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
搜索文档
海外宏观周报:美国政府关门风险上升-20250929
平安证券· 2025-09-29 10:36
美国经济政策与数据 - 美国政府关门风险上升,特朗普取消与民主党会面,众议院计划10月1日复会[1][4] - 美国宣布新一轮关税,10月1日起对橱柜等征收50%,家具30%,品牌药100%关税[1][4] - 美联储官员对降息态度分化,新晋理事米兰主张迅速降息,多数官员持谨慎态度[1][4] - 美国第二季度GDP终值年化环比增长3.8%,较修正值3.3%大幅上修[1][4] - 美国8月新屋销售年化总数80万户,远超预期的65万户,环比大涨20.5%[1][4] - 美国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降至21.8万人,为7月中旬以来最低,预期23.5万人[1][4] - 美国8月核心PCE物价同比2.9%,环比0.2%,显示通胀压力稳定[1][4] - CME FedWatch显示10月降息25BP概率为87.7%[1][4] 欧洲与日本经济 - 欧元区9月制造业PMI初值49.5,跌破荣枯线,服务业PMI初值升至51.4[1][4] - 英国央行行长贝利称利率有下行空间,但取决于通胀回落轨迹[1][8] - 日本东京9月核心CPI同比上升2.5%,涨幅与8月持平[1][5] 全球大类资产表现 - 全球股市情绪降温,标普500指数本周下跌0.3%,欧股STOXX600上涨0.1%[10][12]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整周上行6BP至4.20%[15] - 美元指数整周上涨0.55%至98.19,非美货币普遍下跌[19] - 布伦特原油价格本周上涨5.2%,黄金现货价上涨2.9%[17]
10月十大金股推荐
平安证券· 2025-09-28 10:42
市场观点与配置策略 - 市场中期向上动能仍然可期,10月二十届四中全会讨论"十五五"规划是重要政策窗口[3] - 配置建议围绕政策博弈和产业景气共振向上的板块布局[3] - 重点关注内外需共振景气的科技成长板块(AI/半导体/消费电子/创新药等)[3] - 关注受益行业需求回暖和技术升级的先进制造板块(新能源等)[3] - 关注受益产品涨价预期的周期板块(有色金属/建材等)[3] 重点公司推荐逻辑 - 甘李药业(总市值476亿元,PE 51.7)主营业务稳中有升,创新出海加速推动[3][4][5] - 海光信息(总市值6227亿元,PE 273.2)国产算力领先企业,25H1业绩持续大幅增长[3][32] - 鹏辉能源2025H1户储电芯出货量全球前三,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320Wh/Kg[3][44] - 明阳智能受益海上风电高景气,出海潜力突出[3][52][53] - 兴业银锡受益白银价格补涨预期,银锡产量增长弹性持续释放[3][55] - 华新水泥2025H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1%,海外业务快速发展[3][62]
康宁杰瑞制药-B(09966):自研项目迈向收获期,多起授权合作验证公司平台价值
平安证券· 2025-09-25 19:41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1][7] 核心观点 - 公司在研管线逐步迎来收获期,靶向HER2全方位布局HER2阳性实体瘤,KN026(HER2双抗)及JSKN003(HER2双抗ADC)均处于注册性临床研究中,且KN026 2L+HER2阳性胃癌预计2025年国内递交上市申请 [7] - 2024年公司达成多项对外授权合作,带动当期利润端实现盈利,利润端首次扭亏为盈,实现盈利1.66亿元 [6] - 公司基于自身平台优势,专注于双抗、ADC等药物开发,通过自主开发与外部合作双轨并进,巩固在肿瘤创新疗法竞争力 [11] 技术创新与平台优势 - 依托糖基定点偶联、连接子载荷、双特异性抗体等核心技术平台,专注于ADC、双抗药物研发 [6][11] - 核心产品包括已获批上市的全球首个皮下注射PD-L1抑制剂KN035,在中国及澳门地区获批MSI-H/dMMR实体瘤 [6] - 高管团队产研背景深厚,公司股权架构稳定集中,创始人徐霆博士通过Rubymab Ltd持有31.02%股份 [16] 核心产品管线进展 - KN026(HER2双抗)正在开展3项临床3期,其中KN026联合化疗2L+ HER2阳性胃癌期中分析已达PFS主要终点,预计2025年内国内递交上市申请 [6][34] - JSKN003(HER2双抗ADC)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HER2低表达乳腺癌以及不限HER2表达水平铂类耐药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三项注册性临床3期国内开展中 [6][44] - JSKN016(TROP2/HER3双抗ADC)处于临床2期,聚焦后线三阴性乳腺癌及EGFR-TKI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并探索联合治疗方案 [7][66] - JSKN033高浓度皮下注射复方制剂旨在提升给药便利性,目前处于临床1/2期 [6][48] 授权合作与商业化 - 2024年达成三项高价值授权合作:1月与思路迪合作以7.008亿美元将KN035授权于Glenmark;6月与Arrivent就ADC产品达成6.155亿美元合作;9月以30.8亿元向石药集团授权JSKN003内地权益 [6][20] - 2024年三项授权贡献许可收入4.64亿元,叠加PD-L1收入1.59亿元,2024年公司整体实现收入6.4亿元,同比增长192.6% [6][22] - KN026国内商业化已与石药集团达成授权协议,总交易金额10亿元 [20][34]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收入640百万元,同比增长192.6%,净利润166百万元,扭亏为盈 [5][6]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458百万元、490百万元、398百万元 [5][74] - 2024年研发开支4.04亿元,同比基本持平,截至2024年末现金储备15.71亿元 [6][22] - 当前总市值123.33亿港元,每股净资产1.92元,资产负债率21.26% [1] 临床数据与疗效 - KN026联合多西他赛1L HER2阳性乳腺癌单臂2期mPFS达27.7个月,ORR为76.4% [35][38] - JSKN003临床1/2期数据显示ORR达51.4%,既往接受过HER2 ADC治疗患者ORR达57.9% [42] - JSKN016在TNBC患者临床1期初步数据ORR达80% [66]
小米YU7带给行业哪些启示?
平安证券· 2025-09-24 15:43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1] 核心观点 - 小米YU7上市后表现现象级,18小时锁单量超24万台,交付周期超50周,锁定25-35万元价格带潜在市场需求[5][20] - 小米汽车盈利节奏超新势力,预计2025年下半年扭亏,从首款车上市到盈利不足两年[39][40] - 小米汽车业务2026年营收有望超手机业务,长期目标全球前五车企,需实现营收超1.2万亿元、销量超600万台[47][51] - 高端新能源车竞争格局重构,产品定义需强化长板、敢做减法,SKU将简化,智驾配置统一[30][32] - 车企战略重心转向经营质量提升,资源聚焦与效率优化成为行业新趋势[62][63] 小米YU7用户特征 - 用户平均年龄30.3岁,85.1%用户年龄在35岁以下,90后占比65.4%,00后占比19.7%[9][10] - 女性用户比例30%,较SU7同期高4.5%[9] - 用户学历较高,本科占比58.5%,硕士占比23.0%,超三成用户从事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10][13] - 家庭平均年收入39.7万元,56.0%用户家庭年收入超30万元[10][14] YU7核心卖点与市场影响 - 外观是用户选择首要因素,占比超40%,品牌因素其次[15][18] - 用户对空间要求不高,48.7%未婚,已婚用户以无孩或一胎家庭为主[17][19] - 18小时锁单24万台,相当于2024年25-35万元价格带总销量(353万台)的6.8%[20][21] - 订单量接近特斯拉2025年上半年在华销量(26.3万台)[20][21] 对竞争格局的影响 - 主要影响同价位(25-35万元)及定位相近品牌,如特斯拉、极氪、理想、小鹏、蔚来[22][27] - 以家庭空间体验为核心的品牌(如理想)受影响较小,用户群体差异显著[25] - 部分品牌推出应对措施:蔚来报销YU7定金5000元,极氪提供积分奖励,智界购车立减2万元[27][28] - 细分场景品牌(如坦克)因用户粘性强、技术壁垒高,受影响可控[29] 高端新能源车产品定义启示 - 高端用户关注情绪价值,产品需强化长板、敢做减法(如牺牲空间保外观)[30] - 未来SKU逐步简化,通过电机数量、电池容量区分,智驾配置统一[31][32] - 舒适性配置"应配尽配",智驾不再作为配置区分项[32] 渠道运营策略 - 小米采用"1+N"渠道模式:自营交付中心(直营)+代理销售(小米之家、销服2S店)[35] - 交付环节全部自营,保障用户体验与价格统一[35] - 车企加强渠道把控,如鸿蒙智行推行分网、长城规划2025年底直营门店扩至600家[36][37] 小米汽车业务潜力 - 2025年二季度营收212.63亿元,毛利率26.4%,单车ASP升至26.2万元[40][41][43] - 预测2025-2027年销量分别为40万/75万/120万台,营收1019亿/2066亿/3283亿元[47][49] - 2026年汽车业务营收有望超过手机业务(手机年营收约2000亿元)[46][47] - 全球前五目标需营收超1.2万亿元,对应年销量600万台以上(单车ASP 20万元)[51] 发展节奏与出海规划 - 先高端后经济型,先国内后海外,优先抢占2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54] - 2027年正式进军欧洲市场,凭借全球品牌基础与成熟销售网络优势[57][58][61] 车企战略重心变化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资源聚焦与效率提升[62] - 品牌整合案例:吉利将几何、翼真、雷达并入银河,领克并入极氪;奇瑞设立四大事业部[63] - 研发资源整合重点在智驾领域,如吉利整合智驾团队至千里智驾,奇瑞成立智能化中心[64][65] 投资建议 - 推荐小米集团,因连续两款车型成功证明竞争力[68] - 推荐长城汽车、赛力斯、理想汽车,因高端市场产品定义独特且盈利质量较高[68]
兴业银锡(000426):优质资源多点开花,银锡龙头拾级而上
平安证券· 2025-09-23 13:12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1][5][88] 核心观点 - 公司为国内银锡资源龙头 通过持续收购优质矿山实现资源储备扩张 银漫矿业二期扩建、宇邦矿业收购及大西洋锡业布局将驱动银锡产量增长 [3][9][43] - 白银供需格局向好 工业需求增长叠加供给刚性支撑银价 金银比有望收敛推动白银补涨 [3][49][64] - 锡资源稀缺性加剧 供应刚性延续 AI产业发展提振焊料需求 锡价中枢有望上移 [5][67][76] - 量价齐升驱动业绩弹性释放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达20.28/24.88/29.74亿元 对应EPS为1.14/1.40/1.67元 [2][5][87] 财务预测 - 营业收入2025E/2026E/2027E分别为55.03/65.60/76.54亿元 同比增长28.9%/19.2%/16.7% [2][87] - 归母净利润2025E/2026E/2027E分别为20.28/24.88/29.74亿元 同比增长32.5%/22.7%/19.5% [2][87] - 毛利率持续提升 2025E/2026E/2027E分别为65.7%/67.0%/68.1% [2][86] - ROE维持在20%以上水平 2025E/2026E/2027E分别为21.0%/21.0%/20.6% [2][92] 资源储备与产能 - 截至2024年底银/锡/锌保有储量分别为2.72万吨/18.57万吨/389.26万吨 [26][27] - 银漫矿业二期扩建后采选产能将从165万吨/年提升至297万吨/年 [3][33] - 宇邦矿业规划扩建至825万吨/年 建设周期4年 [3][37] - 大西洋锡业Achmmach锡矿资源量21.33万吨 预计2026年开始商业化生产 [43][44] 产量与经营 - 2024年矿产锡/银/锌产量分别为8901.85吨/228.93吨/59740.98吨 2022-2024年复合增速分别为71.1%/24.4%/20.1% [20] - 2024年锡/银/锌产品毛利贡献分别为38.2%/28.6%/18.7% [18] - 2025H1受银漫矿业停产影响 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9.93%至7.96亿元 [15] 行业分析 - 白银2024年全球供给3.16万吨 其中矿产银占比80.8% 伴生比例达72.2% [49][51] - 白银工业需求2024年同比增长3.6% 光伏用银达6147吨 占比29% [57][61] - 全球锡矿2024年产量30万吨同比减少1.6% 中国占比23% 供应刚性凸显 [67][68] - AI发展推动半导体景气周期 锡焊料需求有望回暖 [76][78] 盈利假设 - 白银2025-2027年价格假设8500/8600/8800元/千克 毛利率69%/70%/70% [80] - 锡2025-2027年价格假设26.5/26.8/27万元/吨 毛利率73%/74%/74% [81] - 铅锌价格假设稳定 毛利率维持51% [84][85]
港股2025H1业绩综述:盈利维持正增,新旧经济分化
平安证券· 2025-09-22 19:16
核心观点 - 2025H1港股主要指数营收增速回升但归母净利润增速回落 恒生科技业绩维持领先 实体企业业绩仍具韧性[3][6] - 行业表现显著分化 AI 创新药 原材料维持高景气 地产 能源及部分周期行业承压[3][12] - 2025H2港股盈利增速有望回升 多数行业盈利料将边际改善 医疗保健 资讯科技 原材料业继续领跑[3][23] - 配置建议聚焦三条主线:高景气科技产业 政策受益的新消费板块 业绩稳健的红利防御资产[3][25] 整体业绩表现 - 2025H1恒生综指营收同比增1.98% 较2024H2提升3.05个百分点 恒生科技营收增15.98% 领先其他指数[6] - 归母净利润方面 恒生综指增3.88% 但较2024H2回落16.23个百分点 恒生科技增29.58% 仍保持显著优势[6] - 恒生综指ROE(TTM)为7.9% 较2024H2回落0.5个百分点 销售净利率和杠杆水平各提升0.1个百分点 总资产周转率下降1个百分点[8] - 资本开支规模同比收缩8% 但头部企业如比亚迪 快手 联想 中国神华 宁德时代 中芯国际等扩产意愿强劲[10] 行业比较分析 - 资讯科技业盈利增31.5% 硬件端资讯科技器材行业增63.6% 半导体行业增22.1% 软件端应用软件和游戏软件表现亮眼[14][15] - 医疗保健业盈利增51.7% 药品及生物科技行业增57.5% 恒瑞医药获默沙东2亿美元及IDEAYA 7500万美元许可首付款 护肤与化妆品细分行业盈利增33.8%[16] - 消费板块内部分化 非必需性消费盈利增22% 但汽车行业盈利转负 专业零售受“外卖大战”影响盈利增23.6% 较2024H2大幅回落68.3个百分点 媒体及娱乐行业受益AI+驱动盈利增70.7% 必需性消费盈利增18.6% 非酒精饮料细分行业增75.4%[17] - 金融业盈利增1.4% 银行板块拖累明显 证券及经纪板块在活跃资本市场背景下盈利增74.7% 地产建筑业盈利降26.9% 但降幅收窄[19] - 原材料业受益有色金属价格上行盈利增51.2% 能源业受油气价格下行影响盈利降16.2% 工业盈利增13.2% 电子零件行业表现突出增79.6%[21] 业绩展望 - 彭博一致预测显示2025年恒生综指盈利增速为5.5% 恒生科技为17.6% 虽较H1回落12个百分点但仍保持领先[23] - 医疗保健 原材料 资讯科技业全年盈利增速预测分别为49.1% 49.9% 29.4% 较H1小幅回落但维持高景气[23] - 必需性消费 电讯 公用事业 金融等多数行业盈利情况有望改善 地产建筑 能源业盈利降幅料将收窄[23] 配置建议 - 建议关注景气度高位运行的科技产业 包括AI科技板块 生物医药等领域[3][25] - 关注受益政策利好的新消费 服务类消费板块[3][25] - 布局业绩稳健的红利防御性资产 包括高分红金融板块和高景气原材料板块[3][25] - 港股估值相对全球仍具优势 南向资金大幅流入及海外流动性宽裕有望推动估值持续修复[25]
商业医疗险报告一:见微知著,医保承压下商保或为破局之法
平安证券· 2025-09-22 18: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生物医药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1] 报告核心观点 - 中国卫生费用持续增长 2023年达9.06万亿元 占GDP比重7.2% 增速高于GDP增速 在老龄化趋势下预计将持续增长[3][15] - 医保基金承压 2024年医保收入3.49万亿元(同比增长4.20%) 支出2.98万亿元(同比增长5.51%) 支出增速快于收入增速 累计结余负增长[20] - 商业健康险快速发展 保费规模从2014年1587亿元增长至2024年9974亿元 医疗险为赔付主力 2023年保费规模约4336.8亿元 占比48%[3][27] - 政策推动商业健康险发展 2025年首次增加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 纳入超出基本医保定位的创新药[3][74] - 预计2030年有超1.7万亿元医疗费用缺口需商业健康险补充[22] 中国卫生保障体系 - 2022年卫生总费用85328亿元 筹资端构成:政府支出24041亿元(占比28%) 社会支出38346亿元(占比45%) 个人支出22941亿元(占比27%)[10] - 目标至2030年个人卫生支出占比降至25% 社会支出将成为核心增长驱动力[10][15] - 医保为社会筹资核心来源 2022年占比62.9%[3] 健康险支付增量 - 商业健康险2024年保费规模达9774亿元 医疗险2022年赔付金额约2500亿元 赔付率68.8%[3][27] - 重疾险2022年赔付率仅19.05% 医疗险为医疗行业资金增量主力[27][31] - 医保参保率已达95% 收入端提升空间有限 商业健康险覆盖率低 处于成长期 最具增长潜力[20] 医疗险核心品种 - 惠民保特点:低门槛、低保费(平均108元)、高保额(200-300万元)、高赔付率(超70%)[35][36][41] - 惠民保2022年参保人数增速56.44% 保费收入增速83.51% 2023年产品累计294款[46][52] - 惠民保面临参保率不足问题 2023年53款产品参保率均值仅18.9%[61] - 百万医疗险2016年保费10亿元 预计2025年达2010亿元 增速趋稳[65][67] 政策推进 - 2009年以来多项政策支持商业健康险发展 目标2025年市场规模超2万亿元[71] - 医保与商保数据共享推进 2025年首次建立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74] - 商保目录纳入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患者获益显著的创新药[3][74] 投资建议 - 创新药领域:关注管线布局丰富的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中国生物制药等 创新药单品潜力大的一品红、三生制药等 前沿技术平台领先的东诚药业、远大医药等[3][77] - DTP药房领域:医药商业公司如上海医药、九州通等 传统零售药店如益丰药房、大参林等 互联网药房如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3][77] - TPA行业:思派健康、镁信健康等头部企业[3][77] - 创新器械:医保覆盖不全的PFA房颤治疗术式、心脏起搏器等(惠泰医疗、微电生理等) 创新升级术式定制化骨科产品等(心脉医疗、三友医疗等) 高端家用医疗器械如家用呼吸机、CGM等(怡和嘉业、鱼跃医疗等)[4][77] - 医疗服务:具备医技能力壁垒的眼科专科医院(爱尔眼科、华厦眼科等) 综合医疗服务机构(国际医学、海吉亚医疗等)[4][77]
基金双周报:ETF市场跟踪报告-20250922
平安证券· 2025-09-22 15:12
核心观点 - 截至2025年9月19日,近两周ETF市场整体表现较好,科技主题和部分宽基指数领涨,但资金流向出现显著分化 [3] - 市场资金正从部分高涨幅的宽基ETF(如科创50)流出,并加速流入红利、医药、金融地产等防御性或特定行业主题ETF [3][9][16] - 债券ETF规模增长迅猛,尤其是信用债ETF吸引大量资金流入,而可转债、国债等品种则出现净流出 [3][16] - ETF产品供给持续增加,新发产品以纯债和股票型为主,且各类存量ETF规模相较2024年末均实现显著增长 [3][19] ETF市场回顾 收益表现与资金流向 - **收益表现**:近两周ETF产品整体表现较好,主要宽基ETF中,科创50涨幅最大,达7.20%;行业与主题产品中,科技行业ETF涨幅最大,达7.32% [3][9][10] - **宽基ETF资金流向**:除创业板指净流入10.35亿元外,主要宽基ETF均呈净流出,其中科创50ETF净流出额最大,达155.07亿元;沪深300ETF净流出76.75亿元 [3][9][10][11] - **行业与策略ETF资金流向**:军工ETF资金由净流入转为净流出3.34亿元;红利、医药、大制造其他、金融地产、新能源ETF资金加速流入,净流入额分别为24.84亿元、138.04亿元、86.06亿元、240.00亿元、88.19亿元;周期和消费ETF资金流入速度放缓,净流入额分别为129.19亿元、52.68亿元;科技ETF资金流入速度放缓,净流入44.62亿元 [3][16] - **债券ETF资金流向**:资金大幅流入信用债ETF;可转债、短融和国债ETF资金由净流入转为净流出;政金债ETF净流出速度加快;地方债ETF净流入速度放缓 [3][16] 产品结构分布 - **新发产品**:近两周市场新成立ETF共27只,发行份额合计483.62亿份,包括14只纯债ETF和13只股票ETF [3][19] - **规模变化**:相较2024年末,各类ETF规模均有所上升,债券ETF规模上升237.50%,商品ETF规模上升111.89%,行业+红利ETF规模上升94.45%,QDII-ETF规模上升46.09%,宽基ETF规模上升11.03% [3][19] 管理人规模分布 - **头部管理人**:截至9月19日,华夏基金ETF场内规模最大,为8639.66亿元;易方达基金ETF管理规模较1年前扩容超3700亿元,达到8219.63亿元 [20][21] 分类型ETF跟踪 科技主题ETF - **收益表现**:跟踪中韩半导体指数的产品近两周收益率居前,达15.38%;跟踪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的产品收益率为12.61% [25][27] - **资金流向**:跟踪港股通互联网指数的产品近两周资金净流入额居前,达102.54亿元;跟踪国证芯片指数的产品资金净流出36.94亿元 [28][29] 红利主题ETF - **收益表现**:跟踪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的ETF产品近两周收益率涨幅最大,为2.97% [31][33] - **资金流向**:跟踪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的产品近两周资金净流入额居前,为6.83亿元;跟踪红利低波100指数的产品资金净流出5.95亿元 [34][35] 消费主题ETF - **收益表现**:跟踪港股通消费指数的产品近两周收益表现居前,收益率为5.80%;跟踪标普500消费精选指数的产品溢价率较高,达6.82% [37][38] - **资金流向**:跟踪中证畜牧指数的ETF近两周资金净流入额居前,达15.67亿元;跟踪中国教育指数的产品资金净流出0.73亿元 [40][41] 医药主题ETF - **收益表现**:跟踪标普生物技术精选行业等指数的产品近两周收益表现居前 [43] 热门主题ETF跟踪 AI主题ETF - AI主题股票占比较高的产品近两周平均收益率为6.67%,资金净流出15.57亿元 [3] 机器人主题ETF - 机器人主题股票占比较高的产品近两周平均收益率为8.30%,资金净流入84.73亿元 [3] 中央汇金、国新、诚通持仓ETF - 截止2025年中,中央汇金、国新、诚通持仓ETF规模共3913.36亿份;近两周资金净流出5.08亿元 [3]
养老金融周报(2025.09.15-2025.09.20):海外养老金私募投资敞口不断上升-20250922
平安证券· 2025-09-22 15:06
核心观点 - 全球大型养老基金正持续增加对私募市场等另类资产的投资敞口,以寻求更高收益,这一趋势在美国市场尤为显著,并已引起监管机构对潜在风险的关注 [1][6] - 日本政府养老金投资基金首次进行自主的国内另类资产投资,标志着其投资管理策略转向更直接的控制,全球同业在另类资产配置上更为积极 [8][9] - 主要养老基金如CalPERS正推动投资管理框架的现代化改革,通过简化基准、整合ESG因素和提升透明度来优化决策流程和长期回报 [12][13] - 欧盟计划推出政策组合以消除养老金跨境投资障碍并简化规则,旨在引导家庭储蓄进入资本市场,同时考虑将加密资产等新兴领域纳入集中监管 [16] 重点关注事件总结 大型养老基金的私募市场敞口上升 - 监管与合规要求正推动大量美国退休金流入私人资产领域,仅美国前20家养老基金就持有约5000亿美元的私人市场投资 [1][6] - 美国整个退休资产规模达43.4万亿美元,其对私募市场的风险敞口持续增加,部分基金在过去十年中对非上市资产的配置增加了一倍 [6] - 美国上市公司数量从1996年到2024年减少了50%,而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私人独角兽企业数量增加,企业更倾向于私有化 [6][7] - 金融稳定委员会等监管机构关注到超过1.7万亿美元的贷款已超出监管范围,未来几年可能增长至22万亿美元,政策制定者正努力防范相关风险 [7] GPIF首次投资日本房地产和基础设施 - 日本政府养老金投资基金首次自行投资于国内另类资产基金,总投资额500亿日元,其中400亿日元用于基础设施基金,100亿日元用于房地产投资 [8] - GPIF管理着约260万亿日元资产,其另类投资比例被限制在5%以内,但截至今年6月底,该比例仅为1.6%,远低于国外同类机构 [8][9] - 与GPIF相比,韩国国民年金公团的另类资产占比约为16%,加拿大CPP投资公司相关资产占比约56%,显示GPIF在另类投资领域相对落后 [9] - 此次投资包括向DigitalBridge集团的基础设施基金和摩根士丹利的房地产基金投资,投资期限均为10年,标志着GPIF投资自主性的提升 [9] CalPERS推出全投资组合方法(TPA) - 加州公务员退休基金(资产规模约5562亿美元)将采用全投资组合方法,以简化基准结构并提升透明度和问责制 [12] - 新方法将现有的11个资产类别基准简化为一个75/25的股票债券被动参考投资组合,并维持当前6.8%的贴现率,允许在400个基点主动风险限制内偏离 [12] - TPA转型将加强ESG整合,CalPERS已聘请两名ESG专家,新投资需依据内部ESG要求筛选,并开发劳动原则评分工具评估企业风险 [13] - 基金正在开发新的仪表板来追踪TPA模式下的投资组合结果,监控资产配置和风险利用情况,该系统将每季度向董事会报告 [13][14] 欧盟委员承诺年底前就养老金和加密货币采取行动 - 欧盟设定年底为关键期限,计划推出一揽子政策以消除跨境障碍、降低行政成本、简化规则,并推动税制改革以吸引投资 [16] - 欧盟委员会考虑授予欧洲证券与市场管理局直接监管权,并评估对中央对手方等市场基础设施的集中监管,可能将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纳入监管框架 [16] - 税收优惠工具包括开设储蓄与投资账户的扣除、投资收益免税及递延纳税制度,鼓励成员国合作避免双重征税,并推广自动化系统简化投资流程 [17] - 政策落地后可能为养老金管理方带来更低的合规成本与更高的定价灵活性,并推动家庭储蓄从银行存款转向资本市场 [17] 海外养老金融动态 - 阿布扎比投资局管理着超过1万亿美元的资产,其私募股权目标配置比例为12%-17%,该基金在过去二十多年实现了6.3%的年化回报率 [17][18] - 韩国国民年金公团收购了北欧房地产管理公司Areim的少数股权,Areim的投资组合覆盖北欧地区的轻工业、住宅、办公、零售和数据中心等领域 [20] - 美国国税局发布了SECURE 2.0法案关键规则的最终版,规定自2026年底后,高收入年长员工需将追加供款作为罗斯退休金处理,并对追加供款限额进行了调整 [21][22] - 法国兴业银行警告,荷兰养老基金延迟向新生命周期投资规则过渡可能影响欧元区债券市场,估计10年至30年期掉期曲线可能在2027年升至约75个基点 [24][25] - 多家海外养老基金上财年收益率表现强劲,例如圣马刁县雇员退休系统和爱荷华州立大学基金会收益率均达到10.6% [25] 国内养老金融和产业动态 -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继续支持养老托育等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全国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已提高到64.6%,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突破570万个 [26][27] - 国内养老产业合作活跃,华为发布智能医疗场景方案,港仔机器人集团与美年健康签署超8亿元协议推动"15分钟普惠体检圈"落地 [28] - 智慧养老领域融资活跃,赋之科技完成C轮融资,其家庭陪伴机器人产品覆盖安防、宠物相伴、老人关护等需求;国家鼓励研究探索养老设施等新资产类型发行REITs [28][31] - 蚂蚁数科与商汤科技等企业合作推动AI在医疗养老领域应用,例如开发AI中医智能一体机和具备多模态感知能力的AI康养管家系统 [28][31]
中国宏观周报(2025年9月第3周)-20250922
平安证券· 2025-09-22 15:06
工业生产 - 日均铁水产量本周环比提升[4] - 山东地炼开工率本周环比提升[15] - 汽车全钢胎开工率和半钢胎开工率本周环比回升[20] - 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本周环比回落[11] - 石油沥青开工率和多数化工品开工率边际回落[15][16] 房地产 - 本周30大中城市新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7.6%[2] - 9月以来30大中城市新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8.9%[2] - 近四周二手房出售挂牌价指数环比下降0.69%[25] 内需消费 - 9月1-14日全国乘用车零售73.2万辆,同比下降4%[30] - 近四周主要家电零售额同比增长5.3%[30] - 近四周邮政快递揽收量同比增长10.2%[32] - 本周日均电影票房收入1.1863亿元,同比增长58.6%[2] 外需贸易 - 近四周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7.3%[35] - 近四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0.9%[35] - 9月前10日韩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8%[2] 价格走势 - 南华工业品指数本周上涨1.0%,南华黑色原材料指数上涨3.1%[2] - 螺纹钢期货收盘价本周上涨1.4%,现货价格上涨0.7%[40] - 焦煤期货收盘价本周上涨7.6%,山西焦煤现货上涨2.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