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con
搜索文档
蓝思科技(300433):2Q25营收利润同比增长,毛利率环比提升
国信证券· 2025-08-28 23:21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2] 核心观点 - 2Q25营收158.97亿元(YoY +18.91%,QoQ -6.83%),归母净利润7.14亿元(YoY +29.30%,QoQ +66.43%),毛利率15.75%环比提升[3] - 1H25营收329.60亿元(YoY +14.18%),归母净利润11.43亿元(YoY +32.68%)[3] - 分业务表现:智能手机与电脑/智能汽车与座舱/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其他智能终端业务1H25营收分别为272/32/16/3.6亿元,同比增长13%/16%/15%/128%[3] - 折叠屏及材料升级带动营收增长,超薄柔性玻璃(UTG)占据全球核心供应商地位[4] - 智能汽车业务拓展中控模组、智能B/C柱、充电桩等产品线,超薄夹胶车窗玻璃导入头部车企量产[4] - 港股上市完善全球化产能布局,募集资金30%用于折叠屏产能建设,28%用于海外业务扩张[5] - 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强化,覆盖原材料生产至整机组装[5]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51.46/64.34/73.46亿元,同比增速42.0%/25.0%/14.2%[5] - 对应PE为29.9/23.9/20.9倍[5] - 2025E营收925.74亿元(YoY +32.4%),2026E营收1113.51亿元(YoY +20.3%),2027E营收1267.94亿元(YoY +13.9%)[6] - ROE预计提升至10.1%(2025E)、11.9%(2026E)、12.8%(2027E)[6] - EBIT Margin预计从2024年6.1%升至2027年7.0%[6] 业务进展 - 折叠屏技术:配合头部客户量产高端机型金属中框,UTG产能规划及产线建设推进[4] - 新型3D玻璃需求放量,加工难度高推动单片价值量大幅提升[4] - 个人计算机业务受益市场需求回暖,产销与盈利同步提升[4] - 智能汽车业务深化与全球科技品牌及欧美传统车企合作,即将进入批量生产阶段[4] - 港股募集资金用途:智能终端折叠屏(30%)、智能汽车外观件(8%)、智能机器人(5%)、海外产能(28%)[5]
云图控股(002539):磷复肥业务收入占比提升,磷矿项目进展顺利
国信证券· 2025-08-28 22:18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1][5][21] 核心观点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大幅提升 毛利率改善明显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400亿元 同比增长359% 归母净利润511亿元 同比增长1260% 毛利率1199% 同比提高145个百分点 净利率448% 同比提高035个百分点[1][7] - 磷复肥业务营收占比6335% 较去年同期提升936% 主业地位进一步巩固[1][7] - 公司持续向上游资源布局 产业链不断完善 70万吨合成氨项目稳步推进 阿居洛呷磷矿290万吨采选工程进入矿山建设期 牛牛寨东段磷矿400万吨采矿工程已形成优化方案[3][1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磷复肥业务实现营收7222亿元 同比增长2155% 销量保持稳定增长[1][11] - 纯碱业务实现销售收入323亿元 毛利率1232%[2][14] - 黄磷业务实现销售收入620亿元 毛利率1987%[2][17] - 上调盈利预测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1/1207/1363亿元(此前853/972/1119亿元) 对应EPS分别为083/100/113元(此前071/080/093元)[3][21] - 当前股价对应PE为134/111/98倍[3][21] 业务发展 - 布局广西贵港和新疆阿克苏两大战略基地 填补区域产能空白[1][11] - 高毛利的水溶肥和新型肥料销售量稳步提升 销售渠道不断完善 海外市场稳定增长[1][11] - 复合肥产品向绿色化、功能化、定制化方向转变 新型复合肥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重要方向[11] - 构建了从上游磷矿资源到下游除尿素外的氮肥完整产业链[3][21] 行业状况 - 纯碱行业持续低迷 2025年上半年轻质纯碱均价1362元/吨 同比下降3471% 地产需求疲软 光伏玻璃行业产能过剩[2][14] - 黄磷价格同比上涨332% 2025年上半年主流市场均价23649元/吨 产量2836万吨 同比增产1253% 但供需矛盾仍存 价格很难大幅上行[2][17] - 复合肥行业呈现"成本驱动型上涨"特点 2025年上半年45%硫基复合肥山东市场均价3127元/吨 同比上涨126%[11]
2025年9月各行业金股推荐汇总
国信证券· 2025-08-28 22:14
核心观点 - 报告汇总2025年9月各行业金股推荐标的 覆盖银行、轻工、电子、通信、汽车、公用环保、纺织服装、非银、互联网等行业 所有推荐标的均获"优于大市"评级 投资逻辑聚焦业绩拐点、AI赋能、分红政策、估值修复等核心驱动因素[1] 行业与公司分析 银行 - 宁波银行(002142 SZ)业绩拐点可期 净息差现环比改善迹象 零售不良有望率先出清 公司估值处于较低水平且已没有管理层溢价 有望随基本面拐点迎来修复行情[1] 轻工制造 - 裕同科技(002831 SZ)业务稳健 消费电子包装为基本盘 新拓潮玩、AI领域客户带来增量 2025H1收入同比增长7%、利润同比增长11% 剔除剥离武汉艾特影响后内生收入增速预计达10% 2025年预计利润增速更优 2025H1中期分红率提升至70%且有持续性回购[1] 电子 - 中芯国际(0981 HK)二季度收入和毛利率均超指引上限 产能利用率上升至92.5% 创3Q22以来新高 预计三季度营收继续环比增长5%-7% 作为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企业 持续受益于国内芯片设计公司成长及芯片本土化制造趋势[1] 通信 - 中兴通讯(000063 SZ)为国内通信设备头部企业 受益AI发展 芯片侧有望突破 未来盈利能力有望提升[1] 汽车 - 爱柯迪(600933 SH)二季度业绩预计表现优秀 卓尔博收购进入关键节点 预计未来一个季度落地 传统业务盈利良好且持续获得订单 机器人布局逐渐清晰[1] 公用环保 - 长江电力(600900 SH)十五五分红规划落地 延续70%高比例分红政策 控股股东增持40-80亿元彰显对公司长远发展信心 当前3.37%股息率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160bp[1] 纺织服装 - 华利集团(300979 SZ)2025年以来股价回调幅度大 受新工厂短期爬坡盈利拖累及关税扰动品牌下单谨慎影响 导致上半年业绩下滑 当前估值处于低位 下半年随新工厂爬坡和关税落定 负面因素逐步缓解 2026年新厂产能释放和效率提升有望催化业绩增长[1] 非银金融 - 东方证券(600958 SH)一季度投资、经纪、投行、资管、信用业务收入分别为21.08亿元、7.03亿元、3.20亿元、3.01亿元、2.20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63.77%、44.60%、16.97%、-16.53%、-26.27% 投资收益和经纪业务提升是一季度营收增长主力 "大财富、大投行、大机构"战略布局有望持续发力[1] 互联网 - 腾讯控股(0700 HK)业绩稳健且蕴含较大发展潜力 长期成长潜力较大的业务如微信电商爆发及AI Agent赋能未包含在当前盈利预测中 腾讯生态用户+场景的天然优势使其成为AI时代最佳卡位企业之一[1] - 快手(1024 HK)业绩稳健 AI持续赋能主业如广告效率提升 AI视频产品可灵进展顺利 年化收入达1.25亿美元[1] 财务与估值数据 盈利预测与估值 - 宁波银行2025E EPS为4.27元 2026E EPS为4.64元 对应2025E PE为6.55倍 2026E PE为6.03倍[2] - 裕同科技2025E EPS为1.80元 2026E EPS为2.05元 对应2025E PE为14.39倍 2026E PE为12.63倍[2] - 中芯国际2025E EPS为0.70元 2026E EPS为0.10元 对应2025E PE为803.57倍 2026E PE为562.50倍[2] - 中兴通讯2025E EPS为1.86元 2026E EPS为2.06元 对应2025E PE为23.71倍 2026E PE为21.41倍[2] - 爱柯迪2025E EPS为1.13元 2026E EPS为1.39元 对应2025E PE为17.19倍 2026E PE为13.97倍[2] - 长江电力2025E EPS为1.41元 2026E EPS为1.48元 对应2025E PE为19.83倍 2026E PE为18.89倍[2] - 华利集团2025E EPS为3.06元 2026E EPS为3.57元 对应2025E PE为17.19倍 2026E PE为14.73倍[2] - 东方证券2025E EPS为0.40元 2026E EPS为0.50元 对应2025E PE为28.75倍 2026E PE为23.00倍[2] - 腾讯控股2025E EPS为27.60元 2026E EPS为32.63元 对应2025E PE为21.70倍 2026E PE为18.36倍[2] - 快手2025E EPS为4.86元 2026E EPS为5.74元 对应2025E PE为15.73倍 2026E PE为13.32倍[2]
德尔玛(301332):营收利润表现平稳,水健康类新品带动增长
国信证券· 2025-08-28 19:17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1][3][5]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H1营收16.9亿元(+4.0%),归母净利润0.7亿元(+1.1%),扣非归母净利润0.6亿元(-1.1%)[1] - Q2单季营收9.1亿元(+0.3%),归母净利润0.5亿元(+1.0%),扣非归母净利润0.4亿元(-0.7%)[1] - 水健康类电器收入同比增长13.7%至6.6亿元,家居环境类收入增长3.3%至6.8亿元,个护健康类收入下降9.2%至3.4亿元[1] - 境内收入同比增长6.3%至14.0亿元,境外收入下降6.0%至2.8亿元[2] - 毛利率同比-0.4pct至31.7%,其中水健康类毛利率+5.6pct至39.6%,家居环境类毛利率-5.5pct至22.0%[3] - 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5/1.8/2.0亿元(前值1.8/2.0/-亿元),同比+7%/+16%/+11%[3] 财务数据与预测 - 2025E营收37.55亿元(+6.3%),净利润1.53亿元(+7.4%),每股收益0.33元[4] - 2026E营收40.94亿元(+9.0%),净利润1.78亿元(+16.1%),每股收益0.38元[4] - 2027E营收43.84亿元(+7.1%),净利润1.97亿元(+10.8%),每股收益0.43元[4] - 2025E市盈率33.9倍,2026E降至29.2倍,2027E进一步降至26.3倍[4][21] - ROE从2024年5.0%提升至2027E的6.2%,毛利率稳定在31%[4][22] 行业与业务表现 - 水家电行业零售额同比增长21.3%至156.5亿元,其中净水器销额+22.0%,净饮机+41.4%,饮水机+8.9%[1] - 公司水健康类产品受益于新品带动及以旧换新政策,实现较快增长[1] - 海外市场受高基数及库存影响短期承压,但通过渠道拓展及双品牌(飞利浦/德尔玛)出海有望贡献长期动能[2][3] - 家居环境类产品(如洗地机)需求复苏但竞争加剧,个护健康类受行业分化影响表现疲软[1][3] 盈利与费用结构 - Q2销售费用率-1.3pct至18.4%,管理费用率+0.1pct至4.0%,研发费用率-0.2pct至5.1%[3] - 外销毛利率同比+3.8pct至35.7%,内销毛利率受家居环境类拖累-1.2pct至30.9%[3] - Q2归母净利率5.0%,同比基本持平[3]
申洲国际(02313):2025上半年收入增长15%,积极海外推动一体化产能建设
国信证券· 2025-08-28 19:13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目标价75-82港元 对应2025年16-17.5倍市盈率 [4][6][37]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5.3%至149.7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4%至31.8亿元 [1][10] - 毛利率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至27.1% 主要受2024年下半年一线员工涨薪影响 [1][10] - 越南子公司税负变化导致所得税开支同比增加43%至4.55亿元 [1] - 公司财务状况稳健 净现金约133.7亿元 中期股息每股1.38港元 派息率59.6% [1][16] - 订单增长表现优于品牌客户自身 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3][32][37]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49.7亿元(+15.3%) 归母净利润31.8亿元(+8.4%) [1][10] - 毛利率27.1%(-1.9pp) 净利率21.2%(-1.4pp) [1][10] - 经营性现金流26.9亿元(+16.6%) 净现比0.85 [16] - 资本开支15.3亿元(去年同期6.4亿元) [3][16] - 预测2025-2027年净利润65.8/74.6/84.0亿元 同比增长5.4%/13.4%/12.6% [4][37] 业务分拆 - 分品类:休闲类(+37.4%) 运动类(+9.9%) 内衣类(+4.1%) 休闲服占比提升至25.3% [2][22] - 分客户:四大核心客户均正增长 客户甲(+27.4%) 客户乙(+6.0%) 客户丙(+28.2%) 客户丁(+14.7%) [2][24] - 分地区:美国(+35.8%) 欧洲(+19.9%) 日本(+18.1%) 中国市场(-2.1%) [2][28] 产能与竞争力 - 柬埔寨新成衣工厂2025年3月投产 已招工4000人 [3][35] - 越南第二面料工厂预计年底投产 规划产能200吨/天 [3][35] - 对比同行表现优异:晶苑国际2025上半年收入12.3亿美元(+12.4%) 儒鸿190.9亿新台币(+10.8%) 聚阳176.1亿新台币(+8.0%) [33][35] - 垂直一体化优势强化 供应链响应速度提升 [3][35] 行业地位 - 作为规模最大的运动服代工龙头 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3][32] - 主要客户包括耐克、阿迪达斯、优衣库等国际品牌 [24][32] - 若耐克2026年恢复增长势头 公司有望进一步受益 [3][32]
科创牛:规律和展望
国信证券· 2025-08-28 19:11
核心观点 - 科创板经历了两轮显著牛市行情,呈现从概念驱动向业绩驱动、从普涨向结构分化的演变趋势,战略定位日益凸显且投资逻辑趋于成熟 [3][4][26][33] - 第一轮牛市(2020年3-7月)涨幅达67.22%,以中小盘股和高估值成长股为主导,硬科技领域全面领涨;第二轮牛市(2021年3-7月)涨幅32.06%,转向大中盘股和业绩确定性,高端制造成为核心主线 [6][10][13][16][17] - 未来科创板发展前景广阔,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硬科技企业加速上市、产业升级与国产替代需求旺盛、机构投资者力量壮大构成核心驱动力 [34][36] 两轮牛市行情复盘 - **第一轮牛市(2020年3-7月)**:科创50指数从1029.75点升至1721.98点,涨幅67.22%,显著跑赢创业板指(54.36%)和上证综指(25.20%)[6] - **第二轮牛市(2021年3-7月)**:科创50指数从1219.71点涨至1610.77点,涨幅32.06%,仍领先创业板指(29.25%)和上证综指(4.81%)[10] - **市场活跃度对比**:第一轮日均换手率2.82%,日均成交量4.6亿股;第二轮日均换手率0.93%但日均成交量大幅攀升至7.9亿股,反映资金规模扩大和持仓周期延长 [7][10] 行业结构特征 - **第一轮行业表现**:医药生物(平均涨幅126.43%,19家公司)、电子(79.53%,19家)、计算机(53.00%,18家)三大硬科技行业主导行情 [14] - **第二轮行业表现**:电力设备(平均涨幅62.45%)和电子(51.95%)成为双引擎,医药生物虽公司数量最多(49家)但平均涨幅收敛至33.71% [17] - **行业轮动趋势**:从硬科技普涨(第一轮)向高端制造集中引领(第二轮)演变,基础化工、机械设备等行业在第二轮涨幅均超24% [17] 市值与估值分层表现 - **市值风格演变**:第一轮中小盘股因高弹性领涨,第二轮大中盘股因基本面和业绩确定性更受青睐 [13][16] - **估值逻辑变化**:第一轮高成长高估值股票受追捧(戴维斯双击),第二轮更注重成长与估值匹配度,价值型成长股获市场认可 [20][23] - **分层特征总结**:市场从概念驱动转向业绩驱动,投资行为趋于理性 [26] 热门主题分析 - **第一轮主题焦点**: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国产替代战略)、生物医药(疫情催化创新药及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5G/AI/云计算) [27][28] - **第二轮主题焦点**: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链(全球碳中和推进)、高端装备制造(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新材料(下游高科技产业需求) [31] - **主题投资逻辑演变**:第一轮侧重技术前沿和国家战略,第二轮更关注产业成熟度与业绩兑现能力 [27][31][32] 未来发展展望 - **战略定位强化**:科创板紧密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流向清晰反映政策重点与经济增长驱动力 [33] - **投资吸引力增强**:科创50指数两轮牛市均显著跑赢主流指数,创新属性和高成长潜力持续吸引风险偏好型及长期价值投资者 [34] - **核心驱动因素**:政策红利(注册制深化/退市制度完善)、硬科技企业加速上市、产业升级与国产替代需求、机构投资者资金流入构成三大利好 [36] - **产品生态支撑**:泛科创ETF共117个权益产品,其中15.4%以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为基准,12.8%以科创板综合指数为基准,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 [34]
千味央厨(001215):零售新势力贡献增量,餐饮基本盘有待修复
国信证券· 2025-08-28 17:30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3][5] 核心观点 - 零售新势力渠道贡献收入增量,直营渠道收入同比增长5.3%,新开发盒马客户烘焙类增速较快 [1] - 经销渠道受市场竞争激烈影响,收入同比减少6.4%,公司努力维持市场份额 [1] - 公司战略聚焦稳固餐饮基本盘(如百胜中国)和发力新零售渠道(盒马、沃尔玛、永辉等),通过产品定制化和研发优势深化合作 [2][10][1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8.86亿元(同比-0.72%),归母净利润0.36亿元(同比-39.67%) [1][8]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4.16亿元(同比-3.1%),归母净利润0.14亿元(同比-41.9%) [1][8] - 2025年第二季度毛利率22.7%(同比-2.3pct),主因低毛利产品(烘焙甜品、冷冻调理类)占比提升及经销渠道毛利下滑 [2][10] - 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费用率5.6%(同比+0.4pct),管理费用率10.8%(同比+0.3pct),公司加大市场费用和人员投入 [2][10] - 2025年第二季度扣非归母净利率3.2%(同比-2.7pct) [2][10] 盈利预测 - 下调2025-2027年营收预测至18.8/19.7/21.0亿元(前值19.5/21.0/22.4亿元),同比增速0.5%/4.9%/6.6% [3][14][15] - 下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0.8/0.9/0.9亿元(前值1.0/1.2/1.2亿元),同比增速-5.6%/11.8%/7.5% [3][14][15] - 对应EPS 0.80/0.89/0.96元,当前股价PE 37.3/33.3/31.0倍 [3][14][16] - 毛利率预测下调至22.4%(2025E-2027E),净利率下调至4.21%/4.49%/4.52% [15] 业务策略 - 直营渠道中百胜中国收入同比微增,新零售客户(盒马、沃尔玛、永辉、胖东来、奥乐齐)成为增长驱动 [1][10] - 经销渠道通过产品结构升级和赋能经销商提升终端渠道质量与盈利能力 [2][10][12] - 公司重点拓展会员店、调改商超等新零售渠道,强化产品定制化与研发优势 [2][10][12]
天味食品(603317):去库存后逐步恢复,并购协同效应显现
国信证券· 2025-08-28 17:28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3][5][12] 核心观点 - 公司经历去库存后逐步恢复,并购协同效应显现 [1] - 外延并购驱动线上高增长,核心品类第二季度显著回暖 [1][9] - 渠道和产品结构优化带动盈利能力改善 [2][9] - 新控股子公司增强产品创新与渠道能力,新零售渠道积极拓展 [2][11][1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3.91亿元,同比减少5.24%;归母净利润1.90亿元,同比减少23.01% [1][7]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7.49亿元,同比增长21.93%;归母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62.72%;扣非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77.20% [1][7] - 第二季度线下渠道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9.5%;线上渠道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66.7% [1][9] - 上半年食萃收入1.4亿元,加点滋味收入1.3亿元 [1][9] - 第二季度火锅调料收入同比增长29.0%,菜谱调料收入同比增长17.8% [1][9] 盈利能力 - 2025年第二季度毛利率37.0%,同比提升3.7个百分点 [2][9] - 第二季度销售费用率10.0%,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6.0%,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 [2][9] - 第二季度扣非归母净利率同比增加4.7/7.0个百分点 [2][9]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6.8/7.4/8.0亿元,同比增长8.8%/8.7%/7.7% [3][12] - 预计2025-2027年EPS 0.64/0.69/0.75元 [3][12] 业务发展 - 加点滋味辣子鸡、避风塘等调料在C端销售状况良好 [11][12] - 5月推出麻辣香锅煲在山姆销售反馈较佳 [12] - 与京东、盒马、沃尔玛等渠道构建大牌共生生态 [12] 盈利预测 - 下调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预测至36.5/39.6/42.7亿元(原预测38.5/42.2/45.5亿元),同比增长5.1%/8.4%/7.8% [3][12][13] -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9.4/17.9/16.6倍 [3][12] - 预计2025-2027年ROE为14.2%/14.7%/15.0% [4]
巨化股份(600160):制冷剂价格持续提升液冷业务打开成长空间
国信证券· 2025-08-28 17:15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5][8][38]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0.5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6.97%,营业收入133.31亿元,同比增长10.36%[1][10] - 业绩增长核心驱动力来自制冷剂业务,第三代制冷剂(HFCs)配额制度导致行业供给格局根本性变革,公司凭借全球领先生产配额优势充分受益[1][10] - 制冷剂产品均价同比上涨61.88%至3.94万元/吨,推动制冷剂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5.09%,主要产品价格上升增利21.97亿元,其中氟制冷剂贡献21.29亿元[1][10] - 液冷业务成为新增长点,公司前瞻性布局氟化液产品,控股子公司创氟公司5000吨/年巨芯冷却液项目一期1000吨已建成投产[4][37] - 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41.14/48.23/51.70亿元,对应EPS为1.52/1.79/1.92元[8][38] 财务表现 - 2025年二季度营收75.31亿元,同比增长13.93%,环比增长29.84%;归母净利润12.42亿元,同比增长137.07%,环比增长53.56%[1][10] - 制冷剂销量达15.46万吨,同比下滑4.19%;二季度制冷剂均价为40911元/吨,同比提升65%,环比提升9%[11] - 制冷剂业务收入占比从2023年36.73%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51.97%,盈利结构显著优化[11] - 含氟聚合物业务二季度销售均价38446元/吨,环比回升0.41%,同比微增0.33%[3][32] 行业分析 - 制冷剂行业实行全球配额制,中国三代制冷剂拥有全球80%以上配额,行业集中度高,头部企业优势明显[2][23] - 制冷剂作为空调、热泵刚需品种,具有下游成本占比低、价格弹性大、价值高等特征,价格逐渐脱离周期品定价,呈现超长景气周期上涨态势[2][23] - 2025年8月26日主要制冷剂品种价格:R22报价4-4.05万元/吨,R32主流成交价5.9-6.0万元/吨,R134a报价5.0-5.1万元/吨,R227ea报价7.5-7.7万元/吨[24] 业务发展 - 非制冷剂业务中,含氟聚合物四大品种PTFE、PVDF、FEP、FKM面临通用化产能增加、需求增速不及供给的失衡状态,产业向专用化、高端化升级[3][32] - 液冷业务响应AI技术发展需求,服务器功率密度提升推动浸没式液冷成为趋势,公司与重庆市潼南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国内最大规模浸没式液冷智算中心[4][37] - 公司持续加大氟氯先进化工材料发展,高端化延伸产业链,多化工子行业集约协同能力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8][38] 估值与预测 - 当前股价35.84元,对应2025-2027年PE为23.5/20.1/18.7X,PB为4.68/4.02/3.50X[9][38]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95.38/323.02/345.63亿元,同比增长20.7%/9.4%/7.0%[9] - 毛利率预计从2024年17%提升至2025年27%,ROE从2024年11.01%提升至2025年19.9%[9][41]
五粮液(000858):2025Q2收入同比正增,产品及渠道端展现韧性
国信证券· 2025-08-28 16:57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5][7] 核心观点 - 2025H1营业总收入527.7亿元同比+4.2% 归母净利润194.9亿元同比+2.3% [1] - 2025Q2收入同比微增0.1%至158.3亿元 净利润同比-7.6%至46.3亿元 [1] - 下调2025-2027年盈利预测 预计收入910.7/957.0/1012.8亿元 同比+2.1%/+5.1%/+5.8% [5] - 预计归母净利润311.3/320.6/343.5亿元 同比-2.3%/+3.0%/+7.2% [5]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6年15.8/15.3倍P/E 70%分红率对应4.4%股息率 [5] 财务表现 - 2025H1酒类营收491.20亿元同比+4.26% 销量+44.59% 吨价-27.89% [2] - 五粮液产品收入410.0亿元同比+4.6% 销量+12.7% 吨价-7.3% [2] - 其他酒产品收入81.2亿元同比+2.7% 销量+58.5% 吨价-35.3% [2] - 2025Q2毛利率同比-0.32pcts 销售费用率同比+1.54pcts [4] - 2025H1促销费35.6亿元同比+3.5% [4] - 2025Q2销售收现312.3亿元同比+12.0%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52.9亿元同比+18.4% [4] 渠道与区域表现 - 经销渠道收入279.2亿元同比+1.2% 前五大经销商贡献收入300.6亿元同比+181%占比57% [3] - 直销渠道收入211.9亿元同比+8.6% 成功开发企业型客户60家 [3] - 东部片区收入201.1亿元同比+7.9% 南部片区218.9亿元同比+1.9% 北部片区71.2亿元同比+1.8% [3] - 五粮液经销商环比减少142个 系列酒经销商增加18个 [2] 产品结构 - 五粮液产品毛利率同比-0.24pcts 其他酒产品毛利率同比-1.49pcts [2] - 吨价承压系1618及39度五粮液收入占比提升影响产品结构 [2] - 其他酒产品表现受第一代五粮春铺货及扫码红包促销影响 [2] 盈利预测调整 - 2025E毛利率下调至75.4%(原预测77.7%) [12] - 2025E销售费用率上调至12.5%(原预测12.1%) [12] - 2025E归母净利润下调至311.32亿元(原预测334.56亿元) [12] - 2025E每股收益下调至8.02元(原预测8.62元) [12] 同业比较 - 当前市盈率15.8倍低于贵州茅台19.4倍 高于泸州老窖14.3倍 [13] - 总市值4915亿元在白酒行业中位列第二 [13]