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搜索文档
锡业股份全球市占率25%稳居第一 受益锡价上涨前三季净利增36%
长江商报· 2025-10-28 08:0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44.17亿元,同比增长17.81% [1][2] - 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17.45亿元,同比增长35.99% [1][2] - 业绩增长主要由于主要产品市场价格同比上涨以及公司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 [1][2] - 公司自2017年以来持续盈利,2021年业绩达峰值,营收538.4亿元,净利润28.17亿元 [2]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连续三年下降,2024年营收419.7亿元,降幅收窄至0.9%,净利润14.4亿元,同比增长2.5% [2] 行业与市场地位 - 公司锡产销量自2005年以来稳居全球第一,占有全球锡市场最大份额 [1][5] - 2024年国内市场占有率为47.98%,较2023年上升0.06个百分点 [1][5] - 2024年全球市场占有率为25.03%,较2023年上升2.11个百分点 [1][5] - 根据国际锡业协会统计,公司位列2024年十大精锡生产商之首 [1][5] - 2025年锡价整体波动上涨,2025年10月25日LME综合锡价报36000元/吨 [3] 产品产能与产量 - 公司拥有锡冶炼产能8万吨/年、阴极铜产能12.5万吨/年、锌冶炼产能10万吨/年、压铸锌合金产能5万吨/年、铟冶炼产能60吨/年 [6] - 参股公司拥有锡材产能4.3万吨/年、锡化工产能2.71万吨/年 [6] - 2025年前三季度有色金属总产量27.1万吨,其中产品锡6.77万吨、产品铜9.68万吨、产品锌10.53万吨 [6] - 2025年前三季度生产稀贵金属产品铟101.62吨 [6] 资源与战略发展 - 公司所在地个旧素有“锡都”美誉,拥有丰富的锡和铟资源储量 [5] - 公司重视资源拓展并将其作为长期发展战略,持续关注以锡为主的多种金属矿产资源项目 [6] - 未来公司将加大资源“内增外拓”力度,加强对卡房矿区资源勘查,提升钨、锡资源增储和开发利用水平 [6] - 主产品锡未来市场价格走势能否持续上涨存在不确定性 [4]
博俊科技订单增加前三季净赚超6亿 积极拓展市场总资产83.17亿创新高
长江商报· 2025-10-28 08:00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0.75亿元,同比增长42.36% [1][2] - 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6.27亿元,同比增长70.47% [1][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表现尤为突出,实现营收15.6亿元,同比增长37.2%,净利润2.74亿元,同比增长102.1% [2] - 公司业绩自2021年起呈现加速增长趋势,2021年至2024年营收从8.06亿元增至42.27亿元,净利润从0.84亿元增至6.13亿元 [3] - 若2025年全年业绩实现增长,公司将实现连续八年业绩增长 [4] 资产规模与研发投入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总资产达到83.17亿元,创历史新高,较上年同期增长33.05% [1][7] - 公司总资产从2020年的14.9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70.47亿元,期间增幅达371.69% [7] -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1.1亿元,近四年(2022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累计达4.08亿元,呈现逐年增长态势 [1][7]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及子公司拥有专利109项,在轻量化、模块化等关键领域技术壁垒持续强化 [1][7] 业务发展与行业背景 - 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景气,订单持续增加,新能源汽车车身模块化产品收入提升 [1][2][6] - 公司自2018年起从冲压零部件拓展至车身模块化业务,工艺布局完善,并陆续拓展白车身、电池包、电驱等产品 [5] - 公司核心客户矩阵涵盖理想、赛力斯、吉利、比亚迪、小鹏汽车等头部新能源车企,以及蒂森克虏伯、麦格纳等全球知名一级供应商 [5] -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主要从事汽车精密零部件和精密模具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于2021年登陆A股市场 [2]
生益科技业绩报喜股价2天涨15.5% 市场需求旺盛两大业务毛利率齐升
长江商报· 2025-10-28 08:0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4.2亿元至24.6亿元,同比增长76%到79%,已超过2024年全年17.39亿元的净利润水平 [1][2]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预计为23.6亿元至24亿元,同比增长80%到83%,超过2024年全年16.75亿元的扣非净利润 [2] - 业绩预增公告发布后,公司股价连续两日大涨,10月24日和27日涨幅分别为5.03%和10%,累计上涨15.5% [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重启中期分红政策,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4.00元(含税),累计分红金额达9.72亿元 [2]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从2025年初的23.45元/股涨至10月27日收盘的64.35元/股,年内涨幅高达174.4%,并创出历史新高 [1][3] 业务运营与产品结构 - 公司主要业务为设计、生产和销售覆铜板和粘结片、印制线路板,产品广泛应用于高算力、AI服务器、5G天线、通讯基站、汽车电子、智能家居等领域 [4] - 2025年上半年印制电路板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6.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3.16% [5] - 2025年上半年覆铜板和粘结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3.64亿元,同比增长15.84% [6] 盈利能力与毛利率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5.86%,创近四年来新高,2022年至2024年同期毛利率分别为23.43%、19.29%、21.56% [6] - 2025年上半年印制电路板业务毛利率为27.85%,较2024年同期大幅提升12.11个百分点 [5] - 2025年上半年覆铜板和粘结片业务毛利率为23.69%,同比增长1.99个百分点 [6]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增长36.49%至6.43亿元,共申请国内专利14件、境外专利4件,授权专利18件 [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534件授权有效专利 [6] 行业背景与周期 - 全球电子行业整体形势向好,下游需求旺盛,行业在经历2022年起的下行阶段后,于2024年开始止跌回升,2025年进一步增长 [2] - 2019年至2021年,全球电子产业因5G建设、新能源汽车等需求拉动进入上行周期 [2] - AI服务器与高性能计算需求持续带动行业增长,公司重点布局高端产品线产能 [5]
养元饮品存货降18.6%单季净利增88% 10亿加码私募已投新潮传媒长江存储
长江商报· 2025-10-28 07:57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40亿元,同比增长11.88% [1][3] - 第三季度净利润为3.75亿元,同比增长88.2% [1][3] - 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为3.32亿元,同比增长72.52% [3] - 业绩增长主要由于联营企业亏损同比减少及销售收入同比增加 [1][3] 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概况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9.05亿元,同比下降7.64% [3] - 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1.19亿元,同比下降8.95% [3] - 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为9.59亿元,同比下降0.81% [3] 存货水平变化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存货达4.26亿元,同比下降18.6% [2][5] - 2021年底至2024年底存货水平较高,分别为8.42亿元、6.38亿元、8.96亿元和7.67亿元 [4] 私募基金投资布局 - 公司以自有资金向私募基金泉泓投资增资10亿元,认缴出资额增至39.97亿元,占比升至99.925% [6][7] - 增资后私募基金总规模由30亿元增至40亿元 [7] - 泉泓投资对外投资项目包括成都新潮传媒、长江存储、瑞浦兰钧能源等知名企业 [2][8] - 截至2025年半年度,泉泓投资对长江存储的账面价值为16亿元,该项投资尚未获得收益 [8] 公司主营业务与战略 - 主营业务为以核桃仁为原料的植物蛋白饮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 - 产品系列包括六个核桃精品系列、养生系列、五星系列、无糖系列等 [2] - 公司持续构建多元化产品矩阵,针对不同消费场景和人群需求打造产品系列 [3] - 核桃乳饮料品类已进入成熟期,市场竞争加剧,但公司具备先发优势 [4] 历史财务数据 - 2023年和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1.62亿元和60.58亿元,连续两年超过60亿元 [2] - 2023年和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4.67亿元和17.22亿元 [2]
湖北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 力争2027年产业规模达3500亿
长江商报· 2025-10-28 07:57
文章核心观点 - 湖北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构建完整的人工智能发展体系,释放产业潜力,壮大智能经济 [1] - 目标到2027年,将湖北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产业发展集聚区、融合应用样板区,并推动武汉市进入全国人工智能城市发展第一梯队 [1] - 2024年湖北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1107亿元,2025年前9个月产业规模已超1100亿元,同比增长近30%,预计2025年全年产值将突破1500亿元 [1] 产业发展目标与规模 - 明确2027年发展目标:建成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产业集聚区、融合应用样板区及全国数据要素市场中部枢纽 [1] - 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25年前9个月已超1100亿元,同比增长近30%,预计2025年全年产值突破1500亿元 [1] - 到2027年,产业规模目标达到3500亿元,并培育5个100亿级产业园 [6] 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 人工智能产业被纳入九大新兴特色产业,并已发布一系列规划文件如"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2] - 出台"技改13条"、"数字经济新15条"等政策措施,围绕计算中心、揭榜挂帅等方面予以资金奖补 [2] - 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规模已达百亿元 [2] 科技创新与技术攻关 - 推进优势领域集聚攻坚,围绕深度学习通用芯片等优势领域开展技术攻坚 [2] - 聚焦群体智能、类脑智能、具身智能、人机混合智能等方向,鼓励高校联合科研院所及龙头企业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2] - 开展大模型基础架构创新、多路径技术探索、多模态数据处理等共性技术攻关 [2] - 推动先进存储产业联合创新,开展高带宽存储芯片研发及产业化 [3] 基础设施与要素支撑 - 系统布局三大基础设施:提升数据供给能力,强化末端感知,构建覆盖多领域的智能感知体系 [3] - 推进算力共享,构建全省统一的算力互联互通平台,形成"1+3+N"的平台体系 [3] - 深化网络互联,推进"双千兆"向"双万兆"演进,推动6G试验网建设,5G-A和OTN全光网络覆盖全省17个市州 [3] 产业生态与企业培育 - 湖北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达1215家,建成80多个重大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 [5] - 武汉34所高校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或学院,聚集21位人工智能相关领域院士 [5] - 实施梯度培育计划,通过招引、壮大、扶持、培育、孵化等方式建立全方位梯次培育服务体系 [5] - 培育壮大头部企业,催生"人工智能+高速移动互联+先进存储"等新业态,目标打造千亿级规模企业 [5] 重点领域与集群发展 - 围绕人工智能芯片、高端光芯片、元宇宙、自动驾驶、低空飞行等领域推动产品迭代升级 [6] - 支持各地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形成六个"万人研发基地",支持武汉打造"世界存储之都"和"世界工业软件之都" [6] -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6] 应用场景与融合发展 - 推动"人工智能+"与科研、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建造等领域深度融合,赋能经济发展 [6] - 推动"人工智能+"与政务、安全治理、生态治理等领域结合,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6] - 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医疗、交通、校风等领域结合,赋能人民生活新体验 [6] 生态优化与保障措施 - 构建新兴产业推进机制,拓宽人才培育渠道,深化科技金融改革,营造创新发展氛围 [6] - 加强省级统筹,鼓励各市州政府以"人工智能+"行动为抓手发展壮大智能经济 [6] - 在健全推进机制、创新金融支持、完善政策标准等方面先行先试 [6]
山东钢铁降本增效单季净利1.2亿 推7.14亿关联并购解决同业竞争
长江商报· 2025-10-28 07:55
关联收购交易 - 公司拟以自有资金7.14亿元收购关联方莱芜钢铁集团持有的莱芜钢铁集团银山型钢有限公司100%股权 [2][3] - 交易完成后,银山型钢的铁、钢、材产线及合规产能指标将全部进入上市公司,旨在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并优化产品结构 [2][7] - 标的公司银山型钢拥有生铁产能587万吨、粗钢产能560万吨、钢材产能380万吨 [5] 交易背景与目的 - 由于银山型钢与公司同受山钢集团控制,历史上存在同业竞争问题,此前一直通过股权托管协议由公司运营管理 [6][7] - 本次交易将彻底消除公司与银山型钢之间的关联交易,使管理更加顺畅,效率显著提升 [7] - 交易标的整体估值为7.14亿元,评估增值率为-27.92% [7] 公司经营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8.28亿元,同比下降14.77%;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0亿元,同比增长109.64% [2][8]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度净利润为1.2亿元,同比增长126.37%,单季度业绩达到2023年第一季度以来最高水平 [2][9]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2.59亿元,同比增长107.45%;毛利率和净利率同比分别增加4.97和3.34个百分点 [2][9] 运营效率与成本控制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可比成本降低64.39元/吨钢,营业成本为512.07亿元,同比下降19.1% [10] - 公司严控费用支出,大力削减固定成本及期间费用 [10] - 在能源成本方面,钢城基地吨钢综合能耗同比降低6.7千克标煤,日照基地吨钢综合能耗同比降低22.9千克标煤,能源动力成本削减6930.1万元 [10] 产销与结构优化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生产生铁770.48万吨、粗钢1101.01万吨、商品坯材1154.37万吨 [9] - 公司终端直供比例较上年提升7.9个百分点,近地化比例较上年提升10.4个百分点 [9] - 公司出口量较上年同期增加12.89万吨,增幅14.21% [9]
信音电子溢价314%收购独董投弃权票 增收不增利拟投2.2亿拓展汽车业务突围
长江商报· 2025-10-28 07:55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计划使用超募资金2.2亿元收购国联电子80%股权 [1][3] - 收购完成后公司将持有国联电子80%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 [3] - 收购资金占公司超募资金总额的70.62% [3] 收购标的分析 - 国联电子主营业务为汽车连接器线束的制造、研发和销售 [3] - 国联电子下游客户包括立讯精密、泰科电子等服务的终端汽车品牌有比亚迪、零跑、小米 [3] - 2024年及2025年前5个月国联电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26亿元、1.19亿元净利润1630.94万元、1615.25万元 [5] - 国联电子最近一年收入规模增速达169.06% [5] - 截至2025年5月末国联电子资产总额1.59亿元应收账款达9613.89万元占总资产比例60.6% [6] - 2024年及2025年前5个月国联电子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587.03万元、-890.44万元持续净流出 [6] 交易估值与承诺 - 国联电子100%股权评估值为2.76亿元评估增值率达314.14% [1][6] - 交易对手方承诺国联电子2025年至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400万元、2600万元、2900万元三年累计净利润总额不低于7900万元 [1][6] 公司主业表现与收购动机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38亿元同比增长11.62%但净利润3309.48万元同比下降10.98%呈现增收不增利 [1][5] - 2023年公司汽车及其他连接器收入1.28亿元同比下滑21.5%2024年收入约1.43亿元同比增长11.40%但较2022年仍下滑12.57% [5] - 公司旨在通过收购向汽车连接器线束行业布局开拓新业务增长点整合资源增强在汽车连接器领域的竞争力 [1][3] 内部决策分歧 - 公司独立董事张晓朋对此次收购议案投弃权票 [1][4] - 弃权理由包括对市场终端客户稳定性存疑、对团队整合预期效果存疑、对国联电子内部管理效果存疑及对赌期后业务发展存疑 [1][4] 资金使用情况 - 公司2023年7月IPO募集资金净额8.23亿元其中超募3.12亿元上市后超募资金一直未使用 [4]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IPO募投项目扩建连接器项目及研发中心项目合计投资4114.15万元投资进度仅8.05% [4]
超卓航科三季度净利增长45.57% 研发投入超2100万夯实技术壁垒
长江商报· 2025-10-28 07:5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06亿元,同比增长21.62% [1][2] - 2025年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76.86万元,同比增长45.57% [1][2] - 第三季度净利润总额达到约792.68万元,同比增长66.05% [2] - 业绩增长得益于核心业务订单恢复和销售费用同比下降 [2] - 航空航天零部件及耗材增材制造业务的市场布局加快,毛利贡献增加 [2] 研发投入与技术优势 -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达2137.34万元,同比增长19.12% [1][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9% [3] - 公司是国内少数掌握冷喷涂固态增材制造技术并成功实现产业化应用的企业之一 [2] - 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激光辅助固相增减材制造技术与智能装备”于2025年正式启动 [3] 财务与运营状况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15.8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2.10亿元 [3] - 资产负债率保持在23.7%的低位水平,显示出稳健的财务结构 [3] - 公司通过优化成本结构、强化技术创新和推进精益管理与费用控制来应对挑战 [1][2]
天润乳业牛只存栏年内减少1.29万头 募资逾7亿乳制品项目已投入试运营
长江商报· 2025-10-28 07:52
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74亿元,同比下降3.81% [1][4]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亏损1061.45万元,上年同期盈利2226.93万元,由盈转亏 [1][4]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净利润亏损7330.36万元,是亏损主要来源,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分别盈利5144.72万元和1124.18万元,同比变动分别为增长258.54%和下降77.60% [4][5] 经营策略与资产调整 - 自2024年起公司为优化牛群结构加大牛只淘汰力度,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牛只存栏5.19万头,较2024年末的6.48万头减少1.29万头 [1][5] - 公司淘汰低生产价值牛只旨在节省饲草料和人力,并减轻喷粉库存压力,是应对行业产能过剩的战略举措 [8] - 公司亏损原因包括处置牛只损失以及计提学生奶和哺育工程奶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4] 重大募投项目进展 - 公司“年产20万吨乳制品加工项目”总投资额8.53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7.12亿元 [2][8]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3.81亿元,投资进度为53.47%,半年内仅新增投资1405.1万元,进度增长1.97个百分点 [2][10] - 项目原计划2024年底完工,后延期至2025年12月31日,但公司表示已于2025年9月基本建设完成并投入生产试运营 [2][9][11] 行业环境 - 2023年至2025年,中国奶牛养殖业收入损失累计达700亿元,行业生鲜乳喷粉产生的亏损达200亿元 [6] - 2025年上半年全国乳制品产量较上年同期下滑0.3%,市场价格战加剧,但养殖亏损程度有所减轻 [8] - 2025年一季度牛奶消费增长乏力与奶牛产奶高峰期叠加,导致二季度奶源阶段性过剩压力加大 [7] 区域市场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疆内营业收入达11.06亿元,同比增长5.35% [11]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疆外营业收入达9.07亿元,同比下降13.14% [11]
光迅科技前三季营收增长58.65% 聚焦主业光通信领域表现亮眼
长江商报· 2025-10-28 07:52
财务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5.32亿元,同比增长58.65% [1][2] - 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9亿元,同比增长54.95% [1] -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32.89亿元,同比增长45.01%,归母净利润3.47亿元,同比增长35.42% [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78亿元,同比增长49.29%,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达94.36% [1][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92元,同比提升53.33% [2] 增长驱动因素 - 全球范围内对高速光器件需求集中爆发,特别是200G、400G、800G及更高速率光模块需求呈几何级增长 [2] - 市场需求旺盛,产品结构优化,公司成功抓住市场窗口期,实现了业绩的量价齐升 [1][2] - 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云计算中心扩容以及5g-Advanced和F5G等下一代通信技术广泛应用是主要驱动力 [2] 研发与技术实力 - 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6.72亿元,同比增长31.83%,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7.8% [3] - 在高速光模块、硅光芯片、共封装光学等前沿领域研发进展显著,部分产品已进入规模化交付阶段 [3] - 公司凭借在光芯片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规模化生产优势,迅速扩大高价值产品出货量 [2] 市场与战略布局 - 公司积极应对全球AI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高速互连需求增长,产品在数据中心、AI服务器、骨干网及城域网领域全面发力 [3] - 公司不断扩大海外市场份额,与多家国际头部客户保持稳定合作关系 [3] - 公司正积极布局AI光电融合、硅光芯片、先进封装等新兴赛道,推动向“全光互连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3] - 公司将结合国家“东数西算”与“算力网络”战略机遇,提升产品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 [3] 公司财务状况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163.66亿元,同比增长10.68% [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为97.77亿元,同比增长7.32%,资本结构稳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