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con
搜索文档
蓝黛科技(002765):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79%,机器人业务持续推进
国信证券· 2025-09-04 09:40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 [6][18] 核心观点 - 公司业绩持续释放 2025年上半年营收17.5亿元同比+8.3% 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61.6% [1][9] - 二季度表现亮眼 25Q2营收9.4亿元同比+8.5%环比+15.3% 归母利润0.57亿元同比+79.1%环比+9.4% [1][9] - 盈利能力持续修复 25Q2毛利率17.6%同比+4.2个百分点环比+2.2个百分点 净利率6.1%同比+2.4个百分点 [2][13] - 汽车零部件业务快速增长 25H1营收9.5亿元同比+33.2%毛利率17.4%同比+2.7个百分点 [3][14] - 新能源业务加速拓展 动力传动业务25H1营收9.6亿元同比+20.6% 新能源销售占比持续提升 [3][14] - 机器人业务持续推进 通过参股无锡泉智博合作研发机器人一体化关节模组产品 [3] - 海外市场布局加速 已设立泰国子公司拓展海外市场 [3][17] 财务表现 - 费用管控稳定 25Q2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2%/3.0%/3.4% 同比变化-0.3/+0.4/-0.4个百分点 [2][13] - 电子元器件业务25H1营收7.9亿元同比-3.9% 毛利率15.0%同比+5.6个百分点 [3][14] - 盈利预测显示持续增长 预计25/26/27年归母净利润2.2/3.0/4.0亿元 对应EPS 0.33/0.47/0.61元 [4][18] 业务发展 - 传统业务保持优势 在燃油车平衡箱总成、变速器总成等领域深耕优质客户稳定市场份额 [3][14] - 技术积累深厚 具备汽车传动系统技术沉淀和千万级精密零部件量产能力 [3] - 研发投入持续 25Q2研发费用率3.4% [2][13]
福达股份(603166):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93%,机器人业务持续推进
国信证券· 2025-09-04 09:40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4][6][20] 核心观点 - 公司业绩稳定增长 2025年上半年营收9.4亿元同比+30.3% 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98.8% [1][9] - 二季度表现亮眼 25Q2营收4.66亿元同比+16.8% 归母利润0.81亿元同比+93.3% [1][9] -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25Q2毛利率28.5%同比+4.9个百分点 环比+1.4个百分点 [1][13] - 机器人业务取得实质性进展 行星减速器1个产品进入小批量交付阶段 2个产品进入样件测试阶段 [3][18] - 长坂科技建成国内首条高精度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量产线 年产能达3万套 [3][18] 财务表现 - 费用管控稳定 25Q2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1%/4.7%/5.6% [1][13] - 盈利预测显示持续增长态势 预计25/26/27年归母净利润3.0/3.9/4.9亿元 [4][20] - 每股收益预计逐年提升 25/26/27年分别为0.47/0.60/0.76元 [4][20] - 盈利能力指标改善 EBIT Margin从2023年8.6%提升至2027年15.2% [5] - ROE显著提升 从2023年4.5%增长至2027年17.9% [5] 业务发展 - 混动曲轴成品业务拓展 完成理想、东风乘用车、小康动力、比亚迪等客户9个新品开发 [2][13] - 混动曲轴毛坯产品开发 成功开发瑞典极光湾、小康动力、吉利、比亚迪等6个新品并实现量产 [2][13] - 新能源电驱动齿轮业务突破 获得吉利星驱、联合电子、舍弗勒等客户4个新项目定点 [2][13] - 新产品开发持续推进 新增2个新品量产、3个新品定点 [2][13] - 产能建设成效显著 曲轴产能逐步释放带动业绩增长 [1][9] 行业地位与估值 - 当前总市值118.39亿元 流通市值117.07亿元 [6] - 市盈率呈现下降趋势 从2024年63.9倍降至2027年24.2倍 [5] - 市净率保持相对稳定 2025年预计为4.77倍 [5] - 在可比公司中估值具有优势 2026年预计PE为31倍低于行业平均 [24]
国信证券晨会纪要-20250904
国信证券· 2025-09-04 09:23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银行业2025年是业绩筑底之年,2026年行业收入和利润增速有望拐点向上[9][10][11] - 港股互联网已处于全球估值洼地,AI驱动中报业绩释放,恒生科技指数PE-TTM为21.94x,处于成立以来25.2%分位点[12][14] - 保险业2025年中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9%,NBV大幅提升,新华保险、中国平安、中国太保NBV同比增长58.4%/39.8%/32.3%[15][16] - 债券市场债"熊"交易为时尚早,本轮债券下跌主要是受到预期和情绪的短期影响[8] 宏观与策略 - 基于生产法测算的月度GDP同比增速在7月份约为4.3%,较6月明显回落0.9个百分点,低于全年经济增速目标值,建筑业拖累约0.5个百分点,工业拖累0.3个百分点,服务业拖累0.1个百分点[8] - 7月国内出口增速继续上升,消费、投资增速有所下行,国内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有所提升,8月国信高频宏观扩散指数B先回落再上升,表现基本持平历史平均水平,指向国内经济增长动能运行稳健[8] - 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8] 银行业 - 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合计营业收入2.92万亿元,同比增长1.0%,合计归母净利润1.10万亿元,同比增长0.8%,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增速较一季度均回升[9] - 上半年上市银行整体净息差同比下降14bps至1.41%,降幅与一季度的13bps接近,较2024年17bps的降幅收窄,二季度环比一季度下降4bps[9] - 资产质量压力边际增大,主要表现为逾期率上升、不良生成率增加,压力主要来自零售领域,上半年上市银行拨备计提力度加大,"贷款损失准备/不良生成"较去年回升,目前该指标为106%[10] - 2025年二季度末上市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长9.6%,增速较一季度回升,主要是六大行、城商行资产增速回升明显[10] 互联网行业 - 8月恒生科技指数单月上涨4.1%,纳斯达克互联网指数单月涨幅为2.7%,阅文集团、京东健康、微盟集团为本月表现前三的港股股票[12] - AI已呈现对互联网巨头广告业务场景、云计算场景和企业效率方面的明显作用,腾讯广告持续保持在20%增长、阿里云增速环比提速至26%[14] - 腾讯、腾讯音乐、快手公司等经营效率提升明显,推荐腾讯控股、阿里巴巴、快手、美图公司,以及与宏观经济关联度较低的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14] 保险业 - 2025年上半年A股上市险企营收及利润表现分化,新华保险、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中国平安、中国人寿营收分别同比增长26.0%/10.8%/3.0%/2.1%/1.0%,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33.5%/+16.9%/+11.0%/+6.9%/-8.8%[15] - 行业持续推进产品结构转型,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产品占比提升,新华保险、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保、中国人寿NBV同比增长58.4%/39.8%/32.3%/26.7%/20.3%[16] - A股5家上市险企实现银保渠道保费收入2549.9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6.9%[16] - 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共计实现保费收入6078.99亿元,同比增长4.1%,车险业务合计同比增长3.3%,非车险同比增长4.8%[17] 个股公司表现 - 中信银行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5.76亿元,同比下降2.99%,净利润同比增长2.78%,年化加权ROE10.6%,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净息差1.63%,同比下降14bps[19][20] - 中山公用2025H1实现营收21.21亿元,同比-1.51%,归母净利7.19亿元,同比+29.6%,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同比增长65.4%至6.73亿元[22] - 五矿资源2025H1营业收入28.2亿美元,同比增长46.9%,归母净利润3.4亿美元,同比增长1511%,主力矿山Las Bambas铜矿C1成本降至1.07美元/磅[25] - 华策影视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90亿元,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4.94%、65.05%,电视剧制作、发行业务分别实现营收3.60、1.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58.92%、-9.24%[28][29] - 姚记科技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38亿元、归母净利润2.56亿元,同比分别下滑24.64%、9.98%,游戏业务实现营收4.81亿元,同比下滑6.33%[31][32] - 致欧科技2025H1实现收入40.4亿元,同比增长8.7%,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11.0%,欧洲、北美、日本、新兴市场分别实现收入25.7亿/13.7亿/0.29亿/0.41亿,同比分别为+12.8%/+1.9%/-3.4%/+86.3%[34][35] - 博通FY2025H1实现营业收入299.2亿美元,同比增长22.38%,实现净利润104.68亿美元,同比增长203.77%,半导体解决方案收入166.2亿,同比增长13.9%,基础设施软件业务收入133亿,同比增长34.94%[37][38] - 第一太阳能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42亿美元,同比+8%,归母净利润5.51亿美元,同比-6%,第二季度对外销售组件3.6GW,同比+6%,环比+22%[40][41] - 龙湖集团2025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88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归母净利润32亿元,同比下降45%,地产开发业务收入455亿元,同比增长35%[43] - 招商蛇口2025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15亿元,同比增长0%,实现归母净利润14亿元,同比下降2%,结算毛利率为14.4%,同比提升2.4pct[45] 金融工程 - 截至2025年8月31日,共5383家公司披露了2025年中报的正式财报,中证500指数成分股中报累计净利润同比增速中位数最高[48] - 大金融板块的中报累计净利润同比增速中位数为8.05%,非银行金融、钢铁、农林牧渔中报累计净利润同比增速中位数较高[48] - 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超预期公司占比最高,达到24.41%,大金融板块超预期公司占比最高,银行、非银行金融、食品饮料行业的超预期公司数量占比较高[49] 市场数据 - 2025年9月3日上证综指收盘3813.55点,跌1.15%,深证成指收盘12471.99点,跌0.65%,沪深300指数收盘4459.82点,跌0.68%[2] - 2025年9月4日道琼斯指数收盘33597.92点,纳斯达克指数收盘10961.46点,跌0.48%,S&P500指数收盘3801.78点,跌0.44%[5] - 2025年9月4日欧元兑美元1.16,涨0.16%,美元兑人民币7.22,跌0.13%,美元兑港币7.8,跌0.07%[5] - 2025年9月4日黄金收盘811.66,涨0.77%,ICE布伦特原油收盘69.14,涨1.45%,铜收盘80270.00,涨0.53%[54]
三花智控(002050):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较快提升,机器人零部件持续改进
国信证券· 2025-09-03 23:24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4][6][34]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较快提升,机器人零部件持续改进 [1] - 汽零业务稳步提升,制冷业务较快增长,2025H1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 [1][8] - 公司业绩增长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业务订单持续放量和制冷业务市场策略调整 [1][8] - 积极推进降本增效,2025Q2利润率同环比改善 [2][9] - 多项热管理产品市占率全球第一,推进全球化布局 [3] - 聚焦机器人产品开展技术改进,开拓新增长点 [3][29] - 2024年1月公司签订未来产业中心项目投资协议书,计划总投资不低于50亿元 [3][32] 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营业收入162.6亿元,同比增长18.9% [1][8] - 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21.1亿元,同比增长39.3% [1][8] - 2025Q2实现营业收入85.9亿元,同比增长18.8%,环比增长12.1% [1][8] - 2025Q2实现归母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39.2%,环比增长33.6% [1][8] - 2025H1销售毛利率28.12%,同比+0.66pct,销售净利率13.15%,同比+2.02pct [2][9] - 2025Q2销售毛利率29.27%,同比+1.44pct,环比+2.44pct,销售净利率14.13%,同比+2.03pct,环比+2.09pct [2][9] - 2025H1制冷业务毛利率28.21%,同比+0.65pct,汽零业务毛利率27.96%,同比+0.65pct [2][9] - 2025Q2期间费用率11.5%,同比-1.2pct,环比-1.1pct [10] 业务分析 - 2025H1制冷业务收入103.9亿元,同比增长25.5% [8] - 2025H1汽零业务收入58.7亿元,同比增长8.8% [8] - 2024年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品营收104.5亿元,同比增长17.1%,占汽车零部件业务收入比重92% [19][21] - 公司空调电子膨胀阀、四通换向阀、电磁阀、微通道换热器、Omega泵、车用电子膨胀阀、新能源车热管理集成组件产品市占率全球第一 [3][19] -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价值量从2000元左右提升至6000元左右,价值量提升2倍 [19] - 公司已成为沃尔沃、吉利、法雷奥、马勒、大众、奔驰、宝马、丰田、通用、理想、蔚来等客户的重要合作伙伴 [19] 全球化布局 - 制冷业务利用越南、墨西哥、泰国等多点基地布局,积极应对关税挑战 [3][24] - 汽零业务持续进行墨西哥、波兰工厂和国内中山、沈阳、天津、杭州、绍兴滨海工厂建设和新产能布局 [3][24] - 美国三花在美国密歇根和墨西哥设立了两个孙公司,墨西哥三花设计年产能150万只 [23] - 印度三花设计产能50万只,日本三花负责日本及东南亚客户的销售业务与技术支持 [23] - 与敏实汽车技术研发有限公司在波兰合资建设工厂(三花持股51%),一期工厂主要从事水冷板的开发 [23] 机器人业务进展 - 公司聚焦多款关键型号产品开展技术改进,配合客户进行全系列产品研发、试制、迭代、送样 [3][29] - 人形机器人执行器与公司电子泵类产品的核心工艺较为类似 [29] - 截至2024年,公司已获国内外专利授权4252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261项 [29] - 与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三花墨西哥工业园共同出资设立一家合资企业,主营业务为谐波减速器 [29] 产能规划 - 基于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在手订单,电池及电子热管理产品预计2027年产能需求达9924.11万套/年 [24] - 电驱热管理产品预计2027年产能需求达2677.20万套/年 [24] - 座舱热管理产品预计2027年产能需求达8583.50万套/年 [24] - 整车热管理产品预计2027年产能需求达2288.97万套/年 [24] - 微通道换热器预计2027年产能需求达800万套/年 [24] 盈利预测 - 预期2025年营收323.05亿元,归母净利润37.36亿元,每股收益0.89元,对应PE 36倍 [4][34] - 预期2026年营收369.13亿元,归母净利润43.69亿元,每股收益1.04元,对应PE 31倍 [4][34] - 预期2027年营收424.5亿元,归母净利润53.4亿元,每股收益1.27元,对应PE 25倍 [4][34] - 预期2025年EBIT Margin 13.8%,2026年14.0%,2027年14.8% [5] - 预期2025年净资产收益率(ROE)17.2%,2026年17.8%,2027年19.0% [5]
亚太股份(002284):上半年利润接近翻倍,规模效应加速兑现
国信证券· 2025-09-03 23:24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3][5][3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29.75% [1][6]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92.12% [1][6]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13.43亿元,同比增长37%,环比增长7% [1][6] - 2025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1.00亿元,同比增长129%,环比持平 [1][6] - 2025年第二季度毛利率19.84%,同比增长1.49个百分点 [1][10] - 2025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率7.45%,同比增长2.97个百分点 [1][10] - 2025年第二季度费用率:销售2.08%(+0.15pct)、管理2.76%(-0.91pct)、研发6.03%(-1.29pct)、财务0.30%(+1.62pct) [1][10] - 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3.80亿元(+78.7%)、4.74亿元(+24.7%)、6.25亿元(+31.7%) [3][31][33] 业务发展 -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产品(EPB/ESC/IBS)2020-2024年收入复合增速32% [2] - 2025年上半年新启动114个项目,其中55个涉及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产品 [2][6] - 2025年上半年新量产70个项目,客户包括吉利汽车、零跑汽车、一汽红旗等 [2][6] - 自研IBS产品2024年量产,2025年至今获得12亿元项目定点 [2] - 基础制动系统2024年收入约31亿元,占总收入73%,销量2306.74万只 [17] - 产品布局包括轮毂电机、电子机械制动(EMB)、主销转向系统、主动悬架及底盘域控制器一体化解决方案 [3][26] 客户与订单 - 新获得国内某大型汽车集团IBS定点,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量产,生命周期贡献10亿元收入 [23] - 近期重要订单包括:某新势力品牌制动钳总成6.4亿元(2027Q1量产)、某大型汽车集团后制动卡钳总成3.6亿元(2026Q2量产)、集成制动控制模块2亿元(2026Q1量产) [25] - 客户覆盖长安、吉利、长城、上汽、广汽、一汽、东风、奇瑞、零跑等国内车企 [27] - 进入通用、STELLANTIS、大众、本田、日产、马自达等国际采购平台 [2][27] 全球化布局 - 海外收入占比约3% [2] - 2024年完成新加坡、摩洛哥、德国子公司布局 [2][30] - 推进摩洛哥年产制动钳总成265万件项目建设 [2][30] - 新加坡子公司注册资本10万新加坡元,摩洛哥孙公司注册资本200万美元,德国子公司注册资本25000欧元 [30] 行业地位与估值 - 当前市盈率(PE)2024年40.8倍,2025年预计22.8倍 [4][33] - 市净率(PB)2024年2.99倍,2025年预计2.75倍 [4][33] - 净资产收益率(ROE)2024年7.3%,2025年预计12.1% [4][33] - 在可比公司中估值处于合理区间 [32]
伯特利(603596):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32%,公司海外业务加速
国信证券· 2025-09-03 23:23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1][3][37][39] 核心观点 - 公司是国产制动系统龙头企业,在技术工艺、产能规模、客户资源方面具备优势,受益于汽车行业轻量化、智能化趋势及国产化进程加速[2][17][34] - 长期看好智能电控产品加速放量带来业绩上行,但短期因主机厂价格战压力加剧下调盈利预测[3][37] - 公司定位全球化底盘供应商,海外业务加速,在美国、墨西哥、摩洛哥等国家布局研发和生产基地[3]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50.48亿元,同比增长31.58%;归母净利润5.22亿元,同比增长14.19%[1][7] - 25Q2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20%,环比下降4%;归母净利润2.52亿元,同比增长1.8%,环比下降6.8%[1][7] - 25Q2毛利率19.19%,同比下降2.24个百分点;归母净利率9.98%,同比下降1.78个百分点,主要受产品结构及年降传导影响[2][14] -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59%/2.69%/6.22%/-0.67%,同比变动-0.40/+0.13/-0.04/+0.13个百分点[2][14] - 二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9%,研发费用率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2][14] 产品销量 - 智能电控产品销量286万套,同比增长43.10%[1][7] - 盘式制动器销量180万套,同比增长28.7%[1][7] - 轻量化制动零部件销量658万件,同比增长7.37%[1][7] - 机械转向产品销量142万套,同比增长6.86%[1][7] 业务进展 - 2025年上半年在研项目总数486项,同比增长8.97%;新增定点项目总数282项,同比增长43.88%[2] - 线控制动产品年化产能210万套,WCBS1.5和GEEA3.0双平台首发项目量产,WCBS2.0小批量投产[3][29] - EMB完成B样样件制造,空悬完成B样开发验证[3][34] - 成立合伙企业投资人形机器人、汽车智能化、出行新技术、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公司认缴出资1.98亿元[3][17] 市场地位 - 盘式制动器国内市场份额12.3%,2024年销量340万套,同比增长22%[22] - EPB产品海外供应需求旺盛,2024年电控制动产品销量521万套,同比增长40%[26][27] - 轻量化业务2014-2020年均复合增长率87%,预计未来几年以25%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34]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3.6/18.2/23.2亿元(原预测15.6/21.4/35.1亿元)[3][37]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129.46/158.79/188.28亿元,同比增长30.3%/22.7%/18.6%[4]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2.24/2.99/3.83元,市盈率20.5/15.3/12.0倍[4][39]
保隆科技(603197):产品结构及行业压力影响短期盈利,空悬收入同比增长50%
国信证券· 2025-09-03 23:23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5][7][52] 核心观点 - 全球TPMS龙头地位稳固 空悬业务、智能驾驶业务、传感器等业务发展迅速 营收快速增长[5][52] - 看好TPMS+传感器+空悬+ADAS多样化产品布局能力持续带来业绩增量[52] - 考虑产品结构变动及竞争加剧 下调盈利预测 预计25/26/27年净利润3.9/4.7/5.9亿元(原预测4.79/5.70/6.89亿元)[5][5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9.05亿元 同比增长24%[2][10]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35亿元 同比下降9.15%[2][10] - 25Q2营收20.45亿元 同比增长20% 环比增长7%[2][10] - 25Q2归母净利润0.4亿元 同比下降51% 环比下降58%[2][10] - 2025年上半年整体毛利率21.14% 同比下降5.31个百分点[3][19]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率3.42% 同比下降1.23个百分点[3][19] -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06%/5.32%/7.39%/0.43% 同比分别下降0.64/1.72/1.12/1.01个百分点[3][19] 业务板块表现 - 智能悬架收入6.37亿元 同比增长50% 占收入比重16.5% 同比提升2.94个百分点[3][4] - 传感器收入占比9.54% 同比下降0.38个百分点[3] - TPMS收入12亿元 同比增长23% 占收入比重31%[3] - 金属管件占收入比重19% 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3] - 气门嘴收入4亿元 同比增长6% 占收入比重10% 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3] - 2024年TPMS业务收入21.5亿元 销售发射器6673万只[40] - 2024年气门嘴及配件营收7.8亿元 销量2.4亿只[44] - 2024年排气管件收入14.47亿元 同比上升1.89% 销量2009万支 同比下降3.77%[46] - 2023年汽车金属管件业务收入14.2亿元[51] 产能与订单 - 空气悬架已披露在手订单超140亿元[31] - 2026年规划出货空气弹簧减振器总成及独立式空气弹簧316万支 储气罐等其他产品221万支[33] - 2028年规划产能空气弹簧减振器总成及独立式空气弹簧484万支/空气供给单元100万支/悬架控制器104万支/储气罐270万支/商用车空簧432万支[33] - 2026年产能覆盖比例:空气弹簧减振器总成及独立式空气弹簧89%/空气供给单元18%/悬架控制器6%/储气罐123%[33] 产品与技术布局 - 形成6类40种车身传感器布局 覆盖压力类、光学类、速度类、位置类、加速度类、电流类 平均单车价值量约1000元[4][35] - 智能驾驶业务布局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等环境传感器[4][42] - 独家量产三目800万像素摄像头模组[42] - 具备全系统开发能力 覆盖空气弹簧、电控减振器、控制系统、储气罐、悬架高度传感器、车身加速度传感器多个产品核心技术体系[31] 市场与客户 - 2023年中国乘用车前装标配空气悬架交付56.88万辆 同比增长103.07% 渗透率约2.2%[29] - 2024年空气悬架系统整体渗透率达3.54%[29] - 2025年5月中国乘用车空气悬架渗透率攀升至5.7%[29] - 预计2026年中国市场乘用车空悬系统年搭载交付规模有望冲刺300万台 假设单车价格8000元 对应市场规模约240亿元[29] - 客户包括大众、奥迪、保时捷、宝马、奔驰、丰田、上汽、东风、长安、一汽、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零跑、合众等[31]
新泉股份(603179):全球化加速推进,看好座椅助力下主业中长期韧性
国信证券· 2025-09-03 23:22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4][6][34] 核心观点 - 公司处于十年内第三轮高速增长期 增速超越行业整体 核心受益于下游客户销量及在客户内配套份额提升 [9] - 客户结构持续拓展 全球产能陆续释放 核心产品竞争力强悍 [4][34] - 主机厂价格战内卷加剧 公司毛利率短期承压 降本增效加速 期间费用率持续下降 [2][12]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74.59亿元 同比上升21.01% 归母净利润4.2亿元 同比上升2.80% [2][9] - 2025Q2营收39.40亿元 同比增长26% 归母净利润2.09亿元 同比增长1.19% [2][9] - 2025Q2毛利率16.84% 同比-3.02pct 环比-2.66pct [2][12] -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0.63%/5.10%/4.31%/-0.08% 同比-1.00/0.74/0.59/-1.71pct [2][12]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1.57/15.38/19.6亿元(原25/26年为13.64/17.46/20.50亿元) [4][34] 业务发展 - 收购安徽瑞琪70%股权 加速奇瑞等自主客户整椅拓展 [3][19] - 乘用车内饰单车价值约6500元 商用车内饰单车价值约4500元 仪表板总成国内市占率达23% [3] - 扩展保险杠总成等外饰产品 单车价值约2700元 拓展座椅产品 单车价值增量有望从2000元-4000元-上万元水平提升 [3][23] - 核心客户2025Q2销量同比增长:吉利47% 奇瑞12% 理想2% 特斯拉中国销量略有下滑但配套北美及欧洲市场获持续增量 [2][9] 产能与全球化 - 在建产能预计新增210万套仪表板总成 95万套门内护板 90万套座椅背板等产能配套 [3][27] - 斯洛伐克投资6500万欧元设立子公司 25年初建成投产 [3] - 美国投资5000万美元 德国投资3600万欧 斯洛伐克增资4500万欧元设立子公司 [3] - 德国慕尼黑和拜仁州因戈尔施塔特市设立子公司开拓欧洲市场 [3] - 墨西哥生产基地扩建项目投资9500万美元 预计2024年12月投产80万套仪表板总成 40万套座椅背板 [32]
银轮股份(002126):2025年上半年利润小幅提升,拓展数据中心液冷、机器人等新领域
国信证券· 2025-09-03 23:22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4][3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71.7亿元(同比+16.5%),归母净利润4.4亿元(同比+9.5%)[1][7] - 2025Q2营收37.5亿元(同比+17.9%,环比+9.8%),归母净利润2.3亿元(同比+8.3%,环比+7.8%)[1][7] - 2025H1毛利率19.3%(同比-2.0pct),净利率7.0%(同比-0.2pct)[14] - 2025Q2毛利率18.8%(同比-2.2pct,环比-1.0pct),净利率7.0%(同比-0.3pct,环比+0.01pct)[2][14] 业务板块表现 - 乘用车业务收入38.3亿元(同比+20.5%),新能源热管理产品收入占比提升至42%[7][8] - 商用车及非道路业务收入24.3亿元(同比+3.9%),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推动行业复苏[1][7] - 数字能源业务收入6.9亿元(同比+58.9%),成为增长最快板块[7] 海外业务进展 - 北美银轮营收7.9亿元,净利润0.3亿元;欧洲板块预计全年扭亏[2][14] - 墨西哥工厂2023Q4实现盈亏平衡,主要配套北美新能源热管理产品[3][25] - 波兰工厂2023年10月投产,配套捷豹路虎等欧洲客户[3][25] 产能与订单储备 - 2024年新获订单90.73亿元,其中新能源车业务68.43亿元,数字能源业务9.53亿元[3][30] - 墨西哥工厂扩产后预计2025年销售收入达16.75亿元[25] - 国内西安、合肥等地新生产基地陆续投产,配套宁德时代、沃尔沃等客户[22] 新业务拓展 - 数字能源业务覆盖数据中心液冷、储能热管理领域,形成"3+3+N"客户布局[4][28] - 机器人领域申请多项专利,完成旋转关节模组、执行器模组开发,合资设立灵巧手公司[4][33] - 低空飞行器热管理项目获得突破,储能领域获比亚迪、阳光电源等客户订单[32] 股权激励与财务预测 - 2025年股权激励目标为营收不低于150亿元,净利润不低于10.5亿元[20][24]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0.89/13.85/16.25亿元,对应PE 30/24/20倍[4][36] - 新能源车热管理产品销量从2020年291万台增长至2024年2549万台[8]
长城汽车(601633):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9%,看好新品周期带来的向上势能
国信证券· 2025-09-03 23:22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1][4][6][17] 核心观点 - 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9.5%,环比增长161.9%,业绩显著改善[1][8] - 新能源战略持续推进,新品周期有望推动销量上行[3][17] - 产品结构优化和海外市场拓展支撑长期增长动力[3][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923.4亿元(同比+1.0%),归母净利润63.4亿元(同比-10.2%)[1][8]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523.2亿元(同比+7.7%,环比+30.7%),归母净利润45.9亿元(同比+19.5%,环比+161.9%)[1][8] - 2025年第二季度销量31.2万辆(同比+10.1%,环比+21.9%),坦克品牌销量6.2万辆(环比+46.9%)[1][8] - 单车营收15.7万元(同比-1.4万元,环比+0.1万元),单车归母净利润0.88万元(同比-0.5万元,环比+0.2万元)[2][15] 费用与盈利能力 - 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费用率5.2%(同比+0.9pct,环比-0.5pct),管理费用率1.8%(同比-0.2pct,环比-0.5pct),研发费用率4.5%(同比-0.1pct,环比-0.3pct)[2][15] - 财务费用率下降主要受汇兑收益影响[2][15] - 盈利能力保持相对稳定,受益于规模效应和产品结构优化[2][8] 产品与技术进展 - 2025年上半年推出二代枭龙MAX、全新蓝山、全新高山8&9、哈弗大狗26款等新车型[3] - 全新坦克500开启预售,24小时订单突破11,000单,首周末日订单达1,932台[3] - 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及Hi4-Z技术有望拓宽客户群体[3] - 具备从感知硬件到计算平台的全域自研智能化能力[3] 海外市场拓展 - 坦克300、坦克500、哈弗大狗、长城炮等新车型导入拉美、东盟、中东及澳新地区[3] - 海外市场扩张有望成为销量增长新动力[3]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8.4亿元、162.0亿元、188.1亿元[4][17] - 对应每股收益(EPS)分别为1.62元、1.89元、2.20元[4][17] - 预计营业收入2025-2027年复合增长率约16.5%,净利润复合增长率约16.6%[5][19] 估值指标 - 2025年预测市盈率(PE)16.0倍,2026年13.7倍,2027年11.8倍[5][19] - 2025年预测市净率(PB)2.58倍,2026年2.35倍,2027年2.14倍[5][19] - 净资产收益率(ROE)预计2025-2027年保持在16.1%-18.2%[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