)的深度融合 [3] - 基于汽车内饰技术积累,机器人研发聚焦三大方向:轻量化与快速成型以提升续航;传感集成化以优化嵌入方式;模块化设计以方便功能迭代与维修 [3] 财务预测与估值指标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26亿元、1.56亿元、1.67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5.22%、23.11%、7.36% [3][4] - 对应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41元、0.51元、0.55元 [4] - 预测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18亿元、33.59亿元、34.69亿元,增长率分别为3.81%、4.37%、3.28% [4] - 预计净资产收益率将从2024年的13.79%提升至2025年的17.00%和2026年的17.34% [4]
中国石油(601857):古龙页岩油示范区新增1.58亿吨探明储量,助力页岩油开发突破:中国石油(601857.SH/0857.HK)公告点评
光大证券· 2025-09-30 16:47
投资评级 - 报告维持中国石油A股和H股的"买入"评级 [4][6] 核心观点 - 大庆古龙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新增1.58亿吨页岩油探明储量,为2025年百万吨级示范区建成提供核心资源保障 [1][2] - 中国石油引领我国页岩油革命,2024年页岩油产量达509.6万吨(同比增长30%),2025年预计突破680万吨(同比增长33%以上),为公司石油产量稳中有增打下基础 [3] - 公司依托全产业链优势穿越周期,维持高资本开支(2025年上游资本开支计划2100亿元)以保障上游产储量增长,并加速中下游业务转型,长期成长确定性凸显 [4] 事件与储量突破 - 事件:大庆古龙陆相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新增1.58亿吨页岩油探明储量 [1] - 古龙页岩油示范区覆盖面积2778平方公里,目前日产超3500吨,实现了从"探明储量"到"有效开发"的快速跨越 [2] - 示范区2024年全年产油超40万吨,实现连续三年产量翻番,累计完钻水平井398口,累产油超140万吨 [2] 产量规划与发展 - 中国石油于2018年启动陆相页岩油革命,2021年在鄂尔多斯盆地探明地质储量超10亿吨级的庆城页岩油田 [3] - 公司计划在"十四五"末打造3~5个整装规模效益建产示范区,页岩油产量的快速增长将助力公司产储量接替 [3] - 2025年公司油气当量产量计划增长1.6% [4] 业务战略与转型 - 上游领域通过高资本开支保障产储量增长 [4] - 炼油板块推进低成本"油转化"和高价值"油转特" [4] - 销售板块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 [4] - 化工业务稳步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例 [4]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61亿元、1712亿元、1757亿元 [4] - 对应2025-2027年EPS分别为0.91元/股、0.94元/股、0.96元/股 [4] - 基于2025年9月29日股价,A股对应2025年P/E为9.0倍,H股为7.3倍 [5][6] - 公司总股本为1830.21亿股,总市值约为14952.81亿元 [7]
振德医疗(603301):20225年中报点评:国内零售线业务承压,海外业务稳步向好
华创证券· 2025-09-30 16:44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报告对振德医疗的投资评级为“强推”,并予以维持 [2] - 目标价为58元,相较于当前价43.54元存在约33%的上涨空间 [2][7] 核心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上半年业绩**:营业收入21.00亿元,同比增长2.83%;归母净利润1.28亿元,同比下降20.70% [2] - **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营业收入11.09亿元,同比增长2.79%;归母净利润0.77亿元,同比下降12.76% [2] - **未来业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5亿元、4.54亿元、5.26亿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2.5%、15.1%、15.7% [3] - **盈利预测调整**:将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值从原来的4.4亿元、5.1亿元、5.9亿元下调至4.0亿元、4.5亿元、5.3亿元 [7] - **估值水平**:当前市盈率(PE)为29倍(基于2025年预测),预计2026年、2027年将降至26倍和22倍 [3][7] 分业务板块表现 - **手术感控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9.0亿元,同比增长14% [7] - **基础护理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4.3亿元,同比下降23% [7] - **造口及现代伤口护理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3.9亿元,同比增长17% [7] - **压力治疗与固定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2.3亿元,同比下降4% [7] 分市场区域表现 - **国内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7.96亿元,同比下降11% [7] - **国内医院线**:收入5.33亿元,同比增长1%;产品已覆盖近9,200家医院,其中三甲医院超1,200家 [7] - **国内零售线**:收入2.14亿元,同比下降37%;推进“721”产品聚焦策略,优化长尾产品;产品覆盖全国21万余家药店门店,百强连锁药店覆盖率达99%;线上开设17家店铺,粉丝量达950万人 [7] - **海外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12.92亿元,同比增长13%;通过全球化布局和拓展新兴市场驱动增长 [7] 利润承压原因分析 - 归母净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的主要原因包括:汇率波动导致汇兑收益减少、利息收入减少、海外生产基地处于产能爬坡期导致短期费用增加、以及新市场开发导致产品注册费用增加 [7] 投资建议依据 - 投资建议基于DCF模型测算,给予公司整体估值155亿元,对应目标价约58元 [7]
开立医疗(300633):2025年中报点评:业绩逐季向好,新业务快速放量
华创证券· 2025-09-30 16:24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报告对开立医疗的投资评级为“推荐”,并维持该评级 [2] - 报告给予公司目标价46元,相较于当前价34.02元存在约35%的上涨空间 [2][3] 核心观点总结 - 报告核心观点认为公司业绩正逐季向好,新业务处于快速放量阶段 [2] - 尽管2025年上半年业绩承压,但第二季度收入与利润同比增速已较第一季度显著改善,呈现向好趋势 [2][6] - 公司存量业务(超声与内镜)保持稳定增长,新业务(微创外科与IVUS)高速增长 [6] - 基于DCF模型测算,报告给予公司整体估值200亿元,对应目标价 [6] 主要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上半年(25H1)公司营业收入为9.64亿元,同比下降4.78%;归母净利润为0.47亿元,同比下降72.43% [2] - 2025年第二季度(25Q2)单季营业收入为5.34亿元,同比微增0.17%;归母净利润为0.39亿元,同比下降44.65% [2] - 报告预测公司2025年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3亿元、4.07亿元、5.41亿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113.0%、34.1%、33.1% [2] - 报告预测公司2025年至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0.70元、0.94元、1.25元 [2] - 对应2025年至2027年的预测市盈率(P/E)分别为49倍、36倍、27倍 [2] 业务分项表现 - 分地区看,25H1公司海外收入同比基本持平(+0.33%),国内收入同比下降9.17% [6] - 国内收入下滑主要因市场中标数据与企业报表收入增长存在周期差,但超声、内镜产品中标金额已同比快速增长 [6] - 分业务看,超声与内镜等存量业务提供持续利润与现金流,微创外科与IVUS等新业务高速增长 [6] 研发投入与产品进展 - 公司长期维持约20%的研发费用率,持续投入产品研发 [6] - 2025年公司在消化与呼吸内镜领域上市了全新iEndo系列4K智慧内镜平台HD-650及两款细径化电子支气管镜 [6] - 在微创外科领域,公司2025年内上市了SV-M4K200平台,支持4K三维白光-荧光融合成像 [6] 利润端分析 - 25H1利润下滑幅度超过收入,主要与新产品线投入、研发及营销费用等固定支出较大有关 [6] - 25Q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44.65%,较25Q1的-91.94%已大幅改善,呈现季度向好趋势 [6]
宝武镁业(002182):半年度业绩点评:项目产能快速释放,镁产业链齐头并进
东方证券· 2025-09-30 15:55
投资评级与估值 - 报告对宝武镁业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为18.2元,当前股价为15.64元(截至2025年09月29日)[3][6] - 基于可比公司2026年35倍市盈率的估值水平,对应目标价18.2元[3]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17亿元、5.19亿元、7.67亿元,原预测2025-2026年为7.72亿元、11.59亿元,盈利预测下调主要因镁价下行及项目建设节奏调整[3] 核心观点与业绩展望 - 报告核心观点为“项目产能快速释放,镁产业链齐头并进”[2] - 预测公司营业收入将从2024年的89.83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136.21亿元,2026年预计同比增长25.6%[5] - 预计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将显著改善,2025年预测为3.17亿元,同比增长98.6%,2026年预测为5.19亿元,同比增长63.7%[5] - 盈利能力指标呈现回升趋势,毛利率预计从2024年的11.7%提升至2027年的14.5%,净利率从1.8%提升至5.6%[5] 产能扩张与产业链优势 - 白云石矿资源方面,青阳项目当前具备产能1350万吨,650万吨白云石破碎项目预计2025年底投产,剩余2000万吨预计2026年中投产,五台云海另有1000万吨产能[9] - 白云石价格出现上涨,2025年9月18日五台白云石市场价上行20元/吨至210元/吨,公司凭借完整产业链和靠近矿山的布局具备低成本优势[9] - 未来三年母公司及参股公司的镁合金产能有望从当前的20万吨快速增长至60万吨[9] 市场需求与增长动力 -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实施,对轻量化要求趋严,为镁材料在电动两轮车领域带来广阔前景,公司已与爱玛、雅迪、小牛等头部车厂合作[9] - 镁铝比已降至0.8-0.9的历史低位,镁合金材料性价比凸显,新能源汽车镁合金中大部件需求有望迎来明显增长[9] - 公司压铸技术取得突破,竖罐炼镁工艺通过增加单罐产量、缩短生产周期等,有效实现能耗降低与成本控制[9]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89.83亿元,同比增长17.4%,营业利润为1.80亿元,同比下降51.1%[5]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为98.50亿元,同比增长9.7%,营业利润为3.54亿元,同比增长96.9%[5] - 净资产收益率(ROE)预计从2024年的3.0%持续提升至2027年的11.9%[5] - 市盈率(PE)从2024年的97.2倍预计下降至2027年的20.2倍[5]
三峡能源(600905):海上风电持续引领,陆上大基地储备充足
西部证券· 2025-09-30 15:52
投资评级 - 报告对三峡能源维持“买入”评级 [6]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公司海上风电持续引领,陆上大基地储备充足 [1] - 公司“十五五”期间将聚焦陆上大基地与海上风电项目开发 [3] 业务运营与市场地位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增装机容量218.07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993.66万千瓦 [1] - 风电累计装机容量2297.02万千瓦,占全国风力发电市场份额的4.01% [1] - 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2590.55万千瓦,占全国太阳能发电市场份额的2.35%,其中集中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2523.69万千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16% [1] - 2025年上半年风电业务收入99.47亿元,同比小幅下降2.24% [2] - 2025年上半年风电完成发电量250.61亿度,同比增长8.69% [2] - 公司新增核准风电项目容量达210.56万千瓦,风电在建项目装机容量为533.35万千瓦 [2] - 2025年上半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9.7万千瓦,占全国的3.9%;累计海上风电装机为714.68万千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6.17%,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2] - 2025年上半年光伏业务收入44.53亿元,同比下降3.16%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完成光伏发电量139.11亿度,同比增长10.25%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增光伏项目并网装机容量为164.26万千瓦,在建太阳能发电项目装机容量为478.43万千瓦,新增备案项目容量为190万千瓦 [2] - 公司2025年1-8月累计回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已超2024年全年水平 [3] 财务业绩与预测 - 报告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25亿元、61.98亿元、62.5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0.2%、1.2%、0.9% [3] - 报告预计2025-2027年公司每股收益(EPS)分别为0.21元、0.22元、0.22元 [3] - 报告预测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06.09亿元、324.45亿元、343.92亿元,增长率分别为3.0%、6.0%、6.0% [4] - 报告预测公司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52.5%、52.4%、52.3% [10] - 报告预测公司2025-2027年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为6.9%、6.7%、6.4% [10] - 报告预测公司2025-2027年市盈率(P/E)分别为20.0倍、19.7倍、19.6倍 [4] - 报告预测公司2025-2027年市净率(P/B)分别为1.3倍、1.3倍、1.2倍 [4]
浙江仙通(603239):布局机器人业务,自主密封条龙头再启航
上海证券· 2025-09-30 15:43
投资评级 - 报告对浙江仙通维持“买入”评级 [1] 核心观点 - 公司主业汽车密封条业务在手订单充沛,2024年底在研新项目车型达42个,新接项目总数超过2023年的2倍,为未来快速稳健发展提供支撑 [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2亿元,同比增长21.10%,实现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17.10%,毛利率达29.94%,远高于汽车零部件板块的18.56% [6] - 公司拟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以解决未来产能瓶颈,满足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 [6] - 公司布局机器人业务,与浩海星空成立合资公司(公司控股51%)建设机器人整机生产基地,并拟以4000万元对浩海星空进行增资,持有其10%股份 [5][9] - 布局机器人业务有望提升公司估值,同时主业在新订单和新产能加持下能确保业绩稳步增长 [5][7]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8亿元、2.66亿元、3.2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7.10%、22.06%、20.93% [8]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89亿元、17.82亿元、20.9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1.6%、19.7%、17.8% [10] - 以2025年9月29日收盘价21.05元计算,对应2025-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26.11倍、21.39倍、17.69倍 [8][10] - 预计公司毛利率将稳定在29.1%左右,净利率将从2024年的14.0%提升至2027年的15.3% [11] - 预计净资产收益率将从2024年的14.8%持续提升至2027年的19.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